•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精选散文无奈的乡愁

    时间:2021-08-17 14:31:30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精选散文无奈的乡愁
     
      大风起兮云飞扬,无奈人儿走四方,滚滚碌碡卧沙场,寂寂石槽睡斜阳,屋披蒿草任猖狂,民如沙蓬随风荡,人去村空无他望,只留星月照故乡。下面勤学考试网小编整理了:精选散文无奈的乡愁,希望大家喜欢。
    精选散文无奈的乡愁
     
      几度风雨走
     
      几度雪飞春
     
      故乡的环境依然在梦中
     
      他乡山也绿
     
      他乡水也清
     
      难锁我思乡一寸心
     
      每个离开故乡的游子,或多或少都有乡愁,有的称乡愁是一首歌,乡愁是一杯酒,有的道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笼莜面,诗人余光中感叹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称道的到位,写到了极致。对我来说,乡愁里也有一盏灯,一盏远去的灯,一盏永驻心间的山村油灯。
     
      我的家乡位于内蒙古察右中旗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生于斯,长于斯,八十年代末我二十多岁离开它时,村里还没有通电。由于没有电,夜晚照明只能靠油灯。也许不是个例,可能是当时多少个落后农村的缩影。但也是例外,相隔仅二里地的南北邻村,夜晚亮堂堂明晃晃电灯闪烁,十里八乡都是明灯蜡水灯火辉煌,只剩下地图上用放大镜也难以找到的我们上下两个村七八十户人,被村领导的短浅目光愚昧观念葬送了伸手可及的光明,一年四季人们只能在黑暗中苦劳奋争,在油灯下抱守长夜。
     
      油灯下,借着豆点般的小火苗,母亲搓麻绳纳鞋底,缝缝补补,洗衣裳、做被褥、熬糊糊、剁猪菜,做遍了家务。父亲挽扣子、挑袜子,捻毛线、补口袋,编织着岁月。姐姐织毛衣、绣鞋底、做针线、剪窗花,使劲了眼力。我也捉虱子逮跳蚤,夜夜杀生当"刽子手"。现在孩子们可能觉得稀奇又不雅,那时家家是常态。毛泽东曾在陕北窑洞前,面对美国记者斯诺伸手捕捉虱子,斯诺惊讶,主席坦然对他说,不懂得虱子你就不了解中国农村和农民。油灯下捉过虱子的人,可能偶尔也会想起那些久别的贴身"穷朋友",应该更会珍惜当下这溜光水滑的好日子。
     
      油灯下,我从一、二、三念起,从马、牛、羊认起,从1十1=2算起,学到了几何代数微积分,懂得了电学光学量子学,无奈的是,到后来我也没有算明白自家屋顶下的电灯线什么时候买,买多长,没盼来电灯的光明照满墙落满炕。高中时,一人一盏煤油灯上晚自习,蜡烛绝对是奢侈品,班里几乎没有点的。同学们个个都是做煤油灯的高手,一间教室四五十盏煤油灯,高矮老少长枪短炮,白天放在窗台上像溃败的部队士兵列队训话,夜晚烟气弥漫云雾濛濛,早晨擤鼻涕带黑全身油烟味,不小心燎眉毛,烧女生长头发经常见不稀奇。
     
      油灯下,一家人围着灯头坐。听老人叨古讲故事,走西口上后山如何辗转求安宁;油灯下,调台收听收音机播放评书二人台,期盼着晋剧名家丁果仙王爱爱天天"上班"不下班;油灯下,叨啦叨啦男婚女嫁念书求学,学费彩礼钱的压力常常搅得父母整夜整夜盘肠(思考);油灯下,盘算着春播夏锄秋收冬储,今年粮食够不够吃,一日三餐稠稀怎么搭配,来人去戚如何应酬,油灯下,笑语欢声,油灯下,长吁短叹,油灯下,盼天明,油灯下,盼来年……
     
      祖辈当年的油灯,是用陶瓷做的,上面有一个形似碗碟的盛油,点灯用的是食油,像麻籽油,菜籽油,大麻油等。有民谣为证:麻油油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搲米不嫌哥哥你穷。下面是带把手的灯台。灯芯是用棉花搓成筷头粗细的长条,放在小碗中点燃,需要不时地挑拔灯捻灯花。"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就是指油灯。
     
      我童年的记忆里,油灯是铁皮焊接的,上小下大呈圆台型,小圆台一侧焊接半圆形手柄,对应另一侧焊装灯芯,呈四十五度角斜穿上方,几股缝衣线或绵花拧制而成的灯捻直穿其中,顶部加带环儿铁盖,方便续油。油灯放置于灯盘,下有灯柱、灯台相托。
     
      后来,逐渐有了玻璃瓶制作的油灯,四环素药瓶瓶、驼鸟牌墨水瓶做油灯是庄户人的杰作,废物利用、制作方便、简单易学、价廉物美。
     
      有的人家也有洋灯,灯头形如张嘴蛤蟆,灯头一侧安有旋钮,旋转可调灯芯进出,以控制灯的亮度。上面再扣上细腰大肚的葫芦形玻璃灯罩,亮堂了许多,也"洋气"了许多。
     
      我父亲爱使用马灯。马灯,平常很少用,也不舍的用。每年春节前,父亲便提前把马灯拿出来,灯头灯罩灯身灯座灯提手,里里外外擦洗的干干浄净,年三十晚"安神"时挂在房檐下窗户前,直到过了正月十五才取下保存,每个夜晚照得窗户亮堂堂,院里亮堂堂,天地亮堂堂,心里亮堂堂。
     
      一分钱逼倒英雄汉,农村人过日子柴米油盐都要省。灯盏儿虽小,再大的油罐子也不经舀。为了省油,只要是家人没有手上的针线活计和写算作业,父亲总是将灯捻头调的尽量小尽量短,有时也用柴油取代煤油,很多时候是吹灯熄灯,心算口算背口诀,破枚猜谜捉中指,摸黑中下地搬干粮,摸黑中出外行方便,最多划一根火柴取亮,算是奢侈。有时为了节省火柴,老人们抽旱烟一般用火镰火石撞击取火,火镰就是祖父辈他们当年经久耐用的“打火机”,像宝贝似的装在衣襟下的袄兜儿里。
     
      因为缺电,给村民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连简单的吃喝都变成了问题,磨面没机器,吃水靠辘轳,田野无机井,土地缺灌溉,只等老天爷,开恩降甘霖。包产到户,分田到人,村里的磨坊碾坊房倒屋塌椽檩瓜分,石磨石碾四分五裂面目全非。长成的小麦不能自动变成白面,磨面只能到邻村,花着加工费还要看脸色,递上香烟陪着笑脸,下巴底下求口水,求人三分低。每次陪父亲赶着车磨面回来,老人家总要唉叹一番,无奈感慨,寄托未来:娃娃们!可要好好念书呀,看见了哇,没电的日子真是不好过啊,吃点面也得求人!
     
      因为没电,村子文化生活受到严重打折。放电影靠发电,看唱戏点火把。半年六个月好不容易盼来一场电影,队长须事先安排几个身强力壮的好后生轮班脚蹬发电(后来有了汽油发电机),由于中途换班,加之脚踏力量因人而异分配不均,一场电影常常变成了忽明忽暗断断续续的电视连续剧。专业队文艺宣传队的慰问演出进驻村里,像迎接久别的亲人一样激动稀罕,像过年一样欢呼雀跃热闹沸腾,传统二人台节目正宗地道,多才多艺的白宽旺老师自编自导的小戏《分家》《戴红花》等节目好戏连台看的人目不转睛,只是蘸柴油的火把圪蛋熏的演员睁不开个毛眼眼,呛的亮不出来好嗓嗓。
     
      山村缺电,年轻人找对象成了大难题。适龄的男青年个个五官端正棱角分明智慧不缺,只苦于外地的姑娘不愿来,本村的姑娘往出走,一度造成青荒不接婚娶困难。村里的女子找对象寻婆家,父母亲戚重点劝告一句话,贫富另说,起码找一个有电的地方。电,成为了婚嫁的硬性条件基本标准,也成了拴不住心留不下人的前奏。改革春风遍神州,后山大地人涌动,人们头脑变活,陆续出走离乡,外出打工求生路,为了子女走四处,插门堵户,村空人稀,抛家舍业,寻找光明。
     
      大风起兮云飞扬,无奈人儿走四方,滚滚碌碡卧沙场,寂寂石槽睡斜阳,屋披蒿草任猖狂,民如沙蓬随风荡,人去村空无他望,只留星月照故乡。
     
      由于没电,人们的言行似乎有所紧锢。看着人家的电灯电磨电风箱发呆新奇,不敢多问更不敢多动,生怕自己是"包子不严一一露了馅";看到幼小的孩子拉线开灯闭灯羡慕不已,感叹自家那个灰头小子也不知啥时候才能过上"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生活。人们仿佛受到了刺激,自信心受到影响,腰杆子硬不起来,说话底气不足。困境撑不起理想,落伍者难免自卑。小家大国,家国一理。中国要发展,中国必须发展,落后就要挨打,差距就是动力,中国人必须奋斗拼搏,复兴振兴。
     
      天宫降吉祥,时代大转变。"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老百姓只觉得是异想天开,只能当作茶余饭后笑资的天大好事终于来临。
     
      那一年,村里终于通了电,家乡告别了油灯用上了电灯。"灯头朝下,铁牛耕地"变成现实,春风送暖进山村,喜鹊登枝报佳音,孩子欢笑,大人点赞,老人感慨。村里人盼了几代,我用半生等待的愿望终于实现。可我已离开家乡多年,父母也已搬离家乡,但听到村人能用上电灯,坐在炕头就能看上电视,方方面面有了方便,父母高兴的叨咕了好几天。是啊!山村有了电灯,那是多么美好的夜晚,大年三十该是多么热闹的熬年夜!
     
      无奈已是人去村空,风声呜咽,雪打灯灭……几年后,村里剩下的几户人家一声号令集中搬迁,生我养我的村子帷幕落下,照我童心初心的灯光无奈远去,村人散场,随风飘荡,再也不能和村亲坐在热炕头拉呱贴心关切的话语,再也不能看到村人正月混十五踩街串院旺火旁的身影,再也不能向大山诉说游子他乡的喜与愁,再也瞭不见家乡那盏永远为我点亮的灯……
     
      我沉浸在山村的无奈思绪里,倏忽间,抬眼望,城市里已是华灯初上灯火阑珊,灯点亮,乡愁起……


     
    相关热词搜索: 散文 乡愁 随笔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