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研讨交流 > 正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时间:2020-09-07 16:13:00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第二篇控制性具体计划控制体系和控制要素

    控制体系控制内容

    控制方法

    控制内容层面是指控制性具体计划所控制要素。

    控制方法层面是指为实现计划意图选择控制手段。

    计划控制体系内在组成包含6个方面:

    土地使用

    环境容量

    建筑建造

    城市设计引导

    配套设施

    行为活动

    第三章土地使用控制

    土地使用控制即是对建设用地上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要求。其具体控制内容包含用地使用性质、用地使用兼容性和用地边界、用地面积等。

    第一节用地面积和用地边界

    一、用地面积

    用地面积是计划地块划定用地平面投影面积,单位为公顷,正确度全国各地略有不一样,通常为小数点后两位,每块用地不可有重合部分。

    用地面积是计划用地红线围合面积,是确定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容量所依据面积;

    征地面积是土地部门为了征地划定征地红线围合而成。

    Ap≤Ag

    二、用地边界

    用地边界是计划用地和道路或其它计划用地之间分界线,用来划分用地权属。通常见地红线表示是一个包含空中和地下空间竖直三维界面。

    地块用地边界划分通常有以下标准:

    (1)严格依据总体计划和其它专业计划、依据用地部门、单位划分地块;

    (2)以单一性质划定地块,即通常一个地块只有一个使用性质;

    (3)提议有一边和城市道路相邻;

    (4)结合自然边界、行政界线划分地块;

    (5)考虑地价区位级差;

    (6)地块大小应和土地开发性质规模相协调,以利于统一开发;

    (7)对于文物古迹风貌保护建筑及现实状况质量很好、计划给保留地段,可单独划块,不再给定指标;

    (8)计划地块划分必需满足“专业计划线”要求,专业计划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控制要求,关键有道路红线、河湖水面蓝线、城市绿化绿线、高压走廊黑线、文物古迹保护紫线、微波通道橙线等,可参考表3一l及图3—2;

    (9)计划地块划分应尊重地块现有土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

    地块划分规模可按新区和旧城改建区两类区分对待,新区地块规模可划分得大些,面积控制在3~5ha左右,旧城改建区地块可在0.5~3ha左右。

    计划控制线一览表

    第二节土地使用性质控制

    用地性质划分应参考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和计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简称《标准》。《标准》是控制性具体计划用地分类基础依据,城市用地分类采取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46类,73小类,采取字母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采取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比如,居住用地为大写R,中类和小类各加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中类R1和小类R11。

    城市用地分类代码可用于城市计划图纸和文件,使用比较方便,不过因为这个标准顾及面较广,对于控制性具体计划,一些方面不是十分适宜。在具体计划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碰到部分混适用地或无法明确区分用地,比如有沿街店铺居住用地,在《标准》中全部是没有单独列出。

    第三节土地使用兼容

    土地使用兼容

    多个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部署,以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有些使用性质能够混合,而有些则不宜混合部署。

    例:

    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相邻会带来污染和噪音?

    ?大型市政设施和其它用地混合部署时会有辐射或布线问题

    土地使用性质兼容关键由用地适建表来反应

    一、国外土地使用兼容要求

    纽约市将土地分为居住用途区、商业用途区和工业用途区三大类,依据共同功效及对外界影响程度,建立了18个使用组(UseGroup):居住2组,小区设施2组,零售和商业7组,娱乐4组,基础服务1组及工业2组,并分别要求了在居住用途区、商业用途区和工业用途区中许可设置使用组。

    二、中国土地使用兼容要求

    (一)土地使用兼容表控制

    为了使控制性具体计划现有“弹性”,又不失去控制作用,各地确定了控制性具体计划土地使用性质兼容表。

    用地性质确实定要有一定弹性余地,要制订土地兼容计划。所谓“相容”,是指某一类性质用地内许可建、不许建或经过某计划部门同意后许建建筑项目。

    (二)土地使用兼容标准

    (1)促进相关功效建筑集中部署;

    (2)提升土地经济效益;

    (3)降低环境干扰;

    (4)确保非营利性设施、市政设施用地不被占用;

    (5)保持土地使用有限灵活性,许可部分建筑、设施混合部署:

    (6)土地使用兼容应注意到其宽容度和灵活性以提升应变能力,同时又不和总体计划相违反。就具体分类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具体对待,不强求一律。

    思索题

    1.为何要要求土地使用兼容?

    2.地块划分标准是什么?

    3.简述计划控制线及其作用。

    第四章环境容量控制

    环境容量控制即是为了确保良好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合理要求。

    其控制指标关键包含: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三项,对应延伸指标还有空地率、人口密度和人口容量等。

    城市环境容量关键分为城市自然环境容量和城市人工环境容量两方面。

    城市自然环境容量关键表现在日照、通风、绿化等方面。

    第一节容积率

    一、容积率概念

    容积率(FAR)又称楼板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是地块内全部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之和Ar和地块面积Al比值。

    FAR=Ar/Al(万m2/万m2)

    容积率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一项指标

    在一定建筑密度条件下,容积率和平均层数成正比;

    在一定层数条件下,容积率和地块建筑密度成正比。

    例:广州市在旧城改造中采取以商住和第三产业为主,控制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努力争取“高容积、低密度”土地开发政策,这就意味着增加建筑物层数。

    地块面积保持不变,容积率指标越高,建筑面积总量越多。

    容积率指标意义在于它能够比较综合地反应对城市土地进行开发建设使用强度。

    容积率可制订上限和下限

    ?下限确保开发商利益

    上限预防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及环境质量下降?

    二、容积率确实定

    要考虑以下原因:

    (一)地块使用性质

    不一样性质用地,开发强度不相同

    比如:商业、旅店和办公楼等容积率通常应高于住宅、学校、医院和剧院等。

    (二)地块区位

    土地域位效益(级差地租)理论支配着城市各项用地空间安排及土地利用效率和开发强度。

    土地使用强度,应依据其区位和级差地租区分确定。

    比如:中心区、旧城区、商业区和沿街地块地价和居住区、工业区地价相差很大,对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地块划分大小、容积率高低、投入产出实际效益等产生直接影响。

    比如:中央商务区(CBD)容积率比远离中央商务区地域要高得多。

    (三)地块基础设施条件

    通常来说,较高容积率需要很好基础设施条件和自然条件作为支撑。

    (四)人口容量

    较高容积率能容纳更多人口,则需要很好基础设施条件和自然条件

    以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容量指标来控制地块开发建设强度,既要避免过分开发,也要预防利用不充足。

    比如:香港太古广场、东京涩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域、英国道克兰地域高密度开发就配以高强度基础设施容量。

    (五)地块空间环境条件

    即和周围空间环境上制约关系,如建筑物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形体、绿化控制和联络通道等。

    (六)地块土地出让价格条件

    容积率和出让价格成正比

    (七)城市设计要求

    宏观城市设计构想,经过其具体控制标准、控制指标和控制要求等来具体表现

    (八)建造方法和形体计划设计

    不一样建造方法和形体计划设计能得出多个开发强度方案

    比如:低层低密度、低层高密度、多层行列式、多层围合式、自由式、高层低密度和高层高密度,这些均对容积率确实定产生重大影响。

    比如:美国居住区根据建筑形式划分容积率,按高层公寓、多层公寓、别墅等类型划分。同种建筑类型地块容积率应该相同,是为了确保计划公平。

    三、容积率相关问题

    (一)容积率和城市开发关系

    1.前期投资费用

    2.开发利润总额

    开发利润总额=总建筑面积×商品房售价/m2

    商品房售价=建筑工程成本+设计和管理费用成本+开发利润和税收+前期投资费用

    好处:能够降低单方建筑面积上所分摊到前期投资费用额,进而降低总成本,提升开发利润。

    土地使用费、场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3.开发资金循环速度

    增加容积率,降低开发项目,将开发资金相对集中,提升开发建设强度,能够降低前期准备工作对开发周期影响,加速资金周转,提升经济效益。

    (二)容积率和可连续发展关系

    1.容积率过高,环境恶化,诱发社会问题

    2.环境质量下降引发地租及房价下跌,使开发利润降低。

    (三)容积率奖励

    提倡在建筑综合体内统一计划公共服务设施,并对所在用地建筑容积率给予酌量递补。

    在中国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中已要求:“在既定建筑覆盖率和建筑容积率建筑基地内,如建设单位愿意以部分空地或建筑一部分(如天井、低层屋顶平台、底层、廊道等)作为开放空间,无条件地、永久提供作为公众交通、休息和活动之用时,经当地计划主管部门确定,该用地内建筑覆盖率和建筑容积率可予提升”。

    《上海市城市计划管理技术要求》(20XX年10月)中要求:“市政设施用地选址确有困难,可在浦西内环线以内建筑基地内,设置为地域服务市政公用设施(如变电站、电话局等)。设置在拟建建筑物内,在计算容积率时,可不计该设施建筑面积;单独设置,在计算容积率时,可不计该设施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但在计算建筑密度时,必需计入该设施占地面积”。

    第二节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是指计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块用地面积百分比:

    建筑密度=(计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之和÷用地面积)×100%

    城市建筑应保持合适密度,这一点是十分关键,它能确保城市每一个部分全部能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最多日照、空气和防火安全,和最好土地利用强度。

    第三节居住人口密度

    居住人口密度指单位建设用地上容纳居住人口数,单位为人/公顷。具体表现在一块用地上时,就是用该块用地总人口除以用地面积得出数值:

    居住人口密度=(地块内总人口数÷地块面积)×100%

    确定人口密度,应依据总体计划或城市分区计划,合理确定人口容量,再深入确定具体地块人口密度。

    也可了解为:在特定生活需要,配合上对应环境和设施承受力下,这一块土地能够容纳最适宜人口数量。

    确定人口密度方法:依据总体计划或分区计划,合理确定人口容量,再深入确定具体地块人口密度。

    第四节绿地率

    一、绿地率概念

    (一)绿地率定义

    绿地率指计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块用地面积百分比:

    绿地率=(地块内绿化用地总面积÷地块面积)×100%

    计划控制其下限。这里绿地包含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绿地),不包含屋顶、晒台人工绿地,公共绿地内占地面积小于1%雕塑、亭榭、水池等绿化小品建筑可视为绿地。

    (二)绿地率功效

    绿地率控制能够确保城市绿化和开放空间,为大家提供休憩和交流场所。

    绿地率为绿地面积(包含公共绿地A3,不包含住宅用地中绿化用地A2

    和树冠覆盖其它用地面积A4.1)占总用地面积百分比,即

    (A1+A3)/S×100%

    绿化率为绿化面积(包含公共绿地A3和住宅用地中绿化面积A2,不包含树冠覆盖其它用地面积A4-1)占总用地面积百分比,即

    (A1+A2+A3)/S×100%

    公共绿地率为公共绿地面积A3(仅包含公共绿地,不包含其它绿地、住宅中绿化用地和树冠覆盖其它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百分比,即

    A3/S×100%

    绿化覆盖率为全部绿化植物覆盖投影面积(包含公共绿地A3、其它绿地A1、住宅中绿化用地A2和树冠覆盖其它用地面积A4.1)占总用地面积百分比,即

    (Al+A2+A3+A4-1)/S×100%

    思索题

    1.确定容积率原因有哪些?

    2.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关系怎样?

    3.绿地率和绿化率、公共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怎样区分?

    第五章建筑建造控制

    建筑建造控制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良好环境条件,对建设用地上建筑物部署和建筑物之间群体关系做出必需技术要求。其关键控制内容有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建筑要求等。

    应该注意,控制性具体计划对于建筑建造控制,并非是针对部分建筑具体控制,即不是针对具体某一建筑要求它有多高、和其它建筑问距多少等,而是对地块内建筑建造活动通常性要求。

    第一节建筑限高

    一、影响建筑高度原因

    (一)经济原因

    在一定层数之内,建筑层数越高,总建筑面积越大,就越有利可图。

    (二)社会环境原因

    需要从城市整体风貌友好统一入手,考虑不一样地段不一样要求,考虑和周围建筑协调关系,保持良好城市天际线。

    比如:杭州西湖周围建筑高度控制

    20世纪90年代,西湖周围耸立起了部分高层建筑,破坏了西湖原本优美天际轮廓线,很多教授学者包含一般市民对此提出了尖锐批评。以后杭州市政府专门组织教授编制了西湖周围地域建筑高度控制计划,统一协调建筑高度和环境关系,取得了很好效果。

    通常来说建筑物高度H和旷地w(道路、广场、绿地、水面等)百分比关系给人视觉心理感受以下:

    H<0.3w宽广,空旷

    0.3W<H<0.6W亲切,宜人

    H>0.6W高耸,压迫

    (三)基础设施条件限制

    比如机场周围建筑,因为飞机起飞降落安全需要,有专门净空限制要求,其高度限制范围半径可达2嘶以上。再如微波通道限制,在两个微波通讯点之间,建筑物不能有遮挡。

    二、建筑限高确实定

    以《上海市城市计划管理技术要求》为例

    (一)沿路建筑高度控制

    沿路通常建筑控制高度(H)不得超出道路计划红线宽度(w)加建筑后退距离(s)之和1.5倍,即:

    H≤1.5(W+S)

    沿路高层组合建筑高度,按下式控制:

    A≤L(W+S)

    A——沿路高层组合建筑以1:1.5(即56.3°)高度角在地面上投影总面积

    L——建筑基地沿道路计划红线长度

    W——道路计划红线宽度

    S——沿路建筑后退距离

    (二)建筑高度计算

    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白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有女儿墙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女儿墙顶。

    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45°(含45°),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项加上檐口挑出宽度;坡度大于45°,自室外地面算至屋脊项。

    (三)建筑高度控制视线分析方法

    依据优异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环境,选择合适视点确定视线走廊,进行视线分析

    视点距离≥3H

    第二节建筑后退

    一、建筑后退

    建筑后退指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计划地块边界后退距离,通常以后退距离下限进行控制。

    包含建筑后退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建筑后退河道蓝线、绿线、黑线、紫线等

    二、确保必需建筑后退距离

    (一)避免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混乱

    确保建筑物之间日照采光和通风要求

    (二)确保必需安全距离

    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轨道交通两侧和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建筑物,应确保必需建筑退让,以满足消防、环境保护、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要求。另外,对于道路两侧建筑物,还应考虑防灾计划等方面要求,比如地震发生时,考虑到房屋坍毁可能对作为救援疏散通道道路造成堵塞。

    (三)确保必需城市公共空间和良好城市景观

    建筑建造贴近景观区域,会对公共景观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公共绿地周围建筑退让要求:

    建筑基底轮廓退让

    不一样高度范围内建筑退让

    三、建筑后退距离确实定

    考虑消防、防汛、交通安全城市景观、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要求。

    以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控制性具体计划编制规范》为例。

    建筑退让管理技术要求

    1.建筑退让用地界线最小距离为5m。在临近用地界线部署建筑物时,和界外建筑物建筑间距要求应按二者之间最大间距要求确定建筑间距。建筑间距要求小一方以用地界线为基准,后退其本身间距二分之一距离,其剩下距离由建筑间距要求大一方退让。其它方面有建筑退让要求应按其要求实施。

    2.用地界线外为文、教、卫建筑时,其退让用地界线距离在第1条基础上应加退2~3m。

    3.地下建筑物离界距离大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底部距离)0.7倍,且最小值为3m。若地下建筑物隶属物露出地面应按第1条要求实施。

    4.当道路红线20~60m宽时,建筑应后退道路红线距离4~8m,同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⑴要满足当地建筑日照间距要求;

    ⑵当干道达不到单向三条车道时在交叉口50~80m处应满足增加一条右转车道要求

    5.退让出用地宜和道路绿化用地组成宽度大于8m带状绿地

    6.经依法同意城市特色风貌区、特色街道可另行要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因具体情况按本规范第5条要求退让确有困难,可降低退让,但退让距离不得小于3m;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关键出入口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得小于6m,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

    7.高层建筑由所在地城市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另行要求。

    各个城市对不一样情况下建筑后退全部有较为具体要求。通常包含建筑后退用地红线、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建筑后退河道蓝线、建筑后退绿线、黑线、紫线等。其退让距离确实定除必需考虑消防、防汛、交通安全等方面外,还应考虑城市景观、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要求等。

    第三节建筑间距

    一、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水平距离。18m。

    二、建筑间距确实定

    居住建筑间距采取日照间距来控制

    1.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确保后排房屋在要求时日取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一定间隔距离。

    2.日照量标准包含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

    通常要求在冬至日中午前后最少要有2小时连续日照时间。

    ⑴日照时间是该建筑物在要求某一日内能收到日照时数为计算标准。通常以冬至日作要求。

    ⑵日照质量是指每小时室内地面和墙面阳光投射面积累计大小及太阳中紫外线效用。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控制性具体计划编制规范》

    建筑间距技术要求

    建筑间距控制应该满足日照、通风、卫生、防火、防灾及建筑保护相关要求和要求,同时还应该遵守下列要求:

    1.住宅建筑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原因,宜争取很好朝向。其日照标准实施《城市居住区计划设计规范》中要求。

    2.医院病房大楼、休(疗)养院、老年公寓和中、小学教学楼建筑间距必需确保冬至日有效日照时间带有连续2h日照;托儿所、幼稚园生活用房建筑间距必需确保冬至日有效日照时间带有连续3h日照。

    ⒊其它性质建筑之间距离除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对应专业设计规范要求外,不一样性质建筑之间还必需以要求要求最大间距为准

    第六章控制性具体计划中城市设计引导

    控规控制指标包含要求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

    指导性指标:对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色彩要求及其它环境要求

    控规从两个方面决定和影响着城市形态:

    其一是地块总体格局和整体形象

    其二是多种细则影响城市设计品质

    控规阶段,城市设计对城市空间形成指导作用,关键在于要比较正确地把握计划地域和城市整体空间关系和特色。

    控规中城市设计引导内容

    确定计划区域空间结构骨架、各地块用地功效风貌、道路绿化系统?

    ?从城市设计角度考虑不一样空间序列关系,形成城市设计总体概念和结构,以“城市设计概念图”加以表示

    ?将空间形态、建筑风貌要求以指标形式确定下来,来指导修建性具体计划及建筑单体设计。

    控规中城市设计引导多用于城市中关键景观地带和历史文化保护地带

    第一节建筑体量、建筑形式和建筑色彩控制

    一、建筑体量

    指建筑物在空间上体积,包含建筑长度、宽度、高度。

    建筑体量通常从建筑竖向尺度、建筑横向尺度和建筑形体三方面提出控制引导要求,通常要求上限。

    建筑体量大小对于城市空间有着很大影响,一样大小空间,被大致量建筑围合,和被小体量建筑围合,给人空间感受完全不一样。其次,建筑所处空间环境不一样,其体量大小给大家感受也不一样。大致量建筑在大空间中给人感觉不一定大,反之亦然。建筑体量控制还应考虑地块周围环境不一样,比如临近传统商业街坊,计划若兴建大致量建筑,通常应利用合适设计手法,将其“化解”为若干小体量建筑,使之和周围传统建筑体量相协调。

    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建筑为例。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体量全部很巨大,但在开阔天安门广场上没有大而不妥感觉,建筑体量和所处空间大小有了很好地呼应。和天安门广场相连东西长安街上建筑体量也很巨大,这首先是因为大致量建筑能够很好表现北京作为国家政治中心庄重形象,其次也是因为建筑要和整个北京恢宏大气城市格局相协调。

    二、建筑形式

    应依据具体城市特色、具体地段环境风貌要求,从整体上考虑城市风貌协调性,对建筑形式和风格进行引导和控制。

    建筑形式控制内容

    ⑴主体结构形式控制

    ⑵屋顶形式控制

    三、建筑色彩

    1.色彩影响

    色彩能引发人生理、心理反应

    色彩是大家对城市环境直观感受关键要素之一

    2.建筑色彩从色调、明度和彩度上提出控制引导要求

    ⑴建筑主体色谱

    如墙面、墙基、屋顶等关键颜色

    ⑵点缀色谱:指和建筑主调相配合建筑体其它原因

    如门、窗框、栏杆等

    ⑶组合色谱:指建筑主体色谱和点缀色谱相配合谱系。

    中国部分城市基础色计划控制。

    北京市要求对城市建筑物外立面定时清洗粉饰,建筑物外立面粉饰关键选择以灰色调为主复合色,以发明稳重、大气、素雅、友好城市环境。

    哈尔滨市对建筑物外立面实施色彩计划时,将把米黄色和白色作为推荐色。

    武汉市推荐城市建筑色谱为:冷灰、暖灰、中灰、重彩和淡彩等5类色系,同时推荐了300多个建筑外观用色。

    第三节建筑小品

    控制性具体计划中对绿化小品、商业广告、指示标牌等街道家俱和建筑小品引导控制通常是要求其部署内容、位置、形式和净空限界。

    第七章配套设施控制

    第一节公共设施配套控制

    配套设施是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确保,配套设施控制即是对居住、商业、工业、仓储等用地上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提出定量配置要求。

    第一节公共设施配套控制

    一、城市层面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要求

    关键依据城市总体计划或分区计划所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求,将上层次计划用文字要求公共服务设施内容落实到用地和具体位置上。

    二、不一样性质用地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要求

    (一)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分为行政管理、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商业、金融、小区服务、绿地、市政和其它等十一类。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分为控制性和指导性指标。为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落实,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标为控制性指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不计公共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百分比不低于16%。

    控制性指标一指居住区在计划、设计和建设时,必需设置项目标指标。

    指导性指标一指居住区在计划、设计和建设时,可依据标准定位和市场需求实指标。

    1.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内容

    (1)文化设施

    关键指由政府投资(含区文化局和总工会),向社会开放,组织和指导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文化机构,包含文化科技站、图书馆、青少年活动设施等。

    (2)体育设施

    关键指向社会开放公共活动场所。

    (3)教育设施

    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及幼稚园。在控规中高中、初中及小学要落实,幼稚园通常不落实用地但在图则上应用符号表示。

    中学用地面积通常为3.0ha,小学通常为0.8ha。容积率控制在0.2左右。

    (4)小区卫生服务中心

    关键包含门诊所、卫生站、医院。门诊所在居住区一级必需设置,居住小区提议设置,医院设置,卫生站在居住组团等级必需设置。通常门诊所需要落实在用地上,卫生站在中用符号表示。

    (5)商业设施

    应将商业设施建筑面积指导性指标,经过市场行为进行配置和调整。商业设施分类宜粗不宜细。餐饮、菜场等对居民有影响设施不应和住宅结合设置。

    (6)行政管理设施

    居住区行政管理设施配套关键包含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工商管理事务等。这些设施不需落实用地,只需在图则中用符号表示。街道办事处多和派出所起部署,其占地及面积依据《城市居住区计划规范》要求。

    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方法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方法,统一计划,合理部署。

    5万人规模居住区,需要有一个聚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多个设施公共活动中心,该中心宜和公交站点结合。

    (二)其它用地公共服务设施配建

    工业区、仓储区等公共服务设施宜按生产、生活服务中心设置,设置项目、规模视需要而定。如生产中心配建供电、供气等设施;服务中心配建单身公寓、餐饮、医疗、服务等设施。

    第七章配套设施控制

    第二节市政设施配套控制

    一、控制性具体计划市政设施控制关键内容

    控制性具体计划市政设施控制分为市政设施用地控制和市政管线控制。

    市政设施用地控制应参考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和计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从总体上和地块上两个层次分别控制到中类和小类,划定工程设施用地界限。另外,还需引导性要求各项公用工程在地面上构筑物位置、体量和数量。如: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污水泵站)、电力设施(变电站、配电所、变配电箱)、电信设施(电话局、邮政局)、燃气设施(煤气调气站)、供热设施(供热调压装置)等,便于各街坊及道路两侧统一计划设计。

    市政管线控制:控制性具体计划应和城市工程管线计划同时,确定工程管线走向、管径、管底标高、沟径、管井、检验井、地下、地面构筑物等,明确各条管线所占空间位置及相互空间关系,降低建设中矛盾,使之安全、顺畅运行。

    市政设施配套包含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热力、燃气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控制和基础设施容量要求。

    二、各专题计划关键内容

    (一)给水工程

    应在给水分区计划或给水总体计划基础上,编制城市具体计划阶段中给水计划,其编制内容符合以下要求:

    1.计算用水量,提出对水质、水压要求

    城市用水量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应为计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居民生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它用水水量总和。第二部分应为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以外全部用水量总和。其中应包含: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供给用水、河湖环境用水和航道用水、农业浇灌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

    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用水量应依据城市地理位置、水资源情况、城市性质和规模、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水平、工业回用水率等原因确定。

    2.提出对水质、水压要求

    城市统一供给或自备水源供给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要求。

    最高日供水量超出50万m3不到100万m3其它城市,有城市统一供给生活饮用水供水水质宜符合规范要求。城市统一供给其它用水水质应符合对应水质标准。

    3.部署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城市配水干管设置及管径应依据城市计划布局、计划期给水规模并结合近期建设确定。其走向应沿现有或计划道路部署,并宜避开城市交通主干道。管网部署必需确保供水安全可靠,宜部署成环状。即按关键流向部署几条平行干管,其间用连通管连接。干管尽可能部署在两侧有用水量较大道路上,以降低配水管数量。平行干管间距为500~800m,连通管间距800~1000m。干管尽可能部署在高地,若城市地形高差较大时,可考虑分压供水或局部加压。管线应遍布在整个给水区内。管线在城市道路中埋设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计划规范》要求。

    当配水系统中需设置加压泵站时,其位置宜靠近用水集中地域。泵站用地应按计划期给水规模确定,其用地控制指标应按要求采取。泵站周围应设置宽度大于10m绿化地带,并宜和城市绿化用地相结合。

    4.计算输配水管渠管径,校核配水管网水量及水压

    管网中用水量最高日最高时各管段计算流量分配确定后,通常就作为确定管径d依据。d=4Q/V

    式中Q一最高日最高时各管段计算流

    V一管内流速。

    5.选择管材

    给水管材关键有灰铸铁管、球墨铸铁管、钢管、钢筋混凝土管,应依据实际要求来选择。

    详见《城市给水工程计划规范》。

    6.消防栓

    消防栓设置间距小于120m。消防站及车辆等配置遵照国家现行标准《城镇消防站布局和技术装备配置标准》。(二)排水工程

    应在给排水分区计划或排水总体计划基础上,编制城市具体计划阶段中排水计划,其编制内容符合以下要求:

    1.对污水排放量和雨水量进行具体统计计算

    (1)城市污水量

    城市污水量宜依据城市综适用水量(平均日)乘以城市污水排放系数确定。

    (2)城市雨水量

    城市雨水量计算应和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计划相协调。

    雨水量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Q=q?F

    式中Q—雨水量(L/s)

    q—暴雨强度(L/(s.ha))

    ?—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

    城市暴雨强度计算应采取当地城市暴雨强度公式。

    2.对排水系统布局,管线走向、管径进行计算复核;确定管线平面位置,关键控制点标高。

    (1)污水系统应依据城市计划布局,结合竖向计划和道路分布、坡向和城市污水受纳体和污水处理厂位置进行流域划分和系统布局。

    (2)雨水系统应依据城市计划布局、地形,结合竖向计划和城市废水收纳体位置,根据就近分散、自然排放标准进行流域划分和系统布局。应充足利用城市中洼地、池塘和湖泊调整雨水径流,必需时可建人工调整池。

    (3)排水管渠应以重力流为主,宜顺坡敷设,不设或少设排水泵站。排水干管应部署在排水区域内地势较低或便于雨、污水聚集地带。排水管宜沿计划城市道路敷设,并和道路中心线平行。

    (三)供电工程

    资料搜集:城市各类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现实状况资料或地方现行采取标准或经验数据;计划区道路网、各类设施分布现实状况及计划资料;

    应在电力分区计划或电力总体计划基础上,编制城市具体计划阶段中电力计划,其编制内容应符合以下要求:

    1.确定计划区中各类建筑计划用电指标,并进行负荷估计。依据规范《计划单位建设用地负荷指标》中数据计算得出估计负荷。

    计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

    建筑用地类别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W/m2)

    居住建筑20~60

    公共建筑30~120

    工业建筑20~80

    计划单位建设用地负荷指标

    城市建设用地

    用地类别单位建设用地负荷指标(W/m2)

    居住用地用电100~400

    公共设施用地用电300~1200

    工业用地用电200~800

    2.确定计划区供电电源容量、数量、位置及用地。关键依据城市电力总体计划和分区计划中所确定电源容量、位置及其用地。部署计划区内中压配电网或中、高压配电网,确定其变电所、开关站容量、数量、结构形式、位置及用地

    3.确定具体计划区中中高压电力线路路径、敷设方法及高压线走廊(或地下电缆通道)宽度。35kV及以上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应计划专用通道,并应加以保护;计划新建66KV及以上高压架空线路,不应穿越市中心区及关键风景旅游区;宜避开空气严重污染区或有爆炸危险品建筑物、堆场、仓库,不然应采取防护方法。应满足防洪、抗震要求。

    市区内计划新建35kV以上电力线路在市中心、高层建筑群区、市区主干道、繁荣街道等或在关键风景旅游区和对架空裸线有严重腐蚀性地域要采取地下电缆方法敷设。5.绘制电力控制性具体计划图,编写电力控制性具体计划说明书。

    相关热词搜索: 规划 控制性 详细规划 方案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