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文秘知识 > 正文

    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和要素集成(DOC21页)x

    时间:2020-09-07 12:14:10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要素集成

    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嬿

    一、企业目标的变化是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建设领域有两大要务,一是节能,二是农民工的地位和社会保障, 这都是现阶段具有标志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节能在绿色建筑(包括绿色 施工)中据有中心位置,然而要取得明显成果绝非易事。这固然要解决一系 列技术问题,但最大的困难是建立一个从社会到企业都很顺畅的运作机制。

     节能不是孤立的目标,不论从规划还是技术层面都和资源回收利用、污染 控制以至循环经济的关联性很强,因此,实质上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和 战略实施问题。发达国家大体解决这一问题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至今 已有近40年的历史。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企业目标的变化。没有目标的转变,企业可 持续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一场并无火爆场面,但激烈论争和探索试验持 续进行了几十年,通过实践统一了认识。现在发达国家的大企业普遍认为 企业目标应由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转向以经济、环境和社会三重基线为基 础的长期绩效。这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社情风水流转,公众认识和主流舆 论变化的结果,全球化是这场变革的催化剂。

    _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

    生产力空前提高 一 利益相关者作用凸显 一生产关系亟需调整 一企业目标变化

    -公民社会监督加强 _

    所谓生产关系(包括社会关系)亟需调整的含义有以下儿方面:

    (1) 保证股东利益不能以忽视或损害社会整体利益为代价,重要利益 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和参与经营是企业管理者必须从决策制度和运作程序上 认真解决的问题。

    (2) 确立了三重基线是企业在全球竞争中争生存求发展的基础平台, 企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已成为社会的主流认识。必须在社会总成本最低 的约束下,企业才能争取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实际上这已不是原来意义上 的价值最大化。

    (3) 企业与内外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与互动愈来愈重要,企业的外部导

    向开始左右企业的内部改革。可持续发展报告(CSR成为企业与利益相关 者联系的纽带和社会评价和监测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窗口。 建立可持续

    发展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已成为全球企业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

    新的企业目标以及CS所反映的绩效成果必须建立在现实的法律环境、 经济关系和利益分配制度的基础上,这就是机制!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的是 怎样的机制呢?

    ?严格的、操作性很强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强制性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引导性的经济杠杆和激励机制;

    ?强大的公民社会监督力量,如绿色组织、环境主义者、工会、新闻机构 等;

    ?强大的市场力量,如道德投资基金只投资于坚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企业。

    用上述标准衡量,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激励机制还不完善,社会监督很 弱,市场与可持续发展不相关。我国属于强制变迁型社会,政府虽然发挥 了主导作用,但在缺乏社会监督的情况下,有时又很无奈。如小煤矿事故 频发、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经常出现上急下不急,推一下 动一下的被动局面。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价值在于其坚实的法理基础

    1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报告是企业向社会进行公开披露的主要形式 ,它以可持续

    发展为目标,对利益相关者负责,披露机构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 的绩效。绩效评价不能有随意性,应有明确的衡量标准,那就是与三重基 线有关可持续发展法规。

    联合国环境署支持的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示于图1,其基本内容有: ?战略和综述:主要内容为机构战略、机构概况和管治架构。

    ?管理方法:报告机构向利益相关者披露各组指标群的管理要求。

    ?三重基线指标:报告机构通过这些指标为利益相关者披露经济、环 境和社会三大方面的空间(横向一机构之间)和时间(纵向一机构自身) 的比较信息。

    经济指标不代替日常运作的经济指标,主要考虑经济质量、经济影响 (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贡献、与地区的互动与融合、对公共利益的影响); 环境指标主要从循环经济的角度体现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以及以温室

    气体和水体为中心的污染

    控制问题;社会指标涉及劳动管理、基本人权、社区和反腐败、市场责任 四个方面,我国存在农民工这样的特有问题。这些都与建筑业关系密切。

    2从法规依据看企业执行报告制度的严肃性和严谨性

    GRH告制度以21世纪议程、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等世界公认的 联合国重要文件为依据。指标体系共有 79个指标,以IAS国际会计准则、20 多个国际环境法规、30多个国际劳工公约和有关国际准则及防腐公约为基 础,工作层面参考了经济合作组织(OECD具有国际通用性的有关文件。

     不过这些公约的性质属于软法,GR要求报告机构执行本国的相应法律和已 经签字的国际公约。我国会计准则2006年版已与IAS完全接轨。环境类国际 公约绝大部分我国巳签字,今后还要加快对ILO劳工公约承认的速度。应该 说在国家层面已做了大量履约工作,以上要求已成为我国自身的法律要求 而且要贯彻到基层,企业首当其冲,但实际情况是国内很多单位法律意识 淡薄,很多工作处于等待状态。具体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我国环境法规主要满足我国环保的基本需要,而较少深入涉及全球 性环境问题。改革开放以前全球性的污染对我国并不尖锐,但是进入上一 世纪末期以来情况迅速变化,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已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质量,也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从法律角度看,这些全局性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环境法规体系中也有所涉及, 但是配套条例、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十分缺乏,而有些问题又缺乏基本法律 的协调同时存在技术薄弱环节(如持久性污染)。总的来看,将全球性环境 问题纳入我国环境法律建设的视野,在更高水平上,更加系统的修订国内 相关法律确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急迫性。

    ?从建设领域看,建设项目审查对于项目的环境影响所做的规定比较 具体,如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报告表、审批要求 和措施等。而对施工过程的环境影响只有原则规定,如防止“不应有的破 坏” “竣工后应当修复和还原”,“防止和减轻粉尘、噪声、震动”等。没 有具体的标准。施工场地的环保建设比起工业系统长期滞后,对于国内已 有环境法律的贯彻也经常处于灰色状态。绿色奥运使情况有较大改观。奥 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以及北京市环保局制定的现场施工环保标准首次量身 订作了现场管理标准(噪音、光污染、扬尘、遗洒、污水排放、防火防爆、 废弃物分类、节水节电等)。这是可喜的进步,但也要看到比起国际水准来 看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反映在法规的完整性和计量能力上。现有标准更像 实施方案而非控制标准。从实施角度能做的都足够详细,但是控制排放、 节约资源上除噪音和生活污水外均无标准。这意味着事情做了,但不知效 果如何,也不知道进一步做什么?这是缺乏系统规划和现场计量能力不足 的表现。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现场单位。再从能源指标看,国际通行的法 规支持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各国的能源法规和再生能源法规以及 与能耗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文件,如《京都议定书》;二是国际标准 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能源效率标准和相关测试 程序以及各国相应的标准。三是有关能源供需信息的权威文件,如国际能 源署(IEA)出版的OEC国家和非OEC国家的年度能源平衡表,以收支差额 的方式公布煤、石油、天然气、电能、热能和可再生能源的供需信息。为 了更具可操作性,我国尚需结合国情进一步充实、理顺有关能源、能耗的 法规体系。

    三、北京地区我国大型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态势和动力机制的调查

    1可持续发展态势调查: 今年7月我们在建设部和协会的支持下和中 建、中铁、中煤、新兴等11家大型企业集团共同研讨我国建筑企业可持续 发展的态势和动力机制,并做了详细的问卷调查。所谓态势指企业可持续 发展的起点水平和应该选择的模式。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对应四个阶段: 在A阶段,企业必须达到有关法律的基本要求,否则违法;在E阶段,可 持续发展工作中加入了商业经营和创造价值的因素,这是保证可持续发展 工作本身可持续的必由之路;在C阶段,强调以利益相关者约定为工作的 主轴,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运作产生质的变化;在D阶段,可持续发展工作 已经网络化,每个单位都是这个复杂网络的节点,全局效益最优,最大限 度节约社会成本是共同追求的目标。生态工业区是这种模式的萌芽,但总 体上高度网络化的时代尚未到来。这4个层次是后者包容前者,譬如A档的 法律要求应与E档的工作目标融合。企业处于那一个阶段是通过八个要素 综合确定的;这些要素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战略、公司治理架构、企 业价值观与文化、管理系统支持能力、利益相关者约定、劳资关系水平、 资源利用循环经济和过程管理理念更新。我们对每个发展阶段对应于每个 要素都给出一个模式特征,因此一共有 32个要素模式特征。问卷并未对上 述深层次考虑加以说明,而是以畅达的方式提问,请答卷者根据直觉判断 回答,再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因此真实性较高。图2给出了调查处理的 结果。结论如下:

    ?各因素的综合值在0.29和0.45之间,全部处于E区,也就是可持 续发展水平应为在守法的基础上加入商业因素,争取有一定的回报。

    ? 2005年我们曾对工业系统做过类似的调查,建筑企业对自身的价值 定位比工业系统略低,约相差7个百分点,差别不太大,总的估计是实事求

    是的,符合我国现在的发展水平。

    ?各因素之中,过程管理、资源利用、企业文化的状况差一些,比综 合水平分别低30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这也和我国的现实情 况相符。

    上述结论中第一个最为重要。在制定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时必 须认真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首先要达到有关法规的要求,与此同时精心 选择能适当创造效益,节约总成本的发展途径,以保证可持续发展工作有 序进行,逐步提高。

    < A B C ? D ?

    0 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0_

    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战略

    公司治理架构

    企业价值观与文化

    管理系统支持能力

    利益相关者约定

    劳资关系水平

    资源利用与循环经济

    2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的调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向必然和商业驱动力有密 切关系。现将对北京地区建筑企业的调查结果和 2005年毕马威国际会计师

    事务所(KPMG对全球1600家企业所做的调查结果作一比较。虽然这两个 调查在规模上差别较大,且为一个行业对许多行业,但从定性分析的角度 仍具有可比性,比较结果见表1。虽然两者因素的性质非常接近,但排序的 不同反映了国情的差异。表中排序优先者重要性较高,两者至少有三点不 同:

    表1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驱动力排序

    我国建筑企业

    KPMG^杳的企业

    我国建筑企业

    KPMG杳的企业

    与各方加强合作

    保障长期经济利

    改善融资

    声誉和品牌

    改善风险预警机

    创新与学习

    加强对话激励员

    融入市场提升份

    融入国际市场需

    激励员工

    加强与政府关系

    加强与供应链合

    长期经济利益

    危机管理减少风

    激励创新

    与政府关系

    声誉和无形资产

    资本市场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机制可以很大地激发企业的创新与学习的热情,这是近 两次KPM调查的结论,但我国企业尚未进入这方面的实践,因而缺乏体会。

    ?发达国家的企业对走可持续之路可以保障企业的长期经济利益和调 动员工的积极性比我国企业有更高的估计,这是重要的实质性动力因素。

    ?由于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工作尚未达到系统展开的水平,因此对动 力因素的认识较一般化,唯有对“融入国际市场需要”,需要取得“通行 证”有清醒的估计。

    四、建筑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绿色施工的若干问题

    建设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和资源方面的概念是掌握一个“核 心”和三个“原则”:一个“核心”指保护地球环境和节约各类资源。三个 “原则”指资源(能源、水资源、建筑材料、土地资源等)节约、合理利 用和再利用;水资源再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与再生利用;充分利用太阳

    能、风力、地热等天然资源。在这方面既要结合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需 要重视以下几方面:

    1施工现场必须解决可持续发展指标数据的报送问题

    按照现代可持续发展管理的观点,凡是需要报告的信息必须是可以界定 和可以度量的,因此所有报告内容必附以对应的指标体系。表 2给出全球倡 议指标体系环境部分30个指标中,我国建筑企业有能力报送的统计结果。

     结论如下:

    ? 3项指标一般单位毋需报告,8项指标有能力报告,19项指标报告有较大 困难,其中存在技术困难的不过4项,绝大部分困难和跨单位、部门和地区 的统筹和协调有密切关系。如EN;统计一次能源的能耗大量涉及运输公司、 机械设备单位和供油系统;各类燃料的实际焦耳值。管理控制要很到位, 否则难以估算。EN4统计间接一次能源

    耗量更需供能单位或电网给出相关数据才能测算。 EN眇及节能设备生产,

    选择机制等实际问题。EN涉及控制高耗能原材料的使用、外包生产、业务 出差和员工通勤等问题,工作头绪多还要和劳务公司协调,需要明确的政 策支持,否则难以调动积极性。在需要报告的指标中有 68%的指标报告定量 数据有较大困难,这说明 建筑企业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远未落实,不能不说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关键 问题。

    表2我国建筑企业有能力报送的环境指标

    节材

    节能

    指标

    1原材

    2再生

    3 一次

    4 一次

    5节能

    6现场

    7减少

    料用量

    原材料

    能源直

    能源间

    措施提

    节能效

    直接能

    接能耗

    接能耗

    高利用

    耗的措

    能力

    可以报

    可以报

    有困难

    有困难

    可以报

    有困难

    有困难

    关键

    /

    /

    跨单位

    数据在

    全局需

    数据跨

    要求管

    协调

    供能单

    要综合

    单位和

    理细致

    平衡

    部门

    到位

    节水

    生物多样性

    8耗水

    9对水

    源影响

    10循环

    再用水

    11对保

    护区的

    影响

    12影响

    生物多

    样性

    13恢复

    生境

    14生物

    多样性

    管理

    15濒危

    物种

    可以报

    有困难

    可以报

    根据需

    有困难

    根据需

    有困难

    有困难

    /

    需地区

    /

    无关单

    需协调

    无关单

    地区需

    地区需

    综合协

    位毋需

    和专业

    位毋需

    要政府

    要政府

    报告

    支持

    报告

    规划

    规划

    污染控制

    16温室

    17GHG

    18GHG

    19臭氧

    20NQ

    21废水

    22固体

    23严重

    气体排

    间接排

    减排措

    排放

    SO排放

    废弃物

    溢漏

    处理

    有困难

    有困难

    有困难

    根据需

    有困难

    可以报

    难于深

    不确定

    与能耗

    同左

    需总体

    微量排

    监测计

    /

    设施缺

    未定标

    相关困

    协调

    放论证

    算均有

    乏管理

    难同

    可略

    困难

    落后

    综合

    24危险

    25影响

    26建筑

    27使用

    28罚款

    29运输

    30环

    废物转

    水体和

    使用期

    期后处

    非经济

    对环境

    境成

    生境

    影响

    制裁

    影响

    本效

    、人

    根据需

    有困难

    谁来报

    谁来报

    应该报

    有困难

    /

    需统一

    技术研

    绿色处

    技术层

    跨部门

    环境

    规划协

    究尚未

    理涉及

    面无困

    协调

    会计

    完成

    面广

    尚是

    空白

    ?建筑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企业内部圭寸闭性的工作,和上、 下游许多单位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不以定量方式梳理这些关系,可 持续发展报告都作不出来,这 再一次证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重要性 。从 指标的开放性也可以看出,国际非常重视追根究源和对大环境的影响, 问

    题涉及全局,就常常不是每个单位关起门能搞好的问题,亟需部门内的协 调、部门间的协调、地区内的统筹和地区间的统筹 。譬如建设领域内综合 考虑建筑物生命周期各阶段,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协调。再如解决太湖地区 和渤海湾污染十分需要有效的全局规划和协调;从建筑企业看,一些指标 如果没有这种协调,无从着手和评价其效果。

    ?节能、节材和减少污染全局优化才能实现节约资源的大目标:建筑 企业可持续发展环境指标组群中的各个指标不是彼此孤立的,与三重基线 之间的关系一样,也同样存在全局优化问题。一些指标是相关共生的,譬 如一次能源的消耗与温室气体的排放为强正相关,因此降低能耗和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是一致的。然而更多的情况是有关指标之间存在复杂的依从关 系,譬如资源的再生利用是否比使用新资源能节约较多能源,并大幅降低 成本;或者即使经济效益不明显,却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为此政府要 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政策促进资源的再利用。

    2设计施工一体化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发展绿色建筑肯定是要付出一定成本代价的,固然总体上使社会受益,

    但在市场条件下控制成本,争取投标成功也是不能否认的商业逻辑。根据 发达国家已有的实践经验,施工部门早期参与绿色建筑设计对总成本控制 作用巨大;按照他们的说法“为了保证项目的可持续特色,而不造成成本 溢价,施工单位对工程方案提供估算服务的价值无可争辩”。原因在于:

    ?考虑施工过程的材料选择和方案设计可为设计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 信息。

    ?“绿色”因素要求更多考虑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而基于材料的成 本估算要服从系统的成本估算,评价方法也要服从这一原则,施工单位不 在初始阶段参与讨论是很大的缺憾。

    ?一些对环保要求很高的工程要求施工过程所用的材料,如填缝料、干 饰面内墙化合物、粘合剂、添加剂等都要接受与精装修材料相同的环境考 验,避免过份强调降低施工成本而造成总体上不满足要求。因此早期参与, 了解设计要求,共同防止材料供应商漫天要价也是必要的。

    上述工作方式对我国现有招投标制度产生冲击,设计和施工分开招标显 然不鼓励设计和施工的结合,妨碍正确工作模式的形成。现在发达国家的 工程承包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有经验的业主按照一定的成本提出确保的 性能要求,取代详细的规格书,意在留出足够的空间,让承包商找出创新 的解决办法。我国建筑行业的制度也要适应潮流,向鼓励联合、创新方向 转变。这可在现行制度上演化,如赋予总承包模式更深刻的内涵,要求设 计和施工在实质上结合而不仅是形式上的联合投标。

    3结构部件生产标准化和工厂化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标准化和工厂化向来是建筑业的难题之一,建筑物的个性化要求和承包 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建筑业很难赶上工业系统的标准化和批量化的水平,但是 只有较高水平的标准化和工厂化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建筑物生产中的可持续 发展问题。显然在工厂的条件下比较容易和有效率地按照 3F原则(减量化、 再利用、再循环)实现废弃物减量,集中处理有害气体排放,有效进行节能 节水,也大大降低了施工现场报送可持续发展信息的难度,因此前进的方向 不可动摇。在本次企业调查中,中建总公司认为“中建的前景是建筑结构部 件50%实现标准化,而进行工厂化生产可能需要 5年的时间”。中铁总公司、 中煤总公司、新兴总公司、华北电力、北京城建、中石化建设集团、中铁 16

    局、中冶科工、中交集团等大型集团公司都对此做了肯定的回答,有的还提 出了具体的建议。困难仍在于如何解决标准化与多样化的矛盾,计算机和信 息技术已为建筑业的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近年计算机技术已为全球 建筑构件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譬如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的数字化模型控 制数控设备制造形状各异的曲面模板,再放置钢筋,浇注混凝土,用以拚装 大楼的曲面外墙。这说明量身定做的异形构件与重复性的大批量生产已无本 质区别。因此构件的标准化与工厂化已和建筑个性化之间不再存在不可逾越 的障碍,即使景观建筑和标志性建筑也不是这种技术的禁区, 前途是光明的 当然,要形成完整的生产力和配套能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4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问题

    表3给出美、日、挪威、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建筑废弃物的利用情况。

    表3美、日、挪威、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建筑废弃物的利用

    美国

    日本

    新加坡

    香港地区

    建筑废弃物

    1.5亿吨(不包

    0.76亿吨其中

    33.62万吨

    1204.5万吨

    废旧木材464

    道路、桥梁、

    万吨

    场翻修)

    再利用方式

    所有混凝土就

    1废弃土方与

    废弃土方与混

    填海和平整土

    地破碎用为路

    混凝土块、砖

    凝土块、砖瓦

    地工程

    基材料,金属

    瓦用做路基填

    用于填海、道

    全部回收,其

    料、再生骨材

    路和施工便道

    中碎料回炉。

    窗、门、壁柜 符合标准的转 售给新旧建

    筑。

    2再生沥青混

    凝土用做路面

    3金属、木材、

    塑料回收利用

    再利用率

    2005年建筑钢

    板回收率达

    97.5%, 50%勺

    项目为拆建工

    废旧木材为

    82%

    总回收率40%

    建筑业未单独

    收集

    80%

    预期目标

    84%

    我国废弃物的统计资料既不准确,也不完整,没有单项或综合的回收率, 也没有有效的回收网络。由于系统不完善,因此建筑企业虽然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清除废弃物,但没有留下任何统计资料。在处理建筑废弃物上我国与发 达国家比较存在以下问题:

    ?有关废弃物的法规在完整配套和促进利用上有明显差距。日本由《环 境基本法》

    、《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废弃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

    《容器包装回收利用法》、《建设回收利用法》、《绿色购入法》构成一个极具 前瞻性,又有针对性的法律体系。这些法规的可操作性强,从废弃物的产生、 回收、保管、收集、搬运、再生处理所有环节都有明确规定。责任明确,对 企业贯彻“谁产生废弃物就由谁回收”的原则,譬如规定建筑废弃物必须 由施工单位负责回收。

    ?我国国内资源严重短缺,与此同时大量资源没有回收。据估计,每年 约有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有色废金属、1400万吨废纸及大量废塑料、 废玻璃和废旧电器不知所终。建筑废弃物价值量低,除少量利用外,大部分 只能填理,或违法倾倒。

    ?处理设施类型少,技术落后。另外体制单调、机制不活。相比之下, 美国拥有城市固废填埋场、建筑垃圾填埋场、转运站、焚烧厂、废物回收再 利用设施、堆肥设施等约16000个。且由公共或私营部门运营,行业年销售 额433亿美元。

    ?我国还未建立鼓励废弃物(包括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经济环境和运 作机制。不首先解决这个问题,一切都无法启动。

    解决以上问题,挪威的经验值得借鉴。政府邀请工商业、地区主管部门、 消费者和环境组织的代表组成咨询委员会参与政策制定。灵活使用税收杠 杆,除了谁污染谁付费外,根据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实施差别税率;按照最 终废弃物的处理类型实行额外税率,譬如填埋税率高于焚烧税率,如果单位 能源利用率提高,可以降低税率。通过税收杠杆鼓励提高单位的能源利用率、 降低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从而促进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固体废弃物问题 极具典型性,处理这一问题的政策性极强,还和节能水平(而非绝对量)挂 钩。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在其他指标上推广。

    相关热词搜索: 企业 可持续发展 要素 机制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