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申报材料 > 正文

    马家塬战国墓和六盘山区域古代交通开辟刍议_六盘山成吉思汗墓x

    时间:2020-10-31 12:43:13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马家塬战国墓和六盘山区域古代交通开辟刍议_六盘山成吉思汗墓

      [摘要]马家塬战国墓是六盘山区域北方少数民族墓葬中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墓葬,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秦与西戎及北方民族的关系提供了翔实资料。河西汉简中的“驿置道里簿”中详细记载了汉代长安到敦煌的驿道地名。考古发现和简牍材料的结合,使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秦对六盘山区域的开发和六盘山区域古代交通的开辟情况。

      [关键词]马家塬墓葬;河西汉简;六盘山;古代交通  [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x)14-0029-04  继x~x年度考古发掘之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马家塬又进行了新的考古发掘,无论是墓葬数量还是出土文物数量都超过了之前的发掘。通过对马家塬战国墓的考察,笔者对与马家塬战国墓相关的六盘山古代交通问题又进行了若干思考,现陈述如下。

      一、六盘山区域及环六盘山周围发现的北方游牧民族墓葬  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墓葬在六盘山区域及环六盘山周围多有发现,发现地主要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固原县的河川乡石喇村,杨郎乡大北山、马庄,彭堡乡侯磨村、撒门村于家庄。x年,彭阳县王大户已发掘的七座墓都出土了青铜兵器和车马铜饰,每座墓葬都有二三十件马、牛、羊头骨殉葬。王大户墓地一次性集中出土300余件青铜器和骨器,200余颗绿松石、玛瑙。王大户墓地出土的陶罐为单耳或双耳夹砂陶器,每座墓葬都有马、牛、羊殉葬,以动物形象为装饰题材,如鹿形牌饰等,青铜器中出现短剑、戈等,但未出现农具。甘肃省境内:一为秦安县上袁家战国墓。其中,M6是平面凸字形的竖穴土坑墓,南端坑内随葬车马,北端坑内放置棺椁。随葬有陶器、兽骨、铜器、铜镜、铁笔受、印章、半两钱等。M7为带墓道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由墓道、前后室组成,墓道中殉葬牛头10只、羊头110只,前室随葬一车一马。一为位于灵台县梁原乡景家庄周家坪黑河岸边台地上的灵台县景家庄春秋墓。经清理,其中1号墓坑系梯形竖穴,墓底距地表9米,棺椁上覆有厚厚的苇席,棺正中有一圆形腰坑,内有猎骨一具。2号墓葬坑内有2具马骨。3号墓坑内葬有马骨1具。发现随葬遗物有铜鼎、铜戈、铜铃各3件,还有铜柄铁剑、铜矛、铜锛等,另有石戈、石圭等6件,陶罐、陶鬲等4件,蚌壳、蚌泡各1件。属春秋早期秦墓葬群。

      春秋战国时期,环六盘山周围活动的民族为西戎,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其居住比较分散。围绕着六盘山活动的西戎共有八国,《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宁、原、庆三州,秦北地郡,战国从春秋时为义渠戎国也。”说明义渠戎主要活动在今宁夏南部固原以东和甘肃镇原、庆阳等地。据文献资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前337~前310)征服乌氏戎后设置了乌氏县,其地就在今天的固原东南部。

      有关义渠戎和乌氏戎的族属,学术界存在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匈奴的主体南下以前,戎族活动地区本为吐火罗部落所居。殷商时期,甲骨文中有“马方”、“龙方”、“卢方”等部落名,这些可能都与吐火罗人有关,马方对应于后来的义渠,龙方对应于后来焉耆的龙部落,卢方则与卢水胡有关。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戎就是后来的羌。固原部分人头骨经人类学家分析后,认为主要是属蒙古人种的北亚类型。

      从考古发现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环六盘山区域受到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马家塬战国墓出土较多的动物纹器物,说明即使是将戎王迁徙至更靠近秦中心区域的地区,这种区域文化现象也还存在。秦霸西戎也只是秦在与戎长期较量中由防守转为进攻了,还没能将戎族各部置于有效地行政和文化管理下,因此,在相当漫长的时期内,秦统治者在与戎族的征战和交往中,来不及制定出相应的民族政策,进行行政上的有效管理。但是,这个过程中却积累了丰富的与戎族打交道的经验,迁徙戎王于马家塬的过程,同时也是秦对戎战略的调整和转变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环六盘山的东南和西北两侧有两个戎族文化的中心区域,西北侧的中心在固原,东南侧的中心在马家塬一带(马家塬正处于清水河与牛头河的分水岭上)。马家塬一带中心的形成当在秦穆公霸西戎后将戎族王室迁徙于此所致。选择将戎族王室迁徙于此,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这里距离其原来中心即固原一带并不远,两地之间道路相对比较平坦。二是在秦与戎族的长期战争中,这一带成为双方拉锯的地区,从气候上来说,清水河流域雨水多于固原一带,稍微温和湿润,对于从事畜牧业的戎族各部来说,是理想的畜牧地。河流可灌溉的优势,对于已经相当重视农业生产的秦来说,也是其十分青睐之地。秦穆公霸西戎后,秦的势力占据了优势,将被征服的西戎一部的王室迁徙于此,可以发挥西戎畜牧业经营的经验和优势,又可以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三是马家塬东瞰秦的祖居地牛头河流域,西俯清水河,在此建筑居处,既可以照顾到西戎王室对旧部依恋和对故土的怀念,又能将其与秦的“西垂”牢牢地维系在一起。即使是这个过程,也是充满斗争和曲折艰辛的,宝鸡益门村战国墓的主人就很可能是西戎掌有军事大权的军事首领,秦王室将其迁住的地方就远离了戎在六盘山西北的老根据地。马家塬战国墓正处在六盘山区域交通的关键部位,这里在秦与戎的关系及其向西的开拓中都有着重要的军事地理意义。

      秦王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置“典客”、“典属邦”等职官和机构。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设立“道”建置,陇西郡有狄道、氐道、予道、羌道;天水郡有戎邑道、绵诸道、略阳道、羱道;安定郡有月氏道;北地郡有除道、略衅道、义渠道。制定少数民族法规“属邦律”,对靠内的少数民族少量征收赋税,对边远少数民族允准贡献方物,修筑通往边疆民族地区道路,移民边疆民族地区屯垦开发等。这些措施为今后环六盘山区域民族的融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高平道、陇山道及有关交通问题  高平道见于居延新简和《后汉书》有关纪、传。关于居延新简中的“驿置道里簿”,初世宾先生有详细考述。[1]近来张俊民先生用新简牍材料对与高平道有关的问题进行补充阐述。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