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工作汇报 > 正文

    大学市政学重点内容

    时间:2021-01-05 16:21:55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市政管理的含义

    市政,是指城市的公共权力机关为了解决各种问题,有效地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面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评估的过程,以及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的各种影响活动

    市政学科性的标志

    《美国城市的市政府》和《市政府及管理》。这两本书被沃思称为市政学的标准教材。同时也是市政学学科形成的标志。

    市政学的研究内容

    城市与城市化

    市政管理主体

    市政管理体制

    市政管理的客体

    市政管理规律

    市政学、市政管理学和城市管理学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不对它们进行区别,在研究城市问题时等同对待。

    但是,这三个名称还是各有强调。其中,市政学是个老术语,建立在政府与市场二分法的基础之上,它的特点突出在“政”上,强调政府对于城市公共事务的管制权;市政管理学的特点突出在“管理”上,引入了企业组织的管理理念,强调效率与效益,强调城市竞争力。城市管理学则是一个新的视野,它不强调政了,强调的是城市公共管理的多主体关系,除城市政府以外,事业单位、志愿组织、企业、市民等等都是城市管理的参与主体。

    第二章

    城市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

    一)早期城市

    早期城市产生迄今已有 5000年的历史。

    特点:数量少,规模小、往往是一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

    (二)中世纪城市(封建城市)

    公元 476—1640年,前后约 11个世纪。

    特点: 城市数量增多、功能趋于多元化、出现了治理城市的法律条文

    (三)近代城市

    所谓近代城市,是指从l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端到 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所史时期的城市。

    特点:

    (1)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空前发展,人口、资源、财富高度集中。

    (2)城市的结构趋于合理化,功能趋于多样化。近代城市已成为工业生产中心、科技中心、商业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交通中心、行政管理中

    (3)专业化分工协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工厂企业之间、城市行业之间、区域城市之间,国家之间经济联合得到加强。

    (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得到明显改善。

    (5)未重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污染严重。

    四)现代城市

    19世纪末和 20世纪初,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进入了现代城市的发展阶段。这是整个城市发展历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出现前所未有的特大都市、大都市区、都市带和都市系统等

    城市化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概念:是指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转移,从而引起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提高的过程。

    标志:

    城市化水平指标:PU=U/P*100%,其中,U指城市人口,P指总人口。非农业人口/总人口(贵阳市非农业人口1652673人,占47.92%.

    城市化速度指标:TA=1/n(PUt+n-PUt),TA指城市化速度,是城市人口比重平均增长或减少的百分点;Put:城市人口百分比。

    城市化质量指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

    城市化的表现形态

    (1)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来看,城市化可分为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两种类型。积极型城市化,即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互相促进,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同步上升。消极型城市化,即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发展不相协调,它可以进一步分为过度城市化和低度城市化两种。

    过度城市化:即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工业化速度,过量的乡村人口盲目地流向城市,造成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城市化速度超出了城市发展的实际承受能力。(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发展水平比值;城市首位度)

    低度城市化:这个大多是国家政策选择的结果。

    (2)从城市人口的流向看,城市化可分为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两种。向心型城市化是指乡村和郊区人口向城市中心集聚的过程。所谓离心型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城市中心向外扩散的过程。离心型城市化又可分为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两种类型。

    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发散化过程

    逆城市化:人口从大城市向小城镇以及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

    中国城市化进程所特有的特征

    (1)政府主导城市化进程

    (2)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

    (3)农民工现象

    (4)城市化发展不均衡

    城市的结构与规模

    城市结构:城市内部稳中有降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形式和方式,以及由些形成的不同要素之间的存在态势。

    城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流通、分配 和消费结构、企业结构

    城市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和人口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布局、城市密度和城市形态

    城市规模:就是人口、经济和科学技术等在一定地域的聚集规模的大小。

    ——广义:人口规模、用地、建筑和设施,以及生产力规模和消费力等规模;

    ——狭义:仅指某一个城市中的人口规模。

    第三章

    城市管理体制的概念及所包含的三层含义

    城市管理体制:是指关于城市政权机关、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责关系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它包括三层含义:

    市建制体制

    市行政管理体制

    城市权力系统之间及其上下级的权责关系

    市建制体制的内容

    市建制体制,又称城市行政区划体制,简单理解就是设立城市的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设市的标准

    市的行政地位

    市的设置模式

    市的下级行政建制

    市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形式

    市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形式

    ①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首长制又叫首长负责制、个人负责制,委员会制又叫合议制、集体负责制。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制;赋予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制。

    首长负责制与个人专权制有区别,它是领导者在限定的权限范围内起领导作用的一种形式。

    ②集权制和分权制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机关,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分权制是指上下级依法各负其责,下级行政机关在法定管辖范围内有自主权,上级机关不得干涉。

    分权和集权都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关系,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并将其纳入法制轨道。

    ③层级制和职能制

    这是政府组织体制的两种形式。

    层级制是指政府组织纵向分作若干层级,每个层级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级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职能制是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若干部门,各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

    ④完整制与分离制

    这是行政体制中的同一层级或同一机关的各单位,依其上级对它的指挥、控制是否集中在一个首长或一个机构上而划分的组织形式。

    完整制又叫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个机构或一个机构的各个组成部门完全集中于一个首长或一个机关的指挥监督之下,只存在单一的领导隶属关系。

    市政决策的主体

    主体:市委、市人民代表大会、市政府

    我国市政体制管理的特点

    1、同级建制的城市,市政体制比较统一。

    2、中共市委在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表现在:

    中共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推荐城市的一府两院的领导干部候选人。

    通过设在人大、政府、法院、检查院的中国共产党党组,领导城市国家机构的日常工作。同时,政法委员会领导城市的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和司法局工作。

    市长兼任市委副书记,从组织上保证政府直接贯彻市委的决定。

    3、市人大是城市最高权力机关和决议机关

    4、城乡合治。由于推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市的管辖区域包括了大片的农村地区。

    西方市政体制的主要体制的形式

    美国:有市长—市议会制、市议会--市长制、市议会—市政经理制三种。

    英国:英国是议会民主制度和地方自治制度的发源地

    法国:法国是一个长期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日本:日本的地方政府统称为地方公共团体,均实行地方自治。

    共同性:

    城市政府为相对独立的基层单位

    城市政府普遍享有自治权力

    议会在市政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实行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体制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概念和特征:

    规划: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对未来活动加以控制的行为。

    城市规划: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及各项建设所进行的合理选择和综合布署,促进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合谐。

    城市规划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同时又是一项引导城市建设的政府行为

    特点:P127

    战略性和政策性:科学性和预见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区域性和特色性:动态性和阶段性:

    城市规划的“三大宪章”是什么?主要内容

    20世纪30年代的《雅典宪章》,是世界城市规划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主要的内容包括:

    把城市明确分为四个功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

    居住区是城市的最主要的生活区域,应安排在最好地段

    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居住区域,可以建造间距较远的高层住宅,并留出必要的空地,以便配置公共娱乐设施,使住宅得到阳光和自然景观;

    城市规划的是三维空间而不是二维空间

    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是衡量城市规划成功与否的价值判断基础。

    1978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马丘比丘宪章》,宪章提出:

    城市的功能分区是相对的,要注重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

    城市交通政策要使私人汽车从属于公共交通

    在城市急剧发展中,要处理好城市建设、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系,保护城市历史遗产,保护有价值的人文景观

    1981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波兰首都华沙召开大会,围绕着“人类的城市与环境”主题进行讨论并通过《华沙宣言》

    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由吴良墉起草的《北京宪章》

    城市规划的挑战与变革

    (一)挑战(存在的问题

    1、城市规划存在着过度城市化倾向,城市集聚效应难以体现

    2、城市规划个性特色不鲜明,城市资源禀赋和城市文化被人为割断

    3、城市规划滞后,城市问题突出

    4、城市规划违法处罚力度不大,执法效率不高

    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141)

    城市规划的类型?

    第五章

    城市土地的特征

    土地:一种资源。包括了特定地域表面以及表面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岩石、水文、植物,还包括了人类和动物活动所产生的种种结果。

    城市土地:一个与城市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相关联的地域性概念,它是指城市区域内的陆地和水域及其上、地下空间的总和。在我国,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1)自然特性:

    稀缺性、固定性、耐久性、差异性

    (2)社会特性:

    城市土地价值的密集性。

    城市土地区位的效益性。

    城市土地报酬的递减性。

    城市土地的保值性

    政府对城市用地管理的内容

    (1)税收管理

    对象:土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以及土地的交易活动、地产本身等,税率是单一税率或分级税率。

    形式:①对地产价值的直接征税。财产税、特别摊派税、土地增殖税、遗产税。

    ②对地产收益的课税。所得税、资本收益税、继承税。

    ③对土地使用上的特权征税。这主要是对有关土地使用的某些特权征税,包括拥有或出卖土地的特权,将其转让给继承人的特权以及接受赠与的特权征税。

    2)行政管理

    第一,城市政府通过财政收入的运用来影响私人经营活动。

    第二,城市政府通过对土地所有权的行使来影响私人开发计划。

    第三,国家可以凭借其社会公共管理机构的地位对私人土地的使用行使强制性的权力。

    第四,政府可以对城市土地的使用行使管辖权。

    3)地方政府与私人合营

    土地的成片开发具有更大的效益,在进行大规模项目的开发时,私人开发者往往愿意与政府合作经营,因为这样私人经营者不仅能从地方政府获得资金,更重要的是可以凭借政府的特权得到私人无法得到的土地。

    而对政府来说则能够得到私人开发者的技术和劳动力,从而保证更多盈利,同时对开发项目的监督也使其符合国家的要求。

    城市土地管理:是城市政府在国家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为调整土地关系,组织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的统称。其任务是对城市土地的占有、分配流转及使用进行规划、组织和监控,保护和开发城市土地资源,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温家宝总理在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第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严格土地管理。

    第三,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必须严格土地管理。

    第四,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严格土地管理。

    第五,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严格土地管理。

    我土地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164

    土地储备制度?p169

    我国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171

    国住房保障的政策及改革途径?181

    第六章

    城市基础设施概述和特征

    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城市生存和发展,保障市民生活质量的公共设施。

    内容:一般来讲,它包括了1市能源设施2市供水排水设施3市交通设施4市通讯设施5市环境设施6防灾设施

    特征:

    (1)公用性和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是公开和开放的服务系统,是全体市民共同享用的公共消费品。

    (2)超前性:一是作城市城市规划时,在基础设施的容纳能力方面,要考虑城市未来数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另一方面指的是某些基础设施施工周期长,与其他设施在同时投入使用时,已超前建设了好些年。

    (3)同步性和系统性:城市基础设施的系统性是指不同类别、不同部门的基础设施之间具有内在的依存性,大家整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时,必须保持不同类别和部门间的协调和同步,最大限度发挥基础设施的综合效能。

    (4)成本积淀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期投入大 ,资金一经投入就会积淀下来,无法转为其他项目使用

    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的概念、范围、方式

    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依法取得政府授予的特许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经营城市基础设施,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

    范围:

    (1)下列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实施特许经营:

    供水、供气、供热;

    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公共交通;

    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城市基础设施。

    (2)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在一定期限内,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由特许经营者投资建设、运营,期限届满无偿移交回政府

    在一定期限内,城市基础设施由政府移交特许经营者运营,期限届满无偿移交回政府;

    市人民政府同意的其他方式。

    方式:

    (1)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政府将一个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权授予承包商,承包商在特许期内负责项目设计、融资、建设和运营,并回收成本、偿还债务、赚取利润,特许期结束后将项目所有权移交政府。

    (2)BOO(建设-拥有-运营)模式 :由企业投资并承担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培训等工作,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产权归属企业,而由政府部门负责宏观协调、创建环境、提出需求,政府部门每年只需向企业支付系统使用费即可拥有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使用权。

    (3)BT模式:该模式采取企业投资建设、政府一次回购、资金分期支付的办法,通过BT模式投资的着眼点,是以少量的投资获得大量工程承包机会,并因此获利。

    (4)TOT(移交-经营-移交)模式:政府将已经建成投产运营的基础设施项目移交给投资方进行运营,政府凭借所移交的基础设施项目未来若干年内的收益(现金流量),一次性地从投资方融通到一笔资金,再将这笔资金用于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当经营期届满时,投资方再将项目移交回政府手中。

    市政公用事业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探索

    问题:

    1、规划滞后2、投资能力不足,资金缺口仍然较大3、垄断现象依然存在,特许经营模式操作不规范。4、法律法规缺乏,改革的相关政策配套不完善

    原因探索:

    1、现行管理体制存在低效率问题。在不少城市,还是实行政府直接投资,国有企业垄断经营,政企合一的体制。(自然垄断) 2、非正常的垄断利润。

    3、较为单一的投资渠道造成市政公用事业投资严重不足。

    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路径

    1、正确认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律,统一基础设施的规划和投资开发。2、建立统一的基础设施管理法规体系,完善配套政策3、对市政公用事业各行业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4、强化市政公用事业的监管机制(1)市场准入监管 (2)价格监管 (3)质量监管

    第七章

    1.城市环境的特点;

    (1)城市环境受人类影响巨大。这主要是说在城市中,自然环境被深深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除了最基本的地貌环境外,基本上都留下了人工的痕迹。

    (2)城市环境趋于脆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各种性状正在发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变异。

    2.环境管理的重大发展历程

    1、国际视角:

    (1)环境问题在60年代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出现了有关环境管理的研究。

    (2)到了1987年,以挪威前首相布伦莱特夫人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集中世界最优秀的环境发展方面的著名学者,写成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份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受到了全球各界的广泛认同,其后在世界各国掀起了可持续发展的浪潮。

    (3)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第二次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尽量延缓全球变暖效应。

    4)《京都议定书》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5)2009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 2012年即将到期的《 京都议定 书》。会议达成无约束力协议:

    会议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3、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

    城市环境的建设和日常管理以及城市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

    具体包括:

    园林绿化管理:对城市中各种绿地、林地、公园以及风景区的建设、养护和管理,意在美化城市环境。

    市容市貌管理:对城市的建筑外貌、景观灯光、户外广告设置和生产运输的整洁进行管理,是城市的外观形象工程。

    环境卫生管理:对城市的公共场所、道路、各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管理,维护城市的整洁。

    环境综合治理:城市政府依法对各类城市污染、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进行综合防治。

    4、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 与制度

    原则:32字方针

    (1)环境管理法制化原则。

    (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4)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原则。

     (5)宣传教育,大家动手的原则。

    制度:

    新五项制度:

    1.排污许可证制度 2.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3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5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老三项:

    1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污收费制度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