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工作汇报 > 正文

    新闻媒体论文:北洋政府时期广播管理研究x

    时间:2020-10-28 16:29:32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新闻媒体论文:北洋政府时期广播管理研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意义

    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从广播化现到今天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广播意识形态属性鲜明,依据政治的变革,可以将广播研究划分为不同的断代与分期。从大的方面来看,目前学界对于广播研究划分为旧中国的广播研究与新中国的广播研究。

    旧中国的广播研究主要是指建国之前的广播研究。从广播诞生之日起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的广播研究也被称为民国时期广播史研究;新中国的广播研究主要是指建国之后的广播研究。从研究的数量与深度来看,新中国的广播研究更多、更全面。

    传统上,学者认为广播事业的发展脉络已经很清晰,广播事业的产生与新闻传播史的创立具有同样的发展轨迹。对于广播史,学界一般将其作为新闻传播通史的一部分进行研究。但对于广播引入、发展的民国时期的广播事业还有必要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这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当时广播电台的设立情状,更可以窥探、总结当时政府是如何管理广播电台的。广播史作为广播起源发展的历史,对我们了解中国广播的产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文。纵观中国广播史的研究,按照政权的更迭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20年代中期。逸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描述广播建台始末与播音情况。

    (2)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末至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国民党统治下"训政期"的广播事业。

    (3)第三个阶段从"七.七"事变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抗战中广播的宣传作用。

    .....................

    第二节概念界定

    一、广播?

    广播是指利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输的形式,向广大地区或特定区域传播声音的大众传播媒介。按传输的方式可以分为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两大类:以导线传输的称为有线广播,无线电波传输的称为无线广播。而在北洋政府时期,虽然广播电台虽屡有出现,但是名称繁琐且不确定。有叫做"无线电话"、"传声",也有按照日语称为"放送"的。为了统一管理,无线电专家吴梯青按照英语"broadcasting"翻译成"无线电广播",后经交通部核准,在全国开始通用。可见,北洋政府时期出现的广播主要是无线广播。

    从现代广播与北洋政府时期的广播含义来看,广播的现实含义是相同的。北洋政府时期由于认识不清晰和翻译的问题出现诸如"无线电话"、"传声""放送"、"无线电广播"等。因此,参照现代广播的含义及北洋政府时期的广播传输形式,本文所指的广播是利用电信号通过无线电波的形式向广大群众播送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由于现代"广播"与"广播电视"作为专有名词,因此,我们在考察广播管理时是以"广播电视"为关键词进行的。"国务院在制定《广播电视管理条例》(1997年)时以广播电视事业','广播电视管理’,'广播电视节目等复合名词统称广播与电视的相关概念,并没有分别就广播管理、电视管理,广播事业、电视事业,广播节目、电视节目区别交待"7。所以,本文在考察广播管理时,是依"广播电视管理"的总体架构出发来考察广播管理的。

    ......................

    第二章北洋政府时期广播发展概况

    第一节早期无线电的传入与人才的培养

    一、早期无线电的发明与传入

    广播的前身一无线电通讯传入中国始于清朝末年。1905年秋,袁世凯在天津开如无线电培训班,并聘请外国人担任教师,培养无线电专业人才。同时,购置无线电收发报机装载于北洋军舰上,用于沟通军事情报。1908年,崇明岛与上海之间的海底电缆毁损,而无线电远程传输的技术则恰好发挥用场,政府直接购买无线电收发报机安装在上海与崇明之间代替损毁的海底电缆,解决了两地之间的通讯问题。这也成为"中国民用无线电报的开始"。此后,帝国主义国家的使者、商客等为了政治上通信的便利与经济上销售无线电器材的收入,私自在中国境内安设无线电收发报机。清政府虽曾多次阻止、取缔,但最终收效不大。

    二、早期无线电人才的培养

    无线电通讯发轫之初,主要是用于军事通信,由政府管办,其政治色彩浓厚。但基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领地,无线电通讯亦受到列强的擊肘。为了打破列强侵犯中国无线电通讯的局面,清政府开始重视培养自己的无线电专业人才。下表(见表-1)是自1905年无线电通讯传入中国以来,中国无线电人才的培养设置沿革。

    .....................

    第二节外商电台的建立与新娱乐形式的出现

    一、租界区商业性外商电台的创办

    ?一战后,原用于军事联络的无线电通讯器材派不上用场,为了把这些器材"消耗"掉,欧美帝国主义国家把这批无线电器材输向中国。"这样一来,既可以推销废旧器材发一笔横财,又可利用来作为通风报信的工具,真是一箭双雕。早期在中国境内活动的外商以盈利为目的,为了打开无线电器材的销路,建设起了广播电台,进行简单广播以吸引民众,引发民众的购买。

    由于当时外商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租界内,所以这一时期的外商电台也大多在租界内成立。在这批商业性外商电台中,最为熟知的便是奥斯邦电台、新孚洋行广播电台 以及美商开洛广播电台。

    (一)奧斯邦电台。1922年,美商奥斯邦为营销其无线电器材与《大陆报》展开合作,开设了"大陆报一一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奥斯邦电台。呼号XRO,波长两百米,发射功率50瓦特。电台每天开播一小时,主要是播放新闻和娱乐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追捧。但因违反《电信条例》被政府于同年4月关闭。?

    (二)美国新孚洋行广播电台。1923年,美国新孚洋行又在上海设置广播电台,主要播送新闻及音乐,播音时间不固定。随后因政府取缔化及海关没收其进口设备,导致经济括据,开播半年后倒闭。

    ......................

    第三章北洋政府的广播管理............24

    第一节北洋政府对无线电的早期规制.............24

    一、电信国营..............24

    二、外交途径取缔外商电台...........25

    第四章北洋政府广播管理的效果与历史作用............44

    第一节北洋政府广播管理的效果.............44

    一、广播事业稳步发展................44

    二、广播主权得到维护............45

    第四章北洋政府广播管理的效果与历史作用

    第一节北洋政府广播管理的效果

    中国广播诞生的于北洋政府末期,从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建成到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东北易恢。短短两年时间里,政府已经参与创办了包括天津广播无线电台、北京广播无线电台在内的四座无线电台。随着电台的建设与成熟,政府对广播的管理也随之展开。

    毋庸置疑,中国广播事业是受国际无线电热的大背景影响产生的,很多电台建设管理的经验借鉴了早期外商电台及国外广播无线电台的做法。其中,广播技术的改进以及广播节目的编排使广播作为一项稳定的事业扎根下来;广播管理法规的制定不仅为广播的"依法管理"提供前提,也为维护中国的电政主权提供保障和依据。

    随着对广播认识的加深,广播的发展定位摆脱了早期单纯的消遣娱乐属性,政府更期望通过广播"中枢播音,四方环听"的形式,普及教育,唤发社会。外商电台建设初期,广播以 —种新的"娱乐消遣"的形式被民众认识。收听广播成为当时的一种流行娱乐形式。随着官办广播的发展,北洋政府将广播定位为"宣传政令、普及文化"的工具。这种定位体在节目的编排设置上,尤为明显。不论京津地区还是东三省地区,每日广播节目首先是新闻的播送,其次是商事行情,再次是通过邀请名人演讲的形式,倡导文明开化。

    ....................

    结语

    ?北洋政府时期,广播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媒介,虽然在发展初期被划为军用品,禁止民间私设播音和收听。但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广播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而北洋政府在对广播的管理上也积极重视,虽然这一时期被看做是广播草创期,各项发展及管理仍有很多不成熟。但是作为政府在面对"新媒体"的态度以及重视其管理上,对我们今天面对新媒体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第一,政府需要积极接纳并规范新媒体。新的媒介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出现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中国广播出现于北洋政府时期,这一时期虽然列强入侵加剧、军阀混战不断。但毋庸置疑,这也是中国从旧化会向近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外商电台的出现虽然侵犯了中国的电政主权,但是这种"新媒体"带来的便利确确实实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将收听广播作为一种娱乐以及信息传递的新形式受到人们的欢迎。广播的送种娱乐性,让北洋政府清醒的认识到广播与无线电报的不同。因此,政府从一开始的禁止建台到允许民众收听。这一态度的转变体现了政府在广播这种"新媒体"认识上的被动与接纳上的主动。正是政府对广播的积极接收到加以管理,促进了中国广播事业发展的步伐。这也启示我们,当下新媒体所带来的优势不应成为"旧媒介"的威胁。政府应该审时度势,放宽眼光,积极接纳、规范新媒体的发展,扩展新媒体的影响范围。政府的支持与保护是促进新媒体发展的强力推动剂。

    第二制定符合"新媒体"特质的法律法规。广播作为一种"新媒体"在引入中国初期并没有专门的管理法规。因此,北洋政府在取缔外商电台时是依据电信方面的《电信条例》作为依据的。显然,《电信条例》作为单一的、电信方面的条例与广播事业并不能完全适应。制定专门、配套,符合新媒体特扇的广播管理法规成为广播管理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参考文献(略)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