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党会党课 > 正文

    论文例文:马克思宗教思想形成及发展探讨x

    时间:2020-10-17 16:34:24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论文范文:马克思宗教思想的形成及发展探讨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的意义

    1.1.1选题背景

    宗教现象本身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宗教问题也历来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关注,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在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中同样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始终是关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宗教的社会主义国家,现有一亿多信教群众,宗教思想、宗教组织、宗教设施、宗教人员、宗教信众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一个重要的执政理念,也逐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一种价值观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复杂的国际国内原因导致宗教问题甚为突出。宗教问题处理的正确与否事关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具有十分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全面地梳理和阐述马克思宗教理论的历史形成与发展这一视角,为科学认知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个历史层面的系统性思考。

    1.1.2研究的意义

    宗教观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探索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与发展,能使我们更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精髓所在。从而为我党的宗教工作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同时挖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一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一方面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宗教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的保障。

    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历史演进,能够保证我党的宗教政策在实践中的正确执行。当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同宗教相关的问题,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处理宗教问题以及由宗教引发的问题。,能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进行,

    能保证和谐社会的建设。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关于宗教的来源,德里达认为,宗教的两个来源分别为:神圣性的经验和信仰的经验,神圣性的经验是一种虔信,代表着圣洁、神圣,是无须实行信仰的活动。信仰的经验即相信的经验,包括信仰活动中的相信或信用、信托或可靠、忠实,诉诸于盲目的信任。同时他也认为宗教并不必然地追随信仰的运动,而信仰则是匆忙地走向对上帝的信仰。....................

    ..................................

    第2章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

    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有一个历史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经历了一个从唯心论到无神论再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泰勒的万物有灵论、施特劳斯和鲍威尔对宗教的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本学的宗教思想都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的形成提供了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深刻地揭示了宗教产生、发展和消亡的一般规律,阐明了宗教的本质,分析了宗教的社会作用,成功地探索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宗教问题。

    2.1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理论前提

    2.1.1泰勒关于宗教起源的学说

    在宗教起源问题上,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宗教学家爱德华·泰勒提出了万物有灵论即宗教直接源于力一物有灵的学说。这一学说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很大。泰勒提出,原始人根据睡眠、出神、疾病、死亡、梦幻等生理现象的观察,推论出与身体不同的灵魂之念。“第一,是什么引起清醒、梦、失神、疾病、死亡和死亡第二,出现在梦幻中的人的形象究竟是怎么回事……古代的蒙昧人首先就自己做出了显而易见的推论,每个人都有生命,也有幽灵。显然,两者同身体有密切联系:生命给予它以感觉、思想和活动的能力,而幽灵则构成了它的形象。两者跟肉体是可以离开的:生命可以离开它出走儿使它失去感觉或死亡;幽灵则向人表明远离肉体。”

    而恩格斯在他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描述了灵魂观念的产生“在远古时代,人们还不完全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如果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就没有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恩格斯吸取了泰勒关于宗教起源的某些合理思想。

    2.1.2施特劳斯和鲍威尔关于宗教的批判

    以往对宗教的批判基本都是在精神性的领域做批判,而回归到现实对宗教的批判是更为彻底。施特劳斯和鲍威尔的宗教批判很好的完成了宗教批判从理性批判到现实批判的衔接,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批判提供了理论前提。针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施特劳斯和鲍威尔分别从客体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方面对其进行新的批判。两者主要针对《福音书》的不同角度进行颠覆。.....................

    .............................

    歹lJ宁宗教理论的贡献....................15

    3.1关于宗教的本质和根源....................15

    3.1.1宗教的麻醉性和欺骗性.................................15

    3.1.2宗教的现实根源和认识根源.......................................15

    3.1.3对哲学唯心主义与僧侣主义的批判...........................16

    3.2关于处理宗教问题的原则..........................................16

    3.2.廿宗教是私人的事情”...........................................16

    3.2.2宗教信仰白由.......................................................17

    3.2.3同宗教一牛争要服革命总目标.............................18

    第4章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在中国的发展...................19

    4.1毛泽东宗教思想基本点.............................................19

    4.1.1宗教本身的规律性..................................................19

    4.1.2宗教问题的政治意义............................................20

    4.13宗教问题土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21

    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22

    4.2.1邓小平的宗教理论特色....................................22

    4.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新时期宗教理论的新贡献........23

    4.2.3科学发展观与新世纪新阶段宗教理论............................26

    结论...............................................................29

    总结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宗教有其起源的过程,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过程,宗教理论伴随着这个过程而发展。宗教不是独立的存在,它是由社会的物质生产关系所决定的。随着他们的需要而产生,随着他们的变化而变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宗教也不例外。

    宗教与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刁‘能形成它的群体性,也刁.能引起统治阶级对它的重要性的认识。民族是社会人群中特定的集合体,属于社会实体范畴。宗教是社会人群的思想信仰,属于社会精神文化的范畴。民族是宗教的社会载体,宗教是民族的精神家园,两者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宗教都是民族的信仰,带有民族文化的特色,与民族问题相依相联,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自、息相关。所以在开展宗教方面的工作不仅不能忽视民族问题,反而要慎重对待。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历史形成与发展,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具有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重要意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不仅是物质领域的问题,更是涉及精神层面的事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物质产品丰富享受的同时,更要求思想认识的提高,思想领域的何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事情,更有来自宗教信仰的内容。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历史看,这不仅仅是一个迷信,一个暂时现象的存在。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政治根源以及认识根源。自古以来,宗教就受到统治阶级的关注,在古时甚至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是自上而下的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宗教现象继续存在,但是由于它的社会性,长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它的存在不容忽视。............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