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散文|树

    时间:2021-10-27 11:27:02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散文|树

      自古以来,植树与育人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育人犹如植树,植树好比育人,两者都需要栽培与浇灌。下面勤学考试网小编准备了散文|树,欢迎查阅。

    散文

      树,是我们的朋友,在生活中随处与我们相伴。房前屋后,池塘边小路旁,有樱杏桃李,有樟松柳杉,春来开红满枝,夏至翠滴荫浓,秋临霜叶似染,冬时叶落枝疏。一年之中,树循节气而变,呈现出四时景致,不仅装饰了我们的生活,也拨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弦。观细叶裁出的勃勃生机,我们是喜悦的;望浓荫蔽日,我们感觉到活力旺盛;看黄叶摇落,我们不禁愁从中起;见寒风摧木,我们油然而生凄凄之情。树,或参天耸立,或随风婀娜,或密密层层,或郁郁葱葱,透露出生的气息,也流动着美的气质。不可想象,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树,将会变得怎样的荒芜;如果生活中没有了树,我们的内心将会是怎样的荒凉!

      唐代诗人韦应物有句诗:“绿阴生昼静。”置身于蓊郁的树林当中,就是大白天也感觉安静。是的,有树的地方就会让人感觉到静。一棵树就有静的氛围,一行树就有静的声音,一片丛林则有静的力量。静,是树迷人的地方,也是树处世的方式。所以,古时那些隐士幽人就喜欢“结间茅屋向林泉”,他们或盘桓于树下,抚抚孤松,或植梅于庭院,闻暗香浮动。丛林之静,能够抚平他们内心因名利权位而起的躁动,使其将红尘俗世统统排驱于外。树,是沉默的智者。谁伫立于树下,树便在静默中把智慧传授给谁,触抵其心,启其觉悟。据说释迦牟尼就是在一棵菩提树下盘腿而坐,静心默照,终于大彻大悟,立身成佛。

      有树的地方总是有鸟,鸟是树上的精灵。早莺争暖树,黄鹂鸣翠柳,听听,从阴翳中传来多么美妙的天籁之音。树与鸟一静一动,乃天作之合。鸟的身影与啼啭给寂静的树林带来了灵动和活跃之气,而树的繁枝茂叶为鸟构筑了欢乐的天堂。据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喜欢鸟,但他不用笼子囚养,而在房屋周围种植树,扶疏茂密,枝叶葳蕤,吸引众鸟栖息,于是“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之奏,及披衣而起,额面嗽口啜茗,见其扬翠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郑板桥可谓是深谙鸟性的雅士,植树养鸟,便是一味雅趣。

      树的形象,在文艺作品中是多样而丰满的。作家三毛曾写过一首诗《如果有来生》: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三毛眼里的那棵“树”是独立的,乐观的,洒脱的,个性张扬的,似乎就是一位新时代女性的化身。诗人舒婷写过一首《致橡树》的诗,以树作比,表达了新女性的爱情主义。而茅盾先生也礼赞过白杨树,把它喻为哨兵,赞其枝干之形体现了力争上游的精神。树,在这些文坛巨擘的笔下不再是旧时思妇望穿秋水时的凭依之物,也不再承载缠绵悱恻的灞桥离愁,而是展现了另一种不同流俗的新形象。我儿时曾随父母看黄梅戏《天仙配》,惊讶于戏中一棵老槐树居然开口说人话,做起了红娘,还促成了人仙之间一段姻缘。当时我看得入神,也想入非非,梦想着有一天村口的那棵槐树也能帮我成就美事。

      我们常说一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悠久的传统当中,种树一直被视为积德聚福荫护子孙之举。自古以来,凡有人居住的庭院周围都会栽种一些树,平民布衣栽种树木唯求实用,而文人雅士植树往往是意有所指志有所托。像陶渊明宅边栽柳,因号五柳先生;像林逋孤山种梅,居然把梅树当作妻子。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是位植树爱好者。他被贬任地方官时,在居住的院子前后种遍了松柳,还写了一首《春葺新居》的诗以自娱:“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一代名将冯玉祥也爱种树,他驻守徐州时带兵种植大量的树木,还写了一首护林诗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尽管诗写得有点匪气,但爱树之心昭昭,苍天可鉴。

      自古以来,植树与育人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育人犹如植树,植树好比育人,两者都需要栽培与浇灌。不同的是,我们种一棵树,十年可期成材,而培养一个人却要倾注一辈子的心血。因而《管子》有云:“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而树最早与教育扯上关系的,恐怕是从孔子那时开始。《史记》有载:“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孔子周游列国时到了宋国,看来是人生地不熟,没人提供栖身之所,只能在树荫下教弟子演习礼仪。

      孔子是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那次“树下习礼”或许就注定了树与教育的不解之缘。因此,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应该要有树,而且要有高大的树。大树苍翠挺拔,伸展开来的枝叶不但留下一片荫凉,更展示出时间和文化的深厚积淀,能够吸引莘莘学子沉浸其中陶醉其间。我曾路过一所新建的学校,建筑造型和墙体色彩充满了现代气息,外墙栅栏上还悬挂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标语,但放眼望去校园内的绿化只体现在草坪上,不见树的影子。一所学校树人而不树木,多少是有点缺憾的!


     

    相关热词搜索: 散文 随笔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