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招聘大全 > 正文

    个人精准扶贫问题

    时间:2021-04-21 07:52:08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个人精准扶贫问题

    【篇一: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15-05-04 来源:减贫与发展阅读次数:8112 殷雄飞杨朝中夏智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精准扶贫”,其本质要求

    是扶贫开发能够实行精确瞄准、定向打击,工作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得到全面提升。可以说实施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方式的重

    大创新,代表了扶贫开发未来发展方向,引领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为了客观评价我省精准扶贫的现状,研究完善支撑精准扶贫方

    略顺利实施的政策措施,省委政策研究室将《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

    耦合机制研究》列为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

    zbgg201432),并委托省扶贫办负责。本报告作为课题的子项目,

    在客观评价我省精准扶贫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精准扶贫存在问题、模式与支持政策。

    一、走向精准扶贫的湖北探索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和着力点,坚持一手抓片区攻坚、一手抓扶贫到户的“两手抓”工作思路,瞄准贫困区域、贫困村、贫困户,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探索出一条具有湖北特色的精准扶贫路子。(一)立足于“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践行核心价值理念。2009年,在新修订的《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即将颁布实施时,

    《湖北日报》记者采访省人大副秘书长、法工委主任张绍明同志,

    问为什么修订扶贫条例,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湖北日报》沿用此语做了一个通栏的标题。这一句话,真正

    体现了扶贫就是扶助穷人的本质要求,得到了省委书记李鸿忠署名

    文章的推介认可,得到了老区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

    从而成为扶贫开发一切思维和行为的总价值观、总遵循、总开关。“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以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

    建设、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秦巴山竹房城镇

    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幕阜山区库区综合开发、脱贫奔小康试点、县乡连片开发扶贫综合项目区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扶贫

    到户等8大扶贫工程为抓手,以片区县、重点县、重点老区贫困乡镇、重点贫困村、贫困户等扶贫对象为重点,相继出台扶贫纲要、“十二五”扶贫规划,分别出台四个片区推进意见和实施规划,制订

    实施加强贫困户能户建设的意见,每年以两办名义印发全省扶贫开

    发工作要点,凝聚各方力量,高位引领、深层推进扶贫开发,形成

    了针对各类扶贫对象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法规支持体系,为我

    省扶贫开发工作走向精准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组织保证。近3年,全

    省老区贫困地区区域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

    件持续改善,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三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共解决约186.75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扶贫开发工作继

    续走在全国前列,2012、2013年中央组织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考核,

    我省连续两年获得a级。

    全省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践行“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核

    心价值理念,勇做穷人的代言人。宜昌市筹集4.35亿元资金,启动

    实施30个特困村脱贫攻坚计划,开展贫困村综合治理,推动贫困人

    口全面发展。恩施州以扶持特殊困难群体为实施精准扶贫的突破口,整合部门资金,出台特惠政策,向贫困人口提供“10个大礼包”。十

    堰市组成1000支市县直单位工作队,动员10000名党员干部、

    1000家企业和1000名科技特派员,按照“双包双建双带双促”的要求,进驻贫困村,实行驻村帮扶。各地的实践证明,只要按照“一切

    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这一核心价值理念思考问题、推进改革、强化

    管理,大扶贫开发格局才能真正形成,工作效果就能达到最优。(二)立足于把扶贫开发的基本对象找准,开展贫困建档立卡。扶

    贫开发的基本对象包括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体两类。贫困区域由各级

    党委政府主要依据贫困程度和贫困发生率来确定,一般分片区、县(重点县和片区县)、乡(省定重点老区乡镇和插花贫困乡镇)、

    村等四个层次,其确定相对容易。贫困群体则由基层根据扶贫标准

    来确定,而扶贫标准往往用上年度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来衡定,由于

    现阶段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和不可测性,贫困群体的识别就显得十

    分困难。近

    5年,我省分别于2009年、2012年、2014年,开展了三轮农村贫

    困人口建档立卡,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

    的对象识别方法。一是在识别的组织上,大多数地方充分发挥村级

    民主评议小组的重要作用,扎实开展贫困人口的民主识别。要求评

    议小组必须有村干部和党员代表、妇女代表、贫困户代表、残疾人

    代表、一般户代表以及村“两代表一委员”,确保民主评议小组的公

    信力。二是在识别的步骤上,严格按照“五步法”(一报二评三查四

    审五公示)的程序,区分识别对象。群众申请为“一报”;民评小组

    初评和党员群众再评为“二评”;查收入、查资产和查户情为“三查”;村民小组审、村委会审、乡镇审、县领导小组审为“四审”,初步确

    定名单一榜公示、村民小组户主评议名单二榜公示、党员群众评议

    名单三榜公示、乡镇审核名单四榜公示、县级审核名单五榜公示为“五公示”,做到贫困对象瞄准到户、识别到人、严防出现“关系户”、“人情户”,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三是在识别的方式上,

    采取“排除法”和“比较法”。在申请对象比较多的村,评议小组提出“几不评”,将在城镇有商品房、家庭有贵重家用电器及农业机械和

    有好逸恶劳、赌博酗酒等恶习,或违反计划生育等九种情况的农户

    排除在外;对收入和家庭状况相近的农户,采取“五比五看”的办法,即比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比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比家庭劳力,看劳动观念;比生活环境,看居住环境;比贫困程度,看致贫

    原因,将瞒报或少报收入的农户排查出来。三轮建档立卡分别识别

    出农村贫困人口670.9万人(扶贫标准为1196元)、819.61万人(扶贫标准为2010年不变价2300元)、588.53万人,为实施精准

    扶贫方略奠定了较好基础。

    (三)立足于推进专项扶贫项目精细管理,分类完善管理办法。我

    省扶贫开发工作经历了一个从不规范到规范、从粗放到精细化管理

    的阵痛过程。2012年2-4月,省审计厅对29个贫困县2009-2011

    年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发现扶贫资金被骗取、

    截留挪用、违规使用、滞留等达25995.37万元,占审计资金总额的8.5%,一批违法违纪线索被移交,一批失职渎职干部被问责处理。

    针对审计暴露的问题,省扶贫办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行扶贫开发精细

    化管理”的要求,于2012年9月出台《湖北省整村推进专项扶贫项

    目管理试行办法》、《湖北省扶贫搬迁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湖

    北省雨露计划转移培训项目管理试

    行办法》、《湖北省扶贫贴息贷款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湖北省

    小额贷款扶贫贴息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湖北省老区和插花贫困

    地区专项扶贫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等六个办法,系统完善了专项扶

    贫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六个办法契合了扶贫改革方向,是对我省扶

    贫开发工作的超前谋划。这些办法体现了“下放权力”,将项目审批权、备案权下放,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市),项目备案权下放到

    市(州);体现了“明确责任”,根据省《纲要》提出的“省负总责、

    市州主导、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通过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及流程,

    进一步明确省、市(州)、县三级扶贫部门在项目管理上一些主要

    环节上的职责分工;体现了“规范程序”,通过完善制度办法和流程,规范项目管理和实施行为和操作程序;体现了“强化监管”,权力下

    放不等于放手不管,省、市(州)扶贫部门工作重心,由项目审批、审核,转变为重点加强项目实施监管;体现了“提高效率”,改变工

    作习惯,提前时间节点,确保项目实施按备案计划如期启动实施和

    完成;体现了“确保安全”,通过完善制度办法和流程,促进项目资

    金管理使用安全、干部履职办事制度环境安全。六个办法尽管试行

    还不到两年的时间,但其积极意义已经逐步显现,它们成为推进扶

    贫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遵循,成为检查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从2014年对全省29个重点贫困县2012-2013年扶贫资金审计情况来看,违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使用偏离了贫困对象,这一方面表明,落实六个办法、增强扶贫工作的瞄准性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也表明,我省扶贫工作的导向已经转向精准,向专业化扶贫、精准化扶贫、科学化扶贫迈出了关键一步。

    (四)立足于保障精准扶贫方略顺利实施,强化各项措施落实。一

    是加强考核促精准。2012年,我省修订完善《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

    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将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和生活质量

    的提高作为主要指标,将专项扶贫瞄准率纳入考核体系。在加强财

    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的同时,2014年,我省又修订完善《财政专项

    扶贫资金管理办法》,首次将绩效考评成绩和扶贫开发进村入户率

    纳入资金分配因素,权重达到30%。考核的指挥棒指向精准,各地

    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心也转向精准扶贫。二是加强比对促精准。从

    2012年开始,我省对专项扶贫项目实施情况与建档立卡信息库进行

    比对,发现2011年扶贫搬迁、雨露计划、互助资金合作社贫困人口

    占比分别为74.52%、32.31%、32.92%,次年

    再进行比对,发现这一比例分别提高到85.51%、49.27%、65.3%。

    这一系列数据显示,随着比对的开展与结果的通报,扶贫工作的精

    准性有了大幅的提升。

    二、我省离中央要求的精准扶贫还有多远

    2013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文,以下简称25号文件),对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主要包括三层涵义或三个方面的机制:(1)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管用的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信息联网

    和动态管理机制;(2)建立健全专项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

    接的机制;(3)建立健全针对已识别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工作落

    实机制。对照中央关于建立精准扶贫三个机制的要求,我省在走向

    精准上做了一些探索,但是离真正的精准扶贫差距还不小。

    (一)思维行为离精准扶贫有差距。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到村到户,本质在于扶助穷人。无论是区域发展项目还是到户项目,其落脚点

    应当是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减少穷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

    于对精准扶贫理解不透、认识不深,导致扶贫政策难以到达真正的

    贫困户。一是认为搞精准扶贫难以显现政绩,存在可搞可不搞的想法。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只要把地方经济搞上去了,依靠“涓滴”效应,贫困村的发展和贫困户的脱贫问题也就顺利解决了,往往把主要精

    力和投入放在大项目和财源建设上。认为精准扶贫工作政绩难显现,存在着可搞可不搞的想法,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也仅仅是停留在文

    件上、口头上,雷声大、雨点小,更不用说整合资源来推动贫困村

    脱贫。对贫困户的扶持依然停留在一般的如春节“送温暖”的形式上,忽视对贫困户的持续关注和能力开发建设。二是在扶贫资金使用上,不同人存在不同想法。县上干部希望搞工业项目和财源建设;乡村

    干部希望搞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条件好的家庭希望搞不分贫富共

    享扶贫资金的项目;贫困家庭迫切希望提高素质和发展产业。而贫

    困人口往往缺少话语权,一些干部习惯以“大多数群众要求”的名义

    反映他们个人的意愿。从我们在基层调研的情况来看,上述现象在

    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许多扶贫项目背离贫困人口而去,结果

    是“帮助富人掏了穷人的腰包”。三是认为搞精准扶贫会增加基层工

    作量,存

    【篇二: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巩固脱贫成果十分不易。由于大量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不足,虽然

    经过扶持可能脱贫,但是多数贫困对象抗病抗灾的能力都十分弱,

    稍遇天灾人祸就会立即返贫,因此,巩固扶贫成果十分不易。

    2、农村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基础依然薄弱,贫困乡

    村贫困对象行的路、喝的水、用的电、用的通讯信号、看病就医、

    上学读书、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条件与城市的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

    贫困对象发展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发展的起点仍然较低。

    3、贫困对象发展“三缺”(资金、技术、劳力)现象普遍。通过对贫

    困对象建档立卡发现,绝大多数贫困农户发展都存在缺资金、缺技

    术、缺劳力的问题。金融扶贫可以解决贫困户发展缺资金的问题,

    但是缺劳力、缺技术的问题确实一个很难马上解决的问题。

    4、农民外出农村空壳导致发展难。发展为了人、发展需要人。扶贫

    开发为了贫困人口,但是扶贫开发同样需要依靠贫困人口。目前由

    于很多农民感到仅仅靠土地已经难以维持生存的情况下,他们不得

    不靠外出务工维持生存,从而导致大量的劳力资源外流。农村留下

    来的人口大多数都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这部分

    人的共性就是劳动能力不足,靠这部分人在农村发展产业难度太大。产业发展不起来,扶贫开发就难以持续。因此,这种劳力大量外出

    造成的空壳是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现实难题,如何留住这些外出的

    农民就地发展创业是扶贫开发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精准扶贫的几点对策

    精准扶贫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环

    节工作。

    (一)精准识别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

    底数是基础。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把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来,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只有准确地确定贫困村、贫困人口,才

    可能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进而提高扶贫效果。最为重要的

    就是做到五清:即“底数清”,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问题清”,摸清脱贫门路、

    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对策清”,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责任清”,确定帮

    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任务清”,逐户

    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一对一”帮扶及“双节双促”情况、

    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这样为建立“一户一档”、“一户一策”

    的措施提供准确的数据档案。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

    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

    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

    管用。

    (二)精准措施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

    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改“大水漫灌”为“滴灌”,

    提高扶持效果。对精准扶贫户,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

    准“症结”,选好“药方”,提高精准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

    我们按照精准扶贫计划的实施方案,计划重点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建档立卡,建立精准扶贫对象数据库。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实行

    一户一档台账管理,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

    级规划、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帐等。二是整合

    资源,突出产业发展,实施生态建设。三是劳务创收扶贫。对有劳

    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摸底登记,分类施策,做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创收。

    (三)精准管理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障。精准管理就是要突出

    精准扶贫主体的作用,建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以村“两委”班子为主体,乡镇包村领导、住村工作组参与

    的监督机构。二是要明确主体责任,村“两委”班子要有“舍我其谁”

    的担当意识,住村工作组要树立“授人以渔”的帮扶理念,帮扶要有

    针对性,帮扶措施要与帮扶对象发展需求和发展能力相适应,要能

    促进贫困群众长远发展,要能发挥帮扶效果,要能真正帮助贫困群

    众脱贫致富。

    三是各级帮扶单位要有相应的干部住村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尤其

    是干部下乡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增收管理办法要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要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帮扶工作。

    【篇三:关于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精准扶贫到户林果产业富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

    准扶贫”。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

    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及《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贫

    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

    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创新,

    必将对我县扶贫开发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2015年我县召开精准扶

    贫工作会议,标志着清水县扶贫开发工作将步入发展快车道。我县

    精准扶贫战略工程的组织与实施,不仅给全县广大贫困对象带来了

    福音,也必将大大加快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为清水早日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这项工程不仅需要我们

    全社会共同参与,也需要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共同思考与探索,因为

    我县精准扶贫毕竟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与实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

    借鉴。我认为,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做好这项

    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林果业现状

    按照县委、县政府对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以落实好“责、诺、评”

    绩效考核为统领,以“兴林、强果、富民”的发展思路,

    - 1 -

    以打造天水市生态旅游后花园为目标,围绕“12368”总体工作思路,

    即围绕林果产业强县富民这1中心,抓住创建全省核桃大县和全国

    生态示范县2个目标,新建白沙汤浴河流域、新城四合梁、秦亭李

    岘3处5000亩以上核桃示范基地,巩固提升西灵山、三湾梁、铁炉梁、水清梁、石沟河流域、响水河流域6个五万亩干鲜果示范基地

    建设成效,采取发展果品产业增收、发展林下经济增收、引导农民

    育苗增收、落实惠民政策增收和依托项目造林增成效、强化资源管

    护巩成效、建设绿色屏障显成效、狠抓后续管理提成效8大措施等

    方面的新跨越,有力地推进了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目

    前完成退耕还林26.18万亩;“三北”防护林四期、五期造林14.6万亩;天保工程造林1.8万亩、封山育林5.16万亩;德援造林11.8万亩,试点补贴造林2.4万亩,完成小泉峡造林绿化区域面积1.9万亩,庄天二级路栽植柳树18000株,柿子5300株,塔柏13500株,县

    乡公路绿化12条706公里,完成了产业路绿化220公里;完成邽山绿化工程6500亩,其中:建设2300亩的森林公园一处等国家林业

    重点项目。

    二、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巩固脱贫成果十分不易。由于大量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不足,虽然

    经过扶持可能脱贫,但是多数贫困对象抗病抗灾的能力都十分弱,

    稍遇天灾人祸就会立即返贫,因此,巩固扶贫成果十分不易。

    2、农村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

    - 2 -

    “三农”投入,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基础依然薄弱,贫困乡村贫困对象行的路、喝的水、用的电、用的通讯信号、看病

    就医、上学读书、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条件与城市的差距仍然较大。

    尤其是贫困对象发展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发展的起点仍然较低。

    3、贫困对象发展“三缺”(资金、技术、劳力)现象普遍。通过对贫

    困对象建档立卡发现,绝大多数贫困农户发展都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的问题。金融扶贫可以解决贫困户发展缺资金的问题,

    但是缺劳力、缺技术的问题确实一个很难马上解决的问题。

    4、农民外出农村空壳导致发展难。发展为了人、发展需要人。扶贫

    开发为了贫困人口,但是扶贫开发同样需要依靠贫困人口。目前由

    于很多农民感到仅仅靠土地已经难以维持生存的情况下,他们不得

    不靠外出务工维持生存,从而导致大量的劳力资源外流。农村留下

    来的人口大多数都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这部分

    人的共性就是劳动能力不足,靠这部分人在农村发展产业难度太大。产业发展不起来,扶贫开发就难以持续。因此,这种劳力大量外出

    造成的空壳是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现实难题,如何留住这些外出的

    农民就地发展创业是扶贫开发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5、我县林果产业不容乐观。针对精准扶贫这一富民工程的要求与目标,一是因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群众在干鲜果基

    - 3 -

    地建设上有抵触情绪;二是果园管理比较粗放,龙头企业的拉动作

    用小,致使果品业的效益未能真正凸显,要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

    的人均两亩园,收入过万元的目标在部分乡镇未能实现,有些群众

    积极性不高,不想管也不会管,远门乡单魏村、郭川乡的宋川村的

    苹果产业使农户走上了小康路,其它乡镇部分村的苹果产业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甚至只栽不管,效益低下;草川乡的黄崖村、陇

    东乡的安儿等村核桃产业管理艰难爬行,干鲜果产业的效益拉动力

    不强。三是在林果业建设中大部分群众重栽轻管现象还比较突出。

    四是退耕还林抚育管理不到位,除草、施肥、修冠等抚育措施落实

    不力,一些退耕还林地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一些补助年限到期和

    即将到期的退耕还林尚未形成稳定的后续产业,农民的林果收入没

    有明显的增加,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三、精准扶贫的几点对策

    精准扶贫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环

    节工作。

    (一)精准识别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

    摸清底数是基础。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把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识

    别出来,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只有准确地确定贫困村、贫困人口,才可能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进而提高扶贫效果。我作为黄

    门乡精准扶贫的组长、下成村的第一书记、帮扶队员,既是穿帮引

    带者,又是决策者,更是以身作则者。因此我认

    - 4 -

    为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到五清:即“底数清”,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问题清”,

    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对策清”,

    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责

    任清”,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

    “任务清”,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一对一”帮扶及“双

    节双促”情况、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这样为建立“一户一档”、“一户一策”的措施提供准确的数据档案。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

    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

    真实、可靠、管用。

    (二)精准措施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

    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改“大水漫灌”为“滴灌”,

    提高扶持效果。对精准扶贫户,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

    准“症结”,选好“药方”,提高精准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在

    黄门乡下成、峡口等村精准扶贫工作措施方面,我们按照我县1+19

    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计划重点从以下方面开展

    工作:一是建档立卡,建立精准扶贫对象数据库。对贫困户建档立

    卡实行一户一档台账管理,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级规划、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帐等。二是

    整合资源,突出林果业发

    - 5 -

    相关热词搜索: 扶贫户问题 精准 扶贫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