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招聘大全 > 正文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时间:2021-02-20 07:08:09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第一章规划编制的基础

    第一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以山西省11个市域内属省水利部门管辖的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以具有一定基础和环境条件的、可以开展观光、旅游、休闲和文化等活动的112个主要水利风景区为主要规划对象。

    第二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分为:规划近期(2011—2015年)、规划中期(2016—2020年)、规划远期(2021—2030年)三个阶段。

    第三条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战略指导性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全境的水利风景区。本规划通过后即作为山西省范围内水利风景区发展与水利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山西省境内进行的与水利风景区相关的各项建设和经营活动均应参照本规划,各水利风景区(点)的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应以本规划为指导,水利管理部门的相关专业规划也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规划目的

    1、坚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适应新时期水利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水利风景资源的有序开发、适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在国家水利风景区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框架内,为山西省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远景蓝图,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及其健康发展。

    3、在回顾和总结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制定方针策略,提升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水平,打造全国水利系统和地方知名的水利风景区。

    第五条规划原则

    1、统筹发展与多效合一的原则

    2、工程安全与生态保护的原则

    3、开放协调与和谐发展的原则

    4、突出重点与弘扬特色的原则

    5、高效经济与灵活多样的原则

    6、政府引导与市场开拓的原则

    7、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的原则

    8、管理改革与全面发展的原则

    第六条规划依据

    (一)国际公约

    1.《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

    2.《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组织法》(1946年)

    3.《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1992年)

    4.《21世纪议程》(1992年)

    5.《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1995年)

    (二)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

    13.《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发[2006]474号)

    14.《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务院,2006年)

    15.《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

    16.《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5]23号)

    17.《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2011年一号文件)

    (三)国家行业标准和条例依据

    1.《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导则》(2008年)

    2.《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SL300-2004)

    3.《水利旅游项目综合影响评价标准》(SL422-2008)

    4.《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2002年)

    5.《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2007年)

    6.《关于印发〈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通知》(水综合[2004]143号)

    7.《关于印发〈水利风景区发展纲要〉通知》(水综合[2005]125号)

    8.《旅游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

    9.《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10.《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T50298-1999)

    11.《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12.《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建城[2001]83号)

    (四)地方性规范与规划依据

    1.《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07年)

    2.《山西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条例》(2005年)

    3.《山西省旅游条例》(2002年)

    4.《山西省河道管理条例》(1994)

    5.《山西省水工程管理条例》(1990年)

    6.《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

    7.《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

    8.《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

    9.《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6年)

    10.《山西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年)

    11.《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年—2010年)》(1997年)

    12.《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晋政发[2008]26号)

    13.《山西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2009年)

    14.《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2010年)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第七条战略指导思想

    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人与自然相和谐、社会与经济相协调的发展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建设。

    2、以科技为先导,以水利工程安全为保障,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对水利风景资源进行有序、适度、综合的开发利用。

    3、将水利风景区发展建设与区域生态安全保护、国土景观整治、开拓旅游市场等各项事业结合,确立多目标、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4、按水利风景资源条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一部署,分类指导,弘扬特色,逐步深入,强化管理,整体推进,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

    5、坚持各区域协调发展,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照顾到各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最终实现均衡进步,实现生态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第八条发展总目标

    以实现各地区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根本目标,确定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发展方向与策略,整合水利风景资源,优化风景区布局结构,建成一批具有省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水利风景区,满足全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水利风景区的物质与文化需求;强化工程安全与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质量达到优良,形成青山绿水、果丰林茂、锦绣河川、宏伟壮观的水利风景区典型风貌;积极推进“绿色山西、生态家园”的建设事业;积极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在近中期大力加强水利风景区规划与建设;

    此外,在满足公益优先的前提下,在中远期,针对颇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水利风景资源,着力开拓水利风景旅游市场,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水利旅游项目,开发水利旅游产品,创建水利旅游品牌,促进实现较好的旅游经济指标。

    第九条分期目标

    近期(2011-2015年):到2015年,完成各水利风景区建设规划编制,用于指导水利风景区建设;依托水利风景资源丰富、自然文化特色鲜明的重点水利工程和其它水利工程,重点兴建一批亲水性强、综合效益显著的水利风景区,为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和科普文化教育等提供较为理想的场所。其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达到17个以上,省级水利风景区达到30个以上,一般水利风景区达到65个以上。

    中期(2016-2020年):完善全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体系;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与整治,达到普遍绿化,显著改善环境质量;至2020年,使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达到22个左右,省级水利风景区达到40个左右,一般水利风景区达到68个左右;重点建设水利旅游特色产品,实现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开拓水利旅游市场,增加旅游接待能力,培训和引进水利风景区旅游管理人才。

    远期(2021-2030年):确立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精品”意识,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具有水利风景资源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景区和景点;创建山西省水利旅游品牌,提高水利旅游在水利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到2030年,通过水利建设、河湖生态修复、水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建成覆盖全省主要河流、湖泊和大中型水利工程及其服务区域的水利风景区,形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管理科学的水利风景区网络,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基本形成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

    的发展局面。其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达到30个左右,省级水利风景区达到60个左右,一般水利风景区达到90个左右。到远期末,形成国家级、省级、一般水利风景区的“金字塔形”等级分布格局。经环境整治和绿化建设,大幅度提升水利风景区的品质,实现水利风景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三章水利风景区现状分析

    第十条山西省水利风景资源特征

    1、水利风景资源十分丰富

    2、水利风景资源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3、水利风景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4、水环境有待改善

    5、水土流失严重

    6、洪旱灾害频繁发生

    第十一条水库型水利风景区

    本次规划的主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有61个。

    表1 山西省主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第十二条湿地型水利风景区

    本次规划的湿地型水利风景区有7个。

    表2 山西省主要湿地型水利风景区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第十三条河湖型(自然河湖与城市河湖)水利风景区本次规划的山西省河湖型水利风景区主要有30个。

    表3 山西省主要河湖型水利风景区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第十四条灌区型水利风景区

    本次规划的山西省灌区型水利风景区有4个。

    表4 山西省主要灌区型水利风景区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第十五条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

    本次规划的山西省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有10个。

    表5 山西省主要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第十六条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

    本次规划的山西省黄河流域主要水利风景区有59个。

    表6 山西省黄河流域主要水利风景区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第十七条海河流域水利风景区

    本次规划的山西省海河流域主要水利风景区有53个。

    表7 山西省海河流域主要水利风景区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第十八条山西省现状国家级与省级水利风景区

    至2010年底,山西省共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9个,省级水利风

    景区14个。

    表8 山西省现状国家级与省级水利风景区一览表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第十九条水利风景区评价后的等级结构

    在评价的112个水利风景区中,达国家级19个;达省级27个;一般66个(其中一般Ⅰ16个、一般Ⅱ25个、一般Ⅲ25个)。

    表9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体评价表(汇总)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评价的水利风景区中,国家级与省级的占41.1%,一般水利风景区占58.9%。

    表10 评价出的各级水利风景区数量统计表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第二十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特征

    具有分布广、种类较多、多重组合性较好、空间布局较规律、资源特色较鲜明、开发潜力较大等总特征。具体表现在:

    1、水利风景区分布广,数量多,类型多样。

    2、部分水利风景区特色较明显,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典型性和较大知名度,开发潜力大。

    3、水利风景区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易于组合性开发,区域内外竞合条件较好。

    第二十一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综合现状

    1、水利风景区中虽优质风景资源偏少,但不乏特色风景资源,资源组合条件较好,具备较大的开发潜力。

    2、水利风景区的环境保护质量优良,水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较好,水土保持质量相对较差。

    3、水利风景区开发利用条件差距较大,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较差,开发任务重。

    4、水利风景区管理水平差距较大,大多数景区具备一定管理体系,但管理质量不高,资源和安全管理相对较好,卫生和服务管理相对较差,景区规划不到位,保障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较缺乏。

    第二十二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存在问题

    1、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主要问题

    景区规划滞后或落实不到位;缺乏风景资源特色的深度挖掘和内涵的补充,景区形象不够鲜明;市场营销力度不够,营销方法单一,

    市场知名度不高;景区管理机制相对落后,市场化、制度化运作不够,服务人员素质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景区内外标识系统和景区内解说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景区内景观单一且缺少主题策划,自然和人文内涵缺少合理搭配和展示,游客参与度不够;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和管理严重滞后;娱乐、餐饮、购物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以上不足也是目前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共同存在的问题。

    2、省级水利风景区主要问题

    除与以上国家级存在同样的问题外,还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如何既要提升自己的景区品质、突出自己的景区特色和形象,又要与邻近同类高级别或同级别水利风景区及旅游景区形成差异化形象、差异化景观、差异化服务等。

    3、一般水利风景区主要问题

    除与以上国家级、省级存在同样的问题外,自身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没有确立景区特色或主打风景资源;水土保持较差,林草覆盖率偏低,生态环境较差;一些景区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和交通优势,还有一些景区可进入性较差,景区内外交通条件还不具备;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完善,甚至一无所有;景区管理方面,有些是有制度有人却名不副实,有些则根本无从谈起,卫生和服务管理几乎空缺。

    第四章发展规划SWOT分析

    第二十三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发展优势

    1、资源具有优势

    2、交通区位具有优势

    3、政府部门重视

    第二十四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发展劣势

    1、高级别资源少,分布不均衡,开发任务重

    2、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不协调

    3、水利投入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

    4、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畅,专业人才较缺乏

    第二十五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发展机遇

    1、国内外旅游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

    2、山西省旅游环境日益良好

    3、对水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

    4、资金投入力度稳步提高

    5、水利改革与发展扎实推进

    6、未来几年山西省交通运输将全面升级

    7、国家和省全面实施转型跨越发展战略

    8、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决定

    第二十六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发展的威胁或挑战

    1、周边地区同类水利旅游项目的竞争

    2、水利风景资源开发资金不足

    3、国家对土地管理与环境保护的要求更加严格

    4、城乡居民的休闲需求日趋成熟

    第五章发展布局与建设重点

    第二十七条水利风景区空间组合特征

    山西水利风景区的空间组合特征可大体概括为“六线”、“六片”:

    “六线”:即黄河沿线水利风景资源组合带、汾河沿线水利风景资源组合带、桑干河沿线水利风景资源组合带、滹沱河沿线水利风景资源组合带、漳河沿线水利风景资源组合带、沁河沿线水利风景资源组合带。

    “六片”:山西省有五个串珠状盆地,从北往南分别为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加上沁潞高原(也称上党盆地),形成水利风景区相对集中的“六片”。

    第二十八条主要水利风景区空间发展形态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发展布局应融入山西旅游发展大格局,融入全省的大旅游发展,发挥以水利工程为特色的风景资源优势,构筑山西省主要水利风景区“两线六片多点”的整体发展格局:“两线”即黄河沿线、汾河—桑干河沿线;“六片”即五个串珠状盆地为五个“水盆”,加之上党盆地,形成六个“水盆”片区;“多点”即散落于上述“两线”、“六片”之间的水利工程和历史人文景观等众多水利风景区。

    第二十九条区域竞合关系

    “两线”宜形成跨省际(黄河流域内,与内蒙古、陕西、河南、河北等)竞合关系。即:

    山西西部与陕西中、北部隔黄河相望,陕北地区为典型黄土高原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利风景资源缺乏,因此,可望

    对山西北部的水利风景旅游资源产生需求,形成以合作为主

    流的竞合关系;

    山西北部以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内蒙古高原南部同样缺少水利风景资源,因此,易对山西北部的水利风景资

    源产生需求,同样有利于形成以合作为主流的竞合关系;

    山西省东部与河北省西部在太行山地区毗邻,以太行山为纽带,可谓山水相连,水利风景资源属性与丰度甚为相近,应

    形成以竞争为主流的竞合关系;

    山西东南部、南部与河南相邻,也具有水利风景资源的同质竞争特点,形成以竞争为主流的竞合关系。

    “六片”、“多点”宜挖掘各自水资源优势,形成省内竞合关系,组成4个跨行政区水利风景区发展竞合区域,分别是:

    晋东南水利风景区发展竞合区,包括晋城市、长治市与阳泉市南半部,主要体现太行山水文化的整合;

    晋南水利风景区发展竞合区,包括运城市、临汾市与吕梁市南半部,主要体现黄河中游的山水文化整合;

    晋中水利风景区发展竞合区,包括太原市、晋中市、阳泉市北半部、吕梁市北半部和忻州市,主要体现汾河流域及边山

    山水文化的整合;

    晋北水利风景区发展竞合区,包括朔州与大同两市,主要体现桑干河流域山水文化的整合。

    第三十条省内旅游竞合关系组合带

    《山西省旅游产业“十一五”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6条旅游精品线路,是在打破行政区划界线,依托精品景区、交通干线和集散城市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山西省主要水利风景区与其他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组合,也主要存在于6条精品线路之上,具备资源互补、地理相邻、人文相近的有利条件,形成6个以异质资源合作为主流的旅游竞合关系组合带,即佛教古建特色线、晋商民俗特色线、寻根觅祖特色线、太行山水特色线、黄河文明特色线、红色精典特色线。

    第三十一条主要水利风景区等级结构发展规划表11 2011——2015年山西省主要水利风景区等级结构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表12 2016——2020年山西省主要水利风景区等级结构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表13 规划中期新增一般水利风景区数量分配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表14 2021——2030年末山西省主要水利风景区等级结构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表16 2030年末山西省各地市各级水利风景区数目分布情况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第三十二条重点水利风景区总体建设思路

    总体建设思路为:山西省重点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弘扬生态文明为理念,以水文化为主线,打造知名旅游品牌,建成集水景观光、休闲度假、会议展览、科普教育和大众康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多级别水利风景区体系;在维护水利工程安全、涵养水源、保护生态、改善人居环境、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诸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作用,更加突出重点水利风景区的功能。为此,要秉承民生水利,高擎生态大旗,不断探索水利风景区工作的新内涵和新思路。

    以总体建设思路为准则,在重点水利风景区建设中,注意以下几方面工作:

    (1)景区规划应与生态功能区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相衔接

    (2)大力加强水利风景区的规划与管理

    (3)进一步增加对重点水利风景区的资金投入,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带动水利风景区建设

    (4)利用现代科技加强网络建设,进一步强化营销宣传

    第三十三条重点水利风景区建设要点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建设重点应放在:重大水利枢纽风景区、沿汾河风光带、沿黄风光带、水库湖泊风景区、城市滨水风景区和灌区农业观光风景区等多种类型的水利风景区。要点如下:

    1、大型水利枢纽及水利景观风景区

    以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为依托的风景区,结合古代水利遗址遗迹,具有鲜明的水利工程风景特色,应积极创造条件,将工程建设、历史保护与景观建设结合起来,树立水利风景区新形象,扩大其市场影响。

    这些水利风景区,虽然不归属省水利部门管辖,但却是重点水利风景区的龙头,规模大、档次高,影响远,需要山西省水利厅及地方水管机构与国家相关管理机构共同搞好,真正起到山西省水文化发展的示范带头作用。如万家寨水利枢纽、壶口瀑布等。

    2、沿汾河风光带

    汾河贯穿山西省境中南部,沿途景区景点众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汾河风光带以汾河为主线,串起忻州、太原、霍州、临汾等地的两岸水利风景资源,结合地方丰富的人文景观,集中展示汾河两岸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具有浓郁的山西地方特色。如宁武县汾河源头水利风景区、汾河水库风景区、汾河二库风景区、太原市汾河公园、临汾市汾河公园等。

    3、沿黄河风光带

    以黄河为线串联7个主要水利风景区段,从北往南分别为偏关—河曲—保德段、碛口段、黄河蛇曲段(永和县)、壶口段(吉县)、禹门口段(河津市)、鹳雀楼—风陵渡段、三门峡段,这一带不但突显黄河中游峡谷地段的河道水利景观风貌,还有大量不乏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遗迹。

    4、水库湖泊风景区

    是山西省最多的一类水利风景区,这类水利风景区资源条件相对优越,多具备较好的开发潜质。其中,丘陵山地水库风景区山水形态结合,景色优美,宜建设以乡村休闲、度假、生态、民俗等活动为主的水利风景区。此类水利风景区如:漳泽水库、汾河水库、汾河二库风、后湾水库、册田水库、晋阳湖以及运城盐池等。

    5、城市滨水风景区

    是需要着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山西有些河流的河道穿城而过,结合防汛、排涝等功能的河道、湖泊景观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

    量,美化城市景观,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流经主要城市的河流风景地段,如太原市汾河公园、朔州桑干河段、阳泉洮河公园、临汾汾河公园、大同御河公园等,已经或正在建成河道公园。此外,在上党盆地、运城盆地、临汾盆地、太原盆地、忻定盆地、大同盆地六大片区,要以河湖滩涂为依托,以河湖观光为特征,建成远近闻名的生态湿地公园,开展生态旅游为主,包括观光、度假、民俗、科普等活动项目。特别是城镇附近的荒芜河段,要大力发展湿地水利风景旅游区(点),使这一最接近自然状态的生态基因库与优美观光休闲水利景区类型得到最大效率的发展,为优化民生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发挥巨大作用。

    6、灌区农业观光景区

    灌区内水渠交织,阡陌纵横,麦黍间替,是典型的集渠网、田园、农林、工程等景观的综合体,结合现代农业科技,辅以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可建成现代农业观光园。如运城的农业灌区,需要大力发展。吕梁、朔州等市要因地制宜,增加水保项目,如淤地坝等。

    第三十四条重点水利风景区重点工程项目规划

    根据山西水利风景资源特征和水利风景区发展布局,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依托,在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水利风景区,按照发展规划,确定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通过优质开发,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作为示范样本,为在规划期内实现山西水利风景区发展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规划如下:

    1、水利工程博物馆

    可选择国内外有影响的规模较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在景观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环境优良、旅游吸引力强、游客量大的水利风景区内兴建。在地点选择上,可考虑万家寨水利枢纽风景区。山西省

    万家寨引黄工程是解决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工业及生活用水的一项大型引水工程,是一项世界级的跨流域引水工程,是山西省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在此建设山西水利工程博物馆最为合适。虽然万家寨水利工程管辖权为水利部下属的“黄委会”,但可通过协调进行联合开发。

    2、汾河文化博览苑

    可选择建在汾河流域典型地段,首选地为太原市汾河公园北段,汾河湿地公园之北。

    3、水文化主题公园

    原则上在附近城镇人口量大的山西重点水利风景区内建水文化主题公园,主要在每个地级市附近主要河流的水利风景区内各兴建一个,由于榆次市紧邻太原市,有城市一体化的趋势,城市功能依托太原市,因此,晋中市的水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地点选择晋中祁县九沟水利风景区。

    张峰水库水利风景区(晋城市沁河干流张峰水库)、阳泉市洮河公园水利风景区(阳泉市桃河干流穿城区地段)或阳泉市娘子关旅游景区、汾河公园或汾河二库风景区(太原市)、漳泽水库太行湖水利风景区(长治市浊漳河南源干流)、忻州市双乳山风景区(忻州市牧马河干流及山西北部最著名的温泉带之附近)、大同市御河公园水利风景区(御河干流穿大同市城区地段)、临汾市汾河公园水利风景区(汾河穿越临汾市城区地段)、运城盐池水利风景区(运城市城区旁边,中条山北侧,涑水河流域)、朔州市桑干河湿地生态风景区(朔州市东北桑干河干流)、离石区三川河公园水利风景区(三川河离石区城区段)、祁县九沟水利风景区(晋中市祁县昌源河中游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中心位置)。

    4、水库湖滨森林公园

    在大多数水库型水利风景区都适用,特别是水库岸边植被条件差的水利风景区,尤其要提升林草覆盖率。根据考察,按照《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SL300-2004,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80%-75%的打4分,占75%-70%的打2分。据统计,水库与湖泊边缘林草覆盖率较低的水库主要有以下31个,它们是水库湖滨森林公园建设的重点。

    表17 水库湖滨森林公园建设对象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5、城镇滨水风景区

    城镇滨水风景区较普遍存在,作为水利风景区进行开发具有较大潜力。尚未进行此项建设的城市、县城及重点镇,应进一步确定范围,详细规划,山西省水利厅应给予重点指导与支持。如清徐县清泉东湖风景区等。

    6、《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

    续建《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的续建项目,新建《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规划确定,“十一五”期间,已经完成主体工程的13个(全省共35项应急水源工程)应急水源工程水库,按照“三同时”的原则,近期建设成为水利风景区,以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7、规划期内晋升国家级与省级水利风景区的景区相关建设项目

    详见前面表11、表12、表14及后面表18。

    第三十五条重点工程项目开发时序

    上述重点工程项目要根据其重要性、相关性、土地与投资可行性等进行开发时序安排。

    表18 山西省水利发展重点项目开发时序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第三十六条重点水利风景区政府投资建议

    针对山西水利风景区分布散、地形复杂、水利工程大多数位于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在开发前期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需要政府在景区公共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支持,而在开发后期,景区也有自己难以逾越的发展瓶颈,因此,需要政府分次分批地在规划各期进行引导性资金投入。

    根据政府以往投资经验,主要用于景区硬件基础设施投入,在景区软件方面投入较少。而实际上,当景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软件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规划针对政府在软件方面主要投资建议如下:

    1、资助做好景区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

    2、加大景区形象市场营销投资力度;

    3、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和服务的专业培训;

    4、构建水利风景区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5、引入景区数字化管理;

    6、组织景区主题活动的策划与营销;

    7、设置交通干线上的标识系统,如大型广告牌、电子屏等;

    8、编辑出版有关宣传资料、科普读物、影像资料等。

    第六章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第三十七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景观与游线

    1、建设目标

    提高水利风景区开发品质,丰富景观类型,合理安排游线,完善景区服务要素,增强景区文化元素,在规划期内使每个景区都具有等级较高、吸引力较大的景观,以水景观为主要载体,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以水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线路,使水利风景区成为与山西省历史文化类景观交相辉映的优质景观。同时,以标准化为主要手段,积极创建省内A级水利风景区。

    2、建设重点

    景观建设:巩固发展传统观光项目;深度挖掘多元化的水文化,加快开发避暑疗养、商务会展、休闲度假、农家乐、修学旅游等专项旅游项目,并注意景观的差异性;在部分水利风景区利用地形地貌等有利条件大力营造人工湿地景观;在灌区类水利风景区,完善灌区功能,体现现代科技灌区景观;在有条件的水利风景区,发展农业观光项目;加大水利风景区的绿化面积,扩大景区的林草覆盖率。

    风景区外游览线路:可依托山西精品旅游线路,挑选具有发展潜力的水利风景区,与周边景区联合,以线串点,组织建设特色线

    路。①佛教古建特色线:依托大运高速公路(大同—忻州段),依靠五台山、云冈石窟两大龙头景区,以宁武县汾河源头水利风景区、朔州市桑干河湿地生态风景区、大同市册田水库风景区为主要景区,包括宁武县暖泉沟景区、忻州市双乳山水库、阳高县大泉山水利水保风景区、阳高县致富山水利水保风景区、阳高县孤山水利水保风景区、天镇县南洋河综合治理风景区、天镇县孤峰山水库、左云县十里河水库、广灵县水神堂水利风景区、灵丘县下关鸡岭大峡谷水利风景区、大同县西坪水库风景区、大同县东山水保生态园区、山阴县广武水利风景区、朔州市神头泉水利风景区、右玉县常门铺水库风景区、右玉县苍头河风景区、右玉县南山公园风景区、应县镇子梁水库风景区、怀仁县下米庄水库风景区、怀仁县云东湖水利风景区、平鲁区明海湖生态农业旅游度假区、应县龙首山文化园、朔州市神头湿地自然公园等景区,辐射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等地区,通过航空(大同机场、太原机场)、高速公路(宣大、呼大、忻阜)、铁路(大包线、京包线、京原线、神朔线)、国道(108、109、208、209)及省道与周边的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及主要客源地对接。②晋商民俗特色线:依托大运高速公路(太原—晋中段)和平定旧关—柳林军渡高速公路,依托平遥古城、晋祠、绵山三大龙头景区,以汾河二库风景区、太原市汾河公园景区、阳泉市翠枫山水利风景区、阳泉市藏山风景区、柳林县昌盛农场水保示范园为主要景区,包括汾河水库风景区、方山县神龙沟景区、祁县昌源河风景区、小店区万亩花果山水保示范园、小店区太原国际温泉会展中心、清徐县清泉东湖风景区、晋源区风峪河蓄水风景区、晋源区蒙山景区、古交市福福山生态源风景区、阳泉市娘子关旅游景区、平遥县惠河苑风景区等重点景区,辐射太原市、阳泉市、吕梁市以及晋中市部分地区,通过航空(太原机场)、高速铁路(太客运专线、太中线)、高速公路(石太)、铁路(石

    太线)、国道(207、307)及省道与周边的河北省、陕西省及主要客源地对接。③寻根觅祖特色线:依托大运高速公路(临汾—运城段),依托壶口瀑布、洪桐大槐树、解州关帝庙、运城“死海”四大龙头景区,以山西龙门水利风景区、芮城县大禹渡黄河景区为主要景区,包括芮城县圣天湖风景区、新绛县鼓水灌区、夏县温峪河水利风景区、夏县泗交河水利风景区、夏县白沙河-中留水库水利风景区、临汾市浍河水库风景区、侯马市浍河二库风景区、尧都区涝河水库风景区、襄汾县七一水库风景区、洪洞县曲亭水库风景区、尧都区龙祠风景区、洪洞县霍泉风景区等重点景区,辐射临汾市和运城市,通过航空(运城机场、太原机场)、高速公路(风陵渡—运城高速、运城—三门峡高速、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铁路(侯西线、南同蒲线)、国道(108、209、309)及省道与周边的陕西省、河南省及主要客源地对接。④太行山水特色线:依托太原—泽州道宝河高速公路,依托太行山大峡谷、皇城相府、王莽岭三大龙头景区,以平顺县太行水乡风景区、晋城市山里泉风景区为主要景区,包括长子县申村水库风景区、长子县鲍家河水库风景区、屯留县屯绛水库风景区、潞城市“高山流水”漂流水利风景区、沁县北海(梁家湾水库)水利风景区、沁县西湖水库水利风景区、襄垣县后湾水库风景区、武乡县关河水库风景区、陵川县凤凰欢乐谷风景区、阳城县凤栖湖(董封水库)风景区、晋城市九女仙湖风景区、泽州县东焦河水库风景区、高平市杜寨水库风景区、泽州县任庄水库风景区、沁水县湾则水库风景区、沁水县山泽水库风景区等重点景区,辐射长治市、晋城市以及晋中市部分地区,通过航空(太原机场、长治机场)、高速公路(晋焦高速、黎城—邯郸高速)、铁路(太焦线、侯月线)、国道(207、309)及省道与周边的河南省、河北省及主要客源地对接。⑤黄河文明特色线:依托沿黄公路,以偏关—河曲—保德段、碛口段、壶口段、鹳雀楼—风陵渡

    —三门峡段为开发重点,辐射忻州市、吕梁市、临汾市、运城市的部分地区,通过航空(太原机场、运城机场)、高速公路(风陵渡—运城高速、运城—三门峡高速、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铁路(侯西线、南同蒲线、神朔线)、国道(108、209、307、309)及省道与周边的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河南省及主要客源地对接。

    ⑥红色经典特色线:可以形成三条红色线路:太行情·山西行——以太行山为主干,串联太行山水特色线路,形成连接晋察冀和晋冀鲁豫根据地的红色线路;追寻先辈的足迹——以吕梁山为主干,串联黄河文明特色线路,形成连接晋绥根据地和红军东征线路的红色线路;走向胜利的征程——以党中央进驻西柏坡途经山西路线为主干,串联柳林县昌盛农场水保示范园、宁武县汾河源头水利风景区、阳泉市藏山风景区等景区,形成连接延安和西柏坡的红色线路。

    风景区内游览线路:区内道路在大多数情况下既是运输路线,也是观赏路线,其布局应体现总体规划思想,贯串主要景区,满足游客观赏游览的需要,应根据风景区规模、景点内容及分布、游程时间等因素精心安排。

    3、发展模式

    按照政府所有、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部门监督的原则,由山西省水利厅出面牵头,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渠道,各类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进一步理顺山西水利风景区的体制,建立适应市场机制、有利于水资源保护和促进水利风景区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

    第三十八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服务中心

    1、建设目标

    构建四级服务中心空间体系。以太原、大同、运城为一级服务中心,以朔州、忻州、临汾、晋中、晋城、长治、阳泉、离石等为二级

    服务中心,以阳高、天镇、左云、灵丘、广灵、山阴、右玉、怀仁、应县、宁武、清徐、祁县、平遥、盂县、武乡、长子、屯留、潞城、襄垣、平顺、陵川、阳城、芮城、夏县、新绛、河津、侯马、洪洞等主要城镇为三级服务中心,水利风景区的服务基地为四级服务中心。

    2、建设重点

    配套建设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家庭旅馆、汽车营地、旅行社、餐饮街、购物街、旅游集散中心、自驾车服务点、游乐园、演艺中心、到各级服务中心及主要景区的直通车;紧急救援系统;公路、服务站点和标识系统。

    3、发展模式

    依托四级服务中心,逐步完善水利风景区服务功能。水利风景区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宾馆、餐厅、商店、康体、娱乐、接待等设施。

    第三十九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道路交通

    1、建设目标

    依托各级航空客运网络、铁路客运、公路客运体系,发展山西省水利风景区的交通配套服务,规划期间,基本解决重点水利风景区的“断头路”、“煤旅运输矛盾”、道路等级差等问题,提高山西水利风景区可进入性。

    2、建设重点

    外部交通规划:外部交通主要借助社会交通运输业,包括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不同方式。外部交通规划重点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网络,实现交通干线枢纽与水利风景区的连接,由水利风景区属地或上级水主管部门与交通部门协调,根据风景区容量,确定和调整客流量。就山西水利风景区分布现状看,省内、省际道路交通主要依托飞机场、国家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形成干线网络,利用国道和省道形

    成次级干线网络,再经过中继交通——地方公路,到达风景区入口或边界。地方公路建设标准通常为2~3级(2车道)。可根据需求, 经济发展条件和资金状况及基本需求进行改扩建。

    内部交通规划:内部交通网络由出入口停车场和景区道路组成。出入口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各个水利风景区规模及外部交通状况等因

    素决定,至少有一处应连接公共交通。出入口应布置与规模相适应的停车场和商业服务设施,并设定标志性构筑物,构成入口区。道路网布局应适应不同的空间规模和地形条件。可采用环状串联网、环状放射形或蛛网放射形等不同形态,避免走重复路、回头路。按功能可分为三级:一级道路,即主干道,用于内部交通和物资运输,串联多功能区和各景区,路幅宽2-3车道(每车道宽3.5米);二级道路,即次干道,景区内专用游览路,连接各主要景点,路幅宽1-2车道;三级道路,即专用游步道,连接所有景点,结合地形,或临水或登山,不拘规矩,自然流畅。

    3、发展模式

    依托大运高速铁路(南北同蒲铁路快速通道),与石太客运专线、太中线的“十字型”山西快速铁路客运系统,加快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沿线铁路、公路网建设,由山西省水利厅推动,“四两拨千斤”进行资金上的引导,解决景区内外“断头路”问题,改善水利风景区的可进入性,在规划期提升重点水利风景区和城镇的站场等级和延长停车时间。在自驾车易通达的水利风景区,加快自驾车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四个项目:标识系统、交通沿线配套系统、自驾车基地、游客服务中心等。

    第四十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标识与解说系统

    1、建设目标

    近期建立标识与解说系统,中期完善标识与解说系统,远期加强

    提高标识与解说系统。

    2、建设重点

    标识系统:由政府和景区共同承担标识系统建设工作。在主要交通干线(大运高速公路、大长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等主要通道)、城市(太原、大同、临汾、运城、长治、晋城、忻州、平遥等)、景区(点)和机场、车站以及通往机场、车站沿线设立标示系统。要特别打造城市和景区入口处的标示系统。

    解说系统:培养专业解说员;应用互联网、电子触摸屏等技术解说山西水利风景区;通过印制地图、随门票附赠的解说材料、成体系的图书和音像制品解说山西水利风景区;开展“解说山西水利风景区”系列公关活动。

    3、发展模式

    标识系统:山西省水利厅负责交通要道的引导性标识建设,各水利风景区应用多媒体演示系统演示技术,实现可看、可听,以增强震撼力、吸引力,提升景区(点)的陈列、展示、解读水平。

    解说系统:在水利风景区四星级以上酒店、机场、车站摆放有关山西水利风景区的宣传册子、资料,并配备电子触摸屏。在景区配备专业解说员,结合遥感、电信、GPS等信息技术,建设电子讲解系统,引进便携型电子讲解器,布置电子讲解员。

    第四十一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安全服务

    1、建设目标:依托山西省公共安全系统,以水利风景区、交通沿线、服务基地为重点,健全景区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紧急救援系统、服务设施和服务场所应急系统、保险系统,高起点建成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安全体系,营造安全、高效、放心的游览环境。

    2、建设重点:建立公共卫生防疫系统、建立自驾车救援系统、建立景区预警系统、建立服务场所防范系统。

    3、发展模式:各景区通过三种方式完善安全系统:成立专业安全救援中心;在现有安全基础上,鼓励开展安全系统新业务;与保险公司合作,鼓励景区针对有风险项目推出新险种。

    第四十二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信息服务

    1、建设目标:通过信息化来推动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规划中期建成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公共信息平台、目的地营销等信息系统。

    2、建设重点: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与推广、电子办公系统建设与推动、电子管理与控制系统。

    3、发展模式:山西省水利厅投入引导性资金,各市县提供部分配套,进行招租、拍卖等市场化运作,建设各级信息服务平台。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十三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生态环境分区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涉及山西省境内大部分区域,其生态环境分区依照(晋政发[2008]26号)《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划分,将山西省分为5个生态区、15个生态亚区、44个生态功能区。依据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山西省水利风景区生态环境分区占23个生态功能区,可归属为6类生态功能区。其中:水土保持和风沙控制类型生态功能区3个,煤炭、有色金属开发与生态系统恢复类型生态功能区2个,山地丘陵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景观保护类型生态功能区5个,农牧业生产类型为主的生态功能区7个,水库调蓄与水土保持类

    型生态功能区1个,城市发展与城郊、盆地农业类型生态功能区5个。

    第四十四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生态环境主要保护措施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生态分区环境差异明显,生态环境保护应根据不同生态功能区制定不同保护措施。

    1、水土保持和风沙控制类型水利风景区

    (1)加快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与生态建设工作,逐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2)搞好基本农田建设,加快淤地坝建设。(3)加大水土保持执法力度。(4)严格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的生态监管,控制开发中新的人为土壤侵蚀。(5)发展以农村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保护自然植被。(6)鼓励移民并点,减少零散移民点,提高人口集聚程度,减轻生态脆弱地区自然生态压力。(7)严禁陡坡垦殖和过度放牧,严禁乱砍滥伐树木,限制经济开发活动。

    2、煤炭、有色金属开发与生态系统恢复类型生态功能区

    (1)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点和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的小煤矿,制止乱采滥挖、无证开采行为;严格执行新建矿山采矿许可证审批制度。(2)采矿业要节能和洁净化生产并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回收率,减轻环境空气污染和水污染。(3)煤炭和有色金属矿山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监管机制。(4)发展以农村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保护自然植被。

    3、山地丘陵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景观保护类型水利风景区

    (1)在重要水源涵养区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对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和管理,尤其是管涔山是汾河、桑干河和北川河的发源地,要作为重点。(2)继续加强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治理土壤侵蚀,

    恢复与重建水源涵养区森林、灌丛、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3)控制水污染,减轻水污染负荷,严格限制风景区开发中导致的水污染。(4)提高水利风景区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水平。(5)发展以农村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保护自然植被。

    4、农牧业生产类型为主的水利风景区

    (1)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综合利用。(2)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地力,分区域实施耕地环境质量监测和耕地地力监测,加强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建设。(3)发展以农村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保护自然植被。(4)加速盐碱荒滩地的治理和改造,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严禁可能导致农业污染,破坏土地环境的经营活动。(5)加强湿地生态保护,特别是运城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计划引导居民向中心村和集镇集中,积极进行村庄迁并与农田整理,鼓励区内非农土地、闲置土地转为种植业和林果园艺业发展用地。(7)晋中盆地、临汾盆地是山西汾河中、下游流经地区,应加速进行汾河流域生态工程建设;做好保护汾河生态系统规划。

    5、水库调蓄与水土保持类型水利风景区

    (1)严禁在陡坡开垦耕种。(2)缓坡丘陵沟壑区,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开展以保土、保水、保肥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3)发展以农村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保护自然植被。(4)加强汾河水库管理。既要发挥汾河水库调蓄功能,又要保持水质清洁,防治污染。(5)改变水库周边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实施乡村清洁工程,严格控制农药、肥料、地膜等使用量,有效回收和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建立农村垃圾回收和处理机制。

    6、城市发展与城郊、盆地农业类型水利风景区

    (1)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与城镇发展相适应,与环境承载能力相

    协调。(2)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3)发展以农村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保护自然植被。(4)加强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限制城市无序扩张。

    第四十五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重点资源保护原则

    1、依法保护原则

    2、共同保护原则

    3、整体保护原则

    4、运用现代科技保护原则

    第四十六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不是以恢复或保持地表水、地下水天然状态为目的,而是一种积极的、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更合理、更科学的问题。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使水资源在使用上不致浪费,使水质不致污染,以促进合理利用水资源。主要保护措施有:农业措施、林业措施、水土保持和工程措施。水利风景区多为水库和人工湖泊,由于人工水体与河道不连通,水质容易污染。为了确保水利风景区人工水体的水质,应设计水处理技术方案,利用人造瀑布、喷泉等技术,使人工湖水体流动,增强自净能力。还应在人工湖中种植植物、饲养螺蛳、贝壳等,以净化水体。

    第四十七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景观保护

    景观保护主要是保护景区内自然和人文景观。从保护水利风景资源和环境出发,根据地理条件、生物群落、景观风貌特色、人类影响程度和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将风景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密集活动区。核心区为景观资源精华部分,应限制环境容量,实行严格保护。

    缓冲区是核心区的外围过渡地带,环境容量中等,可配置野营、划船、越野等简单服务设施。密集活动区处于缓冲区外,是游客集中活动的区域,环境容量较大。针对不同类型的水利风景区景观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不同的措施,通过合理规划对景区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限制和禁止人造景观的泛滥开发,对景观的布局、选址、土地利用强度、体量、容积率均进行严格控制。

    第四十八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自然植被保护

    自然植被保护对象是水利风景区内乔木、灌木、地被和它们构成的植被生态系统。通过植被和绿化保护水利风景资源及其美景价值,保护生态系统和动植物多样性,提升环境品质,创造健康舒适的旅游条件,完善景观空间质量,提高功能效率,重点区域应竖立标牌告示,或建立围栏隔离,禁伐山林,包括下木(灌木),禁止放牧,必要时封山育林等,实现水利风景区的良好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

    第四十九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综合效益

    1、社会效益:(1)山西省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必将提高当地水文化的知名度,增加对外交流与沟通。(2)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顺应了社会需求,满足了人民需要,提供大量直接、间接的就业机会,能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3)水利风景区建设彰显了水利的文化传承功能。

    2、生态效益:(1)通过对水利风景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能实现水清岸绿、人景相融,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善水生态环境。

    (2)通过大量营造生态景观林、风景林,项目区周围的园林绿化、河流两岸的绿化、道路绿化和景点的绿化,将使水利旅游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大大提高,这对湿地保护、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提高河水质量起到重要作用。(3)水利风景区建设能提高人们对水土资源、水利工程、水文化、水景观等方面的价值认识,规范水利风景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发利用行为,使得水利风景区建设逐步走入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有效保护、人水和谐的良性发展之路。

    3、经济效益:(1)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将给山西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2)水利风景区建设可实现水利的观光休闲功能,除门票外,更重要的是依托水文化实现食、住、行、游、购、娱的综合经济收入。(3)建设水利风景区,通过提供相应的管理和服务可以拉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水利多种经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九章近期实施项目引导性投资匡算

    第五十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发展近期实施项目政府引导性投资匡算

    根据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发展重点项目开发时序安排,对规划近期(2011——2015年)开发的重点项目及可能新增项目进行投资匡算。经匡算,近期水利风景区建设政府引导性投资约为34.62亿元。

    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五十一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发展政策保障

    1、政府主导,统筹协调

    山西水利风景区大多受制于“多头领导”的束缚,必须要探索、

    创新有利于水利风景区开发的管理体制。建议建立一个行政级别高于各管理主体的山西水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好旅游部门、水利部门和当地政府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2、政策优惠,重点扶持

    在相关的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地方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有利于水利风景区快速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第五十二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发展组织保障

    1、加强管理机构建设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风景区内要加强对水利风景区工作的领导,要有明确的工作机构,至规划中期,重点水利风景区成立相应的旅游管理中心,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本区项目开发、管理、招商、经营、监督、协调等工作。

    2、制定合理规章制度

    水利风景区管理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态保护、卫生、服务等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责任制。

    第五十三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发展投融资保障

    为了保障水利风景区规划的有效实施,可以采用如下五种投融资方式:一是水管单位结合工程新建、加固项目进行建设, 争取专项资金的支持;二是利用水管单位综合经营收入;三是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四是通过招商引资, 吸引社会资金的加入;五是利用市场机制,把政府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市场机制和企业运作有机结合起来。

    第五十四条山西省水利风景区人力资源保障

    1、立足当地,持证上岗

    水利风景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为当地社区居民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景区导游和游乐设施管理、操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整洁得体、热情大方,持证上岗,努力完成所担负的各项工作。

    2、适度引进,合作培养

    在适当的时候根据景区发展的需要,适度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同时也可以与一些大中专院校或研究机构建立共同培养相关人才的合作模式,为景区的不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附件:

    近期政府工作安排

    一、提高认识保障水利风景区建设健康发展

    二、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水利风景区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三、落实措施稳步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

    四、科学开发确保工程、游客和环境的安全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建设技术支持和保障经费估算表

    单位:万元

    山西省水利风景区总规(文本)2011-07-03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