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文档大全 > 正文

    2023年度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24-03-21 14:00:02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5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1

    教材简析: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学习本文,能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语言通俗、自然、朴实。本文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议论文。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是让学生感受议论文表达方式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鸿毛、炊事员”等词语,积累含有“鼎”的四字词语,辨别“死”的情感色彩。

    2.通读课文,理清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初步领悟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要意思从“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三方面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3.通过“品评比较”、“感情色彩辨析”、“关联词语的咀嚼” 理解课文内容,并指导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通过层层朗读,触摸毛主席“引经据典”、“对比”、“举例”等论述方法,体会感受毛主席语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严密,感受主席语言独特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教学难点:触摸毛主席“引经据典”、“对比”、“举例”等论述方法,体会感受毛主席语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严密,感受主席语言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开国大典中毛泽东巡视海空陆三军的视频;张思德的生平简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媒体播放开国大典中毛泽东巡视海空陆三军的场面。“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三军战士们的一句句 “为人民服务”是多么的铿锵有力,多么的震撼人心!

    出示:毛泽东的题词——“为人民服务”

    苍劲有力的题词就是当年毛泽东号召全军全党的宗旨——(齐读)“为人民服务”。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课文《为人民服务》(板书课题)

    (多媒体呈现“为人民服务”的历史语境,实现“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皈依,拉近学生与历史、与“为人民服务”的距离,使一声声“为人民服务”初步植入学生心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感知文体

    通过预习,结合资料袋,你发现这篇文章与我们平时学的有什么不同?

    (预设一:这是一份演讲稿,是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窑洞前追悼张思德会议上的演讲;预设二:这是一篇议论文,没有具体的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就跟你讲道理似的)

    (意在让学生触摸议论文、演讲稿的文体特点。)

    2.感知结构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指名逐节朗读课文,读中正音(如“鼎”、“铭”、“炊”等字),读中穿插教学“鼎”字(象形字,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指古代烹煮用的器物),积累“一言九鼎”、“三国鼎立”、“鼎鼎大名”“革故鼎新”等词语,并提炼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达成共识:围绕“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讲了三方面的意思——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板书要点。)

    (读懂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把书读薄,进一步感受“围绕中心论点分层论述”的议论方法。)

    3.感知论点的开门见山

    毛泽东主席从“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三方面具体阐述中心“为人民服务”,像剥笋衣一样一层一层地讲得清清楚楚。不难发现,文章的一开始就鲜明地亮出了主席演讲的观点。读读相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1)品评比较。去掉“完全、彻底” 两个词读一读,从““完全、彻底”两个词中读出了什么?(体会毛泽东主席的用词的意味,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朗读这一段,背诵,让“为人民服务”也深入学生的心中。

    (3)再读这一自然段,感悟开门见山亮观点的写法。

    (鲜明性是议论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在读懂第一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毛主席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的方法。通过品评比较,体味“完全、彻底”词语的韵味,感受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感悟课题高度浓缩的魅力

    再回读课题,结合课题,感受“课题”高度浓缩文章内容的魅力。

    三、品析词句,感悟语言的魅力

    “为人民服务”这简简单单的口号,经过五六十年的风风雨雨,是那样的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散发着如此大的魅力呢?让我们细细走进毛主席的演讲词去探个究竟吧!

    (一)解读“死的意义”,感受引经据典的效应

    1.大声朗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毛泽东又是怎样把“死的意义”说清楚的?看看主席到底用了什么方法?

    2.交流:

    (1)引用

    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出示句子:

    a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①理解“固”、“或”、“于”等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②体会引用的效应,增强演说的说服力。

    毛主席自己就是一个伟人,为什么还要引用司马迁的话?

    (简介司马迁: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使人信服)

    ③读句子。

    (2)对比

    出示句子:

    b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① 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可以联系刚学过的课文里的李大钊、郝副营长等战争时期的人物。)

    ③体会“死”字的感情色彩。同样一个“死”字,前者的“死”字与后者的“死”所包涵的韵味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的“死”是怎样的死?联想到哪些表示“死”的词语或诗句?(如词语:“牺牲”、“就义”、“献身”、“捐躯”等;如诗句: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于谦的“浑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

    后者的“死”呢?(如“下地狱”、“见阎王”、“命丧黄泉”等)

    ④带上不同的情感色彩朗读。读中体会“对比”的作用,一比,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

    (3)举例

    出示句子: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介绍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生平,以及牺牲时感人的那一幕。

    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小结:毛主席先是亮出“死有不同的意义”的观点,然后引用司马迁的名言,继而采用对比的手法辨别“死”的含义,最后张思德为人民而牺牲的例子,字字珠玑,令人信服。

    (强化学生对“引用”的感知,领悟“引用”的表达效益;在对比研读中,辨别“死”的情感色彩,明了“死”的褒贬义,;补充张思德的生平事迹,体会为人民而死的价值,丰厚 “死”的情韵味,感受“举例”的有力度。)

    (二)解读“不怕批评”,体会语言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不怕批评”这一点,毛主席又是怎样娓娓道来的呢?

    出示语段: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自由读读,说说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1)出示填空题:这段话共有    句,主要论述                        。第一句论述                                                   的原因;第二句话指出                                                   ;第三、四句话论述采纳批评的前提,就是

    ;第五、六句话举                         的例子进一步说明                                             。

    交流:(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第四句话是讲只要对人民有好处的批评我们就采纳。第五、六句举采纳李鼎铭的“精兵简政”这一建议进一步说明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2)将关联词语变红,通过师生引读,分句朗读等形式,体会句子之间的紧密联系,意思的层层递进。

    (3)去掉关联词语,让学生填补关联词语,理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正确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小结:毛泽东主席没有华丽的词句,没有细致的描写,有的只是简朴的语言。但从这简洁的语言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主席那独特的语言魅力。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通过“关联词语”的咀嚼,揣摩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体会毛主席语言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三)自主解读“团结互助”, 用心体会句子之间逻辑的严密

    自由地读读“团结互助”这部分的内容,动笔划划句子,感受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感受毛主席语言的严密性。

    读后交流。

    预设:

    如第4自然段后半部分句子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第一句讲我们要努力奋斗,第二句讲要奋斗就会有死人的事情发生,第三句讲只要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第四句讲我们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最后一句讲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又如:“要奋斗就会有牺牲”,马上用“但是”一转,说“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接着用“不过”一转,说“我们应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思维真是严密啊!

    指导朗读。

    (教学由扶到放,在“死的意义”、“不怕批评”的语段中感受了文本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体悟,体会毛主席语言的严谨性,体会“举例”、“引用”、“对比”在论述当中的作用。)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战争时期,聆听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两支革命的队伍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成立;建国以后,人们背诵着《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换来了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今天,我们朗读着《为人民服务》,你收获到了什么?

    (感受了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言语魅力后,喷发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引用”或 “对比”或 “举例”来畅所欲言。)

    五、读背摘抄,积累内化

    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2.在这篇课文中,还留下了主席许多的经典名句,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今天读来,依旧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启发和帮助。把你最喜欢的,或是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

    (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是经典,引导学生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积累下来,积累经典的语言,丰厚语言的储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别引起注意。如“悼”读d4o,不读di4o;“炊”读chu9,不读cu9,应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练习时可以采用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如: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数量不多。其中有3个字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忆。如:

    这样可以利用熟字帮助学生很快记住生字。

    3.课堂讨论识记难字的方法。

    应该注意“鸿”字由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

    “鼎”字比较难写,可分成这样两部分来记:“目”和“”,记忆“”这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特别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目、鼎。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讨论或,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死得其所”这个词为例,在这个词中“所”原指地方、处所。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进而联系实际讨论,体会“死得其所”一词在课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意思。

    以 “鸿”字为例,“鸿”字在课文中组成“鸿毛”一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指的就是鸿雁的毛。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带有“鸿毛”一词的句子进一步理解,鸿毛是很轻的,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实际上暗含了这种人的死是很轻微的,是微不足道的,进而使学生理解到鸿毛一词的引申义:轻微,微不足道。

    (2)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的意思。在课文中这个词指的是除了为人民服务以外,再没有别的其它的目的。

    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这个词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追悼:指的是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这个词可以用分别解字再解词的方法理解。“哀”指“悲哀”;“思”指“思念”;“哀思”这个词就是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固:本来的意思。

    于:比的意思。

    或:“有的”的意思。

    通过对以上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让学生自己按自然段顺序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顺序朗读课文,读完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知道课文先讲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及党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又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然后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不怕牺牲,互相爱护;最后讲了开追悼会的目的。

    全文以“为人民服务”为线索,分五个自然段,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这样便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为下一步深入阅读课文,学习课文做了准备。

    (五)指导难句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然后画出读不好的句子。

    2.小组交流,如何来读好画出的难句或长句。

    3.提出读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学生读起来可能有困难。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教师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时,可以采用范读的方式,让学生听读,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读。可以这样停顿: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读好这句话,首先要了解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读好这个长句。可以这样停顿: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六)作业 。

    1.熟读课文。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结构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

    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又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2.教师小结:这五个自然段讲了五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这一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学生能够说出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的回答深入详尽。

    2.板示:

    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带点的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

    “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二段,可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第二段,画一画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上: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再让学生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使学生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句话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理解。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3.学生领会了这两个难句的意思,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可能画出这几句话。

    (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教师可将这些句子板示出来,然后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教师可以帮助、指导、启发学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为人民服务,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无论是自己的同志,亲密的朋友,还是平日相处时有矛盾的人、反对过自己的人,这些人的批评都要听得进去。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我们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办。这就表明了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

    (2)学生还可能画出这句话: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学生提出这句话,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讲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要使我们的队伍兴旺起来,就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错的,改正对人民无益的。

    3.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句,教师可再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深刻体会文章的含义,同时为后面的背诵奠定基础。

    (五)学习第四段。

    在前面三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教学生读书,找难句,提问题;点拨启发学生,理解难句。在第四段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讨论,自己学习。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对重点句的理解,最后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小组里的几个同学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2.集体讨论。

    (1)请学生读自己画出的重点句,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2)把小组讨论后理解仍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集体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注意这几句话的点拨。

    ①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可见,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②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③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1)背诵之前应先让学生将这两段话再读一读,对这两段话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2)出示填空:

    ①(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就改正。你说的办法( ),我们( )。

    背诵这几句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抓住这几句话中的关联词语及重点词语,利用这些词语指导学生记忆。

    ②(“ ”)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 )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 ),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 ),为( ),我们这个队伍就( )。

    ③ 我们都是来自( ),为了一个( ),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 )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 ),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 ),要( ),要提高(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 )解救他们,我们要( )。要奋斗就会( ),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 ),想到( ),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 )。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 )。我们的干部要( ),( )都要( ),( ),( )。

    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如让学生自己对照课文口头填空,熟读,或同桌互相填空,小组填空等。也可以教学生一起背的方法,如先熟读再背诵、抓重点词背、分层背等等。

    (六)学习第五段。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要开追悼会?

    指导学生理解开追悼会为了怀念死者,怀念那些曾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同时开追悼会也能使人民更加团结,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七)总结课文中心思想。

    1.提问:这篇讲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然后按板书提示指名谈一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3

    一转眼,从教近十年了,公开课也做了不少。对于公开课,我的理解就是:它是一种新理念的尝试,一种理想的追求,一种艺术的雕刻……是阳春白雪,是冰山雪莲,是孔雀展屏。然而,当教研员让我在“区际交流 和谐共进”沈河、和平语文学科教学研讨会上执教《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我着实感到困惑了。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这篇讲演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可以说这是一篇典范的演讲词。可是我一直在想:这篇课文学生能喜欢吗?教材为什么要选这篇课文?时隔六十多年,文章的核心思想学生是否完全接受?况且,本文的第四、五两段似乎与前面几段论述的不是一个问题,分析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样一篇课文,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我们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经过对教材、学生等反复的思考与沉淀,我把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为一节演讲课:让学生感知演讲词针对性、启发性、感染性的三个特点,从而能够进行简短的即兴演讲。针对教学目标,我预设了这样的教学过程:通过分析演讲词的结构、语言,紧紧抓住严密、准确、有表现力这几个词语来体会演讲词的特点,从而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们热情的反应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想,这更多应该源于他们对于演讲这一的喜爱,这篇课文完全成为学生们学习演讲词的一个载体,因此,他们乐于朗读、品味、分析、总结,并把学到的知识在即兴演讲中加以运用。

    回顾这一节课,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让语文课语文味儿十足

    总以为只有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意境的渲染能够让语文课语文味十足,其实不然,语文应是听说读写的结合,要让一堂课更具有语文气息,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还应该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让语文课“实用”起来

    语文课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鉴赏的能力、表达的能力、交流的能力……面临现代社会中交际越来越重要的现实,让语文“实用”起来。

    (三)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有时候,一些课堂热热闹闹,师生和谐愉快,可是教学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学生并没有认真深入的思考,因此语文能力提高比较缓慢;我们应该选择恰当的教学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动起来。

    (四)让课堂环节灵活、高效

    我们学习、领悟课改的新理念,我们更关注这些新理念的落实,关注新课改的实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也遭遇了一些困惑与尴尬。忽视语文教学特点而过分追求新形式,会让我们的课堂走入误区。如何让课堂环节灵活、高效,带给学生健康的、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语文课,我们究竟应该带给学生什么?应该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公开课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收获。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要求】

    1、自学本课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3、深入阅读理解,体会文章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逐层论述的思路。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教学流程】

    一、发谈话,引出课题

    你听过“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吗?对这句话你了解多少?

    (挖掘学生已知,自然引入,利于找准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圈点勾画,学习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

    2、再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进一步认识:

    ⑴ 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自由交流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初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⑵ 交流收集到的议论文写作常识性材料,了解文章论述上的特点,通过读书,加深体会。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所在,但读书活动不是机械的照本宣科或简单重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读书的目的性,在读书中理解,在读书中提高,在读书中体验。)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把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2、填空,并体会这些句子的特点: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5

    一、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出自毛泽东1944年的一次演讲,影响很深远。教法上以朗读体会、比较鉴赏为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初步领会讲演稿的特点。

    2.通过熟读背诵,领略毛泽东政论文的语言风格。

    3.结合文章和自己的阅历,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60多年前,一个烧炭战士因炭窑倒塌而牺牲,让一代伟人吟诵出光焰万丈的名篇,它照耀了过去也温暖着今天。这就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普通士兵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为人民服务》的讲话。

    (二)整体把握

    1.从演讲思路上切入:

    毛泽东那天讲话时手里没有讲稿,却思路严谨。朗读课文,说说他讲话的主旨是什么,有哪几个要点,观点和材料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明确:

    (1)讲话主旨:为人民服务。鲜明集中的主题(话题),是演讲成功的首要因素。

    (2)找段落中心句:演讲稿的中心句多在每段开头,但又不绝对。本文三、四两段首尾句都是中心句。

    (3)明确文章思路:本文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展开。因前两者不证自明,故“怎么办”是重点。文章围绕哀悼的话题,层层递进,构成了严谨的总分总结构。

    严谨的结构是演讲成功的重要保证。

    2.从人称代词上切入:

    本文的人称代词和指称人的名词用得较多也很有分寸。如:我们(的队伍)、人民、张思德、李鼎铭、替法西斯卖力的(人)、别人、你、他、中国人民、他们、全民族、老百姓、村上的人。称呼背后体现着作者的阶级分析思想、革命策略和党的方针政策,也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语言策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揣摩体会不同词语背后的感情色彩。

    3.从文本比较上切入:

    本文与《纪念白求恩》有何异同?小组讨论,作多角度探究比较:

    相同点:①体裁都是议论文(演讲);②时间都在抗战时期;③都用了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④都是红色经典著作。

    不同点:①时间背景;②对象;③场合;④听众;⑤方式;⑥开头结尾;⑦语言风格。

    通过比较,领悟演讲稿运用语言的原则或技巧。

    明确的对象、鲜明的针对性,是演讲成功的重要前提。

    (三)重难点突破

    1.从词句理解上突破:自读画出难点,师生交流。

    2.从逻辑分析上突破:本文是运用逻辑的典范,运用了大量的三段论。即:a→b,c是a,那么c→b。

    例如:“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三句话环环相扣。这类推论,文中很多,能激活听众的思维。(建议不在逻辑术语上过多分析,讲课时可以不出现“三段论”这个术语。)

    以理服人,是一场好演讲的重要因素。

    3.从语言品读上突破:

    通过朗读,揣摩句子含义,感受表达效果,体会毛泽东的演讲风格。

    ①关联词的运用使文脉流畅严谨。如第三段、第四段。

    ②短句联用,很有气势和感染力。如第四段运用三个“要”、三个“互相”的句子。

    上口入耳,可讲可听,这是好演讲的基本要求。

    ③引用、对比和口语的运用,使文章雅俗共赏,入理入情。

    以情动人,是取得好的演讲效果的重要技巧。

    四、拓展延伸

    搜索浏览相关网页进行探究学习(选做一):

    1.写悼词仅仅因为张思德是毛泽东的警卫员吗?——《为人民服务》写作动机和背景探析。

    2.课下阅读《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了解毛泽东的语言艺术。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