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文档大全 > 正文

    《静女》公开课教案(菁选7篇

    时间:2024-02-18 10:36:16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静女》公开课教案(菁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2、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3、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静女》公开课教案(菁选7篇,供大家参考。

    《静女》公开课教案(菁选7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菁选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

    3、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古人真挚的爱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2、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朦胧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并且他们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审美力。由于《诗经》年代久远,阅读上会有一定困难,但诗歌篇幅短小,借助注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根据本诗的特点,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和讨论法。讲授是为了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对诗中的文言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提问和讨论使师生互动,激发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另外为了与高考内容接轨,在教学中特意设计了与课文学习相关的高考考点链接,以及高考古诗文考题题型练习,让学生既能掌握本课学习内容,又对高考知识点考察内容及题型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幻灯片出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同学们知道以上诗句分别出自哪首诗吗?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关雎》写的是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采葛》写出了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以上三首诗都出自《诗经》。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诗经》里的一首民歌。(板书课题《静女》)

    二、介绍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歌创作多用现实主义手法。所以《诗经》也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作品。里面作品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引号内容为朱熹《诗集传》语)。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叙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静女》主要运用的正是“赋”的手法。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借物托情。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音:

    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 chú)娈(luán)贻(yí)

    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2、积累词汇:

    其:副词,多么。姝:美丽。俟:等候。于: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蜘蹰:犹豫徘徊。娈:美好。

    贻:赠送。彤,红色。炜:鲜亮的光彩。怿:喜爱。

    牧:郊外田野。荑:茅草芽。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恋,婚姻的习俗。

    洵:诚然,确实。异:特殊。

    3、通假字:

    爱:同“薆”,隐藏。

    见:同“现”,出现。

    说:通“悦”,喜爱。

    女:同“汝”,指彤管。

    归:通“馈”,赠。

    匪:同“非”,不是。

    女:通“汝”,指荑。

    4、放《静女》录音,并范读、介绍诵读方法。

    四言古诗一句有两个节拍,范读时注意诵读节奏,节拍处应注意停顿。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学生朗读。(齐读、个别读、分组读)

    6、请学生对照注解理清文意,进行翻译。

    文雅的姑娘多么漂亮,等我在城角僻静的地方。但她却隐藏了起来不出现,弄得我抓挠头发犹豫彷徨。

    文雅的姑娘多么的美好,(曾经)赠送给我一支红色的管箫。这支红色的箫颜色亮丽,我喜欢这美丽的红箫。

    你赠送给我从郊外采来的白茅草,(那白茅草)确实美得出奇。不是茅草有多么美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给我的。

    四、请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并找出诗歌所描写的情节。

    明确:诗的内容是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全诗以男子的口吻写出,生动地描绘了他约会的过程,先写男子去赴约,后写女子向男子赠送物品来表达爱情。整篇诗充满愉快而幽默的情趣。

    诗歌前一章重在写场景,后两章重在写心理。

    五、分析人物形象:

    1、探讨男主角的形象。学生讨论交流。

    (参考:“搔首踟蹰”,心急难耐,又无计可施,是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子。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个痴情、真诚的小伙子。)

    2、探讨女主角的形象。

    (1)讨论:为什么女主角“爱而不见”?这使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女子?

    (参考: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有“迟到”的内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让读者琢磨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暇想。

    (2)讨论: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样的女子?还有哪些诗句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路呢?(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以物传情,未听其语已暗传情,含蓄温婉,聪慧可人。)

    (3)诗中的“静女”是一个极美的形象,可是作者却并没有具体地写出她的眼睛如何,她的身材如何,她的皮肤如何,只是说了“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只是这样笼统地写入,照理说应该是写作的大忌,可是,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却又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鲜明,那样的真切,为什么

    (明确:侧面描写)

    六、归纳《静女》的艺术特点:

    1、重章叠句

    2、赋的表现手法

    3、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

    七、拓展延伸:高考考点链接

    鉴赏诗歌形象,考查赏析诗歌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能力,就是要求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和蕴含的意义,分析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例:《诗经·静女》中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表现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

    八、板书设计:

    静女

    一、期望约会↘

    二、恋人赠物→爱情的美好

    三、赞美恋人↗

    形象分析:静女:美丽、活泼、热情

    男子:憨厚、纯朴、真诚

    九、课堂练习巩固: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4、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5、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6、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二项是()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全诗三章,二章重在写场景,一章重在写心理。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E.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答案解析:1、D 2、C 3、C 4、D(比喻手法),5、B 6、(B一章重写场景,二章重写心理;E注重细节描写)

    十、布置作业:

    1、查找关于《诗经》其他方面的资料(如艺术特色);

    2、背诵《静女》全诗。

    十一、教学后记:

    古诗重在读,特别是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这是他们接触到的第一篇古诗文,开好了头下面的教学就会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所以设计上我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掌握字词,然后通过听录音、范读等让学生知道古诗的朗读节奏,在多读的基础上再去悟情,学生真正悟情了才会读出诗中的情感,再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加深对诗歌表达内容的理解。遗憾的是因一节课时间有限,对鉴赏人物形象这一高考考点学习未能深入,只能留待以后学习继续加深巩固。

    《静女》公开课教案(菁选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识记《诗经》的相关文学知识。

    2、理解诗歌大意并积累相关的字词。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体会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情感目标:

    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背诵,理解诗歌内容进行创作。

    2、通过指导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刚从初中到高中过渡,他们学习过《关雎》《蒹葭》对诗经中的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对周初时代的爱情有一定的理解;喜欢诗歌,有学诗的“动机”。

    教学媒介多媒体,多屏互动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播放经典永流传中《关雎》的演唱引出关于爱情诗的问题,在滚滚红尘之中面包和爱情同学们选择哪一个?从而引出《诗经》中的另外一首《静女》。

    二、温故知新

    1、初读:读准字音让同学把读音填在大屏幕上,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2、通假情况的检查明确:

    (1)爱而不见:爱:通“薆”,隐藏,遮掩。

    (2)见:通“现”,出现。

    (3)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

    (4)女:通“汝”,你,这里指代“彤管”。

    (5)自牧归荑:归:通“馈“,赠送。

    (6)匪女之为美:匪:通“非”,不是。

    3、字词的疏通是朗读的基础,解决了字词,大家自由朗读一分钟,然后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声音带领大家走进这首诗歌,(正音、通假字)

    4、播放名家范读,带同学们走进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引导学生在再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意境)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

    让学生思考全诗讲的主要内容,一位同学进行概括。教师明确在绘画艺术上有一种手法叫留白,文学作品中也是,寥寥数笔把人和事概括清楚,需要读者运用无限的想象空间去填充,这首诗一共三个章节,小组合作探究运用这样的艺术概括三个小故事,可以起题目。讨论热烈

    最后小组展示明确。

    四、再读,分析人物

    同学们凭借精彩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带给了我们无限的甜蜜,在我们的想象中,两位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用自己语言描述一下他们各自的形象。

    明确: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

    静女:娴静美丽活泼机灵大胆开放

    男子:憨厚朴实痴情诚信

    教师:用这样的爱情你们羡慕吗?引出其实美好的爱情固然让人心驰神往,但也只能遇到对的人这份美好才能温暖一生,咱们要修炼成怎样的自己才能遇到对的人呢?小组讨论同学回答引导学生看他正确的爱情观,让学生举出他知道的名人的爱情开始,教师激发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爱情才是我们真正羡慕的。

    五、课文小结

    《静女》它穿越千百年的时空,至今仍感动着我们。但我们大家必须明白,爱情应该是理智、慎重、严肃的。青果子过早地摘下来,吃下去也难免是满口的苦涩。也许有朝一日,当你事业有成时,爱情就自然会向你招手。

    六、作业布置

    因为前提学生写了小故事,所以让学生把它改写成课本剧。第二个作业是由前面关雎歌词的改写引申到这课改写成现代诗歌。

    教学反思:

    这次课堂教学整体上完成目标,学生的作品在展台上进行展示也是给学生很大的热情,特别是开头插入的音频引导,学生也很感兴趣,不足之处是对爱情观的引导有些欠缺,带领学生应该更好的去挖掘一下。先进的教学设施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足够的掌握。

    《静女》公开课教案(菁选篇3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

    依据语文教学新课标。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有机整合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每节课的教学中能够做到合理安排、认真组织,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以生为主,丰富课堂教育教学内容。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生分析:我所教的班级分属一、二层次,在语文学习上差距不是很明显。他们已经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也适应了高中老师的讲课方式,作为受教育者,容易进入客体意识,所以要重点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认识水平上,高一的学生能运用头脑,对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比较贴近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他们不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老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方式及手段: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式,通过提问及讨论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

    (三)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方面,所以我通过不断地思考以及向其他教师请教来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和“其”、“有”的用法。 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氛围。课堂上采取逐层深入的教学法,同时注意新旧知识的勾连和对比,让学生在深入掌握本课知识的同时,对《诗经》中其它知识也有整体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

    1、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这句话说出了人类生活的一种心态、心境,不管身体多么劳累,人类总要诗意地栖居,就像我们的祖先,虽然生活艰辛,确能够诗意地生活,以歌舞为伴,从而创造出了被后人称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导出《诗经》后,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完成对《诗经》知识的复习。学生需要掌握的《诗经》知识包括:《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包括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或《三百篇》。

    3、对《诗经》中的爱情诗有一个简单的介绍,从而引出学生初中时期学过的《诗经》中的爱情诗:从《诗经》开始,民间情歌成为诗歌的重要载体,《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奔放,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之后通过对同学的提问让同学回答出初中时学过的《关雎》和《兼葭》,引出本课要学习的《诗经》中的另一首爱情诗《静女》。同学齐读: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子 好 逑……—— 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感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至度日如年精神恍惚。

    (二)预习检测:《静女》中重点字词的解析俟:(sì )等待。 娈(luán ):美好。 怿(ì):喜爱。 荑(tí ):茅草芽。 洵(xún ):诚然,实在。其: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说”通“悦”。 “归”通“馈”,赠送。

    (三)文本解析

    1、文意疏通:

    (1)通过对重点字词的提问完成对文意的疏通。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其:形容词词头。姝:美丽。俟:等候。城隅:城上的角楼。爱:隐藏,遮掩。见:出现。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娈:美好。彤管:红色的管箫。管,也有人说是茅草。有:形容词词头。炜:鲜明有光的样子。说怿:喜爱。归荑:赠送荑草。洵:的确,确实。匪:通“非”。贻:赠送。

    (2)按照“信、达、雅”的要求对全诗进行翻译。静女多么美丽啊,在城角等我。但你却藏起来不见我,急得我抓耳挠腮。静女多么美好啊,赠给我彤管。彤管颜色鲜亮,喜欢你的美丽。你从野外采来荑草送给我,这荑草真是美丽而且与众不同。并不是荑草本身美丽,而是因为是美人赠送的。

    2、对全诗的整体把握,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实现。以谁的角度写? 青年男子在什么环境下所写? 苦苦等待的时刻写出什么情感? 互相倾心采用什么手法? “赋”

    3、分节对文本解析:(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请同学为这一小节加小标题:男子赠物思考:在等不到情人的时候, 《氓》 和《静女》中主人公的反应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从中可见他们对爱情的态度怎样?由同学讨论得出结论。同是盼望着约会中迟到的恋人,《静女》中的男子是“搔首踟蹰”,焦急和烦躁全然没有掩饰,而《氓》中的姑娘却“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抑制不住的眼泪泄露了深埋心底的爱情。 关于细节描写:(女子)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刻画人物形象:女子,调皮;男子,急躁。表达思想感情:热恋中男女真切、自然的感情。

    (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关于赠物的例子之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思考:静女两次赠物,男子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第一次:彤管 说怿女美 外在美第二次:荑草 洵美且异 内涵美荑草是静女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贱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折梅逢驿使,赠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并且这初生的洁白荑草恰似他们的爱情,纯洁、高尚。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延伸: 手如柔荑:荑,嫩芽去皮后洁白细软,所以用来比喻女子的手。

    (4)对静女和男主人公的形象进行总结,让同学通过诗中的正面和侧面描写总结得出,从而加深对全诗内容的理解。静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爱而不见 贻我彤管 自牧归荑 天真活泼、 调皮可爱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爱情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 娴静、美好男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搔首踟蹰 憨厚、可爱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倾慕、赞美 洵美且异 真诚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爱屋及乌。

    (5)请同学齐读《诗经》中其它的爱情诗,对《诗经》中的爱情诗进行整体的感知。《诗经》爱情诗集锦:

    诗经·国风·周南·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国风·郑风·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诗经·国风·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诗经·国风·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6)对《诗经》中的爱情诗进行总结,请同学齐读。《诗经》中的这类爱情诗,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这里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这种淳朴、自然、浪漫的平等爱情,是汉以后爱情诗的矫揉造作所不能比拟的。这种浪漫与明媚的爱情,如山野中不败的鲜花,虽然充满野性,但却像营养着生命的空气一样,培育着生活和情愫,塑造着生命的精神。《诗经》中描写的爱情,绝无半点礼教和贞洁观念的束缚,没有掺杂任何世俗功利的考虑,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纯真的人类美好情感的讴歌。《诗经》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的自由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诗经》爱情诗昭示后人,要摆脱“非人”的镣铐,回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真实境界,就必须赢得主体精神的自由,而这也正是《诗经》这部古老经典具有不朽文化价值的根源所在。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我主要采取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实现的,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学生对这节课的反应很好,所以我也感到非常欣慰。回顾这一节课的教学,我采用的是逐层深入的教学法,同时非常注意前后知识的勾连,让同学们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对知识进行彻底、有效的掌握。

    回顾我的这节课,优点主要是:1、板书设计精当。2、教学环节紧凑、完整。3、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活跃。4、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比较。但同时我也反思自己的缺点,主要是没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引导和分析,急于敢教学进度。以后一定要克服这样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讲好每一堂课!

    《静女》公开课教案(菁选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熟记通假字

    3、理解诗歌含意,并熟练背诵

    4、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六、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含意,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体会诗歌中主人公甜蜜的"爱情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素材

    八、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特色

    (一)新课导入,引起兴趣

    从古到今,爱情就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古今中外有许多感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及文学作品,同学们能不能列举出你印象最深的爱情诗句呢?

    列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几千年来的诗歌,我们仍可以感受到诗歌情感的炽热,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静女》,体味诗歌中古老而又年轻的爱情。

    多媒体出示课题

    (二)介绍《诗经》体制

    1、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又叫《诗三百》或《诗》,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歌多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章法上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3、风雅颂和赋比兴合起来称为诗经六义。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喻他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三)朗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重音,情感,二二式节奏。如:静女/其姝

    2、矫正读音,归纳通假字,疏通课文

    3、全班齐读课文

    (四)分析诠释,质疑问难

    1、大家刚刚读了课文,哪位同学说说,这首诗歌写了是什么内容?

    ——青年男女约会

    2、从那里看出他们在约会呢?

    ——静女其姝,俟我于诚隅

    3、那这对青年男女是不是第一次约会阿?为什么呢?

    ——不是;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女孩子故意隐藏起来,让男孩子找不到他,可见他们感情应该很深厚。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女孩子放牧时会摘些野草给男孩子,说明他们见面之前就已经是情人了。

    (五)合作研读,探讨分析

    这首诗歌男女主人公形象鲜明,大家讨论一下,你所感受到的静女和男子的形象。

    ——讨论,发言,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能反映主人公性格的诗句。

    (六)总结板书

    1、青年之急

    女:美丽、聪明、调皮男:憨厚、痴情

    2、青年之恋

    3、青年之诚

    (七)课外拓展,走进生活

    1、把《静女》改写为现代诗

    2、背诵课文及通假字

    《静女》公开课教案(菁选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预习案☆

    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结合《诗经·蒹葭》)

    二、字词梳理:

    ①注音。(在文中标注)

    姝(shū)

    俟(sì)

    见(xiàn)

    踟蹰(chí chú)

    娈(luán)

    贻(yí)

    彤(tóng)管

    炜(wěi)

    怿(yì)

    归(kuì)荑(tí)

    洵(xún)

    ②找通假字。

    爱而不见

    “爱”通“薆”:隐藏

    “见”通“现”:出现 自牧归荑

    “归”通“馈”:馈赠 说怿女美

    “说”通“悦”:喜爱

    “女”通“汝”:你的 匪女之为美

    “匪”通“非”:不是

    ③解词。

    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形容词词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音节助词,无意义

    姝:美丽

    俟:等候

    城隅:城上的角楼

    踯躅: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娈:美好

    贻:赠送

    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怿:喜爱

    洵:的确,确实

    [我的疑惑]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或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案☆

    [学始于疑]将预习课中生成的问题,归类整理。

    重点研读:

    一、读一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

    1、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情感。

    2、全班朗读(强调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3、熟读成诵。

    二、演一演:学生边读边讨论,用话剧的形式,演出《静女》中含蓄、朦胧的一幕幕,认真揣摩男女主人公的情态及心理活动。

    要求:⑴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旁白(可诵读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另选演员表演(人数自定)。

    ⑵抽签决定由哪几个小组表演,其他小组点评。

    三、议一议:

    1、整首诗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第一章写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第二章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第三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2、找出描写静女的词语,再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静女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抒情主人公(小伙子)对姑娘的情感是怎样的?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明确:

    ①静女的形象分析

    首先,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美丽的。诗章中直接交代了这一点,即“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其次,女主人公大胆开放。诗章之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遵守当时社会制度,待字闺中,等待媒妁之言、家长包办,反而与男子私自约会于城之角楼,由此可见,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叛逆反抗性。

    再次,女主人公情感细腻、委婉含蓄,但她活泼机灵,富有智慧。为什么女主人公“爱而不见”呢?

    有这样的可能——第一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观察一下,在当时,有没有异常情况出现,不适合约会,有则不赴约,无则赴约;

    第二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看看赴约的男子有没有耐心反过来等她,值不值得自己的付出,值得就赴约,不值得就打道回府嘛;

    第三种可能:女主人公故意捉弄一下男主人公。综合上面三种可能,透露出女主人公细腻、活泼机灵、富有智慧。

    而委婉含蓄可以从诗章的下半部分——她喜爱男主人公却并不直言而借赠送“彤管”、“荑”表现出来。

    ②男子的形象分析

    首先,男主人公是有爱心(爱慕之心)的。其次,男主人公是有诚心(诚信之心)的,如约而至。再次,男主人公是有耐心(忍耐之心)的。最后,男主人公是憨厚的。女主人公没有出现,男主人公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躇”,急得他是挠头、抓耳又挠腮,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可见其憨厚。综上所述,男主人公是一位憨厚而有爱心、有诚心、有耐心的可以让女主人公托付终身的好男儿形象。

    人物、性格

    静女:娴静美丽、活泼机灵、大胆开放

    男子:憨厚朴实、痴情、诚信

    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①“赋”的表现手法。这是一篇爱情回忆录,通过回忆,记叙了一对青年男女,恋爱双方一次“城隅”幽会的一个片段情景。

    ②“比”的表现手法。诗章中以“彤管”、“荑”草之美比“静女”之美。

    ③“兴”的表现手法。诗章中的男主人公是喜欢女主人公的,但他却没有直接说“我喜欢静女”或“我喜欢你”,而是先说我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然后才含蓄委婉地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因为喜欢静女,才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爱屋及乌。这里,男主人公先说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就是为了后来表达喜欢静女。

    ④细节描写。(女子)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

    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刻画人物形象:女子,调皮;男子,急躁。表达思想感情:热恋中男女真切、自然的感情

    ⑤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体现在描写女子美丽上,对女子的喜爱等。

    ⑥四言为主,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使诗歌在音律上收到美的效果。

    4、你追求的爱情是怎么样的?或者由诗歌中的爱情联想一下我们身边的爱情。

    ☆训练案☆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D?)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C)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4、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1)错题号及分析:

    2)正确解法:

    ※《诗经》中赋、比、兴的解释,从来就有很多说法,这里,我们只引用朱熹的话加

    资料补充

    1、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对赋、比、兴三种手法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敷:陈述、铺陈)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用今天的话说:“赋”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赋、比、兴都是诗人用以构筑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的方法,一般说来,虽某些诗侧重用赋、或比、或兴,而多数则是交互运用。

    2、《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静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________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_____篇,它是我国

    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______或__________,到_______,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_____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结合资料补充1《诗经·蒹葭》)

    二、字词梳理:

    ①注音。(在文中标注)

    姝( )

    俟( )

    见( )

    踟蹰( )

    娈( )

    贻( )

    彤( )管

    炜( )

    怿( )

    归( )荑( )

    洵( )

    ②找通假字。

    爱而不见_____、_____

    自牧归荑_____

    说怿女美_____

    、_____

    匪女之为美_____

    ③解词。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_____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_____

    姝:_____

    俟:_____

    城隅:_____

    踯躅:_____

    娈:_____

    贻:_____

    炜:_____

    怿:_____

    洵:_____

    《静女》公开课教案(菁选篇6

    本教案尝试构建自主互动创新的课堂结构,探索语文传统课堂教学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古诗文教学新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静女》,进一步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赋和比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教学方法:

    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氛围。学生以“话剧”形式,再现情诗含蓄、朦胧、蕴藉的意境,引起同学情感共鸣。以小组自主研究和讨论为辅。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投影仪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红箫茅草柳树与月亮模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滚滚红尘中不衰的话题。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氓》讲的是爱情悲剧。悲剧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女子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智不无关系。可贵的是,这个女子已经觉醒,虽然伤害已经造成,但总比一错再错,死到临头仍浑不觉死要强得多。飞蛾扑火的故事是不值得赞美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静女》,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二、整体感知《邶风静女》:

    1、学生齐读诗歌,教师疏通字词:

    俟:(sì)等待。娈(luán):美好。怿(yì):喜爱。

    荑(tí):茅草芽。洵(xún):诚然,实在。其: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说”通“悦”。“归”通“馈”,赠送。

    2、学生自由朗读,背诵全诗。

    3、师:《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甲:《静女》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一次令人心跳的甜蜜约会,表现了男青年对女友的一往情深。

    生乙:《静女》描写了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的情景。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运用赋的手法,把诗中的“我”和静女约会于城隅,以及静女“爱而不见”的逗趣,“我”得到赠物时的喜悦等一一叙述出来。

    师:两位同学对诗歌的感受都很准确,乙的感受比甲的更具体一点。

    (全班掌声鼓励)

    三、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1、“切入情节,激发想象”法:

    师:要欣赏诗,必须运用想象,而想象又不是无根据地让思维驰骋,只有抓住典型情节,才可以创造出自己的形象。请你根据《静女》中的"爱而不见"及睹物思情的典型情节进行大胆想象,以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将《静女》改写为话剧并随堂表演。

    (解说:此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完成再创作的创作活动。)

    2、四个学生为一小组,把《静女》改写为剧本,教师巡查指导。

    3、相邻两个小组同学交换自己所写的剧本,并推荐出两篇好剧本。

    4、教师挑出最好的一个剧本,并请出写此剧本的小组表演。

    师:先秦时,诗、乐、舞不分家,载歌载舞的。所以先秦诗歌往往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千载之下,让我们在时空隧道里乘风逆行,在溶溶月色中去领略《诗经邶风静女》中那馨香的约会吧!

    第一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第二幕,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第三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人物:“我”(扮演者:黄建金)和“静女”(扮演者:范静雅)

    旁白:张名杭

    道具:柳树,陈秀清,曾文芳;月亮,黄振。

    改编:第六小组(成员:黄建金,范静雅,张名杭,黄振)

    第一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时间:黄昏

    地点:城之角楼

    旁白:(播放音乐《Myhartwillgoon》)“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我’和静女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转眼到了情窦初开的年华……”

    男:(走上舞台,抬头望月)“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虽然我不是玉树临风,潇洒倜傥,但我有广阔的胸襟跟强健的臂弯。”

    (在台上久久徘徊,左顾右盼。)

    女:(躲在角楼里捂着嘴偷偷的笑,在小伙子背过身去的时候,偷偷把头探出来,小伙子回头的时候,一伸舌头又把头缩了回去。)

    男:(在舞台上走的更急促了,焦急的抓耳挠腮。)“等你等到我心痛……”

    女:(在小伙子背对角楼的时候,从角楼后边蹑手蹑脚地走出来,悄悄地走到小伙子的身后,偷偷地蒙上了小伙子的眼睛。)

    第二幕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时间:月芽儿初升地点:城之角楼

    (两人并排坐在角楼的下边,播放音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女:(从怀里摸出一支红笛子,在小伙子的`面前闪了闪。)“金哥,我喜欢听你吹箫,送给你!”

    男:(从衣袖里掏出一只红艳艳的苹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红箫和红苹果交相呼应。)

    (旁白)“红色,那分明是心的颜色!红色,那分明是火的颜色!红色是爱情的见证,更象征着爱情的真挚和热烈!”)

    男(深情地)“在天愿为比翼鸟!”

    女:(眼含热泪)“在地愿为连理枝!”

    第三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时间:月儿当空地点:郊外

    旁白:(“我”和“静女”在郊外散步,继续播放音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女:(弯腰采了一棵纯白的荑草,双手递给了小伙子。)“金哥,你看这草儿美不美?”

    旁白:(白色是雪的颜色,是云的颜色,象征着爱情的高尚和淳朴。)

    男:(郑重地接过了草,不看草,却拉住姑娘手,盯着姑娘目不转睛地看。看得姑娘直低头。)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草儿虽美,但你比草儿美万倍!”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

    男:“执子之手,”

    女:“与子偕老!”

    旁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下一幕中,艳丽如桃花的静女将在亲友的祝福声中成为阿金的最美的新娘,在这里我们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全班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四、探讨阅读:

    师:《静女》中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那一个?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生丙:彤管,因为“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生丁:荑草,因为“非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师:两位同学都说得有根有据。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的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贱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的鲜艳的色泽,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业“洵美且异”,是对它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在我们看来,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和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五、《氓》与《静女》比较阅读:

    师:《氓》与《静女》有何异同?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教师明确:《氓》与《静女》都是《诗经》中优秀的爱情篇章但两者无论是思想感情还是艺术特色都有异同。首先是思想感情上,两首诗都表现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静女》大胆热烈的爱情表白是自然健康的人性之歌。《氓》的主人公感情更为复杂,初始她怀着爱情的忠诚决心“及尔偕老”建立了家庭,因此丈夫的负心就给她造成了巨大的感情伤害,但她并没有现在“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痛苦中不能自拔,而是在总结出“无与士耽”的教训后,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义无反顾地离开丈夫,开始新的生活,更表现了人格的尊严。而在艺术特点上,两首诗都写得十分动人形象。如,同时盼望着约会中迟到的恋人,《静女》中的男子是“搔首踟蹰”,焦急和烦躁全然没有掩饰,而《氓》中的姑娘却“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抑制不住的眼泪泄露了深埋心底的爱情。再入,写女子给男子的馈赠,《静女》写恋爱时节赠的是浪漫的茅草,《氓》写结婚,带上的是整车的嫁妆,准确的写出了民间习俗和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

    六、总结:

    师:我们通过《氓》和《静女》两首诗的学习,了解了《诗经》所处时代的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教育了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七、布置作业:背诵默写《氓》和《静女》。

    《静女》公开课教案(菁选篇7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2.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文化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准确、有感情地诵读诗歌,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妙处。

    2.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把握。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民歌《敖包相会》,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十五月圆之时,翘首盼望美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

    相关热词搜索: 公开 课教案 静女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