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文档大全 > 正文

    2023年度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优秀13篇

    时间:2023-11-26 10:48:11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优秀一、选取理由:七年级学生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的头一年,他们在小学时没有接触过历史课,所以历史课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因而对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优秀13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优秀13篇

    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优秀篇1

    一、选取理由:

    七年级学生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的头一年,他们在小学时没有接触过历史课,所以历史课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因而对于他们来说培养学科兴趣就尤显重要,并且七年级又是初中三年的基础一年,所以选取七年级做试卷分析就具有务必的基础性和典型性。

    二、试卷说明:

    1、命题意图:历史学业考试试题本着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的原则,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透过考试不仅仅仅能够喜欢历史课程,并且能够透过考试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改善学生学习历史课的方式,增强其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其学习质量和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2、命题范围: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资料。

    4、试题预期难度:0.70―0.80左右。

    5、考试方式:闭卷

    6、试卷结构:试卷分选取题和非选取题两部分。

    三、试题结构:

    1、试题数量及结构:

    2、试题类型及分布:

    从上表能够看出:

    ①预期难度与实际考试难度基本吻合。说明本次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是适宜的。

    ②川原和西山大部分学校平均分都能及格,有利于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历史学科地位的稳固。

    ③千渭初中的优秀率到达了将近45%,说明该校对历史学科教学重视,且该校教师基本上以区级以上教学能手或新秀为主,教师素质高也是重要原因。

    2、试题优点

    就7年级试题来说,优点是:

    ①出题人能紧扣课本,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能有效把握和指导平时的教学和学习;

    ②重难点突出,考查全面,准确,提问准确,并能联系现实,且题型多样;

    ③注重培养情感,试卷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料;

    ④试卷呈现方式出现新变化,出现了辨析题。就整体而言这套试卷,有助于对学生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带给指导,有利于增进7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展。

    3、存在问题

    当然本套试题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①试题存在互相提示现象;

    ②专业味道太浓;

    ③地方史知识渗透不够;

    ④识图题图印得不够清楚等。这将在以后命题中加以改善。

    四、学生答题分析及今后教学方向:

    1、学生基本功较差。书写不工整、不规范,错别字较多。应加大对学生文字基本功的训练。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张冠李戴现象较普遍。应利用图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记各种知识点,避免混淆。

    3、时间类知识点的掌握不到位。应利用编歌谣等多种记忆方法,强化对这些重要时间知识点的记忆训练。

    4、缺乏答题技巧,不能学以致用。这个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指导,帮忙学生掌握务必的答题技巧,慢慢养成良好的逻辑分析潜力。

    5、答题缺乏条理,知识点不明确。要引导学生培养条理清楚的答题习惯。

    6、审题不明,归纳总结潜力差,分析问题潜力欠缺,导致答题不梦想。还需在日常教学中,依照课程标准,加强历史学科潜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优秀篇2

    一、命题思路

    本次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考查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分值为100分。试题题型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非选择题分值为52分,整套试卷难度适中。

    二、命题立意

    以考查基础内容为主,兼顾能力考查。以会考说明为参照,突出强化基础知识的运用,通过一些考查迁移能力试题的"设计,引领学生未来学习的方向,以适应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整体安排。

    三、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概括问题的能力偏弱。在材料解析题中,很多学生不会寻找关鍵词。

    (2)答案中缺少关键字。有的同学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块,可是有很多是无关紧要的话,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老师逐字逐句的慢慢的研究答案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主要就是看关键语句、关键词。

    (3)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的选择题和书本上一样的语句表述,可学生仍然做错,可见基础知识非常不扎实。

    (4)答题不规范,没有格式。历史答案一般是应分点分段回答,列出序号,条理化,让人一目了然,可有的考生从头到尾没有序号,语言表述不规范,语言表达口语化严重;书写潦草;逻辑思想混乱。

    四、学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由于是理科学生,从学生的整体看,考试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由于初中历史学科的考试形式是开卷考试,故学生对高中考试形式缺乏清醒认识,虽考前有过说明,但有些同学只是在课上听听而已,有的更是应付了事。二是对学习要求不重视。大部分学生仍停留在初中学习思维,认为学习历史不需要记忆,只要知道就行了。不能整理相关问题,虽课堂教学给学生们一些强调,特别是重难点问题,但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五、应对措施

    (1)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平时应注重与学生们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及学习动态,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双方的交流学习。

    (2)提供学习与考试的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思路。增强知识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3)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注重练习的有效性。单元检测试题应精选,覆盖面尽量宽广,让学生在一次检测后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并形成迁移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顺利通过高中学业考试。

    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优秀篇3

    一、试卷概况

    二、试卷特点

    1、从试卷资料上看,贴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潜力层次要求,立足课本,注意考察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如秦的统一,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大一统,三国鼎立,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孔子,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2、试题角度新颖,表此刻选取题上,很多题都有一个题引,引导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进而考察学生再认历史,理解历史的潜力。

    3、试题体现了生活化色彩,从生活中的习俗或节日切入,引导学生感知历史是过去的此刻,此刻是将来的历史,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这种切入点贴合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

    4、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要求谈认识,体会,启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些润物无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5、试题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特点。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回顾历史,联系这天,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重要特点,本次试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6、试题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注重学科内主干知识的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如材料第24题:既以时间为经,考察了台湾的。历史与现实,又以地域为纬,考察了四川地区的工程与三国时期的政权名称,为学生勾勒出一个纵横交错的历史网络,并且还与乡土历史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第29题以孔子文化节与奥运会开幕式切入,既考察了孔子的贡献又考察了儒家思想,同时还考察了文字与造纸术的知识点,涉及知识点多达数十个,综合性特点十分突出。

    7、试题体现了乡土特色。注意在乡土历史与中国历史之间寻求结合点,引导学生将爱国与爱家结合起来,这也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的一个趋势。

    8、试题图文并茂,涉及文物、图表、地图、新闻图片,且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注意考察学生的读图潜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习惯。

    三、学生状况分析

    1、我校实行的是开卷考试,从考试结果上看来,整体状况正常,单选题及格率较高,反映出最基本的知识点还是能够掌握,但由于知识面大且容量多,学生对各课知识点掌握不牢靠,相近知识点易混淆。

    2、材料题失分较为严重,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1)阅读材料不仔细,丢三落四。

    2)在审题上还存在务必的问题。

    3)历史基础知识欠缺,学科基本素养不够。

    4)阅读面狭窄,相关知识太少。

    3、材料题与问答题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语言运用、组织可是关,书写潦草,语文素养较差。从卷面上看,东拉西扯、用词不当、逻辑混乱、字迹潦草、文不对题、前言不搭后语、错别字连篇等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非历史素养问题所反映出的是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差,基本素养欠缺。

    四、关于应对措施的思考

    1、知识与潜力并重。在实施新课程的今日,有一种倾向,即认为只要强调基础知识就是守旧,就是没有领会新课程的精神,于是一些课堂过于求新,过于追求学生的所谓活动,为活动而活动,显得花哨热闹,而学生的收获甚少。其实,教学的内涵依然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与潜力是一个不能割裂的统一体,潜力的获得总是伴随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到务必程度也必然带来潜力的飞跃。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其他的培养目标只能是空谈。

    2、建立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近来的考试越来越综合化,专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强调微观的知识点,而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3、关注现实热点,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近年来,各种考试总也免不了用现实问题切入,考察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注重公民教育,所以教师要多学习多交流关注现实,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关注国家统一与发展,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思考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需要什么精神品质。

    4、扩大学生阅读面,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

    5、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我校此刻的学生大多数综合素质相当差,有的孩子的智力还在混沌状态,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些孩子普遍基础知识差,还不具备相应的学科潜力。不谈生源是不可能的。应对这样的生源,我们只能放平心态,降低教学难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过手。

    6、继续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本次期末考试中及格的人数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还是比较多的,所以这学期要更加重视培优辅差工作,关注学困生,避免两极分化的加大。

    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优秀篇4

    一、试卷说明

    从总体看试卷,试题覆盖面广,能紧扣知识点,注重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紧扣书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侧重于对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题源于教材,试题难度适宜。

    二、答题状况分析

    1、从试卷中反映出以下问题:选取题满分20分。出错较多的是基本史实错误、历史概念含糊不清,多在需要记忆的小题。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如4.日本人在杭州设厂--考查的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资料,如最能反映五四运动资料和性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2、第二题:非选取题,本试题总分30分,依旧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1)一些同学审题潜力差不会审题甚至不仔细审题。如21题问1919年以前中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事件,许多同学回答的是中共成立,明显时间上不对(2)一些学生态度不端正,答题用心性不高,试卷存在超多空白,只做选取题,甚至无试卷。(3)一些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甚至没有记忆,如长征的起止点等。

    三、推荐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在教学中务必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尤其是对于学困生,务必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

    2.注重答题技巧的传授

    在平时的教学中,务必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传授解题方法,尤其是材料题,务必要多训练多指导,力争使学生能够从容答卷,减少失误。

    3.注意审题潜力的培养

    这次考试中,导致失分严重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不认真审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清题,有的放矢地作答。

    4、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

    没有看题就放弃了。所以要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告诉他们学习历史的简便方法,是他们学习历史欢乐起来。

    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优秀篇5

    一、选取理由:

    七年级学生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的头一年,他们在小学时没有接触过历史课,所以历史课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因而对于他们来说培养学科兴趣就尤显重要,并且七年级又是初中三年的基础一年,所以选取七年级做试卷分析就具有务必的基础性和典型性。

    二、试卷说明:

    1、命题意图:历史学业考试试题本着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的原则,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透过考试不仅仅仅能够喜欢历史课程,并且能够透过考试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改善学生学习历史课的方式,增强其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其学习质量和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2、命题范围: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资料。

    4、试题预期难度:0.70―0.80左右。

    5、考试方式:闭卷

    6、试卷结构:试卷分选取题和非选取题两部分。

    三、试题结构:

    1、试题数量及结构:

    2、试题类型及分布:

    从上表能够看出:

    ①预期难度与实际考试难度基本吻合。说明本次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是适宜的。

    ②川原和西山大部分学校平均分都能及格,有利于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历史学科地位的稳固。

    ③千渭初中的优秀率到达了将近45%,说明该校对历史学科教学重视,且该校教师基本上以区级以上教学能手或新秀为主,教师素质高也是重要原因。

    2、试题优点

    就7年级试题来说,优点是:

    ①出题人能紧扣课本,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能有效把握和指导平时的教学和学习;

    ②重难点突出,考查全面,准确,提问准确,并能联系现实,且题型多样;

    ③注重培养情感,试卷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料;

    ④试卷呈现方式出现新变化,出现了辨析题。就整体而言这套试卷,有助于对学生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带给指导,有利于增进7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展。

    3、存在问题

    当然本套试题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①试题存在互相提示现象;

    ②专业味道太浓;

    ③地方史知识渗透不够;

    ④识图题图印得不够清楚等。这将在以后命题中加以改善。

    四、学生答题分析及今后教学方向:

    1、学生基本功较差。书写不工整、不规范,错别字较多。应加大对学生文字基本功的训练。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张冠李戴现象较普遍。应利用图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记各种知识点,避免混淆。

    3、时间类知识点的掌握不到位。应利用编歌谣等多种记忆方法,强化对这些重要时间知识点的记忆训练。

    4、缺乏答题技巧,不能学以致用。这个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指导,帮忙学生掌握务必的答题技巧,慢慢养成良好的逻辑分析潜力。

    5、答题缺乏条理,知识点不明确。要引导学生培养条理清楚的答题习惯。

    6、审题不明,归纳总结潜力差,分析问题潜力欠缺,导致答题不梦想。还需在日常教学中,依照课程标准,加强历史学科潜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优秀篇6

    今年八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卷正是在去年基点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五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探究题、读图题、历史档案题。五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5%,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其他题占55%,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五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三点: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三是有部分题目超边了。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三、关于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20XX八年级水平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我们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水平测试,我们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校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优秀篇7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综合能力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比较适中。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三个班,平均67.2分,在十二家学校联考中居第一,较期中考试有较大进步。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增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读图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综合分析题34题,对材料一的两幅图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不能由汉阳铁厂想到洋务运动。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34题第二问,戊戌变法起到的作用?很多学生回答的是内容,这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特别是6、8、11、13、21错误率高、材料题31(4),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扎实,没有真正地理解,只是死记硬背。

    四、改进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5、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优秀篇8

    一、均率统计

    二、试题分析

    本试题分两大块,(一)是单项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二)是非选择题,有简答题16,材料题17、18,探究题19.

    这份试题,覆盖面广、基础性强,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中基础题约占75%,基本上没什么难度,都是课本上的知识点,应用、综合类试题约占25%,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拔高、探究。整体来看,试卷中无偏题、怪题。

    三、答题情况分析及存在问题

    (一)单选题

    8题:李白和杜甫诗歌艺术特色不同的原因在于,两人生活的时代不一样,这个知识点,学生教容易忽视。

    11题: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宋朝,课堂教学时,没有给学生细分。所以,好多学生选择北宋。

    14题:题中的材料,反映的是北宋的社会经济状况,学生们不能

    很好的对三个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所以造成失误。

    (二)简答题和材料题

    16题:本题较简单,考察的都是死知识,但是对于运河开通的影响,有的学生还是答不到点上。语言组织和答案要点的把握有欠缺。

    17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本题较简单,主要的失误在于对科举制特点的归纳。一方面是学生的归纳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对这个知识点的讲授不到位。

    18题:学生用事例说明唐太宗的外交政策时,语言的组织不当,丢了分。

    (三)探究题

    19题:学生基本都能拿满分,答案比较死。失分点主要集中于,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表现上,学生的答案要点不完整。

    四、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2、课堂上精讲多练,空出时间让学生识记背诵,给方法,给时间,给结构,增效果。

    3、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4、加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优秀篇9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综合能力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比较适中。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三个班,平均67.2分,在十二家学校联考中居第一,较期中考试有较大进步。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增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读图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综合分析题34题,对材料一的两幅图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不能由汉阳铁厂想到洋务运动。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34题第二问,戊戌变法起到的作用?很多学生回答的是内容,这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特别是6、8、11、13、21错误率高、材料题31(4),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扎实,没有真正地理解,只是死记硬背。

    四、改进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5、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优秀篇10

    一、命题思路

    本次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考查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分值为100分。试题题型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非选择题分值为52分,整套试卷难度适中。

    二、命题立意

    以考查基础内容为主,兼顾能力考查。以会考说明为参照,突出强化基础知识的运用,通过一些考查迁移能力试题的"设计,引领学生未来学习的方向,以适应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整体安排。

    三、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概括问题的能力偏弱。在材料解析题中,很多学生不会寻找关鍵词。

    (2)答案中缺少关键字。有的同学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块,可是有很多是无关紧要的话,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老师逐字逐句的慢慢的研究答案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主要就是看关键语句、关键词。

    (3)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的选择题和书本上一样的语句表述,可学生仍然做错,可见基础知识非常不扎实。

    (4)答题不规范,没有格式。历史答案一般是应分点分段回答,列出序号,条理化,让人一目了然,可有的考生从头到尾没有序号,语言表述不规范,语言表达口语化严重;书写潦草;逻辑思想混乱。

    四、学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由于是理科学生,从学生的整体看,考试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由于初中历史学科的考试形式是开卷考试,故学生对高中考试形式缺乏清醒认识,虽考前有过说明,但有些同学只是在课上听听而已,有的更是应付了事。二是对学习要求不重视。大部分学生仍停留在初中学习思维,认为学习历史不需要记忆,只要知道就行了。不能整理相关问题,虽课堂教学给学生们一些强调,特别是重难点问题,但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五、应对措施

    (1)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平时应注重与学生们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及学习动态,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双方的交流学习。

    (2)提供学习与考试的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思路。增强知识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3)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注重练习的有效性。单元检测试题应精选,覆盖面尽量宽广,让学生在一次检测后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并形成迁移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顺利通过高中学业考试。

    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优秀篇11

    一、均率统计

    二、试题分析

    本试题分两大块,(一)是单项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二)是非选择题,有简答题16,材料题17、18,探究题19.

    这份试题,覆盖面广、基础性强,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中基础题约占75%,基本上没什么难度,都是课本上的知识点,应用、综合类试题约占25%,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拔高、探究。整体来看,试卷中无偏题、怪题。

    三、答题情况分析及存在问题

    (一)单选题

    8题:李白和杜甫诗歌艺术特色不同的原因在于,两人生活的时代不一样,这个知识点,学生教容易忽视。

    11题: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宋朝,课堂教学时,没有给学生细分。所以,好多学生选择北宋。

    14题:题中的材料,反映的是北宋的社会经济状况,学生们不能

    很好的对三个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所以造成失误。

    (二)简答题和材料题

    16题:本题较简单,考察的都是死知识,但是对于运河开通的影响,有的学生还是答不到点上。语言组织和答案要点的把握有欠缺。

    17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本题较简单,主要的失误在于对科举制特点的归纳。一方面是学生的归纳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对这个知识点的讲授不到位。

    18题:学生用事例说明唐太宗的外交政策时,语言的组织不当,丢了分。

    (三)探究题

    19题:学生基本都能拿满分,答案比较死。失分点主要集中于,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表现上,学生的答案要点不完整。

    四、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2、课堂上精讲多练,空出时间让学生识记背诵,给方法,给时间,给结构,增效果。

    3、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4、加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优秀篇12

    今年的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和以往大不一样,网上教学,家长监考。考前还担心考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看了分数觉得大多数家长还是很认真负责的,很感谢家长的监督,陪伴。考试成绩在我我预料之中,不太理想,下面我具体分析下这次考试:

    一、试卷分析:

    一模试卷从总体上说,知识考查的覆盖面广。材料阅读量适中,材料类型选择多种多样,图文并茂,选择重点及热点的材料,体现了试题对重点内容和时事热点内容的考察。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解读、运用能力。主观题注重考查从材料情境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材料知识的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述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体现了历史新课程和中考命题的趋势。且与当今热点联系紧密,如:18题疫病防治,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考查,让学生通过古今对比,中外对比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总之,本套试卷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兼顾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理解,分析能力的试题,是一套高质量的试题。

    二、学生得分情况:

    我校参考学生135人,总均分43.72分,总及格率52.24%。其中60分以上7人,50分以上50人。优生不尖不多。

    三、学生答题情况:

    客观题答题分析,出错率较高的题:

    第2题:学生没有复习到古代史,没有提取到公元前221年、摒弃重立列国、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这些重点的答题点,造成失分。

    第3题:这个题是出错率最高的一题,看到南宋时,马上选了经济重心难移,没有认真读题。

    第6题:对史实记忆不牢固。没记住民国元年是哪一年。还有的同学知道民国元年但计算出错。

    第7题:只注意到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忽视马克思主义,1918年。

    第15题:学生未能注意材料中“最能反映”这些限定词,好多选A没有看清B、C选项中“开始”,所以失分。

    总体上来说有三类错误:

    1、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是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3、是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

    主观题答题分析

    考生基础知识不牢固,不能正确审题,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答题信息,归纳能力欠缺,得高分的较少。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基础知识不过关,知识点不清。

    2、文字表达缺乏层次性、条理性和内在的逻辑性,概念把握不清。

    3、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不强,材料题答题不能得高分、满分。

    4、学生审题能力差、解题不熟练,出现答非所问和草草答题现象,反映出平时学生学习中缺乏一定的解题方法和相应技能的积累。

    四、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针对本次考试调查分析结果,在接下来的初三历史专题复习中,提出几点建议:

    1、认真研究20xx年课标,依托教材,夯实基础,因为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中考永恒不变的主题。

    2、注意复习的有效性。注重主干知识网络结构的重复构建。即将原来的章节体系打乱,整理为专题知识网络结构。在后面的专题复习中应将此定为基本的指导思想。

    3、注意非选择题的训练,尤其是材料型习题的训练。本类型题目是重头戏,分值高,要求学生要认真审题与阅读材料,就设问指向从材料中或联系所学知识,提取有效信息。

    4、加强解题方法指导,在日常的复习课和练习中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包括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阐释历史的能力等。

    5、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归纳一些专题,并要把热点问题考点化,并设计成具体的题目,(同时进行中考真题训练)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指导他们多看书,多梳理知识,鼓励他们提高分数的信心。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投入到积极的思维中去,力争考出好的成绩。

    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优秀篇13

    一、试卷说明

    从总体看试卷,试题覆盖面广,能紧扣知识点,注重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紧扣书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侧重于对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题源于教材,试题难度适宜。

    二、答题状况分析

    1、从试卷中反映出以下问题:选取题满分20分。出错较多的是基本史实错误、历史概念含糊不清,多在需要记忆的小题。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如4.日本人在杭州设厂--考查的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资料,如最能反映五四运动资料和性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2、第二题:非选取题,本试题总分30分,依旧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1)一些同学审题潜力差不会审题甚至不仔细审题。如21题问1919年以前中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事件,许多同学回答的是中共成立,明显时间上不对(2)一些学生态度不端正,答题用心性不高,试卷存在超多空白,只做选取题,甚至无试卷。(3)一些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甚至没有记忆,如长征的起止点等。

    三、推荐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在教学中务必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尤其是对于学困生,务必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

    2.注重答题技巧的传授

    在平时的教学中,务必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传授解题方法,尤其是材料题,务必要多训练多指导,力争使学生能够从容答卷,减少失误。

    3.注意审题潜力的培养

    这次考试中,导致失分严重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不认真审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清题,有的放矢地作答。

    4、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

    没有看题就放弃了。所以要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告诉他们学习历史的简便方法,是他们学习历史欢乐起来。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