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文档大全 > 正文

    日本城市地理学发展与近期趋势

    时间:2021-02-10 23:59:13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文章编号:1004)9479(1999)02_0042_07

    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近期趋势

    郭文炯,白明英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太原 030012)

    *

    摘 要:本文在广泛查阅日文文献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不同时期日本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并从理论、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揭示了其发展特征。最后,概括了80年代以来日本城市地理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的新动态。

    关 键 词:城市地理学;日本;发展特征中图分类号:K93/975 文献标识码:A

    60年代以来,日本城市地理学发展迅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于中日两国文化上的相似性和各方面交流的日益增加,日本城市地理学发展中的经验,可能对我国城市地理研究更有启发性。然而,国内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日本城市地理学发展状况的论文尚不多见。本文在收集、查阅大量日文城市地理研究文献,特别是综述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对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征及近期动态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对了解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1 发展历程

    地理学作为近代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日本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前期,其主

    要标志是1919年东京大学设立地理学科及1925年日本地理学会创立。[1]在1930年前后,

    围绕景观论的争论,日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开始分裂。从1924)1992年日本主要地理学杂志登载的人文地理方面论文的主题分类(表1)看,人文地理学分科发展差异显著。第一,在20年代及30年代前期占主流的地志学论文迅速减少,60年代以来已极少出现;第二,农业地理、乡村地理、城市地理、工业地理是日本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其中,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乡村地理60年代以来论文数呈下降趋势,而城市地理论文数则不断上升。城市地理论文数在60年代初超过乡村地理学,成为聚落地理的主体;70年代初超过工业地理学,70年代中期取代农业地理学,成为人文地理学中最主要的分支。

    城市地理学发展历程,山鹿诚次分年代归纳为胎动期(1945年前)、萌芽期(1946)1955)、推进期(1956)1965)、展开期(1966)1975)、转换期(1976年以来)5个时期[2]。

    第8卷第2期

    1999年12月

    世 界 地 理 研 究

    W ORLD REGIONAL STUDIES

    Vol.8,No.2

    Dec.,1999

    *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北京大学城环系柴彦威先生的指导与帮助,特表谢意。

    收稿日期:1999_04_23;修订日期:1999_10_20

    作者简介:郭文炯(1965_),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城市规划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学

    术论文20余篇,参加科研课题10余项.

    本文依据城市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研究重点、理论、方法的发展分三个时期来讨论。

    表1 地理学主要杂志各年代人文地理论文主题分类

    类别年代1924-29

    1930-391940-491950-59

    1960-69

    1970-79

    1980-89

    1990-92

    总论17195261823323地志524316186521人口153253623202112乡村21100317443352810城市430125279919130农业1955391341141026816工业92224683622411商业5123151440387交通81873419243210旅游55144873文化4235262115226政治

    24

    10

    20

    8

    6

    10

    6

    3

    资料来源:日本K *1k 人文地理学N 动向.人文地理研究.1994.103-106

    1.1 50年代末以前的城市地理学

    这一时期的城市地理学尚未独立,是聚落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战以前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界线、城市景观及郊外土地利用等方面,多为景观、形态的研究。代表性的论著有人文地理学会编5城市地理研究6(1929)、西田著5城市的形态6(1931)等。二战后,特别是进入50年代经济社会发展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城市化进程迅速,刺激了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开始对早期零散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整理,并在研究重点及方法上进行讨论。其代表性著作是1951年木内信藏的5城市地理研究6,这是战后前半期城市地理研究成果和研究动向的集成,也标志着城市地理成果体系化的开始。书中对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城市圈的研究作了较详细的讨论,促成城市地理学界由城市形态、城市景观、城市史等主流研究向城市功能、城市圈等研究的转变。其后城市地理论文逐渐增加,逐步从聚落地理中独立出来。在1955年矢岛编的5聚落地理学6、1957)1958年木内等编著的5聚落地理讲座6中,城市与乡村研究均处于对等地位来论述,标志着城市地理学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1.2 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城市地理学

    进入60年代,日本城市化波及全国,大城市发展十分迅速,促进了城市化和大城市圈的研究,使其逐渐成为城市地理研究的中心课题。另一方面,西方计量革命在日本上演,中心地理论也被翻译介绍,城市地理研究经历着理论、方法上的变革,出现了所谓/新科学主义思潮0。广域中心城市、中心地职能、大都市圈等有关地域结构、发展过程的论著大量涌现,城市地理研究内容更为丰富。70年代中期,城市地理已发展成为日本人文地理学的最活跃的分支。这一时期主要论著有,山鹿诚次5城市地理学6(1964)、木内信藏(城市与乡村地理学6(1967)、服部圭二郎5大城市地域论6(1969)、田边健一5城市地域结构6(1971)、木内#田边编5广域中心城市6(1971)、服部5城市化的地理6(1973)、石水照雄5城市空间结构理论6(1973)等。

    43

    2期 郭文炯等: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近期趋势

    1.370年代中期以来的城市地理学

    70年代中期,城市地理研究者不断增加,研究内容日益多样化。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大都市圈的结构变化,中枢管理职能、城市的再开发和城市问题、消费者行为、城市地价等。更能表征这一阶段城市地理研究重心转移的是城市体系研究的兴起。日本城市体系研究深受欧美的影响,于70年代中期伴随着对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而兴起[3]。1978年,以田边健一为代表的日本知名城市地理学者,开展了/关于日本城市体系研究0课题。以此为契机,以城市规模结构、职能分类及职能等级、空间相互作用、结节地域划分等为重点研究内容的城市体系研究兴盛起来。1980)1981年完成了日本城市等级和城市系统的研究课题;1991和1992年度文部省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我国城系体系的结构变化0课题,成果在1992年度日本地理科学学会秋季学术讨论会上发表。截至1994年,已出版的有关城市体系的主要论著有:田边主编5日本的城市体系6(1982)、山口著5世界城市体系6(1985)、森川洋著5城市化与城市体系6(1991)、阿部著5日本城市体系6(1991)、长谷川著5现代城市的空间系统6(1990)等。

    2学科发展的主要特点

    2.1理论、方法论随西方理论思潮转移而转移

    日本城市地理学理论、方法论深受西方地理学思潮的影响。战前及战后初期受景观学

    表2有关中心地研究论文的分类

    年份理论、方法论实证研究论文总数51)6013553 61)70124695 71)801740153 81)86231276

    合计53133368

    资料来源:1数据引自森川洋.o,国K*1p中心地研究N动向H问题点.地理学评论.1987.739)756o原表中其它分项省略。派、区域学派的影响,城市地理研究多侧重于城市形态、景观与分布方面。1957年,石水最早发表了中心地研究的综述性论文,详细介绍了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及其在欧洲的实证研究。其后,日本对中心地理论、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的实证研究逐步展开。森川洋1987年统计了50年代以来有关中心地研究的论文[4],整理如表2。

    由表可见,在60年代到70年代,对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达到高潮,70年代后期以来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更注重于理论的创新,如西村关于中心性测定模型[5]、林关于中心地等级结构模型等[6]。虽有上述变化,这一时期实证主义方法论仍是日本城市地理学的主流。正如渡边良雄所述/城市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是现象形态论色彩最强的分支0[7]。

    进入80年代,西方城市地理研究中的行为主义、激进马克思主义思潮,在日本城市地理研究中也有明显的反映。韦伯的5城市资本论6、史密斯的5社会地理学研究6等相继翻译出版,受其理论体系影响,关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行为感应、城市社会问题等研究逐渐兴盛起来,成为新的分支。

    2.2研究方法上数量化倾向日益加强

    日本地理学数量化方法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战前的测计学的影响;二是60年代前半期西方数量方法的导入。70年代以来,计量方法在城市地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包括:分布型分析、趋势面分析、地域构成分析、空间扩散分析、空间行为分析等。然而,80年44世界地理研究8卷

    代之前,偏重于经验实证研究,对于西方城市研究的计量方法、模型依赖性较大,缺少创新,理论指向性薄弱。80年代以来,数理统计学方法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城市地理研究之中,同时更为注重构筑城市地理学的有关模型。例如井上孝的人口密度模型、城市人口分布中心点模型、水野人口迁移模型等均取得一定研究进展。2.3 研究内容日趋多样化

    在研究内容上经历着由城市分布、城市形态到城市化、城市圈、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城市体系的扩展;在研究对象地域上从大城市到地方城市,从国内城市到国外城市的扩展;在研究题材上从人口到城市工业、商业、交通通信、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活动、行为感应、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环境、城市开发等扩展。对1989)1994年有关城市地理论文作的分类可反映出题材范围的广泛性(表3)。

    表3 1989)1994年城市地理研究论文主题分类

    类 型论文数类 型

    论文数

    类 型论文数郊区化

    14城市金融、信息地域结构9城市体系空间结构22城市工业地域结构4城市社会、文化地域结构21城市居民行为感应16城市人口地域结构5城市体系理论

    8城市环境

    5城市居住地域结构14城市体系规模结构3城市问题与城市开发20城市商业地域结构

    14

    城市体系职能结构

    7

    外国城市

    22

    资料来源:/统计范围:人文地理0、/地理学评论0、/地理科学0

    1994年由井#义通在/学界展望0中指出:城市地理学近年来研究动向最明显的表现是研究课题的细分化现象。同时,藤正己也指出:城市地理学研究在这种多样化过程中,综合化的努力不足,作为内在相互联系的整体的城市地理有待加强[8]。

    3 近期若干研究趋势

    70年代以来,日本城市职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生产服务、管理、金融、信息、保险、咨询等中枢管理职能部门向中心城市、特大城市集中;大城市郊区化进程迅速,大都市圈地域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针对上述趋势日本城市地理学界对城市这一变动着的地域实体的研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管理职能、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活动、行为感应、都市圈结构变动、国际城市及国外城市、城市再开发等研究的日益兴盛。3.1 中枢管理职能的研究[9]

    中枢管理职能概念最早见于经济企划厅1964年5中枢管理职能有关的调查6的调查报告中,主要指行政职能、企业管理决策职能、新闻传播职能、大学、研究机构的科教职能等。1971年小森指出,/中枢管理职能是城市成长的本源职能,中枢管理职能部门向中心城市集中以促成CBD 的成长,由此过程来研究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是一有效的手段。0[10]其后,有关中枢管理职能部门的地域结构、CBD 的研究逐步兴起。1971年吉田对东京圈事业所区位特征作了研究,1980年又对事业所移动及CBD 的成长特征作了概括。1982年阿部和俊对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市主要民间企业的总部和下属公司的区位动态进行分析,并作了三市

    比较研究。[11]80年代以来由中枢管理职能部门的区位变化研究大都市圈结构变化的论文

    日益增加,包括金融、信息、行政办公业等方面的研究,成为城市内部及大城市圈地域结构研

    45

    2期 郭文炯等: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近期趋势

    46世界地理研究8卷

    究的一个主要的方面。

    由中枢管理职能部门空间网络及其变化来研究城市体系等级结构、城市间相互作用及城市结节地域,也是在80年代兴起的。西原纯1990年利用企业管理部门空间网络的扩展研究日本城市体系的结构,并指出:大企业的经济活动促使城市职能分化,产生城市等级体系。以大企业的空间行为来研究城市体系的成长和空间关系是行之有效的。近年来,这一研究内容逐步拓展,杉浦(1976)、村山(1982)利用信息扩散和信息网络[12][13]、日野(1983)利用销售网络[14]、高桥、森川洋(1994)利用银行网络[15]、分别对全国和区域性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及其变动作了研究,作为一个新的方向,这方面的研究将继续拓展。

    3.2大都市圈地域结构变化的研究[16][17]

    都市圈的研究,在日本城市地理学界颇为流行。有关都市圈的概念、范围界定、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域间相互关系等方面研究论文很多。70年代以来,日本大都市圈进入郊区化快速发展阶段,继人口郊区化之后的产业郊区迁移,使得中心市的通勤率下降,郊区居住、中心城市就业的都市圈原有的球心型地域结构发生着变化。因此,进入80年代后,有关都市圈研究是否可依然限于日常生活圈、都市圈地域结构将如何变化等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田口芳明最早对此予以关注[18]。1981年他对京阪神大都市圈1970~1975年中心市和外围地域的不同产业的就业人口变化特征研究指出,日本城市化模式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扩散型城市化将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形式。并认为居住的郊区化为郊区化第一阶段,相应的大都市圈的地域结构为球心型的地域结构;产业郊区化为郊区化的第二阶段,该阶段球心型的地域结构将向多核心地域结构转换。因此,必须从通勤、购物行为等角度对大都市圈地域结构重新研讨。其后,以三大都市圈为对象,从就业、通勤、零售商业区位变化、居民的购物行为等侧面的实证研究日益增多。

    从通勤流变化特征来研究大都市圈结节地域结构变化的论文很多,如桑原#富田(1984)[19]、藤井正(1985)、大田一典(1985)[20]、成田孝三(1987)[21]等。上述研究显示,70年代中期以来,中心市就业增加率降低,外围区域就业增加率显著提高,通勤流正由中心市指向向中心市与外围区域双重指向转变。对零售商业、服务业的区位动向的研究主要有富田晓和(1980)、藤井正(1983)、荒井良雄(1981)、川口太郎(1985、1990)等。研究指出,70年代中期以来商业、服务业外迁的新动向是高层次的商业、服务业的外迁以及郊外零售商业、服务业中心地的形成与发展。随着商业、服务业外迁,城市居民消费空间行为随之变化,藤井正(1986)、荒井良雄、成田孝三(1985)等对此作了研究。藤井正指出:从消费者空间行为角度看,外围城市相对于中心城市一般经历着独立)依存一独立的演化,70年代中期以来,外围城市独立性日趋提高,依存性在显著下降。荒井也指出:中心市与外围区域之间在购物关系上的二极结构正在逐步消失。一些学者还从理论上对大都市圈结构变化模式进行探讨,如田口芳明提出不同郊区化阶段对应的地域结构模式;成田孝三关于郊外核形成的条件;山田、长尾(1994)对都市圈定义、设置标准的重新探讨等。

    3.3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及行为感应的研究[22][23]

    作为社会经济各要素空间投影的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制约着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行为。如何通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行为及其变化的研究来揭示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并通过在城市空间上组织人们的活动系统,使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是日本城市地理学界致力研究的又

    一内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的集中于居民购物行为、城市感应空间结构、环境心理等实证研究方面。

    进入80年代后期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行为研究的一个新动向是引入了时间地理学方法。[24]

    时间地理学是在60年代后期由瑞典地理学家哈格斯特朗倡导,并由以他为中心的隆德学派发展起来。进入80年代后其应用研究在个人与社会结构关系、福利地理学、城市地域及城市交通规划等研究方面创造性地展开。1976年,石水照雄首次在日本介绍了时间地理学的主要概念,到80年代中期引起日本地理学界的普遍重视,并应用于城市地域研究之中,注重居民生活活动空间基本结构的分析。神谷浩夫的一系列研究,以家庭主妇日常活动结构为对象,刻画了日本女性的行为特征,深入分析了各种制约因素,提出了设施配置与福利政策方面的建议[25]

    ,荒井良雄则依据家庭主妇的时空活动特征,提出生活活动空间的三

    地带假说

    [26]

    ;川口通过中心市及郊外居民生活时间分配特征的比较分析,从日常生活行为

    角度对大都市圈多核化进行了解释[27]。

    4 结语

    60年代以来,日本城市地理学研究发展迅速,是日本人文地理学分支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分支。总体分析,自身理论建树相对薄弱,但应用西方理论,结合本国实际的实证研究比较扎实,这可以说是日本城市地理研究的一个特色。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其研究重心也相应转移,在城市化、城市地域结构、大都市圈以及城市体系研究中均呈现出一些新的研究趋势。其中,对城市中枢管理职能的重视及其在城市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对大都市圈结构变化的研究;对城市居民生活及行为感应的研究对我国城市地理学的拓展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奥野隆史日本K *1k 人文地理学N 动向[J]人文地理研究,1994103~106.[2] 山鹿诚次.都市地理研究N "f _[J].地理学评论,1973(7).488~491.[3] 村山祐司.都市群 |àN 成果H 课题[J].人文地理,1994(4):396~415.

    [4] 森川洋.o +国K *1p 中心地研究N 动向H 问题点[J].地理学评论,1987.739~756.[5] 西村睦男.中心地H 势力圈[M ].大明堂,1977.[6] 林上.中心机能N 空间的展开[J].1973.23~52.

    [7] 渡边良雄.都市地理学N 课题H 展望[J].地理,1979(7):41~50.[8] 由井,义通,藤井正.学界展望[J].人文地理.1995(3):312~314.

    [9] 阿部和俊.o ,国K *1p 中枢管理机能研究K D #F [J].地理学评论.1986(6):332~349.[10] 小森星儿.CBD 研究N 课题[J].人文地理论丛.1971.105~118.

    [11] 阿部和俊.高次都市机能N 成长H 展开[C].现代地理学概论.大明堂,1983.120~139.

    [12] 村山祐司.都市群 |àK )1p ?}Y } ?óN 扩散??-?[J].东北地理,1982(1):21

    ~34.

    [13] 杉浦芳夫.空间扩散研究N 动向[J].人文地理,1976.33~67.

    [14] 日野正辉.大手家电?} }N 贩卖网N 空间的形态分析[J].1983.83~100.[15] 森川洋.银行N 分析K 基E $F o ,国都市 |àN 构造[J].人文地理,1994(2).

    47

    2期 郭文炯等: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近期趋势

    48世界地理研究8卷

    [16]藤井.大都市圈K*1p地域构造研究N展望[J].人文地理,1990(6):522~542.

    [17]富田和晓.o,国大都市圈N构造变容研究N现阶段H诸问题[J].人文地理,1988(1):40~61.

    [18]田中芳明.o,国都市圈N构造变化H性格N分化现象.大都市N衰退再生.1981.73~103.

    [19]桑原、富田.东京大都市圈K*1p通勤流动+i_?结节地域构造N的变化[J].横滨国立大学人

    文纪要,1984.33~59.

    [20]大田一典.通勤流动+i_?京阪神大都市圈N构造变容[J].人文论丛,1985.165~190.

    [21]田口芳明,成田孝三.都市圈多核心化N展开[M].东大出版会,1986.

    [22]川口太郎.都市K*1p生活行动研究N视点[J].人文地理,1991(4):348~367.

    [23]生田真人.人间行动研究N动向K D$F[J].人文地理,1981#5):425~441.

    [24]栉谷圭司.时间地理学研究N动向[J].人文地理,1987(6):19~35.

    [25]神谷浩夫.名古屋市K*1p主妇日常活动[J].人文地理,1987(6):19~35.

    [26]荒井良雄.都市K*1p生活活动空间N基本构造H=N问题点[C].信州大学经济学论集,1992.

    29.

    [27]川口太郎.郊外地域K*1p生活行动圈K关9p考察[J].地域学研究,1992(5)83~99.

    The development and recent tendency of

    Japanese urban geography

    GUO Wen_jiong BAI M ing_ying

    (Department of Geography,Normal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Taiyuan030012)

    Abstract:Based on a lot of documents in Japanese,this article makes a concise analysis of the study contents of Japanese Urban Geography in different periods.Then it g ives us to understand it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several aspects,such as theory,method and study contents.Finally,this article summarizes several new trends of urban Geog raphy.s studies in Japan since the1980.s.

    Key words:urban geography;Japan;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相关热词搜索: 日文论文都市 地理学 日本 近期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