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自我介绍 > 正文

    [最新版]铁路车站站房及相关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时间:2020-11-25 20:19:20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PAGE II

    PAGE II

    PAGE

    PAGE II

    PAGE I 测量施工方案

    PAGE I

    PAGE

    PAGE I

    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1、编制依据 1

    HYPERLINK 2、工程概况 1

    HYPERLINK 2.1工程简介 1

    HYPERLINK 2.2项目简介 1

    HYPERLINK 2.3设计与结构概况 1

    HYPERLINK 3、测量准备 1

    HYPERLINK 3.1人员构成及职责分工 1

    HYPERLINK 3.2施工中所用的主要测量仪器 1

    HYPERLINK 3.3了解设计意图,熟悉与校核图纸 1

    HYPERLINK 3.4测量成果与桩位交接 1

    HYPERLINK 3.5做好与站前单位测量联测的工作 1

    HYPERLINK 3.6认真贯彻实施《XX北站施工组织设计》 1

    HYPERLINK 4、交接桩复核与控制网布设 1

    HYPERLINK 4.1交接桩复核 1

    HYPERLINK 4.2控制网布设 1

    HYPERLINK 5、测量允许偏差 1

    HYPERLINK 5.1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测量精度的技术指标 1

    HYPERLINK 5.2、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安装工程测量精度的技术指标 1

    HYPERLINK 6、主要测量方法 1

    HYPERLINK 6.1±0.000以下测量施工控制 1

    HYPERLINK 6.2±0.000以上测量施工控制 1

    HYPERLINK 6.3 钢结构施工测量 1

    HYPERLINK 6.4装饰装修施工测量 1

    HYPERLINK 6.5 轴线的恢复和引测 1

    HYPERLINK 6.6幕墙安装测量 1

    HYPERLINK 7、沉降与变形观测 1

    HYPERLINK 7.1 沉降基准点布设 1

    HYPERLINK 7.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

    HYPERLINK 7.3观测技术要求 1

    HYPERLINK 7.4 观测周期 1

    HYPERLINK 7.5变形监测 1

    HYPERLINK 7.6大跨度高空间钢桁架结构变形监测 1

    HYPERLINK 8 测量质量控制措施 1

    HYPERLINK 8.1 测量技术措施 1

    HYPERLINK 8.2 监测技术措施 1

    HYPERLINK 9、施测安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HYPERLINK 10、仪器使用和保养管理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HYPERLINK 10.1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1

    HYPERLINK 10.2仪器保养 1

    HYPERLINK 11内业资料整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HYPERLINK 11.1资料的主要收集内容 1

    HYPERLINK 11.2记录填写要求 1

    PAGE 1

    PAGE 1

    PAGE

    PAGE 1

    1、编制依据

    1.0.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

    1.0.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02020);

    1.0.3《新建铁路XX至XX客运专线(XX段)XX北站施工图》

    1.0.4《新建铁路XX至XX客运专线(XX段)XX北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0.5XX第四勘察设计院提供的交桩测量成果;

    1.0.6甲方委托书或联系单;

    1.0.7地质勘探成果报告;

    1.0.8本工程应用的主要法规

    序号

    类别

    法规名称

    1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法

    2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新建XX北站地处XX省XX市,站房形式为线侧平式,场平标高为152.4~153.5,地势较为平坦。

    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米相当于绝对高程160.07米(黄海高程)

    站房建筑共三层,地下一层,地上二层,总高度32.4米,站房平面尺寸为20206×50.5m。首层室内标高为建筑相对标高±0.000。地下一层层高7.2m,地上一层层高8.2m,地上二层建筑檐口高度为32.4m,雨棚分东西两侧对称设置,,雨棚平面尺寸为250×55m。

    站房中心里程线为DK307+550。

    2.2项目简介

    工程名称

    XX北站(HFZF-4标)站房及相关工程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XX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XX建设集团XX铁路XX段站房四标项目部

    监理单位

    2.3设计与结构概况

    序号

    部位

    板面标高

    主要功能

    1

    地下一层

    客流疏散出站层

    -7.2米

    站房客流疏散及四电用房

    2

    地上一层

    候车层

    ±0.000米

    候车厅,售票厅,进站集散厅等

    3

    地上二层

    候车及商业层

    +8.2米(局部夹层+13.2米)

    主要有候车厅,办公用房,旅客服务等

    3、测量准备

    3.1人员构成及职责分工

    项目部指派2名专业测量员负责本工程施工测量工作,架子队指定5名技术工人配合项目测量员现场施测.

    测量验线人员是经过培训、考核,持上岗证,掌握并运用国家、地方的有关规定和现行标准规范,熟悉施工现场各种测量工作和熟练使用测量仪器。

    项目部测量班组执行以总工为组长,测量工程师为副组长,测量员、技术员、质检员、资料员等为组员的管理模式;组长全面协调与部署测量任务,副组长负责现场测量控制与测量技术交底等,各组员负责现场实测,技术支持、质量检查及内业资料存档。

    3.2施工中所用的主要测量仪器

    序号

    仪器名称

    数量

    型号

    用途

    精度

    1

    全站仪

    1台

    GTS-102N

    控制网的设置、闭合,平面控制的测量放线

    2″

    2

    水准仪

    2台

    DZS3

    标高测量控制

    ±3mm

    3

    塔 尺

    2把

    5m

    标高测量

    合格

    钢卷尺

    2把

    7.5m

    现场量距

    合格

    4

    钢卷尺

    1把

    50m

    合格

    5

    钢卷尺

    2把

    5m

    合格

    电脑

    1台

    ——

    内业

    ——

    6

    对讲机

    4部

    ——

    ——

    ——

    3.3了解设计意图,熟悉与校核图纸

    3.3.1总平面图的校核:校核施工图上的定位依据与定位条件是否合理,建筑物外部尺寸是否交圈。

    3.3.2建筑施工图的校核:校核建筑物的平、立、剖面节点大样图等的轴线尺寸

    3.3.3结构施工图的校核:对照建筑图,核对两者相关部位的轴线尺寸,高程是否对应。

    3.4测量成果与桩位交接

    认真做好测量成果资料与桩位交接工作,并妥善保护好桩点,四周砌砖保护,见下图。

    3.5做好与站前单位测量联测的工作

    3.5.1做好与站前施工单位平面与高程控制网联测的工作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交桩点复核站前单位的场区平面与高程控制网,以确认数据统一,以保证建筑结构定位统一。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交桩点,复核站前单位使用的控制网点;复核误差在1.5cm以内。

    3.5.2做好与站前施工单位轴线与标高联测的工作

    依据坐标与高程控制网测设站前单位已施工的通道结构中线及标高的结构误差;测设已施工的站台墙里程位置线及墙面标高的的结构误差。

    3.5.3做好与站前施工单位预留柱偏位统计的工作

    3.6认真贯彻实施《XX北站施工组织设计》

    4、交接桩复核与控制网布设

    测量工作实施前与测绘院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基准控制网书面和现场交接,并进行复测,并上报上述交接单位,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控制点进行校准并设醒目的围护栏杆进行保护,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

    4.1交接桩复核

    复核XX第四勘察设计院提供的桩点,平面控制坐标系:WGS84;高程:85黄海高程。平面控制桩5个:CPII374、CPII376、NGCPII377、CPI492、CPI493;厂区引入两个加密点:1#、2#;二等水准点:NGCPII377、CPI492、CPI493。

    施测方法:GPS测量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作业模式进行。

    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卫星高度:≥15度,有效卫星总数:≥5颗,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30~90min,观测过程中检查仪器观测状态和仪器的对中整平情况。

    平差方法:

    GPS控制网成果计算采用制造商随机提供的南方测绘提供的基线解算和平差软件南方测绘GPS4.4版本解算数据进行平差,GPS网平差时采用3桩约束(CPII376, CPI492、CPI493)约束,GPS平差网坐标系统采用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为118-00-00,投影面大地高130m。

    4.2控制网布设

    4.2.1控制网布设

    布网原则,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控制桩点和设计图纸(轴线坐标总平面图),设置平面总控制网(一级控制网)、二级轴线控制网和高程总控制网,控制点设置在基本站台挡墙两端,基准点用十字螺栓锚入挡墙混凝土做成,做到牢固、精确、便于观测。

    4.2.2平面总控制网布设

    1)根据测绘院移交的基准点的坐标,平面总控制点设置在工程周边的稳定处,且需考虑使用方便。本工程一级网控制点位置由测量人员经过现场踏勘后确定,据测绘院提供的CPII376, CPI492、CPI493、现场加密点1#、2#五点用GPS测量采用静态相对定位作业模式进行测定,外业测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闭合、平差,定期进行复核。在整个工程施工期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绝对不变,绝对避免整个测量系统的前后不一致。

    4.2.3二级主轴线控制网的设置

    二级轴线控制网的测设以平面总控制网为基准,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轴线布置,采用全站仪以极坐标和直角坐标定位的方法测设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该建筑的轴线控制网,二级控制网具体设置示意图见附图4.2-3

    4.2.3 二级轴线控制网布置图

    4.2.4高程总控制网的设置

    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本工程高程总控制网采用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测设。根据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为准,引测现场施工用水准点,高程水准点位采用平面总控制网所埋设控制点。均匀布置在施工现场四周,建立水准基准组。

    5、测量允许偏差

    5.1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测量精度的技术指标

    5.1.1、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

    等级

    适用范围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级

    钢结构、超高层、连续程度高的建筑

    7√n

    1/3000

    5.1.2、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PAGEXXX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

    中误差(mm)

    路线

    长度

    (Km)

    水准仪

    型号

    水准

    标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

    或环闭合差(mm)

    与己知

    点联测

    环线

    或附合

    平地(mm)

    山地(mm)

    三等

    ±6

    ≤50

    DS1

    因瓦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12√L

    ±4√n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注:n测站数。

    5.1.3、基础桩位放样允许偏差:

    项目

    内容

    允许偏差(mm)

    基础桩位放样

    单排桩或群桩中的边桩

    ±10

    群桩

    ±20

    5.1.4基础施工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偏差

    基坑上口桩

    +50mm,-2020

    基坑下口桩

    ±10mm

    基础标高定位线

    ±10mm

    基础外轮廓线

    B<±5mm,L<±2020

    外轮廓轴线夹角

    1′

    模板上口轴线位移

    ±3mm

    基础定位线

    ±3mm

    5.1.5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的主控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然后据此测设墙、柱、梁、门窗洞口等边线。

    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 目

    允许误差(mm)

    外廓主轴线

    长度L (m)

    L≤30m

    ±5

    30m<L≤60m

    ±10

    60m<L≤90m

    ±15

    90m<L

    ±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5.1.6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项 目

    允许误差(mm)

    每 层

    3

    总高

    (H)

    H≤30m

    5

    30m<H≤60m

    10

    5.1.7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

    项 目

    允许误差(mm)

    每 层

    ±3

    总高

    (H)

    H≤30m

    ±5

    30m<H≤60m

    ±10

    5.2、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安装工程测量精度的技术指标

    5.2.1建筑物定位轴线、基础上柱的定位轴线和标高、地脚螺栓(锚栓)的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

    图例

    建筑物定位轴线

    L/20200,且不应大于3.0

    基础上柱子的定位轴线

    1.0

    地脚螺栓(锚栓)位移

    2.0

    基础上柱底标高

    ±2.0

    5.2.2柱子安装的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

    图例

    层柱柱底轴线对定位轴线偏移

    3.0

    柱子定位轴线

    1.0

    单节柱的垂直度

    h/1000,且不应大于10.0

    5.2.3整体垂直度和整体平面弯曲的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

    图 例

    主体结构的整体平面弯曲

    L/2500,且不应大于25.0

    主体结构的整体垂直度

    (H/2500+10.0),

    且不应大于50.0

    5.2.4多层及高层钢结构中构件安装的允许偏差(mm)

    项 目

    允许偏差

    图 例

    检验方法

    上、下柱连接处的错口△

    3.0

    用钢尺检查

    同一层柱的各柱

    顶高度差△

    5.0

    用水准仪检查

    同一根梁两端顶面的高差△

    L/1000,且不应大于10.0

    用水准仪检查

    6、主要测量方法

    6.1±0.000以下测量施工控制

    地下室部分的测量放样控制重点是桩基、承台、轴线定位、土层开挖标高和结构标高的控制。地下施工阶段平面控制轴线网的设置采用“外控法”,由外部引入控制点。

    6.1.1桩基测量放样

    1)根据轴线方格网和设计图纸计算各桩位中心点坐标,采用极坐标法和轴线投测距离定位来测量出桩位中心点。

    2)每次桩位放样不得少于4个桩位,桩位放样后及时检查各桩位间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无误后以方可施工。

    6.1.2基础承台及底板结构测量放样

    1)桩基施工完毕后,进行土方大开挖,根据设计图纸采放承台十字中心线和各承台角点控制点,用灰线标示边线,第二次是人工开挖预留的土方。经验收合格浇垫层。

    2)垫层施工完,根据设计图纸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并弹出边线,进入下道工序。

    3)垫层轴线投测: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线为准,校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将全站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垫层上,投测允许误差±2mm。垫层上建筑物轮廓轴线投测完成,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弹出各细部轴线,暗柱、暗梁、洞口必须在相应边角,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标注样式和内容见图6.1-2。

    图6.1-2 标注示意图

    4)底板轴线投测:用全站仪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做角度、距离的校核,经校核无误后,放出其它轴线及细部线。

    5)高程控制测量

    ①采用附合水准方法对现场的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防止其因周围环境和人为影响造成错误。

    ②为保证±0.000以下高程点的准确性,在深基坑挖土到距设计槽低300mm深处时,采用直接悬挂50m的大钢尺引测到距坑底1.000m的标准标高点,作为基坑高程施工依据,采用悬吊钢尺法时必须使钢尺身铅直而施加50N的拉力,使所传高程准确无误,为防止超挖,扰动地基,测量人员跟班作业,误差10mm,拉施工小白线以控制清土标高。

    ③在破除桩头和打垫层之前,基坑四角用钢筋头做垫层10cm标高控制点,并图红油漆,在桩头截桩处用红油漆以红三角标识。

    ④基础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后,将结构底板标高500mm控制线从基坑各大角标高点引测到竖向钢筋上,用大红油漆涂以红三角标识,并依据基坑边标高点进行复测,误差控制在土3mm。

    ⑤墙体钢筋绑扎完毕后,在竖向墙柱主筋上测设标高控制点(结构0.500m标高控制线),用红油漆标识,要求每个开间大角必须测设,以此控制门窗洞口和顶板高度,以及浇注混凝土高度的控制线。墙体模板拆除后,及时将建筑1m线放出,以此为准控制门洞口、顶板及模板的高度。

    6.2±0.000以上测量施工控制

    利用轴线控制线使用全站仪向上传递或直接用全站仪放样处该楼层轴线交点坐标,并与轴线控制网复核,误差小于3mm。

    6.2.2±0.000以上高程控制测量

    1)高程点的布设方法:根据现场高程控制点,用检定过的水准仪闭合原始水准控制点,闭合无误后将首层建筑+1.000m(结构+0.500m)标高线抄测到框架柱上,水准测量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技术实施。若引测标高精度在允许范围内,将标高线定为固定点用红色油漆作好“▼”标记 。

    2)高程向上传递方法:用检定过的钢尺,经过尺长改正后,将钢尺始端“0”点对准框架柱结构50cm控制线,垂直向上丈量出施工层所需标高值(注意丈量时钢尺应处于铅直状态),同一平面标高向上传递点应不少于3个。然后用检定过的水准仪置于施工层上,检查所丈量出的三个高程必须作相对校核,校核后的相对较差不得大于 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层施工用基准标高,如相对较差大于3mm,必须重新传递,直至符合要求。

    3)梁、板支模高度控制:支设梁、板模板支撑件时,用框架柱主筋上的标高点控制标高。

    4)混凝土板面标高控制:利用墙柱主筋上的结构标高50线:打混凝土时,用钉钎和拉线的方法控制表面高度和楼板厚度。

    5)柱墙砼浇筑高度控制:在墙、柱主筋上打标高控制点,拉线控制混凝土浇筑标高。墙、柱钢筋需在模板上口绑一道水平梯子筋或柱筋固定框,防止竖筋移位。

    6)结构施工时,(除特殊注明外)控制标高均为结构50cm线,标注在框支柱主筋上,打红漆三角标志,作为施工控制标高用。

    6.3 钢结构施工测量

    6.3.1钢柱的安装测量控制

    1)在钢柱安装时,钢柱底所标示的钢柱中心线必须对准在混凝土上用墨线弹出的地脚螺栓钢柱十字定位轴线,此时的测量允许误差为±3mm。

    2)钢柱顶端面的纵、横柱轴线的控制,用架设在纵、横定位轴线上的两台经纬仪进行垂直度的控制。首先选取要测定钢柱的任意两个垂直面,然后把两台经纬仪分别架设在已经弹好墨线的混凝土面上。利用两台经纬仪进行垂直交会定位,当钢柱位置有偏差时,需要通知安装人员调节柱角螺栓进行偏位校正,直到钢柱顶部中线与柱根部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内为止。单节柱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h/1000且不大于10㎜。

    6.3.2柱子的校正顺序

    安装完底层钢柱后,在柱底未灌柱脚料之前,应对柱顶做一次标高的实测,根据实测标高的偏差来确定调整与否,如果误差超过规范要求,必须再次调整柱底的标高调整螺丝,这次调整最好将柱顶标高误差调整到为0。以保证上部结构的精度,将柱顶偏差留在柱子底部。测量校正 (见下图 “钢柱标高调整示意”)钢柱测量校正方法为:先调整标高,再调整位移,最后调整垂直度。

    6.2-5钢柱标高的调整示意图

    6.3.3钢柱顶偏移复测

    由于焊接各个方向的支承梁时,考虑到焊接使得钢骨收缩,而使得柱子偏移,所以在下一节钢柱吊装前,必须对第一节钢柱顶的偏移进行复测。复测方法是将全站仪分别安置在主轴线控制网上,然后把主轴线投测到柱顶部位,并做出标记。然后用钢尺检校同一方向的两主轴线的间距,如尺寸与理论相符,则把中间钢柱的中心分出,量出钢柱中心的实际偏移量,根据实测数据整理成测量报告,上报各有关部门,并进行数据分析。以备在下一节钢柱吊装时进行平面调整,以免误差积累而影响总的垂直度。

    6.3.4钢柱的复校检测

    1)当钢柱初校完后,需安装钢梁。梁柱之间用高强螺栓连接,在连接安装过程中,将会影响钢柱的垂直度,因此必须安装校检。

    2)螺栓初拧之后,需要终拧。终拧同样将会对钢柱垂直度有所影响,为了保证钢柱安装精度的要求,需作进一步的校测。校测后的测量数据作为节点焊接参考依据。

    6.3.5屋面桁架安装测量控制:

    由于桁架主框架跨度较大,因此在施工时必须将椼架主要节点的平面投影位置在板面(或地面)上定出,在安装时用铅直仪或用两台经纬仪用交会法进行控制。

    6.4装饰装修施工测量

    装饰阶段的测量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各楼层轴线或轴线控制线为依据,标高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各楼层传递的标高控制线为基准在每个楼层形成闭合,保证每条标高控制线的精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6.5 轴线的恢复和引测

    轴线恢复前使用全站仪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进行校核。校核后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被砂浆覆盖和因为时间久而模糊的轴线、轴线控制线,把面层的附着物清理干净,用墨线重新弹出。柱立面的轴线由恢复后的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识。根据恢复后的轴线及图纸上隔墙线与轴线的关系依次放出各楼层的隔墙线,用墨线弹出。

    6.6幕墙安装测量

    先依据设计施工图幕墙龙骨结构尺寸,再依据结构轴线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放样建筑上下幕墙主龙骨的位置。测设精度要求点位误差小于3mm,拉钢丝进行校核其垂直度及各点的间距无误后作为幕墙安装的测量依据。主龙骨装完成后用全站仪进行复核。

    7、沉降与变形观测

    7.1 沉降基准点布设

    1)从测量控制网埋设的控制点中选2020定可靠的控制点,作为沉降观测基准点,并每半年观测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准确性。

    2)基准点高程的校测:基准点使用前,用 Dini03电子水准仪从测绘院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2020准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2020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

    3)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闭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表5.1.7-1规定。

    表5.1.7-1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单位mm)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每站高差中误差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观测方法及要求

    二等

    ±0.5

    ±0.15

    0.3

    0.4

    往、返各两次

    注:n 为测站数

    7.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7.2.1布点原则

    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和设计图纸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2)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

    3)避开临时构筑物;

    4)在转角处、沉降缝两侧设置观测点;

    5)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

    7.2.2埋设方法

    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宜采用不锈钢标志。见图7-2-1

    7.2.3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针对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沉降观测埋设在首层柱侧面标高+0.5m 处。

    图7-2-1 观测点做法

    7.3观测技术要求

    7.3.1观测仪器

    选用数字式精密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条码尺。

    7.3.2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按《建筑变形观测规程》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沉降观测点稳固后进行首次观测。首次观测测二个测回,精度符合要求后填写记录表,主体结构施工时每一层楼观测一次,主体结构结束后,在装修阶段,每个月观测一次,直到工程竣工,竣工后,由招标人继续观测。第一年四次,第二年二次,以后每年一次至下沉稳定为止。如沉降量大时缩短周期。并及时整理施测数据,编制成果表,作为竣工资料存档。

    7.3.3观测的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表7-3-1的要求进行。

    表7-3-1 沉降观测要求

    等 级

    仪器型号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高度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二等

    天宝Dini03

    ≤30m

    ≤1.0m

    ≤3.0m

    ≥0.3m

    4

    7.4 观测周期

    7.4.1首次观测

    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

    7.4.2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

    施工期间地下室观测二次,地上部分每层观测一次;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必须观测;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施工期间因故暂停施工超过三个月,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

    7.4.3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要求

    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 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 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必须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

    7.4.4竣工后观测

    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半年一次,以后每年观测一次根据实际情况及按照《建筑变形观测规程》决定观测次数。直至建筑物达到基本稳定(1mm/100d)时,停止观测。

    7.5变形监测

    项目经理部组建施工监测领导小组,由项目总工程师任组长,下设大跨度高空间钢桁架结构变形监测组、施工现场环境变化监测组。监测结果超标或遇有紧急情况要及时汇报监测领导小组。监测成果要应用到施工上去,监测表明有异常和险情时,项目经理部及时采取措施排除,监测可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使施工安全条件得到很好的保障。

    7.6大跨度高空间钢桁架结构变形监测

    通过模拟分析和计算,了解结构的变形情况,通过预起拱和预偏等措施,让结构在安装完毕之后的空间位置与设计一致。

    在构件上选择关键点作为测量控制点,结合实测的内力与变形数据,分析各施工阶段结构在日照和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的应力、变形情况,与设计预测值进行比较,并找出规律。根据掌握的规律,提出修正对策,以确保在建成后结构的内力、外形、空间尺寸与设计一致。

    对屋面超大面积桁架空间结构变形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的情况,设置预留、预偏值和合理的焊接顺序,以确保在焊接完成后结构的内力、外形、空间尺寸与设计一致。

    8 测量质量控制措施

    8.1 测量技术措施

    8.1.1严格按照测量规范相关要求

    8.1.2测量人员经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8.1.3项目总工程师向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8.1.4测量人员施测前认真理解方案;

    8.1.5轴线点投测到楼层后,用全站仪进行放线;

    8.1.6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

    8.1.7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下列控制线,所有细部轴线,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

    8.1.8结构施工中每层施工完毕,应检测外墙偏差并记录,并每层检查门窗洞口净空尺寸偏差,同一外立面同层窗洞口高低偏差及各层同一部位窗洞口水平位移,弹外墙窗口边线竖直通线,保垂直度控制在误差范围内;

    8.1.9标高引至楼层后,进行闭合复测。

    8.2 监测技术措施

    8.2.1每次观测应用相同的观测方法,观测期间使用一种仪器,固定操作人员,消除因仪器的自身系统误差和人眼的视觉误差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8.2.2埋设观测点和施工阶段的观测过程中,对基准点和观测点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定期派专人检查,确保基准点和观测点不被破坏,保证位移观测顺利进行。

    8.2.3施工前对原场地进行全面调查, 查清有无原始裂缝和异常并作记录,必要时照像存档。首次观测结束后做好初始值的记录工作,以后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并汇总、计算位移量编制时间位移量表。监测数据、资料要及时整理,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汇报。

    9、HYPERLINK 施测安全措施

    9.0.1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9.0.2测量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施工放线教育,熟悉有关安全知识,持证上岗作业。

    9.0.3上班前要检查“三宝”即:进入工地带安全帽,登高作业扎安全带,建筑物四周要设安全网。

    9.0.4注意“四口”安全,即: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和通道口。

    9.0.5钢尺通过机电设备时,防止电线漏电,造成触电事故。

    9.0.6在基槽中施工,要注意周围土方变化情况,预防塌方事故。

    9.0.7在高层施工中抄平、放线,不得往楼下抛物 。

    9.0.8立体交叉作业时,防止高处落物伤人或击坏仪器。

    9.0.9测站作业完成后,立即收整仪器,防止仪器损坏、丢失。

    10、HYPERLINK 仪器使用和保养管理制度

    10.1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10.1.1仪器的出箱、入箱和安置:仪器开箱前,将仪器箱平放在地上,严禁手提或怀抱着仪器开箱,以免开箱时仪器落地摔坏。开箱后应注意看清楚仪器在箱中安放的状态,以便在用完后按原样入箱。仪器自箱中取出前,应松开各制动螺旋,提取仪器时,要用手托住仪器的基座,另一手握持支架,将仪器轻轻取出,严禁用手提望远镜和横轴。仪器及所用附件自箱中取出后,应及时合上箱盖,以免灰尘进入箱内。仪器箱放在测站附近,箱上不许坐人。

    10.1.2仪器安置后,必须有人看护,自始至终不得离开,在施工现场测量时,除观测者外,还需设专人看护仪器,以防行人车辆或施工工作人员因不慎而损坏仪器。

    10.1.3操作前应充分熟悉仪器的构造、性能及各螺旋的部位和作用。观测时绝不能骑跨在仪器腿上,不可用手扶压脚架。一切操作均应手轻、心细、动作柔稳。

    10.1.4使用脚螺旋定平时,应尽量使三个脚螺旋保持大致等高,旋转要均匀,松紧要适中,决不能过紧,形成拧“死”状态。

    10.1.5转动仪器时,必须先松开相应的制动螺旋,然后用手轻扶支架,使仪器平稳旋转(切忌手执望远镜强力转动仪器)。当仪器旋转失灵或有杂音时,应查明原因,妥善处理。严禁强力扳扭或拆卸,以免损坏仪器。仪器故障一时不能排除时,要向有关人员声明,及时采取维护措施,不应继续勉强使用,以免使损坏程度加剧。

    10.1.6制动螺旋应松紧适当,不可过松,尤其不可过紧。微动时,应尽量保持微动螺旋在微动卡中间一段移动,不可旋转过度使弹簧完全压缩或完全伸展弹出,以保持微动效用和弹簧的弹性。

    10.1.7操作中不许用手触摸物镜、目镜和暴露的度盘。有灰尘时,用软毛刷轻轻掸去,决不可用手指或手帕等物擦拭。观测完毕应及时戴上物镜盖。

    仪器应避免日晒、雨淋、烈日下或有零星雨点时应撑伞。

    10.1.8钢尺的使用保养钢尺是测量中应用极广的量距工具,由于性脆易折,受潮易锈,使用中应特别注意保护钢尺在使用过程中不可投掷、脚踏或车轧,以免折断或劈裂。在道路上量距时,应设专人护尺。钢尺由尺盘上放开后,应保持平直伸展,如有扭结或打环,应先解开而后拉紧,以防折断。为保护尺上刻划及注记不被磨损或锈蚀,携尺前进时应将尺提起,不要拖地而行。尺子尽量避免着水,若有水应立即擦干,少量涂油或凡士林油,再收入卷盘中。

    10.1.9测站应尽量选在易安牢脚架,行人少的地方,以保障仪器的安全。安置脚架时应以便于观测为原则,选好三条腿的方向,使脚架高度与观测者身高相适应,三脚架头应大致水平,仪器放在N架头上,一只手抓紧仪器的支架或基座,另一只手应立即旋紧连接螺旋。经过检查确实连接牢固后,方能把抓紧仪器的手放开。但应注意连接螺旋的松紧应适度,不可过松或过紧。

    10.1.10观测结束后,先将脚螺旋和制动、微动各螺旋退回到正常位置,并用擦镜纸或软毛刷除去仪器上的灰尘。然后卸下仪器双手托持,按出箱时原样就位入箱。箱盖合上前,应将各制动螺旋轻轻旋紧,检查附件齐全后轻合箱盖,箱口吻合方可上锁,若箱口不吻合时,应检查仪器各部位就位状态是否正确,切不可以力强压下箱盖,以免损坏仪器。

    10.2仪器保养

    10.2.1所有测量仪器须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仪器检定计量检测单位校核,保证仪器使用准确可靠。同时,本工程施工中,测量仪器必须及时复检,保证仪器在有效期限内。仪器的使用项目部将制定测量仪器使用管理规定,将仪器使用及保管责任到人,督促测量人员严格、正确操作方法,并爱护、保管好仪器。

    10.2.2仪器应存放在通风、干燥、温度稳定的房间里。各种仪器均不可受压、受冻、受潮或受高温。

    10.2.3仪器的迁站和存放在工作过程中,短距离迁站先将仪器各部制动螺旋拧紧,望远镜直立(物镜朝下),检查连接螺旋是否牢固,然后将三脚架合拢,一手携持脚架于肋下,一手紧握基座置仪器于胸前。严禁单手抓提仪器或将仪器扛在肩上。持仪器前进时,要稳步中速行走。陡坡或距离较远时,仪器需装箱背运,途中应十分注意安全。如仪器在箱中晃动或有音响时,要立即开箱检查,弄明原因,妥善处理。

    10.2.4仪器用毕,均需细心检查,有故障或损坏时应及时检修,各旋转部位要定时加油,以防锈蚀。

    11HYPERLINK 内业资料整理

    11.1资料的主要收集内容

    11.1.1工程定位测量:包括建筑物位置线、现场标准水准点、(包括标准轴线桩、平面示意图)等。

    11.1.2基槽验线:包括轴线、轮廓线、断面尺寸、高程、坡度等。

    11.1.3楼层放线记录:包括各层墙柱轴线、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楼层0.5m或1m水平控制线,轴线竖向投测控制线等。

    11.1.4变形观测记录: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定期进行观测并作记录和绘制观测点布置图(由甲方委托有专业资质的测量单位提供)。

    11.2记录填写要求

    11.2.1应做到原始、正确、完整、工整

    11.2.2必须在规定的表格上填写记录;

    11.2.3记录应当场及时填写清楚,不得转抄,保持“原始性”;

    11.2.4字迹清楚、工整;

    11.2.5测量记录应妥善保管,工作结束后及时交资料室保管。

    4.2-4 轴线方格网布置图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