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自我介绍 > 正文

    秋天怀念计划说课学习教案稿

    时间:2020-10-28 08:12:49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秋天的怀念》说课稿

    《秋天的怀念》的优秀说课稿(精选

    3 篇)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选自

    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十一册第 12 课。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

    

    s

    法、教学设计思路及关键处处理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 一 ) 关于课题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文章语言朴素真切,意味深远,寄悲观于从容,蓄智慧于认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 二 ) 教学目标 :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文章的主题并不难,但如

    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呢 ? 依据教材特点、学情以及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所作的三维要求,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怎样通过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感悟母爱的无私、伟大。

    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

    ( 三 ) 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毫不张扬的母爱,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关注,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

    二、说教法学法

    ( 一 ) 教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抓细节之美,品言语之情,悟人生之道。

    紧扣新课标的阅读训练重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话为主线。

    ( 二 ) 学法:

    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

    引导学生运用“剖析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艺术,因此,我的教学过程预设为五个环节。

     ( 课件 )

    ( 一 ) 课外引读,激情导入

    教师先简介史铁生的生平再出示他在作品《合欢树》中怀念母亲的句子:

    ( 幻灯片《合欢树》片段 )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 ?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他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让学生默读这段话,并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介绍作者的同时也介绍作者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让

    学生对史铁生的作品有一个初步印象。

    ( 二 )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爱”。

    通过第一遍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讨论对母亲的初步印象,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抓住文章中心“母爱”。

    ( 三 ) 精读课文,深层感悟母爱的伟大。

    在这篇文章中,“好好儿活”出现了两次 ( 板书 ) ,体现的是母亲对孩子的爱,体现的是子女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念,也

    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拥有的人生态度,这就是本文的社会意义所在。所以,我抓住“好好儿活”这句话,层层深入进行如下三个层次的教学设计。

    1. 理解两次看花,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 ;( 板书:娘

    俩儿 )

    这一层次重点探讨妈妈说的“咱娘儿俩儿好好儿活”是

    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母亲为什么几次三番要带儿子去看花 ?适时

    出示课件,介绍作者资料,帮学生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会怎样同时指导学生体会母亲所说的“好好儿活”的含义,从而体会母爱。

    

    ?

    2. 指导阅读赏菊部分,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

    

    ;(

    

    板书:

    我俩儿

    

    )

    先指导学生读书,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母亲非要儿子去看菊花的用意。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带着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再读这句话。最后,通过赏析作者作品和交流查阅的作者近期资料,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俩儿要好好活”的内涵。

    升华感情色彩,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

    回过头来再看课题,让学生思考《秋天的怀念》中怀念的究竟是什么 ?跳出文本,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好好儿活”的社会意义,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 四 ) 总结全文,回扣中心,拓展思考

    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我准备通过“谈感受,送名言,

    悟母爱”三个环节来进行。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同时,送给学生

    泰戈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每次,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还活着,

    这本身就是奇迹。 ( 课件出示 ) 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同时

    深入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突出伟大而崇高的母爱,并且把自

    己对母亲的爱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这部分的教学,目的在于锻

    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学生的写作能力,提

    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 五 ) 课后练习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我为学生布置了三项练习,力求让学生说、读、写三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表达练习 : 结合你对史铁生的了解及今天你在课堂上的所学,把这篇课文讲述给你的父母听,一定要说说自己学后的感受。

    写作练习 : 回顾母亲爱你的点点滴滴的细节,写一篇习作,体裁不限,但一定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阅读练习 : 在课余时间,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四、说关键处处理

    ( 一 ) 教学第一层次感知“娘儿俩要好好儿活”的 . 含义,

    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抓住关键词“忍”字,指导学生理解,突破重难点。在我拒绝了母亲看花的要求,并说:“我活着有什么劲 ?”的时候,母亲是怎么做的 ?

    引出句子: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课件 ) 抓住三个动词“扑”“抓”“忍”,先让学生体会到母亲要“扑”灭儿子想死的心,“抓”住儿子活下去的欲望,再是对“忍”的品味。

    这里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

    ?( 课件 ) 然后紧紧围绕“忍”,牵一发动全身,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体会意思,每体会到一层就把体会到的意思“送进去”

    读出来。一次一次的读,一波一波地把情感催过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要“好好儿活”的含

      ,母 的“苦上加苦”,“苦口婆心”与“良苦用心”不 送 了儿子的心里,更送 了孩子 的心里。

    最后提 : “忍”中透着的是看不 的 ,那么“咱娘 在一 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究竟要告 儿子什么呢 ?把教学主 由“母 ”升 “好好儿活”,使 言和思 ,朗 和感悟有机地 合起来。

    ( 二 ) 精 文第二 次,探究“我 儿”的好好活。在 个 中,我指 兄妹 菊部分,通 景色的感受,理解“我 的好好儿活”。

    同学 ,母 去世七年之后,作者写了 篇文章, 尾就落在 里――“要好好儿活”。那么,他究竟懂得了要怎

    才是好好儿活 ?我 一起来 描写菊花的句子。 ( 件出示: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 、紫色的花 烈而深沉, 洒洒,秋 中正开得 漫。

     ) 学生借着菊花的“淡雅、高 ”等体会到人活着的各种滋味, 行个性理解,然后 着自己的理解再 句 。

    伴随着生命的脚步,作者如菊花一 , 洒洒,开出了他人生的 漫之花。所以, 33 年之 ,他懂得了 句 的含 ,懂得了自己 用怎 的行 走出 “好好儿活”。我 来默 他在《病隙碎笔》中的 段 ,看看他 “好好儿活”的理解到了怎么 的一种境界。

     ( 出示 件:生病也是生活体 的一种,甚或算得一 开生面的游 坐上 椅 ,

    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 非把人的特点搞 了 ?便 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 一 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 端坐的日子其 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 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

    更加 念起往日 光。

     于醒悟,其 每 每刻我 都是幸运的,因 任何灾 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 是一步步懂得 足 ) 用《病隙碎笔》中的 ,告 学生,作者 “好好儿活”的理解达到了更高的境界。由教学文本走向 外 物,把学生引向更丰富、更 的天地。

    ( 三 ) 指 朗 :母 扑 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 :

    “咱娘 儿在一 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先指 学生自己 ,然后指名 ,如果学生 得不到位,教 激情描述, 造氛 。母 此 已 病入膏肓了,不久就要离开人世,可是,当他看到深 的儿子正因 遭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悲 世, 失了 生活的希望的 候,她

    怎么安心地离开 个世界 ?怎能扔下自己深 的儿女 ?此 ,她心里所 受的痛苦, 比肉体上的疼痛痛苦千百倍, 是一个

    怎 用心良苦的 大的母 啊 ! 我 着母 的心痛, 着母 的悲 , 着母 的不舍,来 句 。通 教 的引 ,相信学生能 走近 位 大的母 ,感受母 的崇高母 ,将自己的感悟通 自己的 声告 大家。

    以上就是我 《秋天的 念》 篇 文的一点浅 的 ,如有不当之 , 各位 老 批 指正。

    大家 !

    上午好!我 的 目是《秋天的 念》。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 重点 点、教法学法、教学 、板 。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以亲情为主题,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学习本单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多方面的教益。

    作为叙事性散文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他、照顾他的事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本文语言朴素、真切,写出了作者生活的真实体验,在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尤其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他们乐于发言,课堂上能与老师保持良好的互动,与同学积极合作、共同学习。但是也存在情绪不稳、浮躁等问题。鉴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所限,对于特殊境遇下如何体会深沉无私的母爱会有所困难。

    根据学生掌握的已有知识,他们对叙事类散文并不陌生,通过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他们大多已经初步掌握了整体感知

    叙事类作品的一般方法。在课堂中已有了初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但也可能会遇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不够深刻,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等。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及存在的问题,我确定了下列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母亲的“好好儿活”,分析母亲的形象,理解母爱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我是怎样“好好儿活”的,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引发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的思考。

    教学重点:

    通过母亲的“好好儿活”,分析母亲的形象,理解母爱的内涵。

    教学难点:

    由我是怎样“好好儿活”的,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引发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的思考。

    四、教法学法

    教法的运用: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阅读感知法:遵循阅读的整体性原则,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问题引导法: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文本,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启发式教学:以启发、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同时利用小组合作,促进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

    4、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扩大教学容量,优化学习效果。

    学法的渗透:教是为了不教,本节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渗透学法。

    1、品评赏析法:学习过程中,对文中精彩的语句、段落进行品评、赏析、积累。

    2、讨论交流法: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3、小组合作法:随着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语文学习的新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新的学习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设计

    在对教材和学生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配乐朗诵《合欢树》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儿子对母亲的爱,进入主题,这篇书写着母亲对儿子爱的《秋天的怀念》。

    设计意图:联系本单元的内容,唤起学生曾有的情感体验,通过朗读,为下文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情感铺垫。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前提下阅读文章,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本环节设计的主要问题是: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2、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

    要求:边读边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语段,了解文章的情节。

    设计意图: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阅读,主动学习,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同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

    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简洁准确表达的能力。

    (三)品读课文,分析形象

    通过熟读、品读文章,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以深入理解文章,解读人物。

    本环节设计的主要问题是:

    1、母亲是怎样“好好儿活”的,分析母亲的形象。

    2、母亲是怎样教导我要“好好儿活”的,理解母爱的

    内涵。

    要求:品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并圈出重点词,仔细品味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然后小组一起交流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读、品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补充背景,增进学生对写作背景的了解,进而讨论交流、分析鉴赏文中母亲的形象,母爱的内涵,增强学生语言的感悟能力,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分析方法,感悟博大深沉的母爱,突出教学的重点问题。

    (四)再读课文,引发思考

    在分析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知识,让学生再读文章,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发思考。

    本环节设计的主要问题是:

    1、我是怎样“好好儿活”的?

    2、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

    要求: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段落,带着感情诵读,思

    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把握文中“我”是怎样“好好儿活”的?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思考当下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好好儿活”,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问题。

    (五)重读课文,知识拓展

    通过学生再读文章,了解文章在叙述方式上的特点,从而拓展知识。

    本环节设计的问题是:

    1、了解叙述方法――“插叙”。

    2、文中插叙的内容和作用。

    要求: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插叙的内容,思考其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叙事性散文常用的叙述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日常写作中掌握插叙这种方法技巧。

    (六)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1、阅读史铁生的名篇《我与地坛》。

    2、学了这篇文章,你对母爱有什么新的认识?联系自

    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

    200 字左右)

    总之,本节课我将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原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聚贤中学的何小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秋天的怀念》,具体程序如下:

    一、走进文本,潜心研读――说教材

    《秋天的怀念》是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歌颂“浓浓的亲情”;阅读训练的重点是“根据文章特点,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理解重点语句,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以“看花”为线索,通过回忆三十年前的往事:母亲忍受着病痛和我的坏脾气、第一次提出看花被我拒绝、第二次提出看花我同意后的欣喜、母亲病故,以朴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了母爱的深沉厚重,也对生命和生存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本课充分诠释了单元主题,加深了学生对亲情的感悟。

    本课教学设计为两课时,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二、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说学情

    七年级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学生对本文涉及的母爱已有了一定的体验和理解。通过自主阅读,能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能够感悟母亲坚强的人生态度、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以及对儿子的影响。但是,课文的字里行

    间是怎样表现母亲的坚强、母爱的深厚?母亲带给了儿子怎样的影响?课题“秋天的怀念”又有着怎样的内涵?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深入学习并感受。

    三、走进语言,关注精神――说理念

    基于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以读为本,以情感人,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四、以学定教,明确目标――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学段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以及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所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会本课字词、理清课文脉络、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抓住课文中人物的细节描写,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

    2、品读重点词句,感悟母爱。

    3、理解课题“秋天的怀念”的内涵。

    4、引导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探询母亲遗嘱中

    “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味深长。教学重点:

    课标指出:第四学段的阅读要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推敲关键词句,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毫不张扬的母爱。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获得“好好儿活”的启示。

    五、优化组合,营造和谐――说教法学法

    为了有效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坚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采用启发引导、朗读感悟、想象感悟、创设情景等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词析句,感悟文字背后的内涵。

    在学法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汇报交流、朗读感悟,给与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与发展自我的舞台。

    六、提前预设,直观展示――说课前准备

    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充分领悟,走出文本、

    拓展阅读,课前我给学生准备了史铁生的《合欢树》片段、

    《我与地坛》片段、《有关庙的回忆》片段。

    2、为本课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七、以读为本,情动课堂――说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在第二课时中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 一)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

    开课伊始,我出示《合欢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母亲的“苦”,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他的好多文章都表达了这份感情,比如今天我们的这篇――秋天的怀念。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第一课时学生读文本的基础上,我为学生设计了阅读的

    几个层次:正确――流利――有感情,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阅读水平并选取句子读一读,总结出要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读出韵味。紧接着指导学生读出课题的韵味。随后一句“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品品课文中文字的味道”,引导学生明确了本文的学习重点。

    作者活得如此之苦,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哥哥、妹妹,面对他这副样子,你会怎么做?(此处创设情境让学生“劝”的过程,就是他们思想成长的过程,同时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母亲毫不张扬的爱埋下伏笔。)在学生发表完意见后追问一句:怎样做更合适呢?让我们看看母亲是怎样做的吧。进而重点体味母亲的做法。

    如果有学生读到“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就引导学生抓住“扑、抓”,体会母亲要扑下去的是儿子想去死的念头,要抓住的是儿子好好儿活下去的信念,让学生把这些珍贵的体验送进文本中去,读出力量;抓住“忍”,体会病入膏肓的母亲忍住的是“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忍住的是儿子的病带给她的打击,忍住的是儿子的抱怨,忍住的是儿子砸玻璃、摔东西等暴怒无常的脾气。进而体会到母亲的“苦”,但活得如此之苦的母亲,“有没有看着看着北归的雁阵突然把玻璃砸碎?(没有)有没有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把东西摔向墙壁?(没有)”这就是母亲的忍,再次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感情送进句子中去读。

    如果有学生读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一切恢复沉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我

    就引导学生抓住“悄悄地”,通过去掉这个词谈体会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关心、细心,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怕儿子伤心连说话都小心翼翼。学生每体会出一种感情就让学生把这种感情送进文字中去读出来,以读促悟。

    感受“母爱”、感悟“咱娘俩的好好儿活”是本课的重点,在前面这一环节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母亲的坚强、理智,进而引领学生探究“好好儿好”的内涵。

    在这一环节的品词析句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母亲的动作描写,以多种形式分别读出母亲的辛苦,读出母亲的隐忍,读出母亲对儿子的大爱。

    (二)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重点研读文章第

    4、 5、 6 自

    然段。引读:邻居们――(全班同学把课文写母亲母亲临终前的话读出来,直到最后一句),抓住: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引导学生感悟省略号里没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好好儿活)进而引出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样“好好儿

    活”?让学生自由读文章第六自然段,小组合作讨论或自己思考他们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通过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穿”过菊花的表象,借菊花“淡雅、高洁”等体会到人活着的各种滋味,从而引出作者明白了应用怎样的行为走出这“好好儿活”。在此基础上再次引读“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他还会把玻璃砸碎吗?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还会猛地把东西摔向墙壁吗?”再一次地让学生创作“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的飘落,我――――”,与前文形成对照,体味作者的变化。史铁生通过三十多年的感悟,他说文字更能

    表达他的心,在这里出示他的《病隙碎笔》中的一段话,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进而向学生推荐《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伴着哀伤的音乐学生诵读、教师引读这些文章的片段,走出文本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感悟作者在母亲去世以后的“好好儿活”。再走进文本引读课文最后一段:又是秋天――引领学生回过头来探究“秋天的怀念”怀念的究竟是什么?学生有了前面对母亲的品读,明白了怀念的是一次又一次想让他去看花的母亲,怀念的是母亲给他的“好好儿活”的信念。

    (三)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

    课标指出:第四学段的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通过品悟文字的韵味,尝到了这一家人的人生韵味,那么,他们家的这件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畅所欲言。随后总结:我们读书不光要读出文字的味道,还要读出自己的思考;不光要感悟别人的“好好儿活”,还要思考自己的“好好儿活”。让学生用一个词、一句话说出学了这篇课文后他对“好好儿活”的思考。随后引出“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个“我俩”应该变成“我们”,朗读这句话,引领学生说出:面对自己的家人要――;面对自己的老师要――;面对自己的朋友要――等等。总之在今后的人生之中,不管遇到多大的打击、困难、挫折、失败,我们――(生: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作业设计: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如下作业:

    1、必选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自选作业: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写一个人物

    片段。

    以上的教学设计,将语言文字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力求达到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力求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