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自我介绍 > 正文

    培养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初探

    时间:2020-08-31 20:16:39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PAGE

    PAGE 1

    培养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初探

    建水县第四小学 杨保鸿

    内容提要: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将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因此,必须从小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科学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科技素质,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是学校迈向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科技教育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动符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在小学开展科技活动,能提高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本文结合自己几年来开展科技活动的经验,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同仁交流。

    关键词: 培养 小学生 科技创新 能力

    科技创新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可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如大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电灯的创造活动属于真创造,而小学生自制的指南针所进行的创造活动属于类创造。显然,真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类创造。小学阶段的科技创新是指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他们以前没有掌握和使用的方法、方案或设计,发明制作了以前自己从未做出的东西。具有自发性强,以创造想象为主等特点,所以教师不能错过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大好良机。科技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从小学生开始,长抓不懈,激发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潜力,培养小学生好思好学好创新的兴趣,促使小学生养成科技创新的习惯。这就离不开每一个教师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呢?笔者通过教学活动实践,深入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组织学生阅读科普作品,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平时的科技活动中,我积极指导学生阅读优秀的的科普作品,如中国的有《十万个为什么》、《神奇的南极》、《高士其科普作品精选》、《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科学的历程》等,外国的《飞向月球》、《膨胀的宇宙》、《魔鬼出没的世界》、《寂静的春天》、《人类的故事》、《数字化生存》等。再通过读书心得、阅读心得交流等活动,普及了科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启发了创新思维的灵感。

    二、选择教材,优化创新思维培养

    教材是学生学习必备的工具,充分利用、选择好科技活动的教材,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云南省教育科学院出版的《科技活动》。教材内容丰富,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非常学科性为主要特征,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课本上“小制作”栏目的作用,教师要带头制作,鼓励学生动手,学生成功了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发创作兴趣和创作动机。如讲爱迪生发明电灯经过上千次实验;焦耳提出能量守恒定律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他们都经历了许多失败,克服了无数困难,终于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只有努力营造创造氛围,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才能健康地发展。

    三、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开拓思维源泉

    我把观察作为创新思维的重要源泉。在平时科技活动中,就要对学生进行观察习惯的培养。观察的内容分为动植物观察和气象观察两大类。如教学《给大自然做日记》一课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日记的内容:植物生长的过程;动物生长状况;气象观察等。通过观察,学生们写出了《花的形态》、《桃树的一年》、《蚯蚓的秘密》、《蜗牛的生活史》、《燕子春来冬去》等观察作文和小论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设置创新思维方法课,系统训练思维方法

    我设置思维方法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接受系统的教育并通过自身的科技活动实践,逐渐内化,形成思维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例如通过《成双配对》、《标新立异》、《奇思妙想》等课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了创新思维常用方法。

    五、结合科学知识、生活知识,教会学生科技创新的方法

    在平时的科技活动中,我们可以应用以下几种方法或者多种方法综合应用,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1.模仿法 模仿法是小学阶段主要的科技创新方法。例如鲁班师傅模仿茅草的特征,发明了锯子。模仿法会使人生产新奇的创意,有时会使真产品得以改进。

    2.组合法 组合法是把几个事物合成(绝非多事物的简单相加)新事物的方法。组合法可以优化结构、加强功能、取长补短。

    3.分解法 就是将一个事物分解成几个新事物的思维方法.如从旧电视机中可以分离出收音机来,从旧收音机中可以分离出不同功能的电路来。可见,分解法是组合法的逆过程。

    4.集中法 集中法是指收集信息、分析问题、思考问题都指向一个中心,指向一定的目标或结果。如要某人出差,可乘坐多种交通工具,他最终选择一种合适的交通工具去。又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正是集中法的体现。

    5.逆向法 逆向法又称对立法或转化法,人们通过逆向思维的方法找出己有事物、信息对立状态。它探索了许多新问题,创造了许多新事物。

    6.否定法 否定法是指对现实事物、信息、思路进行否定从而提出新事物、新信息、新思路的思维方法。

     如大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电灯的灯丝否定了上千种材料,最后选定了钨丝。

    7.移植法 是指将某个概念、原理、方法或器材运用到另一个问题上,发明新成果的创造方法。如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移植到火车上,可以制造出300km /h以上的磁悬浮列车。

    8.希望法 是指对某事物提出某种希望,某种要求,然后再想办法解决的创造方法。

    9.还原法 还原法是指先想到某一原理或现象所揭示的本质问题,即找到问题的起点,然后从这一起点出发去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如看见了雨伞,就想到它原本作用为了遮雨。因此,遮雨是问题的起点,然后围绕“遮雨”这个问题,找到许多新的办法。

    六、开展多样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1.利用废物搞发明

    发明也是创新,利用废弃物搞小发明,对环境保护有利,对节约材料、节省费用有利,对培养创新思维有利。例如,塑料瓶除了能盛水装饮料外,还有哪些用途,要求学生2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列出它的用途。以此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再让学生进行小发明。

    2.生活用具发明

    生活的用具很多。可以发明的东西也很多。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看看这些用具有什么缺点需要改进?还有什么需要应该满足?什么东西还应该增加功能?进而让学生设想发明。此活动渗透了发散思维中列举事物缺点法。

    3.学习用品发明

    学生每天都在使用和接触学习用品,有些学习用品带来诸多不便。我们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能提高用品的效率?怎样用起来更方便?等等。选择学生常遇到的问题,便于学生观察、分析,既明确又具体,也便于构思、设计,也容易成功。充分体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4.开展“三模”活动

    “三模”(车模、船模、空模)是我校开展科技活动的常规项目,在历届的各级比赛中多次获奖。通过让学生参加“三模”比赛,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意识和在多种情况下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车模制作让学生展开想象,按动力分,可设计哪几种车?学生产生了电池电力车、橡筋动力车、太阳能车和风力车。其中风力车靠帆产主动力,帆有哪几种设计?从形状上产生了平面帆、曲面帆、方形帆、三角帆和半球型帆,并让学生使用不同的帆展开竞赛,产生最佳风力车。

    5.组织学生大胆幻想创作,激发创新思维灵感

    我经常组织学生通过阅读科幻作品、观看科幻影视、续讲科幻故事,引导他们创作科技小论文,科幻漫画,撰写科幻作文,参加各类各级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激发了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总之,科技创新在丰富学生知识,锻炼学生意志,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一个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能否良好发展,与教师的自身素质、积极引导和潜移默化地传授创作方法有关。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不断动手,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适应新时代。

    (本文荣获第23届红河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教师创新成果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城市小学科技活动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小学科技》杂志

    相关热词搜索: 科技 初探 创新能力 小学生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