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研讨交流 > 正文

    宗教情怀 人文精神 科学追求――论科学工作者应如何看待宗教x

    时间:2020-11-12 13:03:54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宗教情怀 人文精神 科学追求――论科学工作者应如何看待宗教

    科学工作者必须明确了解宗教与神学,宗教与迷信,宗教与科学,宗教情怀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才能科学地对待宗教和宗教问题,才能正确对待科学与宗教的矛盾和冲突,才有可能充分利用人类一切优秀的思想资源促进科学的发展,也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个可以有所作为的科学工作者。

    一、必须明确宗教不同于神学和迷信

    宗教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内容丰富,包括教会的组织建制、宗教仪式以及教义体系等等;而神学则是教义的理论化、抽象化和系统化。在历史上,宗教与神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宗教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神学发展的历史,也是一个不断突破神学教条的历史。而迷信则在于将偶然性当作必然性,将没有内在必然联系的客观对象主观地联系起来,用以指导具体的人生言行,真正的宗教是超越性的,将其矮化为求神拜佛就成为迷信。宗教关乎信仰,神学是对信仰的说明与论证,而迷信则是虚妄之言。总体而论,信仰是非理性的,不可能用理性的逻辑语言进行阐述。因此宗教的本质特点是信仰,信仰与理性的对立不可还原,理解宗教的关键的是把握住信仰。信仰是一种姿态,即人以渺小的身躯向无限的宇宙敞开,将自己有限的生存托付给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原始宗教作为人类童年时代认识世界的方式,经过现代化洗礼后世俗化为民众的信仰追求。科学工作者必须反对迷信,可以不信教,但不能没有信仰。而对信仰进行研究最为深刻和最有成就的是宗教,因此要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应当谦虚地向宗教、甚至神学学习,掌握信仰的特点、途径和方法,在借鉴中铸造自己的信仰。

    二、必须明确宗教的起源和本质

    宗教的历史远比科学的历史要长得多,宗教所蕴涵的意义也远非科学可比。以科学的眼光根本不可能了解宗教,从发生学的角度论,宗教产生时,科学尚不在场。那么,宗教为什么会产生?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宗教产生于人的观念,观念又源于人的意识,而人的意识却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原始社会产生的自然宗教主要是自然压迫的产物,是人们把自然力和自然物进行神化的结果,它反映了原始人在征服自然中的软弱无力和对自然力的无知与依赖。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由于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所造成的社会苦难,人们不得不在继续承受自然压迫的同时,又承受着阶级对立造成的社会压迫。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结合,构成了在阶级社会条件下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恩格斯说:“在各阶级中必然有一些人,他们既然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求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求思想上的安慰,以摆脱完全的绝望处境。”恩格斯还特别分析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宗教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根源也是源于社会。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世界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是马克思对宗教社会作用的看法。

    将历史沉淀以后我们会发现,现代以来的舆论气候对宗教相当不利,有两个情况将宗教这一重要的人类精神的价值贬低甚至删除了。一是政治革命中的阶级斗争。二是科学的发展。然而,科学并不是万能的,即便归根到底可以运用科学解决一切问题,但毕竟当下还不行,如果宗教能在科学不济的情况下为人类社会服务,力所能及地解决人们的一些问题,为什么不能为宗教喝彩呢?

    三、必须明确宗教也有巨大的人文和社会价值

    宗教情怀已经成为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对科学工作者做人、做学问都有重大意义,我们既

    相关热词搜索: 宗教 宗教 应如何 情怀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