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文秘知识 > 正文

    论文例文:社会科学宗教中梁漱溟终极关怀及其实践x

    时间:2020-10-19 12:39:07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论文范文:社会科学宗教中梁漱溟的终极关怀及其实践

    引 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向外追求物质的欲望在逐渐膨胀,与此相应,内在的心灵慰藉,人心安定,生命提升或超越,以及人类终极意义的寻求却越来越成递减之势,这也导致了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而道德标准普遍下降的社会现实。当然,人追求清净,崇尚道德的本在本性也在不断地要求自己摆脱现实存在的种种问题,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安顿,使饱受污染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真正恢复人的本来面目。

    本文正是针对现实各种问题,选择了有“最后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为研究对象。梁漱溟近百年的生命历程,恰恰与中国历史最为动荡的时期相始终。他虽然在思想及具体实践中有过三次重大人生变化,但对生命意义的迫求,对终极价值的关怀却从未改变。儒家传统历来重视“三不朽”:“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一个人如果同时在立功、立德、立言三方面均有成就,即为谓之圣人。我们当然不必也不能把梁漱溟看成圣人,但他确实是在上述三方面都有建树的少数近代知识分子之一。在立功方面,三十年代山东邹平乡村建设自觉改造社会的实验,即代表了他为自由、民主作出的积极贡献;立德方面,他的独立人格和慎独精神堪称一代楷模:立言方面,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以及对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展望的相关著述,都对知识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一生面对各种磨难,均能坦然处置,并能从中开启出生命的终极关怀,同时具化为生活的实践活动。1942年香港脱险后,他在给子女的信中谈到:“孔孟之学,现在晦塞不明。或许有人能明白其旨趣,却无人能深见其系基于人类生命的认识而来,并为之先建立他的心理学而后乃阐明其伦理思想。此事唯我能作。又必于人类生命有认识,乃有眼光可以判明中国文化在人类文化史上的位置,而指证其得失。此除我外,世亦无人能作。前人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正是我一生的使命。《人心与人生》等三本书要写成,我乃可以死得;现在则不能死。又今后的中国大局以至建国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万不会有的事!”②足见他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宗教热情,因此不能不为人类的解放和现实问题的终极解决而奔走呼吁。以梁漱溟的终极关怀思想为题展开研究,正可为现代人的生命安顿问题提供范例和借鉴,是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一终极关怀的理解

    (一)终极关怀的价值

    终极关怀是人类永恒的本性,也可说人类有了意识,也就有了终极关怀。人类不能没有终极关怀,人生不能没有终极关怀,没有终极关怀的人,其内必然缺乏信仰的依靠,生存意义必然茫然,价值选择必然无所适从,生活归趋必然空虚迷惘。而具有终极关怀的人,其在生活中的行为,必然表现为目标明确、情感丰富、意志坚定。终极关怀使我们明了自己的本性,明了我们该如何仃动,明了在危难、变化的时代应该固守什么,明了什么刁‘是真正的永恒,明J’何处刁‘是安顿我们身心的家园,而不只是临间性的追逐、暂时性的放浪。终极关怀可以使生命意义无限扩大,乃至与宇宙同体。故只要人类存在,就需要终极关怀。

    自然环境是所有生命的母体,人类从内心深处感激大自然的恩惠,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会给人类惩罚,使人类感到自己的渺小,感到生命的脆弱、虚无、孤独与绝望。人类一方面要感激大自然,一方面想摆脱对自然的恐惧,于是便对自己的诞生地一一大自然产生一种向往和回归之情,或崇拜依赖之感。这种情感正是终极关怀得以成立的重要条件。人类永远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永远难以逃脱自然的惩罚,人类的终极关怀也将永远存在,终极关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联系点,既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拜之情,也是逃避惩罚之必需。

    人生有限还是无限的矛盾也是终极关怀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生有限,这是大自然永恒的规律。人的存在既有生也有死:生,不容选择:死,无法逃避。死亡最终把人的存在抹得干干净净,好像什么都未曾发生。生命有限,但产、又不满足于有限,总要去追求无限。人总是不断追问:命的意义是什么?为了什么活着?对生命极限的询问,对无限的追求,在价值卜使人类进入了终极关怀的境域。终极关怀的典型就是宗教,它体现了对水恒的追求。人对无限和水恒的追求虽不一定能达到,但仍心向往之,并从中找到极大的精神安慰。它使人超越动物性本能,超越个体局限和人性弱点,将肉与灵的冲突,有限’无限的矛盾,‘万更高的境界联系在一起,使冲突与矛后在更高的境界中得以化解,这是人生需要终极关怀的奥秘所在。

    参考文献

    1.梁漱溟全集》I-8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 I 993年版

    2.《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诊释》余英时江苏人民出版社!998年版

    3.《十与中国文化》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 }摆脱困境》墨子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吴雁南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 } 'F=术与政治》马克斯.韦伯上海二联!勺占1998年版

    7.《存在的勇气》蒂利希贵州 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许淖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 K梁漱溟学术思想评传》郑大华北京图”馆出版社1999年版

    10.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一朽馆1996年版

    11.《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1弓馆1994年版

    12.《士大夫政治演变生史稿》阎步克北京人学出版社19%年版

    摘要 4-6

    引言 6-7

    一 终极关怀的理解 7-11

    (一) 终极关怀的价值 7

    (二) 终极关怀的内在涵义 7-9

    (三) 中西终极关怀差异的基本表述 9-11

    二 梁漱溟生平事履:人生与社会、终极关怀与现实之间 11-17

    三 儒佛一体的终极关怀 17-23

    (一) 终极根本的合一--生命的合一 17-22

    1 、 苦乐--生命终极关怀的开始 18

    2 、 佛家--“无我为大” 18-19

    3 、 儒家--“寻孔颜乐” 19-22

    (二) 体用合一的终极关怀 22-23

    四 终极关怀的落实--乡村建设 23-35

    (一) 政治体制构想的提出 24-27

    (二) 邹平乡村建设模式 27-30

    (1) 乡农学校模式的结构特点 27-28

    (2) 乡农学校组织的主要功能 28-30

    (三) 乡村建设的延续 30-32

    (四) 乡村建设的实质 32-35

    五 终极关怀思想形成的原因 35-47

    (一) 父辈的影响 35-41

    1 、 实用主义 36-37

    2 、 道德榜样 37-39

    3 、 死的意义开启 39-41

    (二) 伍庸伯的影响 41-42

    (三) 王学影响 42-43

    (四) 梁漱溟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43-47

    结语 47-49

    参考文献 49-51

    后记 51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