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述职报告 > 正文

    工程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思考

    时间:2020-10-31 12:36:39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工程教育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思考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卓越计划”的实施是我国中长期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步骤,是全面提升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专业认证和“卓越计划”推进的保障。在分析了国外工程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后,针对我国工程教育存在的关键问题(校外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提出了建设策略和建设内容,以确保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工程教育;实践基地;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王勇(1961-),男,上海人,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仇永生(1973-),男,陕西西安人,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高级工程师。(江苏 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课题编号:C1-2013Y07-078)、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00512JX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87-03

    高等工程教育经过了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教育制度的变革和经济环境的改变对工程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工程教育空心化现象也日益突出,今天的工程教学质量下滑让人们反思与重视充实教学内涵和基础的必要。2012年全球经济环境的恶化引发全球实体经济回归大潮。作为制造业大国,早在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指出了“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的努力方向。

    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和产生企业人才需求部门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从根本上对工程教育的模式和内容进行充实与改革,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大改革项目。近三年是“教育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的关键之年。“卓越计划”的实施是解决“就业难”和“用工荒”这些实际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在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实习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校外工程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理念、建设思路和目标进行探讨。

    一、国外工程教育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对工程教育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视,不断深化和拓展工程教育的内涵与实质。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华盛顿协议》成员为代表的美国工程教育体系和以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工程教育体系两大模式。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等发达国家重新审视了自身的经济格局,为摆脱危机,“再工业化”已成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回归实体经济,创造经济增长点。

    20世纪90年代,美国工程教育界掀起了“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大工程观”,随后又推出“2020工程师”计划。加大工程教育与企业、社会的联系,在培养过程中加大工程实训实践的比例,旨在巩固与提升其在全球竞争中的工程优势地位。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培养和提高了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工程教育以严谨、规范化的培养理念,在制度化、法规化的保障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程教育遵循着严格的法律、法规,工程院校与企业间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相约束。企业在和高校的联合中有政府相应的政策和专门的拨款来支持工程教育。

    欧美工程教育模式的共性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工程教育的关键所在。同时更加注重与技术进步契合,与企业界联合培养的环节结合紧密,重视企业参与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有规章和制度的保障。

    二、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企事业单位慢慢疏远和脱离了与工程教育领域的联系。高校管理体制的转轨,高校由行业部属转为地方的同时也淡化了与行业内企业的联系。各院校也因种种原因关闭和出让了校内生产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口号也逐渐失去了其实质的内涵,这种现象已严重危及到我国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

    国家部署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计划”已经认识到国内工程教育的危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评价本科工程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作为重大政策提出。

    我国每年培养工程师的数量已超越了美国等工业大国,但培养质量却难以对其构成“威胁”;每年美国的原创性专利占全球的30%,而我国却只占到7%[1],工程人才质量的国际排名连续多年处于落后水平。究其原因,是近年来在工程教育上培养方法及过程出现了偏差。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使我国工程教育的软硬件资源更加紧张,导致教育质量的下滑。在工程教育方面拉大了与国外的差距。现阶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工程教育的特殊性,需要投入大量的实验实习经费,建设实训环境以适应不断扩招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压力。供给的不足对工程教育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近年来,为保证教学质量,国家虽有较大的投入建设中地共建的实验室,但其建设目标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实验为主。学校工程中心的建设短期内尚不能满足工程教学实验的需求。同时,由于受到经费和教师视野的限制,投入的建设经费未能对工程教育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2.工程训练不足,与企业联系松散

    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经过国内外充分实践证明了是现代工程教育的优秀培养模式,是工程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工程教育正在慢慢脱离与企业的联系,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基本上是在校园内封闭完成,与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联系不够密切,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日益明显,实验、实习、实训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参加企业考察和实训的机会尚且不如20世纪80年代丰富。虚拟的、仿真性的教学手法与内容却在不断增加,学生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训练。

    3.培养模式单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受评价机制的约束,我国高校办学单一化倾向严重,办学理念、培养手段、教学方法、管理体制,各校均缺乏个性和特点,同一化倾向严重。教学内容设置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工程教育应给学校留出特色发展的空间,也给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出空间。虽有许多院校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改革,但受评价机制、经费等因素约束,教学内容仍以校内专业知识教育为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力度欠缺,发展缓慢,培养目标已经与工业企业人才需求相背离。长此以往,将造成并加深校企之间的隔离和界限。

    4.师资队伍缺乏工程背景

    学校在引进教师时过于强调学历和学术水平,如是否为985或211高校毕业的博士、所发表的SCI或EI论文的数量,往往不去考察其是否有合格的工程教育背景,考核的指标也是以论文和项目数量为主。这对现阶段工程教育的开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因经费和政策的限制,校内教师接受企业的工程培训和外聘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成为工程教育的指导教师也难于实现。工程师资数量上短缺和工程素养上的不足妨碍了对学生工程制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师缺乏与企业的联系,工程视野受到制约,使创新能力受到影响,导致研究成果和发明创造远远少于国外的工程教育强国。

    三、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建设思路

    2013年6月19日,在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我国顺利加入《华盛顿协议》,被正式被接纳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华盛顿协议》是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协议,旨在通过标准、系统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保证工程教育质量。加入《华盛顿协议》是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促进我国工程师按照国际标准培养、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基础和关键,这也对我国的工程教育规范化和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探索新形势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新思路,针对现阶段我国工程教育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进行了校外工程教育实践中心的基地和内容建设。

    在政府和高校都无法满足当前高校为培养工程人才发展所需投入的前提下,吸引企业投入和参与工程教育资源建设已成为完成与发展“卓越计划”、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论证的重要途径。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对“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有效提高人才的竞争优势,突出办学特色。

    南京邮电大学在校外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借鉴与吸取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成功经验,向高等工程教育强国的学习,结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实际现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与建设:

    一是针对工程教育经费和资源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企业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利用企业资源改善工程教育环境;选派教师到企业进修、选聘优秀的企业工程师为校外导师,并整合和优化现有的教学资源;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拓展校外的工程教育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及软资源的补充和改进。为保证“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我院已与十余家行业内的知名企业签署了实习基地建设和产学研实习协议,规定了学习任务和内容。聘用了百余名学有所长的技术和管理专家为基地兼职指导教师,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职责。和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多层次、多方位地进行合作,从工程教学、项目开发等方面进行资源互补。

    从互补性维持与企业合作的长期性,通过校企人事互聘实现人力资源的互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物力资源的互补,学校式教学与企业式培训互补。这方面的建设需要有政府的政策引导,保障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有行业协会的参与,充分体现共建高校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这一点上,教育界应与产业界应达成共识才能形成真正的良性教育环境。

    二是建立校内和校外两个工程师培养体系,创新院校与工矿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两者都需要工业界的密切参与和配合。企业参与工程师培养,将一定比例的实践类课程由企业工程师任教或在企业内实践学习,构建与认证制度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这既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障,也需要企业界有社会责任感和战略眼光,由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合监督管理,行业协会统一协调和提供服务,由学校支付企业为工程实践所付出的成本费用,或国家税收和政策向承担工程教育的企业倾斜。

    三是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已成为决定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从政策、制度和考核机制上保证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人事部门建立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和用人制度。以多种方式引进或聘用工业界丰富经验的工程师、管理人员来校兼课或作为校外指导教师,特别是进行工程技术类、实验类课程的教学;创造条件让实验指导教师到企业锻炼实训,定期、制度化地派遣工程指导教师到企业、高校、国外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或从事工程型、实用性项目研究,掌握企业和技术的进展,了解需求与动态。教师依据自身的工作性质和优势,定位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教学”等不同的教学类型,设置不同的考核和评价标准,通过业务进修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水平,打造“双师(教师和工程师)型”的师资队伍。摒弃当前用文章尤其是文章数量来评价工程教育的标准和政策,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合理的政策导向吸引与鼓励广大教师,使之积极参与到工程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中来。

    在政策上鼓励教师获取各类、各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到企业进行兼职等多种措施,培养和锻炼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工程能力,健全工程师师资培养体系。

    四是工程素质、工程能力培养与专业认证相结合。实施专业认证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专业办学水平,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引领下进行专业建设。

    在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后,将在专业技术领域实行注册制度,促进工程技术人员国际交流。应借助“卓越计划”实施的机会改造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吸取各国先进经验,系统规划我国工程教育体系,与国际接轨。结合工程项目和资格认定要求,完善职业资格认证的组织、管理和实施体系,开展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工作。充分利用校外工程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工程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完成由受政府授权的各部委或行业学会组织实施的专业认证考核。将学历课程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相结合,互为补充和促进。

    四、结语

    教育部在高校实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卓越计划”的实质和精神是一致的,两者都是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以改革人才培养制度、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为目的,强调工程教育界和企业界相结合,强调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加强学校和企业在办学条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联系与合作。其特点是:工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和塑造过程;院校按通行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技术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素质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森,支希哲.中美高等工程教育比较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30(1):78-81.

    [2]王贵成,蔡锦超,夏玉颜.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3):4-7.

    [3]吴启迪.稳步推进专业认证工作,提升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9,(2).

    [4]陈文倩,宋军,战永佳.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

    [5]余寿文.大学者,育才之谓也――中国特色高等工程教育十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

    (责任编辑:王祝萍)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