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实践报告 > 正文

    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报告5篇

    时间:2023-12-03 07:36:08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报告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激烈竞争的周边发展态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报告5篇

    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报告篇1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激烈竞争的周边发展态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南通市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两争一前列”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推进“十四五”开局各项工作,奋力践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径,全市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年初市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圆满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9.73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83亿元,为年初预算的61.9%,超序时进度11.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4.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8.5亿元,为年初预算的61.4%,超序时进度11.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亿元,同比增长27.9%。实际利用外资25048万美元,为年初目标的83.5%,完成率南通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173.02亿元,同比增长84.4%;其中出口额108.29亿元,同比增长5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49元,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71元,增长16.2%;两个收入增速均快于经济增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一)坚持强实体、促转型,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结构更优

    工业发展持续向好。1-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21.8%;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51.4亿元,同比增长37.7%;实现工业应税销售577.7亿元,同比增长44.3%;完成工业用电量13.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3%。重点企业加速发展。1-6月份,全市百强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应税销售336.5亿元,同比增长42%。龙头企业支撑有力。1-6月份,已列入“1521”计划的工业龙头企业实现工业应税销售285.9亿元,同比增长48%,占全市工业应税销售的49.5%。有9家企业应税销售已经突破10亿元。新增长点不断涌现。1-6月,达到全年应税销售净增2000万元序时进度的企业有261家,实现工业应税销售增量178.9亿元,拉动全市工业应税销售增幅44.7个百分点。产业支撑稳步提升,1-6月份,六大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应税销售449.6亿元,同比增长42.1%,占全市工业应税销售的77.8%。

    服务业提档升级。1-6月份,实现服务业应税销售435.67亿元,同比增长40.5%。完成营利性行业营业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33.7%。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1家。重点行业发展成效凸显。上半年,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两大产业支撑明显,占全市服务业经济总量比重分别达41.2%和40.1%。龙头企业带动有力。全市应税销售超亿元以上服务业企业5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家;超10亿元以上企业1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家。亿元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应税销售315.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2%。消费市场加快发展,新增限额以上批零和住餐业企业数30家。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已完成第三方管理、检测以及相关方案编制论证外包服务招标。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达23.3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达8.2万亩。家庭农场及新型合作农场加快建设,评出启东市级示范家庭农场84家。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绿色优质农产品建设大力推进,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渔)产品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入选全省首批“江苏省绿色蔬菜产业特色县”。现代化农机建设加快推进,在巩固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的基础上,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推进“四青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进程。

    (二)坚持扩开放、抓投资,项目建设氛围浓厚、推进有力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重大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深入开展,9个列入南通市级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375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47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23.9亿元,目前已有5个项目开工建设。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3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20亿元以上项目5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益海嘉里粮油深加工、德汇海粟湾生态文旅等项目加速推进。

    港口开发全面提速。吕四起步港区六大工程全速推进。目前,南通港吕四作业区西港池8#-11#码头工程正在开展水工结构,码头堆场及后方土建等施工,首批港机已上岸,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向年底开港运营全力冲刺;南通港吕四作业区西港池10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已完成疏浚工程量的70%;内河转运区正在开展沉桩施工、强夯施工及基坑施工,疏港公路及港区道路预计10月底完工。洋吕铁路已全面开工建设。西港池港口支持系统工程正在开展施工监理招标,预计九月下旬开工建设;建材码头开展工程试桩工作。港区基础设施报批有序推进。

    外向拓展不断深化。项目招引成效显著,实现招商工作“百亿级项目突破、签约项目和在手在谈项目双增长”良好局面。上半年,我市新签约注册亿元以上项目34个,其中十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11个,百亿元以上项目4个。在手在谈10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31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15个。强化开展招商活动,上半年,在外举办各类产业招商活动55场,外出拜访项目500多个。

    (三)坚持谋创新、促改革,发展步伐持续加快、活力迸发

    着力拓展改革深度。“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持续深入进行,制定出台《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和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推动全市“放管服”改革63项重点任务有效落地。在南通率先推行“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一业一证”改革一网受理,一窗通办。全面实现“1120”改革常态化,持续推进“一件事”改革。建立健全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打响“e启办”政务服务品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加快推进紧密型医疗集团建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三医联动改革。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使乡村振兴的动力更加强劲。国企改革步伐稳健有力,运营质效不断提升。

    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大力推动两化融合,组织3家企业申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全力推进企业上云,组织开展2021年度首批省星级上云企业申报,拟认定四星上云企业2家、三星上云企业5家。深入贯彻科技创新,组织企业申报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方向,中远海运海工的“浮式生产储卸平台上部气体处理模块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成功入选。产业创新融合进程加快,产业技术攻坚、科创项目引培、科技强农惠民等计划顺利实施,高校合作平台、孵化平台、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

    区域协作不断深化。对接上海工作全面开展,制定出台了年度对接上海工作实施方案、接轨上海综合考评办法,排出对接上海重点活动安排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做好人才引育和科技创新工作,“东疆英才计划”“沪启人才合作”等引才工程深入实施,坚持以产引才、打造人才“孵化地”,实现产业、人才资源共融共享;重点面向上海和长三角等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地区开展科技招商活动,突出招引高精尖科技创新型企业,为我市主导产业注入更多创新元素,实现产业创新发展。

    (四)坚持抓统筹、优生态,城乡环境不断优化、亮点各现

    城乡建设焕新出彩。科学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试划成果被省厅作为特色案例推荐到部。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70%的行政村(含示范村)完成初步成果。全力打造“最美江海岸线”,项目全线178公里,首开区已开工建设。加快文化旅游设施建设进程,文体中心南区少儿图书馆、版画艺术中心、蓝印花布艺术馆具备开馆条件。黄金海滩等项目完成提档升级,向游客开放。协兴港文旅综合开发项目、唐韵龙湾综合文旅项目等正加紧施工。梦幻长岛成功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恒大碧海银沙启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提档升级。惠萍大兴镇村成功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持续深化,南苑三村、幸福二村、紫薇二村、长龙二村等1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面开工。

    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深入推进“水、气、土”环境治理,上半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94.5%,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区县排名第一。实施节水行动,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推进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整治,全面推进51家化工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扎实做好长江大保护工作。抓好生态河道片区建设,上半年,全市已建成生态河道410条,生态河道示范村33个。着力建设美丽乡村,聚焦“治厕”、“治垃圾”、“治水”、“治废弃物”等突出问题,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加快推动北沿江高铁启东设站工作,做好与上级铁路部门和设计单位沟通衔接,提前谋划征地拆迁各项准备工作,完成高铁新城概念性规划结题,推进站前路等配套设施的深化研究。序时推进洋吕铁路征地工作,目前,吕四全线已完成征地组卷上报任务,房屋拆迁660栋,签约率达99.8%。完善“六横六纵两沿两高速一环一通道”骨架路网体系,优化公路路网结构,持续推动“启明江海、行吾东疆”农路品牌建设,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完成智能化电动车充电桩建设,加快智慧停车系统建设。5g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上半年开通激活5g基站超400个。

    (五)坚持惠民生、强保障,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品质提升

    民生保障持续增强。各类社会保险继续提标扩面,基础养老金提高标准至省定173元。做实医保市级统筹,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促进“医养融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完善优化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功能,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县域医疗中心建设,人民医院持续完善胸痛、卒中、创伤中心建设,中医院加快推进中医专科联盟信息化建设。集约利用区域优质资源,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体化运行。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实施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和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稳就业举措,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5122人。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相关工作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抗大九分校纪念馆、王鲍烈士纪念馆等13个党性教育基地共接待参观超2万人次,南通首条红色音乐公路建成通车。办好群众贴心实事,首批公示的2073件市镇村三级“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中,已办结648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持续推进汇龙小学学华分校(二期)、折桂中学新城区分校、实验小学新城区分校、少年宫新城区分校、启东中学新校区建设。城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3.1%,省市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达90%。中高考各项指标为近几年来最佳,位居南通市中上水平。“德润东疆”德育品牌全新打造,“高初小幼”德育一体化体系初步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共乐东疆”文体活动持续推进。

    社会治理精细高效。市容提标整治行动深入开展,科学统筹、周密谋划常态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持续推动。持续压实信访工作责任,越级上访秩序专项整治和城乡建设领域信访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圆满完成全国“两会”期间的信访安保维稳工作,全市信访形势平稳可控。基层治理扎实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建成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汇聚54个部门信息数据733.4万条,开发“领导驾驶舱”app,助力科学研判决策、远程指挥调控。打造“一键联动、一图展示、一屏指挥”江海堤防综合治理智慧工程,排查处置各类安全风险隐患1600余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持续开展非法违法小化工大排查大整治,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平稳态势。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信用意识广泛增强。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累计入选中国好人26人(组),位列南通第一、全省前列,近期新增3人候选江苏省道德模范。

    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在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下,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趋稳,同时一些矛盾和困难依然存在:一是经济持续上升的动力不足,gdp支撑基础较为薄弱,保持较高增长的压力较大,规模企业培育仍显不足,缺少标志型引领型龙头企业。二是项目建设面临多重困难,储备明显不足,落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特别是重特大制造业项目偏少;要素瓶颈制约日趋明显,征地成本高、手续周期长、产业项目融资难、环境容量指标限制等一系列要素瓶颈严重制约了我市项目建设。三是生态环境还有较大改善空间,土壤污染防治仍需进一步加强,“无废城市”建设尚未破题,化工行业整治还需进一步落实,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仍需努力构建。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下半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启东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精神及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体会议的总体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调动各方积极性,狠抓落实,攻坚突破,全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集聚力量狠抓产业,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升级。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着力做大临港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优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启东实际,强化产业链研究,着力在关键节点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为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全面推进“1521”工业龙头企业双倍增三年培育计划,发挥重点骨干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提升龙头企业对经济的支撑力;积极推进月度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实施方案,组建专项推进工作小组,合力攻坚,实现培育经济新动能。开展“千人千企”挂钩帮服活动,建立企业问题清单化管理制度,实施挂牌督办、签单销号等机制,定期跟踪“一对一”服务进展,梳理解决企业提出的发展困难。坚持“稳存量、找增量”,稳定企业进一步释放生产潜力,支持企业提档升级、转型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动承接上海“五型经济”外溢效应,积极引进科技研发、软件开发、工业设计、金融服务、区域总部等业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导制造业企业从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积极筹备召开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大会,着力招引和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等行业,壮大发展行业规模,提升服务业运行质量。强化协调服务,相应行业主管部门通力合作,加强培训指导工作,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为企业入规上限提供保障;强化考核督查,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充分调动区镇工作积极性,形成部门联动、上下合力的良好局面。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改革,激发三农发展活力。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完成5.3万亩建设任务,建设完成市级高标田示范区3个;发展现代农机建设,做好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家庭农场、农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社和农技专业化服务队建设水平,创建国家和省级示范经营主体。加强农业科教协同推广,实施科教兴农与人才强农战略、积极推进乡村振新战略。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推进农业项目带动基地建设,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完善标准化生产。

    (二)全力以赴狠抓项目,积蓄经济发展强劲动能

    切实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牢牢把握项目建设“量质并举、以质为先”的要求,全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程。加快三信流延膜设备、硕赢风电配件、中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进程,积极推进益海嘉里粮油深加工、卫华港机、万洋工业综合体、德汇海粟湾生态文旅项目等项目开工建设。完善设备投入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力促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确保全年亿元以上重大工业技改项目不少于20个。加强用地指标管理,推进征而未供土地处置清理工作,全面盘活现有存量土地,对符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优先供地;做好上级部门扶持资金争取工作,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项目融资难问题;搭建企业和劳务基地的点对点用工平台,缩短用工企业与劳务基地的距离,畅通企业用工渠道,确保企业有稳定劳务输入。

    推进平台载体建设。不断放大区位优势,加强与上海、苏南等地协同联动,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导向,增强承载能力、提高产出效益。启东经济开发区聚焦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加工、功率半导体器件、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完善半导体产业园功能配套,支持捷捷微电子、吉莱微电子、启微半导体等企业加快发展,引进一批领军型企业,加快产业集聚,打造长三角地区半导体装备及材料产业发展新秀。吕四港经济开发区锁定重型装备、港口物流、粮油加工、能源储运等产业,集中力量主攻新材料、新能源、临港高端装备制造、港口物流产业等项目,实现精准化招商,全力打造千亿级临港产业基地。海工船舶工业园以沿江岸线优化整合为重点,不断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在完成“腾笼换凤”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向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升级,建造更多“国之重器”,打造国内知名的地标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锁定产业方向,深耕上海浦东,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引培,打造上海北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高地。生命健康科技园持续强化与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对接,聚焦高端医疗器械、医药服务外包、生物制药、健康服务等重点领域,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上海张江药谷、苏南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协作首选地。圆陀角旅游度假区锁定“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完善功能配套,引进建设高端文旅项目,做精做美江海文化景观大道,着力提升休闲娱乐、观光度假、体育运动、会议商务等业态品质,打造独具江风海韵魅力的旅游胜地。江海产业园按照韵味滨海新城定位,集聚高端商务、会议会展、研学交流、休闲健身、海上运动等业态,优化园区规划和城市设计,加快唐韵龙湾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魅力蓝湾。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动重特大项目签约落户,确保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不少于30个。在精准招商上持续发力,围绕上海、苏南、北京、广深等重点区域,聚焦海工船舶及重装备、生命健康、电子信息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梳理一批适合在启东发展的重点产业细分领域,跟进一批重点企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实施精准对接,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产业链做大做强。紧盯一批相对成熟的在谈重大项目,持续跟进,力争项目尽早签约落户,力争下半年再落户百亿级重特大项目1-2个。推进科创项目招引,重点面向上海和长三角等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地区开展科技招商活动,突出招引高精尖科技创新型企业,为我市主导产业注入更多创新元素,实现产业创新发展。

    (三)蹄疾步稳狠抓改革,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业务流程标准化、协同化与便利化,推行“证照分离”“减证便民”等改革,提高审批便利度;深化工程项目审批改革、“一件事”改革、集成服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着力加快国企改革进程。纵深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内涵建设。扎实推进土地延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国家级改革试点,争取更多更具含金量的改革试点任务落到启东。

    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为牵引,鼓励企业开展两化融合2.0的贯标工作,引导企业开展新型能力顶层设计,实现战略优化、业务转型及组织变革。采取“培育+服务+扶持”的模式,开展规模以上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咨询诊断和指导服务,组织专家及营运商进入企业上门解决信息化方面问题。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技术、模式、业态等创新和应用示范,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做好企业信息化重点项目的申报和资金管理工作。做好南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工作,引导拥有各级技术中心的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成果产业转化能力。大力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计划,加快推进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逐步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关键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积极探索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组织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环节,积极组织企业参与江苏省重点领域质量攻关活动。

    加快创新平台构建。以北大生科华东产业研究院第二轮合作为契机,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加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力争全年引进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不少于2家。推进启东精准医学众创社区建设,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项目来启创新创业。招引1家中介机构来启设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发展、高企申报、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提供专业服务。分类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家、南通级企业研发机构10家。

    (四)久久为功狠抓生态,塑造城乡融合发展新貌

    注重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兑现强农惠农政策,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深化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统筹城市品质提升和美丽启东建设,高标准实施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高标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持续改善居住环境。全面推行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速推进“2+2”起步码头建设,确保年底建成投运;加快10万吨级进港航道疏浚,确保年底与码头同步运营;进一步推动主航道扩建工程前期报批,开展好主航道日常维护工作;加快建设内河转运区码头,确保年底部分码头投运,与“2+2”码头形成江海联运功能。港口支持系统及东港池建材码头开工建设,为港区运营及后方产业提供支撑。围绕北沿江高铁年底具备开工条件的总体目标,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推动项目在我市境内一次性开工,加快安置区用地征地报批和项目设计、招标等工作;加快洋吕铁路征地组卷报批,打造更加便民的公共交通。

    强化生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最美江海岸线”工程,积极开展沿江沿海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程,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加大生态河道建设力度,做好河长制工作。全力推进化工产业整治工作,坚决贯彻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国家战略,严格落实省市关于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的各项部署,按照“一企一工作组”推进办法妥善做好工作,以日保周、以周保旬、以旬保月,确保年底前全部完成验收。积极推进重点能源工程建设,争取华峰分布式能源项目3季度竣工投运,h1、h2、h3海上风电项目年底前全容量并网运行。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强化碳排放总量、强度“双控”和峰值目标管理,稳步提升碳汇能力。

    (五)凝心聚力狠抓民生,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稳岗扩就业政策体系,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推行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提高我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逐步缩小与其他县市的待遇差距,推动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努力实现应参保尽参保。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全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不断提升妇幼健康、老年人健康服务等工作质量。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规范社会救助监管;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养老服务和管理。加快安置房开工建设力度,确保在年底前形成一定规模的销售。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完善各类涉企优惠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做好省级双拥模范城迎评工作,统筹做好福利、助残、慈善等工作。

    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常态化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制度化落实十大类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共乐东疆”百项文体活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加强村级医疗机构管理。推进公共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加快文体中心南区和版画艺术中心装修进度,少儿图书馆、历史文化陈列馆、临展厅、版画艺术中心、蓝印花布艺术馆开馆运行。对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与供给体系。

    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夯实长效管理基础。深化基层群众自治,持续打造“微自治”模式。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完善“网格+”融合发展机制,深化“警网融合”“平安前哨”等工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启东、法治启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工作,巩固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健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体系,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应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

    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报告篇2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及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纵深推进中央三大攻坚战和全市六大攻坚战,深入开展“六个年”活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1%;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8.4%。“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坚持守底线、稳增长,“六保”任务落实有力

    保居民就业。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全面落实稳岗返还、以工代训扩岗等政策,1.09万人实现稳定就业,1624人通过申请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实现创业。保基本民生。单次3000元以下临时救助审批权限已下放,完成残疾两补、价格临时补贴扩围提标工作。保市场主体。出台《关于帮扶企业保市场主体的工作方案》,推动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落地,全年为企业减税降费5.2亿元,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增长16.2%。保粮食能源安全。有力推进抛荒地全面复耕复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23.5万亩,超额完成粮食生产、储备年度任务。开工建设新城集中式充电站、新城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县lng储气设施能力满足日均3天需求。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出台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协助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全力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保基层运转。压减一般性支出比例达11.6%,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发放和基层运转。

    (二)坚持调结构、促转型,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经济转型质效更优。深化“主攻工业突破年”活动,加快推进硬质合金产业园、赣粤汽车配套产业园建设,大鑫纳米新材料、梅岭新材料、瑞达新能源、爱营科技、广州锐足轮毂等重大项目顺利落户,“双首位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提速,完成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成双胞胎集团生猪养殖、蔬菜大棚等一批农业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培育,全县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共计35家。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启动了丫山景区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工程,快速推进南安历史文化园等文旅重大项目,圆满承办省旅发大会分会场、2020森林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加快智慧文旅系统建设,充实完善“一部手机游”。

    有效投入推进更快。深化“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列入市、县调度的89个、97个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95.7%、152.3%,竣工项目81个、66个。新建10千伏线路59公里、低压线路47公里,g220生龙口至南安段等3条国省道改建建成通车。大力推进“争资争项强化年”活动,全县共争取上级资金31.63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约7.41亿元。悦安新材料公司科创板首发上市申请顺利通过审核,县资产经营公司6.1亿元公司债券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我县直接融资取得零的突破。

    创新发展动力更足。强化企业科研主体地位,全社会研发投入(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86%,年内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省级军民融合企业2家、市级研发平台4家、品牌产品2个。海创钨业公司获批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悦安新材料公司获批“海智计划”悦安工作站、市级双创示范基地。

    (三)坚持强改革、扩开放,融合发展上新台阶

    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深化“放管服”改革,“赣服通”分厅实现了104项本地事项掌上查询办理。“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0.2%。打造“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超市”,网上审批系统实现村级便民服务站全覆盖。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在全市率先开展营商环境第三方测评,县域、县工业园区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分别列全市第6、第9。持续深化“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新城镇获评全省首批“五型”政府建设示范镇。

    区域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与深圳市沙井街道、东莞市黄江镇等地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先后举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项目集中签约开工仪式等多项重大活动,签约和开工项目21个,总投资达121.58亿元。

    对外开放合作开拓新局面。围绕钨及有色金属新材料深加工、汽车配件、绿色食品等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建立“线上+线下”招商新模式,推进“云招商”、5g网红直播经贸合作暨“余商回归”招商推介会等重大产业招商活动,实际利用外资、出口总额分别增长6.5%、5.2%。

    (四)坚持抓治理、提品质,美丽展现新貌 

    城乡建设协调推进。以“四城同创”为抓手,全力打好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加快推进城南农贸市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断头路打通等工程,建成开放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奥园城市综合体等一批大项目成功开业。建成四大智慧化城市管理应用系统,新建投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91根,开通81个5g基站,城市功能和品质进一步提升。有序推进美丽宜居试点建设,打造新农村建设点236个、美丽宜居村庄19个、美丽宜居乡镇2个。入选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国试点县,“四规合一”推进乡村治理经验做法多次在全省作典型发言。荣获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集体。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加快整改。完成矿山恢复治理68.84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超额完成人工造林、低质低效林改造任务。与南康区签订了章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2%,饮用水源水质、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以上标准。绿色矿山建设在全市名列前茅,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森林康养基地,县公务大楼获评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县工业园区获批省级循环化改造园区。

    (五)坚持补短板、惠民生,群众福祉不断增强

    文明品牌效应扩大。顺利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荣誉称号。国家税务局县税务局、东门小学、新城镇水南村游兰英家庭分别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文明家庭”称号。推进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陈列布展工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2个自助图书馆、3个乡镇图书馆分馆,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活动。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开展“脱贫攻坚决胜年”活动,剩余274户625名未脱贫户顺利脱贫,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丫山旅游扶贫模式再次上榜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5.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5%以上,全面落实退役军人各项优惠政策。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城镇全覆盖。启动公办殡仪馆项目和特困失能老人护理院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特困失能老人集中护理。绿色殡葬改革工作连续三年列全省、全市第一名。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开展“民生实事推进年”活动,开工建设梅国小学、新城镇第二小学、青梅幼儿园,石桥下小区幼儿园改建项目已完工,蓝天幼儿园开园招生,“大校额、大班额”“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逐步化解。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升级改建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推进县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业务用房、第三医院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基本诊疗路径管理,全县11个乡镇卫生院的平均治疗费用下降16.6%。有序开展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试点。积极推进群众体育运动,发展体育产业,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体育产业示范单位”。顺利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

    社会大局安定有序。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在全市率先落实“一村一辅警”,配齐人民调解员。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持续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加快实施“雪亮工程”。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秋风行动”,形成严打严防严管的高压态势。积极根治欠薪、化解信访矛盾,严打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狠抓安全生产、食品药品、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工作。2020年度公众安全感测评结果全省第11、全市第5。获评全国、全省信访“三无县”,全市信访先进县。荣获全省平安校园建设优秀县,社会和谐稳定基础不断巩固。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外部发展环境依然严峻,“六稳”“六保”压力较大;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层次不高、实体经济仍面临不少困难;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今年的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县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和重要讲话精神,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一条主线”(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这条主线),力求“五个突破”(在加快打造承接大湾区汽车配件和钨及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上求突破、在加快打造大湾区文旅康养基地上求突破、在加快打造大湾区优质食品重要供应基地上求突破、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上求突破、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求突破),统筹“九个主攻”(主攻科技创新、主攻工业倍增升级、主攻乡村振兴、主攻新型城镇化、主攻现代服务业、主攻基础设施建设、主攻改革开放、主攻生态文明建设、主攻民生实事),以高质量党建保障高质量发展,持续用力建设实力、美丽、幸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结合我县实际,并与“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相衔接,初步安排2021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0%左右,出口总额量稳质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0%左右、9.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一)聚焦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发展质量

    工业倍增升级。在稳定发展海创钨业等现有钨行业加工、贸易企业的同时,完成翔鹭钨业退城入园(三期)年产9000吨apt生产、悦安新材料新建6000吨羰基铁粉生产等项目,建设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钨冶炼中心;加快建设硬质合金产业园,做大做强翔鹭精密制造、龙晶微钻硬质合金等企业,围绕行业上下游企业,引进一批成长性好的专、精、特高性能钨粉、硬质合金、刀钻具等钨合金应用领域企业,推动钨及有色金属新材料深加工产业向高端化及深加工应用升级。实施明发矿业贵金属综合利用技改、大鑫纳米新材料等一批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建设赣粤汽车配套产业园,加快爱营科技、锐足轮毂等已入园项目建设,大力引进配套企业,推动全县汽车配件产业加速发展。高标准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加快东进食品、美怡香等项目建设,支持南安板鸭、富华米业等龙头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打造面向大湾区的优质食品重要供应基地。利用现有建筑用砂石、废石、尾矿、建筑垃圾等生产机制砂石建材原料,发展装配式建筑,建设机制砂石集散中心、机制砂石生产深加工基地。推进数字经济三年行动,实现城区范围5g网络连续覆盖。开展“工业倍增升级突破年”活动,强化精准帮扶企业,加强工业运行调度,推动重点企业增长、成长型企业提升、小微企业升规,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

    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乡村振兴突破年”活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现代种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3.4万亩以上。重点抓好“3+n”特色产业以及蔬菜、脐橙、油茶、粮油、富硒农产品培育、生猪复产增养。规划建设烫皮小镇,打造平岗花艺小镇,扩大肉鸭养殖规模。培养职业菜农,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职业菜农”生产模式,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收。科学引导脐橙复种和新植,抓好油茶产业改造提升。新建现代化生猪屠宰企业、家禽集中屠宰厂,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打造集畜禽养殖、屠宰加工、饲料生产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扩大本土食品品牌影响力。

    助推服务业升级。做旺文化旅游。推进南安历史文化园、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陈列布展并如期开馆,建设池江兰溪红色名村。提升丫山旅游集散中心,加快建设配套设施。推进西华山工业旅游,开发内良天华山、河洞长岭高山梯田等乡村生态旅游。加大丫山景区创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度,启动梅关古驿道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做优康养服务业。加快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抓好大龙山生态康养中心、五福居养老康复中心等项目运营。全面推广“党建+养老服务”,扎实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县特困失能老人护理院和公办养老院新改扩项目建设。做强现代物流业。做好赣粤物流生态小镇运营,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智慧物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促进我县骨干物流企业与大湾区、市知名企业交流合作。做实现代金融业。推进普惠金融改革,发展绿色金融。加大与上级引导基金对接,争取在我县设立创投引导基金。推动企业股改上市“映山红行动”。

    (二)聚焦创新驱动,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深入推动协同创新。积极与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合作,启动悦安新材料研发中心建设,加快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悦安、翔鹭、海创等创建一批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探索“研发设计在湾区,产品制造在”模式,积极引进电池和智能网联等领域高水平工程师、年轻企业家、科学家、创新团队及顶尖人才在我县开展基础研究、前沿颠覆性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入库工作。强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积极开展有色金属行业“机器人应用”示范推广,建设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政府财政投入撬动作用,落实企业研发投入优惠政策,力争2021年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2%以上,争创“省级创新型县”。

    持续深化改革。推进“赣服通”分厅功能升级,开设不见面审批、一链办理、政策兑现、区块链服务专区,建设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服务区。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突破年”活动,推进新一轮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对标行动。实行投资体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行项目审批“容缺审批+承诺制”“六多合一”改革,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加快县属国有企业转型,有序推进2021年项目融资工作。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各类要素充分有序流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在105个村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推进全国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三)聚焦内外需求,大力增强发展动力

    提速项目建设。深化“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全力推进“项目六大会战”。2021年计划实施136个重点工程项目,新建粮食应急储备库、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数字等项目,实现博物馆、县城防洪工程、环城路、县政务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运营,年度计划投资100.38亿元。抓住机遇,超前谋划硬质合金新材料、汽车配件、文旅康养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纵深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分析、把握国省专项投资方向、疫情以来国省支持政策,开展“争资争项突破年”活动,加大交通、农田水利、生态文明、教育文化等项目包装力度。

    激发消费潜力。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完善11个乡镇电商服务中心,加强多媒体电商宣传,发展淘宝、抖音电商、网红、直播带货(带货主播),提升电商服务水平。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拓展定制消费、信息消费、智能消费。建设新城、池江、吉村等乡镇消费综合体,打造奥园广场、步行街、安康广场、南安历史文化园四个夜间经济区,规范体育场、牡丹亭文化园等120个临时摊点(位),充分激发城乡消费潜力。落实和完善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

    提效招商引资。深入开展“招大引强突破年”活动,围绕钨及有色金属新材料、汽车配件、文旅康养等重点产业进行精准招商,持续开展“三请三回”和“三企入赣”“粤企入赣”活动,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聚焦产业承接,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攻方向,强化与深圳市沙井街道、东莞市黄江镇等地常态化、多层次对接合作,发展飞地经济,提供产业配套,引进一批国内行业重点企业、创新型企业和重大支撑项目。发展跨境电商,拓宽企业海外营销渠道。

    (四)聚焦城乡融合,稳步提升城乡发展

    精心规划。按照“轴带拓展、中心集聚、区域协调、综合提升”的城镇体系发展战略,集中力量打造县城为主中心、新城为次中心,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拓展县域城镇发展空间,构建“两心两轴三区”的城镇发展格局。加快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划定整个县域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管控界限。实施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精致建设。对标对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全面落实治脏、治乱、治堵等八大行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大力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活动,完善公交站台、污水管网、停车场、绿地、城市公园、小游园等设施。争取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稳步推进安居工程,整治改造4个老旧小区499户,改造水口寺等棚户区108户。打通胜利北路等城市“断头路”,加快南燕路、翠怡路等5条新城区道路建设。全面完成环城路建设并通车,确保大货车绕城行驶。加快幸福小镇、运动休闲小镇建设,完善城区污水处理设施、新区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打造商务商贸、旅游康养为主导功能的宜居宜业生态新城区。精细管理。深化文明城市常态化管理,加快推进数字城市、海绵城市建设。

    精美呈现。扎实推进乡镇建设三年行动,高质量推进新城镇、浮江乡示范乡镇建设,打造新城镇鱼仙村、浮江乡竹木村2个赣南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示范点。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连接,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力争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5%。加快乡村建设。在137个新农村建设点实施“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部分中心村配置“8+4”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巩固农村“厕所革命”成效,着力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样板县。常态化开展乡风文明行动,持续整治陈规陋习,弘扬乡村正能量。

    (五)聚焦污染治理,打造美丽中国“样板”

    巩固生态优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细颗粒和臭氧协同控制。大力实施章江河两岸及支流治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升级版,抓好“小散乱污”企业整治、推进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的突出问题整改。启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加快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城工业小区污水处理厂、餐厨垃圾回收、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等环保项目建设。加快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章水国家湿地公园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项目实施,全面推行林长制升级版,推进森林资源监控体系建设,改造低质低效林4.86万亩。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行为。规范矿山治理与开采,创建一批国家级绿色矿山。

    打造生态样板。深入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赔偿等制度。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推广“两山银行”“湿地银行”等模式,创建国家级“两山”实践基地。落实好章江上下游生态补偿。总结生态旅游扶贫、绿色矿山修复治理经验并在全省、全国推广应用,打造生态文明“样板”。

    (六)聚焦民生事业,逐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和5年过渡期要求,争取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统筹抓好城镇扶弱助困工作。稳步推动就业创业。继续落实保居民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600人以上。全力争创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强化社会保障工作。全面推行社会保障卡应用,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救急难制度和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城乡一体。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梅国小学、新城二小、青梅幼儿园等项目建设,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着力解决“大校额、大班额”“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完善医联体和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能力建设,实施新一轮疾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县妇幼保健院、县第三医院、乡镇卫生院、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等项目建设。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加快图书馆新馆及乡镇分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建设,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试点。推进大型赣南采茶戏《梅岭梅岭》剧目创排公演,争取《旁牌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做好应急广播全覆盖工作。争取体育公园、黄龙体育中心“两馆一场”早日完工。

    提升市域治理水平。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强化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返县人员精准管控,严格冷链食品及从业人员检测,加强火车站、汽车站、酒店等重点场所、特殊场所的防控。深化平安创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实现村居、自然村组、小区治安监控探头全覆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抓实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做好金融、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完善非法集资、诈骗监测预警机制,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新目标更需新作为。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上勇争先,持续用力建设实力、美丽、幸福新,奋力开启现代化强县新征程,以实干实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报告篇3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县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省“三高四新”、市“三区一中心”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抓好“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的跟踪落实问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快建设“四个岳阳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稳中趋好。上半年,全县上下凝心聚力、齐抓共管,强化监测分析,狠抓运行调度,及时解决问题,统筹推进经济发展。1—6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3.28亿元,占年计划的44.2%,同比增长10.7%;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9%、21.8%,分别超过年计划0.5、11.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4亿元,占年计划的52.9%,同比增长28.9%;这四项主要指标增幅分别超过全市平均水平0.2、1.3、1.4、3.9个百分点,六县市排名均在前三之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771元、10153元,分别占年计划的53.4%、48.5%,分别同比增长10.9%、14.7%,增幅在六县市分别排名第一、第三;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3.79亿元,占年计划的51.1%,同比增长19.3%。

    (二)产业发展稳固提升。一是农业生产稳中有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完成早稻播种面积44.2万亩、中稻(含一季晚)17.8万亩、旱粮12.32万亩。出台《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十条》《库区绿色优质粮基地创建实施方案》等文件,大力推进铁山库区绿色种植,着力打造铁山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发展“再生稻”“优质稻+油菜”“特色旱粮”三大示范片5900亩。成功申报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岳阳县洞庭湖流域黄沙街镇片区绿色发展示范工程项目。二是工业经济持续壮大。1-6月,全县197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规模总产值256.8亿元,同比增长15.16%;完成工业投资26.66亿元,增长2.3%;其中完成技改投资17.63亿,增长1.2%。园区发展步伐加快。1—6月,园区新签约链上工业项目27个,合同引资83.72亿元,其中投资过10亿元项目2个(晶威新材料、润天智科工程设备制造)。园区新开工工业项目28个,续建21个,竣工投产21个;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64.63亿元,同比增长31.7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32亿元,同比增长36.72%;实缴税收1.6亿元,同比增长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65亿元,同比增长19.68%。云隆新材、磊强新材、亚泰陶瓷岩板生产线、索非特矿山机械等项目竣工投产;湘顺新材(二期)、冬达实验设备、鹏镜特种材料等项目加速施工。三是文旅产业全面推进。上半年,全县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49万人次,同比增长133%;实现旅游总收入42.11亿元,同比增长149%。岳州扇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原创歌曲《我的岳阳》、原创花鼓小戏《寸土不让》荣获第四届、第五届岳阳文学艺术奖。桃李春风文旅小镇、张谷英景区、大云山旅游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三)项目工作扎实推进。一是争资争项提速发力。1-6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78亿元,同比增长21.8%,居六县市第二;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8个,居六县市第二;全县到位争资项目93个,落实资金27亿元,同比增长5.5%;到位融资项目1个,到位资金1.2亿元。二是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成立县重点建设项目事务中心,实行重点项目一月一调度、一通报、一交办、一排名,以“三张清单”倒逼项目开工、建设提速、建成达产。截止目前,全县169个重点建设项目(含19个前期项目)已开工87个、竣工11个,开工率51.5%;完成投资63.93亿元,占年计划的53.3%(不含前期项目)。其中涉及县本级财政投资项目有29个,年计划投资10.33亿元,县财政年计划投资6.54亿元(含土地储备债券1亿元);截止目前,已开工项目18个,占计划的62.1%;完成投资2.67亿元,占计划的40.8%;其中,文胜铁路桥涵改造、荣岳西线公交化改造、滨水东路南延等项目已基本竣工,长丰北路拓改、荣湾湖渡改桥(虎形山桥)、新开镇中心幼儿园、城东幼儿园等项目整体推进较快。三是规范投资政府项目初见成效。加强《政府投资条例》宣传贯彻,出台了《岳阳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岳阳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岳阳县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管理实施细则》《岳阳县政府投资小额公司项目交易管理办法》等文件,积极开展项目可研、概算评审。今年来,我县累计评审政府投资项目46个,送审金额96685万元,累计调整投资额10454.4万元,其中,调增285.64万元、调减10168.76万元。从评审效果上来看,在源头上规范了项目前期工作,提高了政府投资效益。

    (四)城乡建设统筹推进。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成立了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土地储备与出让委员会,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划定,初步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线,确定了全县4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划。稳步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年内可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二是加强城市管理。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全面加强市容秩序整治,扎实推进城区主街道垃圾桶撤桶移位工作;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加强公园广场管理及园林绿化管养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县城复查验收;完成青山南路等垃圾中转站建设,强力推进新开垃圾填埋场建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重点项目。三是强化基础建设。大力推进北向融城,长丰北路拓改、北大青鸟等项目进展顺利;2大棚户区改造完成全年任务80%;建材小区、教体局家属小区、贺坪房地产小区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余6个项目即将开工;富荣路三期等3个公租房项目扎实推进。龙乌线大修工程全面完成,荣宝线、兰关线大修、岳望高速黄沙街连接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有序推进。四是改善乡村面貌。完成省级精品乡村示范村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7个的创建申报,启动市级美丽乡村5个、美丽屋场5个、县级美丽乡村5个创建计划。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1-6月,新建乡镇公厕7座,完成户厕改造7520余户,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37%和50.1%。完成植树造林4.4万亩;张谷英文旅特色小镇创建经验在《焦点访谈》栏目推介;持续推进“治陋习、树新风”行动,进一步完善乡规民约,文明乡风深入人心,乡村面貌得到改善。

    (五)重点改革持续深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持续深入。一是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夯实“三集中三到位”,顺利实现“一张网”“一张门”“一张图”等政务服务改革目标,增强了改革拓展性。上半年,县政务服务大厅现场办件累计14.4万件,全程网办6.74万件。二是严格规范项目审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窗口“一站式”办理,有效运用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项目“网上”审批全覆盖。三是全面启动事业单位车改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58家单位车改工作。

    (六)民生福祉保障有力。一是突出降费减负。对全县各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核定,包括教育收费、荣家湾至岳阳市火车站城际公交票价核定、物业管理收费等,做到凡不符合文件要求和已取消的收费项目坚决取消,该降标的收费项目坚决降标,提高收费透明度。二是促进稳定就业。大力开展“春风行动”,有效促进稳定就业。1-6月,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075人,占年度任务的7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8%;实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87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30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创业、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等培训3160余人。三是保障基本民生。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做到思想不懈、干劲不松、力量不减、政策不停,强化“两类人群”监测帮扶,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开通荣家湾至岳阳城际公交线路,有力推进“北向融城”;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落实市委“基教十条”,启动中小学教室、寝室空调安装项目,有效改善教学条件,全年新增公办园学位1165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稳步实施2家县级医院改扩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再次提标;顺利启动国际稻都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四是加强生态建设。49件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交办件已办结22件,阶段性办结27件。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依法引导湘北铸造厂退出,启动29家樟木炼油加工作坊关停退出工作。五是维护社会稳定。全力保障全国“两会”、建党百年大庆特护期安全稳定,深化法治岳阳县、平安岳阳县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积极化解信访矛盾,狠抓社会管控,不断提高安全应急能力,有效应对“5·15”极端天气灾害冲击,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及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国家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成为影响税收增收的重要原因;受疫情冲击、经济减速、企业效益不佳等因素影响,我县消费需求恢复缓慢、投资需求内生动力不足,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仍在增长,“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压力较大;受县、乡换届工作影响,部分单位工作配合不力、推进迟缓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努力克服,认真解决。

    (一)坚持规划引领,发挥调控作用。一是持续对“十四五”规划目标跟踪问效。对照我县“十四五”规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根据项目重要程度,在项目实施时,突出重点,分出先后,量力而行,有序推进。二是完成村级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基础上,结合我县乡村工作实际,对35个乡村振兴的重点村、示范村,因村制宜,迅速开展“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打造一批有组织能力、有产业基础、有重点项目、有辐射效应、能率先实现乡村振兴的美丽宜居村庄。

    (二)突出项目建设,全力争资争项。一是破除瓶颈制约,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统筹解决好土地、环评、资金等瓶颈制约因素,确保我县2021年重点项目顺利实施,重点推进财纳福诺石晶地板产业链、冬达实验室设备制造、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以快保进度、以好保质量。二是对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继续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持续跟进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并严格绩效考核措施,确保完成全年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三是强化资金保障,积极筹措生产和建设资金,加大力度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落实各项信贷优惠措施,全力化解资金短缺的问题。四是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严格按照《岳阳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评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五是充分发挥项目的抓手作用,积极协调,及时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的相关服务;加强项目储备库建设,对全县各行业建设项目认真酝酿、仔细梳理、精准优化,充实重点项目储备库,确保投资稳步增长,完成全年投资增长10%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项目进展情况调度和协调,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完成争取国家重点投入30亿元以上。

    (三)抓好城乡统筹,建设美丽乡村。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园林县城创建,巩固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统筹推进新城区建设、集镇建设和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加快推进长丰北路拓改、东方路升级改造、富荣路西延等重点城建项目建设,整体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品牌兴农战略,依托特色蔬菜产业园重点匹配基础设施工程、天裕生态休闲食品建设、湘佳牧业养殖基地建设等项目,有效推进养殖种植业向生态化、立体化、精细化方向转变;加快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完成省市改厕任务和公厕建设任务。按照优势优先、示范带动、打造亮点的要求,加快重点示范村庄规划和亮点项目工程打造,确保我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头、有特色、出经验、可推广。

    (四)注重资源禀赋,推进全域旅游。强力推进桃李春风文旅小镇、大云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张谷英特色文旅小镇建设,打造旅游新业态。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家、省、市旅游推介会,宣传我县旅游品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着力推进洞庭渔歌美食街和长丰路商业街建设,提升星级酒店服务品质;以岳阳花鼓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引进传媒影视、演艺娱乐等业态,延伸旅游业产业链。

    (五)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一是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园区负面清单管理;严格按照我县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规范招投标活动;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打造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二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实施政务服务事项全域通办、跨省通办、“5+2”无休办和接诉即办,推行营商服务“好差评”制度,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版。持续深化企业开办“101”、不动产登记“160”、工程建设领域审批“170”等改革。推进市政公用服务提速提质行动,实行报装一网通办。深化“互联网+监管”,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实施违约失信问题整治、涉企优惠政策落地、优化法治环境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三强”行为,严肃查处损害营商环境的人和事。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下半年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下,紧盯目标,全力冲刺,群策群力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全县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报告篇4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21年上半年执行情况。

    一、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建党一百周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为“纲”,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动力,聚焦“一个开局、两件大事、三项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年初市人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扎实推进、计划指标进展良好,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4%,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4.8%,成绩来之不易,但要居安思危,清醒认识、主动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坚持以首善标准抓好“两件大事”,建党一百周年庆祝活动隆重举行,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进入冲刺阶段

    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圆满完成。精心组织、周密调度,高质量完成建党一百周年庆祝大会、文艺演出等活动服务保障。扎实细致做好天安门城楼环境布置、演练预演等工作,高位推进疫情防控、专项安保等措施落地,高标准完成空气质量、气象服务等综合服务保障任务,全力做好环卫、交通、通信等保障工作。开展“两区、三环、四线、多周边”环境秩序整治提升,精心布置花坛花卉等设施,城市环境整洁亮丽,庆祝活动盛大庄严、气势恢宏。

    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高水平推进。组建运行保障指挥部,冬奥竞赛场馆全部完工并通过考察认证,两个冬奥村、主媒体中心完工交付。成功举办雪上和冰上项目国内测试活动,主运行中心和场馆运行指挥体系开展试运行,各竞赛场馆团队全部组建。制定冬奥会疫情防控总体指导意见,统筹推进住宿、餐饮、医疗、安保等赛事服务和城市运行保障工作。火炬“飞扬”正式发布,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加快,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成立,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突破115.9万。制定冬奥会碳中和实施方案,北京和延庆赛区11个冬奥场馆全部通过绿色建筑认证、实现100%绿电供应,延庆赛区生态修复全面完成。

    (二)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批重大创新工程相继落地,创新对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支撑更加有力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培育。国家实验室建设扎实推进,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二期主体工程完工,市级工程研究中心积极布局。实施中关村高精尖产业强链工程,12项卡脖子技术任务完成“揭榜挂帅”遴选。1-5月大中型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1147.9亿元、增长29%,为2019年以来最高水平。启动第二批“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资助项目,全面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雁栖国际社区一期主体结构封顶,未来科学城国际学校加快建设。制定实施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方案,技术转让和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地、减免企业税收1.3亿元,上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5%,科技势能向产业动能加速转化。

    “三城一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研究制定中关村示范区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1-5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增长34%、两年平均增长17.2%。中关村科学城落户首家全球原创新药研发平台。怀柔科学城五大科学装置之一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建成投用,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等交叉研究平台投入试运行,怀柔科学城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的新阶段。未来科学城推动武钢、鞍钢腾退导入航天科技等产业,北京疫苗检验中心项目加快建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三城”均签署创新联动发展协议,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2项。顺义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

    优势产业长板效应更加突出。工业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4%、两年平均增长16.7%,分别高于全国25.5个和9.7个百分点。疫苗产业带动更加抢眼,四支疫苗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产量占全国90%左右,国药北生研、科兴中维两家疫苗企业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个百分点。汽车、电子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和25.7%。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业支撑作用明显,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2%,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7.4%。上半年新增上市企业37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9家。商务服务、文体娱乐、住宿餐饮业稳步恢复。

    (三)持续深化“两区”建设,制度创新与项目落地扎实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迈向更高水平

    “两区”建设成果不断涌现。251项开放举措落地184项,形成50余项全国首创或首批突破性政策和项目。全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持牌支付公司、全国唯一一家承载跨境金融信息传输职能的重大金融基础设施(swift)等项目落地,首单专利许可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获批,北京金融法院挂牌成立,新增第五航权国际货运航线,北京大兴机场综保区一期基本满足封关预验收条件,截至6月底全市招商引资项目管理系统入库项目1918个、总投资约8712亿元。服贸会组委会、执委会获批成立,首钢园区展馆主结构完成施工。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86.7亿美元、增长20.4%,进出口总额1.42万亿元、增长26%。

    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化。优化营商环境4.0版改革277项任务完成过半,积极推进新一批加强版改革。开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专项行动,通过“局处长走流程”等活动解决问题200余个。发布第三批告知承诺制审批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证明28项、清理规范证明11项。印发数字政务建设行动方案,90.2%市级、81.8%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实施“综窗2.0”改革,市级进驻事项93%实现委托受理、87%实现授权审批。深入企业开展精准服务,小米智能工厂二期84天完成征地拆迁、转非安置、手续审批和入市验收等工作,实现拿地即开工。“服务包”企业在京新设机构213家,服务事项办结率90.9%。

    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出台中小微企业帮扶“新6条”措施,及时落实国家最新帮扶政策、动态完善本市具体举措,上半年办理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本金544.2亿元,完成首贷428.3亿元、续贷86.2亿元,减征小规模纳税人等小微企业增值税20.6亿元。失业保险返还、以工代训等减负稳岗政策补贴资金27.92亿元、惠及109.7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9.3万人。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保住和催生了大量市场主体,全市新设企业11.5万户、增长64.2%,较2019年同期增长26.5%,其中科技型企业新设4.6万户、增长62%。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市属国企实现利润总额702.8亿元、增长1.2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34.8%。

    (四)着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新基建新场景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数字基础设施加紧布局。新基建投资增长34.6%,新增5g基站3700个。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占先”工程取得新突破,微芯研究院发布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和首款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发起成立长安链生态联盟,在区块链前沿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先发优势。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揭牌,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智源研究院发布全球最大智能模型“悟道2.0”,人工智能长板加快锻造。国内首个装备制造业5g全连接工厂落地。出台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揭牌,北京三号卫星发射成功。

    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完善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成立规范互联网平台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若干措施,组建工作组进驻17家平台企业开展指导,整改任务完成97.5%,有效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平台企业运行总体平稳。

    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实施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城市码体系架构初步搭建。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成立,出台政务数据分级与安全保护规范,持续推进政务数据、社会数据汇聚共享。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安全行驶总里程近300万公里,国内首条5g智慧管廊投用,累计开通27家定点医疗机构“互联网+”医保服务。制定第三批应用场景建设实施方案,聚焦重点区域和央企组织征集一批重大应用场景。

    (五)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资消费拉动更趋协调,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线上线下消费持续恢复。制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十大专项行动”落地实施,北京消费季启动以来累计开展千余项商旅文体活动,上半年落地首店434家、超过去年全年的2倍,五道口购物中心、北投爱琴海等一批商业设施投用,购物中心、百货店及专卖店零售额分别增长56.4%、49.8%和46%。世界休闲大会成功举办,推出一批红色文艺精品和旅游产品,北大红楼、李大钊故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等成为网红打卡地。网上消费表现活跃,上半年增长24.6%、两年平均增长25.2%。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两年平均增长0.6%。

    扩大有效投资取得积极成效。按季度压茬推进160项市区重点项目开工、开工率达94.6%,180项市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实现投资63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7.6%。制定优化市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批程序改革方案,以交通设施和公立医院为重点开展政府投资全过程管理,切实加强成本绩效管控。下达第一批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1.8%。中航首钢生物质等3个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上市,首个告知承诺规划许可项目落地。制定重大项目储备管理办法,首批入库亿元以上项目1416个。公开推介111个民间投资项目、总投资1334亿元,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21.3%、两年平均增长7.4%,分别高于全国5.9个、3.6个百分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两年平均增长3.7%,其中建安投资增长18.1%。

    (六)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减量提质并重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

    新一轮“疏整促”专项行动有序推进。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55家、疏解提升区域性市场4个,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一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学生宿舍完工,北京口腔医院新院区开展基础工程施工。建设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453个、完成72家核心区住宿业转型升级。出台拆违腾退土地利用指导意见,推动整治型拆违向精细化治违转变,拆除违法建设1336万平方米、腾退土地1533公顷,“留白增绿”及战略留白临时绿化465.9公顷。777个代征代建道路路段、21处配建设施移交,整治108处桥下空间、218处施工围挡。

    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建设。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大运河北京段与河北廊坊段实现同步分段旅游通航,广渠路东延工程建成通车。华夏银行等6家市属国企搬迁选址初步确定,张家湾设计小镇新注册企业50家,铜牛厂房改造为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开工,环球主题公园开展压力内测。建立副中心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签约项目39个、意向投资额247亿元,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通办。

    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协同发展重点领域任务深入落实,支持雄安新区三所学校“交钥匙”项目基本完工、医院项目进行主体结构施工,东城等4区与雄安新区实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京沈高铁京承段开通运营,大兴机场北线高速东延段通车,轨道交通平谷线朝阳段、通州段和河北段的2个标段开工,潮白河流域干流22年来首次实现京津冀全线水流贯通,三地联合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申报。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出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推动城南地区高质量发展、回天地区提升发展行动计划,丰台火车站站房主体结构封顶,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建成投用,新首钢光大银行研发中心等项目基本完工。制定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有序引导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资源向平原新城转移。落实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深化平原区与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印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落地,2.2万农村地区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完成全年任务的73.3%,59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与国企、高校等全部建立对接帮扶机制。支援帮扶力度不减,上半年拨付财政资金37.49亿元,基本完成京冀扶贫协作收尾和交接,调整优化京蒙协作区县结对关系。

    (七)坚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领域短板加快补齐,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疫情防控毫不松懈。科学应对超长潜伏期传染、英国毒株变异传播等挑战,有效控制顺义、大兴天宫院局部聚集性疫情,精准科学调整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强化中高风险地区及境外进京人员闭环管理,持续做好社会面防控。市级统筹、条块结合、高位协调推动疫苗接种提速扩面,18岁及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超过90%。扩大“北京冷链”平台追溯范围,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

    民生保障和改善持续加力。研究制定碳中和行动纲要,开展碳排放总量达峰评估,上半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7%,累计淘汰国ⅲ排放标准老旧汽油车8.4万辆,新一轮百万亩造林新增造林绿化9.25万亩、完成全年任务的61.7%。充分运用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深入研究人口结构和公共服务需求。扩增学前教育学位6810个,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86%,面向小学学生推出暑期托管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出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建成全市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预约通道,20家市属医院获批互联网诊疗资质,建成182处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提高最低工资和养老金标准,出台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总体方案,积极推动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5%、与全国持平。

    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实施。研究制定总规实施第二阶段工作方案,首次城市总规实施评估形成初步成果。研究制定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出台城市更新“1+4”政策,制定实施加强腾退空间和低效楼宇改造利用工作方案,首个危旧楼房改建试点项目落地实施,新完工29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开工36个。钟鼓楼、故宫周边等申请式退租签约762户,棚户区改造完成3256户、占全年任务的82%。

    城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每月一题”27个高频难点民生问题第三方调查满意度达90.15%,30个治理类街乡镇已有13个退出市级督导,完成7164个村和社区“两委”换届。抓好两件“关键小事”,建成438座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全市塑料购物袋月平均销售量较去年12月下降约35%,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物业服务覆盖率、党的组织覆盖率分别达91.9%、94.1%、98.3%。交通综合治理不断深化,今年计划开通运营的7条段轨道线路土建工程总体完成90%、车站全部封顶,北京朝阳站开通,优化调整78条公交线路,新增7000余个错时共享停车位,二环辅路慢行系统全部连通,统筹梳理新老火车站各类问题,深化重点站区机构改革。实现网贷专项整治阶段性清零,全国首个省级预付资金管理平台上线。开展燃气用户排查和液化石油气专项安全检查,集中整治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

    二、计划执行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一是全球疫情仍存在反复风险。传染性更强的德尔塔毒株已致多国疫情反弹,英国7月17日新增确诊病例5.5万人、为1月底以来最高,“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依然较大。二是人民币升值、国际海运价格上涨导致出口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去年5月底至今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9%,商务部对在京代表性出口企业调查显示,汇率影响企业利润普遍在5%左右,7月16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2771.54点、创历史新高,部分企业产品、零部件进出口运输成本上涨3倍左右。

    (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扩散。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截至7月22日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相关指数较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别上涨29.3%和50.94%,需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中下游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和输入性通胀。一是工业企业生产成本上涨。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材料占用资金同比增长19.7%、占存货比重38.7%,分别高于2019年同期19.1个和9.1个百分点。183家工业企业问卷调查显示,60.1%的企业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二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主要大型家电企业陆续提价5%-15%,需警惕ppi上涨向cpi传导。

    (三)芯片荒持续蔓延年内难以缓解。东南亚、台湾疫情加剧芯片供需失衡,全球封测市场占有率27%的东南亚地区多家芯片工厂停工,叠加需求快速增长、产能投资周期较长、恐慌性囤货等因素,300多种类型芯片出现短缺,企业和研究机构普遍预测缺芯至少持续至年底。芯片价格大幅上涨,二季度内存芯片涨价幅度达20%。

    (四)内需持续回升动力受限。一是消费热点、新增长点不多。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3.8个百分点,部分领域仍未恢复至疫前水平,汽车消费两年平均下降5%,餐饮等服务消费仅恢复到2019年同期八成左右,需要在精准规范防疫的同时,进一步恢复城市活力、提振居民消费。适应消费升级需求的优质供给不足和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居民消费意愿不强,人均消费支出两年平均增长1%,远低于2019年同期的7.4%。二是投资后劲需进一步增强。受部分重大项目征地拆迁进度较慢、规划方案不稳定等因素制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2.4%。产业投资增长乏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1.8%、比1-5月回落3.9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下降34.8%,商务楼宇等产业转型升级类城市更新项目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和落地还需加快。

    (五)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仍有不少困难。一是住宿餐饮企业招工难问题依然存在。劳动者在住宿餐饮行业就业意愿不高,主要是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吸引力强和劳动者薪资期望与住宿餐饮企业提供工资不匹配,网络招聘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本市住宿餐饮、居民服务领域求职者减少30%左右,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从业人员超20%来自住宿餐饮等传统生活服务业。二是人工、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较大。扣除企业补缴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不可比因素,1-5月服务业企业薪酬同比增长16.3%、较2019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议价能力弱、成本转嫁能力差,原材料涨价加大企业生存压力,可能导致投资下滑和减员降薪。三是随着去年应对疫情阶段性帮扶政策分类调整、力度减缓,部分前期延缓的小微企业授信风险加快暴露,可能有一定比例贷款劣变为不良。

    (六)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依然较大。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54.4亿元、同比增长15.3%,两年平均增速仅1.3%,全国排名靠后。部分行业收入尚未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住宿餐饮、商务服务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财政收入虽同比正增长,但较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38.8%、11.6%。考虑到去年7月疫情缓解、财政收入逐步恢复正常水平,以及增值税免抵调入库等一次性因素抬高基数情况,下半年增收压力较大,需进一步做好组收和财源建设工作。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还要下更大力气。一是平台经济监管对灵活就业影响需引起关注。今年以来国家和本市加强平台经济监管,相关平台企业积极开展整改,取得良好成效,但平台企业调整压缩业务可能对灵活就业产生一定影响,需要落实中央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要求,构建有活力有创新力的制度环境,稳定平台企业信心,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二是中小学学位不足问题更加凸显。受出生人口增长周期和“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本市中小学适龄人口规模快速增加,基础教育面临入学高峰,核心区等区域学位缺口更加突出。

    总的来看,本市经济回升程度不充分、结构不均衡、趋势不稳固的问题仍然存在,经济运行还面临下行压力,要在科学精准有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首都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既关注短期经济恢复,更注重结构调整和中长期增长动力培育,持续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政策储备,以确定性措施有效应对不确定性因素,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向好发展。

    三、努力完成全年计划的主要措施

    做好下半年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突出“五子”联动、协同推进,突出抓好冬奥筹办这件大事,突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全力以赴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持续增强城市运行保障和社会治理能力

    做好冬奥筹办“最后冲刺”。(1)按期完成非竞赛场馆建设改造,推进场馆竣工验收、绿色建筑认证,加快疫情防控设施、临时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2)筹备国际赛事测试赛和国际训练周,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完善“一馆一策”运行计划、应急预案,加强5g+8k等科技应用。(3)强化住宿、餐饮、交通、医疗、安保、气象等赛会服务保障,做好志愿者招募、培训和管理,加强城市环境整治和冬奥景观布置,抓好水电气热等城市运行保障。(4)组织“倒计时100天”等活动,抓好火炬传递和开闭幕式专项工作,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5)落实低碳场馆、低碳能源等措施,努力实现碳排放全部中和。实施遗产战略计划,提前谋划场馆赛后利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1)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防控各项工作,密切跟踪国内外疫情走势,有针对性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严格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京管控和入境人员隔离管理,从严落实进口货物全流程预防性消毒措施,加快疫苗接种查漏补缺,稳妥有序做好3-17岁人群疫苗接种,尽早建立首都免疫屏障。(2)推动出台接诉即办条例,制定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深化实现主动治理的实施意见,全力抓好区和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完成不少于100个社区服务空间开放式试点建设。出台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管理实施方案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改革方案,加快推进首钢厨余垃圾二期等项目建设,全年新建提升600座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指导,提升居民垃圾分类责任意识。(3)全面提升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确保9月底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营业,实现“智慧平安小区”全覆盖,抓好各类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综合治理电储能设施等新型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二)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新范式,努力走出一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路子

    加速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1)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2)筹建集成光电研究院,形成物质科学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案,开工建设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二期。完成新一批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启动筹建工作。(3)聚焦“卡脖子”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模式,发布中关村高精尖产业强链工程第二批榜单。

    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1)推动出台中关村示范区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实现中关村伦敦创新中心运营,推动特色产业园在十六园全覆盖。(2)中关村科学城高标准推进北区发展,加快字节跳动产业园等项目建设。(3)怀柔科学城基本完成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子午工程二期土建工程,实现首批交叉研究平台试运行,建成怀柔医院二期。(4)未来科学城“生命谷”引进10家以上全球优质医药健康潜力项目,“能源谷”推动国家电投氢能公司等企业入驻运营。(5)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150项以上“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顺义第三代半导体联合创新基地实现投产。

    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1)出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管理办法,新认定一批示范基地。研究制定降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本的工作措施,为企业在京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环境。建立独角兽企业空间需求协调机制,“一企一策”精准支持企业发展。(2)探索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战略科学家负责制,充分赋予人财物自主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出台“首场景”政策,发布第三批应用场景项目,完成第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产品评审。(3)制定实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人才支撑保障行动计划,开展外籍人才配额管理等试点。

    (三)巩固提升数字经济引领地位,下好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先手棋

    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1)推动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落实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实施方案,建立新基建重点项目库和前沿技术方案清单,办好首届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全年新增5g基站6000个,推动5g网络在交通枢纽、大型体育场馆、景点等流量密集区域深度覆盖。基本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3)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支撑算力达到1000p,加快“悟道2.0”模型应用迭代。(4)加快建设区块链先进算力平台,推动政务领域长安链应用项目形成可视化成果,积极争取长安链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广应用。

    促进数据要素有序流动。(1)编制实施人工智能算力布局方案,启动城市超级算力中心建设。(2)高标准建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创新探索数据交易规则、技术实现路径和商业模式。加快建设金融、医疗、交通等公共数据专区,推动数据商业化交易。高水平举办丽泽数字金融论坛。(3)探索建立跨境数据保护规制合作机制,形成数字经济规则制定综合试点方案并争取国家支持,推动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和评估试点。

    积极培育壮大数字产业。(1)实施“新智造100”工程,加快小米智能工厂二期、三一重工5g全连接工厂建设,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商。(2)出台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培育方案,启动数字城市空间操作系统创制示范工程,开展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2.0阶段建设,培育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制造、车联网系统、自动驾驶技术服务等新一代数字出行产业。(3)发展一批手术机器人、ai辅助诊断系统等智能医疗设备。建设新一代知识图谱服务平台,开发推广数字能源装备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培育数据支撑的研发和知识生产、数字能源服务产业。

    (四)紧紧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形成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1)制定实施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出台进一步降低项目用地成本指导意见。(2)实现昭衍生物一期2万升投产,推动丹序生物等项目落地。推动芯片产用对接合作,供需双向发力保障芯片产品供给,加快推进北方华创半导体装备研发产业化扩产等项目。推动北交大轨道交通创新基地实现运营,落地一批轨道交通智慧运行控制等领域创新平台。(3)推动出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科创金融两个试验区方案,探索开展跨境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支持新三板进一步深化改革。(4)全年培育约4000家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门店,实现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城市社区全覆盖。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升级。(1)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完成22个传统商圈改造,推进传统商场“一店一策”升级改造。出台打造“双枢纽”机场国际消费桥头堡实施方案,推动王府井口岸免税店落地。(2)提升“北京消费”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推出国际时尚节等消费季主题活动,吸引知名品牌开设首店、旗舰店,推动王府井19号府等一批新消费品牌孵化聚集地高水平运营,出台鼓励支持企业创新开展北京消费季活动政策。(3)培育数字消费新业态,试点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引进策展型零售等新消费内容,发展直播带货、预约经济等新业态。(4)持续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实现环球主题公园开园运营,推进北京文创产品开发平台运营,培育北京文创品牌。推动体育、教育、医疗、会展等领域消费提质升级。(5)制定国际航空物流产业布局规划,推进首都机场总体规划修编批复,加快通州马驹桥、平谷马坊等物流基地提质升级。

    精准发力扩大有效投资。(1)坚持三、四季度压茬推进各160个市区重点项目开工,持续强化“3个100”市重点工程调度,加快首批集中供地项目开工建设。(2)出台城市更新行动计划,总结望京小街经验,畅通社会参与渠道,高质量推进一批腾退低效楼宇和老旧厂房改造项目,力争完成15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实施100个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3)8月底前市政府投资全部下达,精准发行投用剩余495.73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鼓励更多优质项目申报基础设施reits试点,确保完成全年集中供地任务。(4)抓实“项目储备年”,形成年内第二批重大储备项目清单,提前做好明年项目谋划储备入库,强化重大项目引领带动。

    (五)聚焦“两区”“三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引力场

    加快“产业+区域+要素”全方位开放。(1)确保“两区”建设剩余67项任务年内落地,推动出台北京自贸试验区条例,用好投资北京地图,持续扩大“两区”政策知晓度,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2)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加快数字贸易港建设,昌平组团加紧研究型国际医疗产业转化平台建设。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朝阳组团加快渣打银行等项目落地,通州组团出台国际金融港建设方案,顺义组团年内实现新国展二期开工建设。高端产业片区开发区组团力争年底前综保区获批并封关运行,大兴组团加快建设“无关化商务区”。(3)完成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组建,高水平办好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扩大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国际影响力,推进永久会址建设。

    打好营商环境改革攻坚战。(1)完成优化营商环境4.0版改革,研究制定5.0版改革任务,启动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专项行动第二阶段,再打通一批办事堵点、深化一批重大改革。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实现“一证准营”。(2)建立“6+4”监管模式,“双随机、一公开”涉企检查事项覆盖率不低于90%。制定平台企业竞争合规指引,开展规范治理专项行动,支持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3)持续开展中小微企业帮扶政策跟踪评估,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并全面推行“免申即享”,出台进一步完善中小微企业公证服务的措施。(4)出台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实施办法,落实完善“服务包”制度精准服务企业发展工作方案,加强央企、潜力较大企业走访和重大项目对接,摸清平台企业在京发展需求,精准做好“一对一”服务。

    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1)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存量国有建设用地盘活利用指导意见。(2)完成市属国企公司制改革收尾工作,加快修订市管企业董事会、外部董事评价办法等。以10家市管企业为重点,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3)制定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实施方案,修订生猪调控预案,加强与大宗商品国际货源地对接,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出台清理规范水电气热收费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试行门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

    (六)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1)修订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细化制定中心城区疏解治理任务清单。分批次动态梳理一般制造业疏解提质任务清单,完成全年8家区域性市场疏解提升任务,制定大红门地区转型升级方案,推动中心城现存服装批发市场疏解提升。(2)启用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完成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新北楼拆除,压缩同仁医院崇文门院区床位800张,加快首都医科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新校区建设。(3)全年拆除违法建设250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3000公顷,“留白增绿”及战略留白临时绿化914公顷。(4)实现二环路桥下空间和剩余37个代征代建道路路段移交,完成2000户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持续推进核心区住宿业转型升级。

    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1)推动出台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抓好“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建成广渠路快速公交系统、施园公交首末站,9月投用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2)开工建设北投集团等企业总部、台马地区集成电路高端制造基地,完成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和宋庄艺术小镇规划编制。(3)完成“老城双修”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开工建设玉桥街道等4个家园中心,整治提升49条背街小巷。(4)落实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按照“四统一”要求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开工建设厂通路,加快编制交界地区生态绿带规划。

    开展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合作。(1)支持雄安新区三所学校“交钥匙”项目竣工、医院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建成京雄高速市界至六环段。(2)加快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大兴机场北线高速西延段年底前完工,开工建设承平高速,推进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等项目建设。(3)完善空气重污染联合预警机制,制定潮白河、北运河等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实现永定河山峡段河道治理主体工程完工。(4)加快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设立小米北京智造产业投资基金,通过“龙头企业+基金+制造业项目”完善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

    深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1)落实总规实施第二阶段重点任务,健全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机制,完成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副中心控规实施重点任务清单的年度任务。(2)实施新一轮城南、回天地区发展行动计划,实现丰台火车站建成投运,加快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项目建设。(3)完成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9月底轨道交通11号线西段试运行。(4)建立平原新城公共服务资源补短板项目清单,印发生态涵养区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推动怀柔、门头沟等区达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求。(5)高质量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基本完成第二批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6)助力受援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内蒙古建设国家能源基地和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支援巴东库区移民项目建设,加强京沈旅游、科技、产业互联互通互动。

    (七)认真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全面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

    构建现代低碳治理体系。(1)印发碳中和行动纲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修订节能和资源高效利用标准。落实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支持开展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及项目示范。(2)推动建设全国自愿减排碳交易中心,在绿色金融体系构建、标准制定、政策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3)提高社会公众节能减碳意识,开展低碳机关、学校等试点创建工作。

    扎实推进节能降碳。(1)严格实施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定能源结构调整及深化节能综合实施方案,开展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2)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供热分户计量和末端智能化控制。持续优化出行结构,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左右。(3)研究推进绿电进京输送通道、输变电工程和电储能设施建设,大力引进外埠绿色能源。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1)加强细颗粒物、臭氧、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制定实施本市vocs治理攻坚方案,推进国ⅲ排放标准老旧汽油车淘汰更新,制定存量燃油车置换新能源车政策,力争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50万辆,完成42个村“煤改电”。(2)出台强化河湖长制实施意见,完成300个村庄污水治理和300公里污水收集管线建设,开展现存80处积水点治理,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提升至24%。(3)全面推行林长制,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全年新增绿化15万亩,建成金盏森林公园,开工建设温榆河公园二期。

    (八)下更大气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建党百年之际有更多获得感

    以提低扩中为重点稳步提高居民收入。(1)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系统谋划政策创新和工作举措,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北京特点的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之路。(2)出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计划,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强化职业年金管理,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持续开展校地、校企联合招聘等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3)压实各区责任促进农民增收,全年实现3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消除200个左右集体经济薄弱村。出台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办法,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政策,推进大兴、昌平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引导闲置农宅盘活利用。

    加大交通综合治理力度。(1)确保地铁19号线一期等7条段年底开通运营,实现1号线和八通线贯通运行,新增运营里程54.5公里,力争s2-东北环线、城市副中心西段等市域(郊)铁路项目年底前开工,持续推进71个轨道“微中心”建设。(2)加快东六环入地改造,基本建成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主体结构,完成32公里慢行系统品质提升。(3)实现中心城区重要路口信号灯联网智能控制,建成全市统一的停车资源数据库,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实现全覆盖。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1)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确保入园率不低于90%,制定实施中小学学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个,深化校外培训机构和民办义务教育规范管理,持续推进“双减”工作。(2)建设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保院前医疗急救设施至少增加到325个,实现地铁站、火车站、学校自动体外除颤器全覆盖。(3)组建健康养老产业集团,建立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机制,年内实现5家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全年建设2000张家庭照护床位、发展1000家养老助餐点。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启动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4)持续深化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加大公租房、集体土地租赁房建设,推动闲置商业、办公用房改建租赁住房,确保年内筹集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各类政策性住房5万套、竣工8万套。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下半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凝聚强大奋进力量,苦干实干开拓创新,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报告篇5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强力推进“三大五提升”发展举措,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进中向上”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9%(年初计划8以上),位列全省第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6%(年初计划同口径5以上),位列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2%(年初计划8.5以上),位列全省第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2%(年初计划9左右),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1.7%(年初计划9以上),位列全省第二。各项主要指标增速均超额完成计划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增长超额双过半。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三大产业加快复苏。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晶科能源“三千亿计划”加快推进,爱驰汽车销量稳步攀升,吉利汽车成功投产下线。长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江铜精深加工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我市,相关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1-6月,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21.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4.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与江西师大合作共建数字产业学院,成功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1-6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46.8亿元,同比增长43.7%(年初计划8左右)。成功举办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合作开发推介会。快达慢游系统启动建设。1-6月,全市接待游客9983.31万人次,同比增长88.3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7.32亿,同比增长98.73%。全市大数据及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达到416亿元,同比增长102.9%,超序时完成任务目标。加速推进国际干细胞谷、恒大养生谷、基因测序等项目,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基础夯实。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完成早稻播种面积265万亩,居全省第三。扎实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53.6万亩主体工程任务。马家柚、虾蟹、茶叶、蔬菜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超过360万亩。全市新增“两品一标”58个。上半年,生猪累计出栏135.8万头,同比增长91.68%,猪肉产量11.1万吨,同比增长81.27%。

        (二)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一是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扩大有效投资。上半年我市各类重大项目超序时推进。截至6月底,56个省重点项目(第一批)、372个省大中型项目、704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分别占年计划82.2%、69.99%、60.99%,超序时进度32.2、20.5、10.99个百分点。开展六大领域“项目大会战”,印发《上饶市“项目大会战”(2021-2023年)实施方案》,通过实施为期三年的工业、农业、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新基建、公共服务六大领域“项目大会战”,高质量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上半年,682个“项目大会战”项目完成投资1152亿元,占年计划64%,超序时进度14个百分点。已争取到中央、省预算内项目121个,资金11.25亿元;争取到2021年(第一批)63个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47.54亿元。大坳灌区成功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二是多措并举推动消费扩容提质。举办“五一消费黄金季”“2021相约春天消费季之踏青欢乐购”系列活动。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大众参与”的原则,市、县二级联动,上半年共举办163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聚焦大宗商品消费、传统服务消费,积极搭建汇聚汽车嘉年华等特色专题活动的消费平台,市中心城区发放了50万元的现金消费券,各地累计发放各类消费券达700多万元。策应赣菜品牌推广、打响饶帮菜美食品牌,组织餐饮企业参加第一届中国米粉节、赣菜“百城千店”评选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电商融合产业和促进商贸消费活动。举办首届2021上饶市网上年货节活动、“饶品网上行”暨2021上饶•双品网购节,组织了近百家企业300余款上饶特色产品进行展示展销。

       (三)改革开放活力迸发。改革创新纵深推进。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稳步推进“放管服”、社会民生和乡村振兴等领域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出生第一件事”10项证件一站式联办,全面推进自然人全生命周期“人生十件事”改革。试行工程项目“极简审批”改革。深入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三年行动,设立1.2亿元市本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出台支持科技创新“16条措施”。推动上饶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61家。推进廉洁上饶“一号工程”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信易贷”产品和服务、开展融资业务。外贸出口企稳回升。完成进出口总额127.5亿元,增长15.5%;出口总额111.6亿元,增长12.8%;实际利用外资9.4亿美元,增长8.1%。成功举办第二届全球饶商大会,上半年,我市签约“5020”项目35个,总投资达1100亿元。区域协作不断深化。制定《上饶市持续提升改革开放水平全力推进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并在全省率先印发实施。加快推进浙赣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与上海市经信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饶市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谋划推进信江河谷城镇群“同城化”“差异化”发展,积极推动滨湖板块协同发展,加快融入南昌大都市圈。

    (四)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扎实推进水南历史文化街区、信江生态走廊、安置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2021年省下达我市城市棚户区新开工目标任务19225套,1-6月全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11800套,开工率达61.4%。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启动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改造提升工程三年攻坚行动。7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部运营,上饶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垃圾焚烧发电全域覆盖的设区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开展秀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美丽集镇建设工作,共确定134个乡镇开展美丽集镇建设工作,截至目前84个乡镇(约63%)完成规划设计。继续实施农危房改造。今年我市2021年度农村危房计划改造数471户,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380户,开工率80.7%。

    (五)生态质量明显改善。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为契机,扎实推进环保问题整改,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15大攻坚行动。研究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已形成初稿。着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截至6月底,2020年警示片披露上饶4个问题,其中鄱阳县2个问题已整改销号。及时布置了我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举一反三”自查摸排工作,摸底排查共计发现13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76个,剩余58个问题整改正按序时推进。开展多轮鄱阳湖水域禁捕退捕专项调研督导。加强能耗双控目标管理,印发《2021年度上饶市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责任目标落实意见》。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推动6家省市重点企业全力提升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污染物去除率,持续削减vocs排放总量。抓好建筑工地、拆迁工地、渣土运输、城区道路防尘工作,确保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道路扬尘清洗到位。1-6月,市中心城区pm2.5浓度均值为29μg/m3,同比上升7.4%,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为97.1%,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印发实施《上饶市大坳水库水源保护专项规划》。开展信江、乐安河流域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1-6月,全市地表水52个断面达标率91.15%,全市主要河流断面达标率为98.64%。全市19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全市共调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255块,其中在产企业150块、关闭企业32块、填埋场11块、尾矿库62块。持续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关停取缔非法塑料加工厂4家。

    (六)民生福祉有效改善。基本民生保障有力。1-6月,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完成352.5亿元,增长3.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8.3%,城乡社区支出、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完成82.2亿元、69.9亿元和51.8亿元,分别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23.5%、19.9%和14.8%。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7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5.26%;城镇登记失业率2.37%,控制在4.5%以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89万人,完成任务的73.88%。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45元,增长11.9%,全省第1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0元,增长15.3%,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价格水平总体稳定。上饶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累计上涨0.7%,其中食品价格累计下跌0.3%,非食品价格累计上涨0.9%,消费品价格累计上涨0.6%,服务价格累计上涨0.8%。cpi累计涨幅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有效落实。全市共发放社会保险待遇69.41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03.92万人,征缴基金4.67亿元。文教卫生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薄弱环节与能力提升校建项目已开工413个,已竣工387个,新改扩建校舍面积约65万平方米。“三甲扩容”工程取得实质进展,上饶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评三甲医院,上饶市人民医院与上海交大医学附属瑞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合作攻共建脑病联合中心。有序推进我市大规模疫苗接种工作,全市日接种最大能力达到27.41万剂。截至6月底,全市共完成接种数为461.89万剂,基本完成了全市40%的常住人口接种任务。全市已建成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等公共文化场馆62个;在乡(镇、街道)建设了210个综合性文化站;建成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2672个。

    此外,《上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于5月初正式印发,各市级“十四五”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加紧编制。

    总的来看,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相对较好,但经济运行中还面临不少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企业经营困难相对较大。当前,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出现剪刀差扩大的现象,大宗商品出厂价格持续上涨,推高工业品价格上涨。受钢铁、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下游行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企业面临增产不增收、有单不敢接、利润不断下滑等问题。从光伏行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1-5月,产业链上游的硅料累计涨幅149%,硅片累计涨幅56%,电池片累计涨幅3.7%,组件累计涨幅7.5%,导致中下游电池片和组件利润受挤且涨价压力巨大。二是内需增长动力仍显不足。从投资来看,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2%,分别比1-2月、一季度、1-4月、1-5月回落27.4、10.9、6.1和2.3个百分点,全市投资增速呈逐月下滑趋势。同时受近期强降雨和高温酷暑天气影响,多数项目建设进度有所滞缓,建安投资增速趋缓,投资后劲仍有待提升。从消费来看,全市限上在库住餐法人及大个体共391家,实现营业额仅占全市贸易四行业销售额(营业额)的3.6%,贡献作用相对较弱。三是外部循环不畅有所加剧。全球新冠肺炎持续蔓延,生产端供应慢于需求扩张,近期马来西亚等芯片重要生产国受疫情影响严重,全球芯片制造业产能不足问题进一步加剧,汽车、手机、游戏机、安防摄像头等行业陷入缺“芯”困局,并开始向家电行业蔓延,对经济有效复苏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国际海运运力紧张,运输效率大幅下降,中国到美国的部分集装箱运费达到1万美元/柜以上,是往年的三四倍,加上关键原材料紧缺等因素,导致我市晶科能源等企业产量缩减。四是县域实力不强,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从县(市、区)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来看,12个县(市、区)中有6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未过百亿,其中增速排位第一和排位最末的县之间gdp相差两倍不止。7个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足10亿,而绝对值排位第一和排位最末的县之间相差三倍。仅3个县(市、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2个县(市、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而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在绝大部分县(市、区)保持同比增速两位数的形势下,个别县呈现负增长。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十二次、十三次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对发展形势的研判上来。从发展大势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按下了“快进键”,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东升西降”已是大势所趋。特别是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这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从竞争形势看,近年来江西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各个地市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上饶作为江西人口第二多、耕地面积第二大的地市,我们的经济总量仅位于全省第五、人均更是全省靠后,这说明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仍然是上饶最大的矛盾、最大的不足。另一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我市作为江西对外开放东门户,位于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区,在区位上占尽先机。为此,我们既要保持信心和决心,也要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紧迫感。从自身态势看,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奋斗,“决胜全面小康”目标已基本实现,“打造大美上饶”目标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合判断,我市同全国、全省一样,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整体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各种优势叠加凸显的势头没有改变,这些都将为我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提供强有力支撑。

       下半年,将对标对表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上确定的“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大美上饶”及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上提出的“融入长三角 中部走前列”目标要求,加快建设“六个中心”,始终做到“四个高”“九个坚持”,强力推进“三大五提升”发展举措,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科技赋能,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力。一是开展研发投入攻坚行动。贯彻执行《上饶市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0-2022年)》,进一步落实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政策,引导、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持续加强,强化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二是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以市城区(信州区、广信区、广丰区、高铁经济试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一核一廊两城多链”区域创新体系。三是大力推进科创平台载体建设。积极推进上饶高新区申报国家高新区,加快上饶高新区孵化器建设进程。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建设光伏产业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黑滑石产业创新中心、江西汉氏联合干细胞华东再生医学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争取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出台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管理办法。四是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力争全年新增独角兽(潜在、种子)、瞪羚(潜在)企业8家;获批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50家以上。五是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继续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加快编制g60科创走廊上饶段规划,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聚焦我市科技创新薄弱环节和主导产业关键技术,争取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2个。

    (二)聚焦转型升级,加速三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促进“大工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抓好铸链补链延链强链。全力推进信江产业新城和衢饶示范区建设,打造新的工业增长极。加快建设全市开发区智慧云平台。助推晶科能源成功申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推进一批强支撑、促升级、补短板、增后劲的“5020”“三百一重”重大工业项目建设。集中优势资源,全要素全周期保障晶科能源、爱驰汽车、吉利汽车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动长城汽车、江铜精深加工等重大项目尽快投产,打造一批新的龙头企业。持续深入开展“开拓市场万里行”活动,力争全年帮助企业新签订单超1000亿元。围绕建设区域性的数据中心,加快数字新基建建设,深入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力争全年大数据及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亿元。继续抓好“饶企云”建设,加快江西晶科、捷泰新能源、爱驰汽车等重点企业上市步伐。二是促进“大旅游”高质量发展。围绕打造“世界知名文化目的地和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目标,加速发展“大旅游”。有序推进野生动物园、城东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加快篁岭创建5a景区,支持灵山、鄱阳湖创建5a景区。发挥上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核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上饶市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上饶国际精准医疗中心、高端医疗器械及装备研试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三是促进“大农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确保耕地面积稳定在87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64.93亿斤以上。加快建设一批集约化、设施化“菜篮子”基地,确保每个县(市、区)建成3万亩蔬菜大棚,打造赣东北蔬菜基地。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优质稻、蔬菜、茶叶、果业(马家柚)、水产(虾蟹)等产业综合产值向百亿元迈进。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率。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深入推进农业院士工作站建设。强化产品产销对接,重点创评“上饶农业”区域公共农产品品牌。

    (三)围绕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投资消费拉动作用。一是更好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重点抓好56个省重点建设项目、372个省大中型项目、704个市重大项目的常态化调度。打好打赢六大领域“项目大会战”,力争完成年度投资1800亿元以上。开展项目集中开工、项目现场观摩、项目谋划推进“三大行动”,健全项目定期调度、项目协调推进、项目挂点服务、项目考评奖惩“四大机制”。持续加大对大坳灌区、铅山县高桥抽水蓄能电站、上饶火力发电厂、上饶动车组存车场、昌景黄高铁、上饶三清山机场改扩建等重大项目推进力度。着手编制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努力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建成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通过发行政府专项债、企业债券、金融机构配套融资、挖掘落后产能淘汰潜力等一系列举措,强化项目建设资金、土地、能耗、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撑力度。二是更好发挥消费基础作用。深入实施促进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有节过节、无节造节”的理念,常态化开展促消费行动,大力提升传统消费,进一步促进汽车、通讯器材、家装家居家电等大宗消费。举办好饶帮菜美食文化节,让美食节成为上饶“促销费、旺旅游”的品牌活动。抓好旅游宣传营销,打响“上饶旅游”牌,着力扩大上饶文化旅游产品的销售半径。按照市场主体、游客需求,高标准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深挖上饶文化内涵,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四)坚持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完成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任务。继续做好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抓好建制镇污水治理。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巩固创卫成果,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坚定不移抓好“美丽集镇”三年攻坚行动,强力推进集镇“脏乱差堵”整治工作,确保各乡镇实现“环境美”的基本目标。谋划好第二轮“美丽集镇”三年(2023-2025年)提升行动。坚持以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秀美乡村建设为主抓手,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有序推进1861个新农村建设村点建设。二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出台《中共上饶市委办公室上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持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施方案》。围绕主轴信江,着力构建“东兴、南控、西拓、北优、中融合”的城市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铅山县撤县设区。支持鄱余万三县融入大南昌都市圈,支持鄱阳打造鄱阳湖东岸中心城市。有序推进上饶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规划、上饶滨湖地区发展规划编制。

       (五)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运用好“赣服通”“赣政通”等服务功能,持续推进上饶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设。落实好新一轮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确保国家关于税收减免、融资担保等扶实体降成本政策和省里有关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32条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155亿元。推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密切关注开发区各项发展指标。着力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机制。推进廉洁上饶“一号工程”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启动市信用平台升级改造。加快出台《上饶市政府及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一体推进“三不”工作。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一窗进”“一码清”“一把抓”审批制度改革。抓紧抓实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开展好2021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六)坚持开放发展,精心打造江西对外开放东门户。贯彻落实《上饶市持续提升改革开放水平全力推进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上饶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对外开放大通道,加速交通基础设施高效联通。加快推进德州至上饶高速赣皖界至婺源段、上饶至浦城高速建设进度,全面开工建设沪昆高速上饶城区段北移项目,抓紧启动上饶绕城高速建设前期工作,扎实推进鄱阳、余干等地区域性水运枢纽建设,积极谋划建设“米字型”高铁网络,稳定运行“海铁联运天天班”。加快三大开放平台建设,大力推动上饶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和上饶三清山机场航空口岸开放的申报工作。加快推进广丰区保税仓库建设,加快万年县、广信区保税仓库申报。重点推进上饶国际陆港、横峰县物流园高质量发展。创新开展主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要素招商,持续推进“三请三回”、“三企”入饶工作。举办上饶市对接长三角系列招商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招商活动。推动企业“走出去”,做好广交会、进博会参会组织工作,筹划好企业境内外参展。 

    (七)坚持绿色发展,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一是积极推动生态文明体系建设。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思想,持续推动《上饶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各项工作落实,出台《中共上饶市委办公室上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实施方案》。切实加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警示片问题整改销号、专项整治举一反三自查、禁捕退捕等工作。二是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加大问题排查整治力度。聚焦蓝天保卫战,坚决推进洗城、错峰、油气回收等各项工作。聚焦碧水保卫战,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督促各县全面完成县级黑臭水体治理。聚焦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土壤领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做好重金属污染物减排评估工作。三是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强化产业绿色转型,进一步强化项目源头管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建设,统筹推进节能降耗和能源资源优化各项工作。强化重点领域节能管理,全面落实能耗双控约束目标。开展好2021年节能宣传周活动。

    (八)聚焦民生福祉,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一是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大稳岗扩岗激励力度,优化调整到期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推动落实失业保险降费率、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等政策。以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社保扩面征缴,配合推进工伤保险省级统筹。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抓好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合作项目,实施好上饶市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完成《2020-2035市中心城区教育网点布局规划》审批发布。三是加快推进健康上饶建设。抓好疫情防控,将“外防输入”作为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完成预防接种任务。加大各级疾控中心、院前急救、传染病救治等专业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补齐公共卫生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短板。深入开展“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建设和“三甲医院”扩容工程。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四是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坚决守住防止规范性返贫底线,研究制定《上饶市关于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着力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产业、就业等各项民生保障政策。落实易地搬迁人口定期回访制度。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当前宏观形势复杂多变,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确保“十四五”规划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好局、起好步,确保完成各项年度计划任务!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