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实践报告 > 正文

    以大学生就业为主题毛概论文参考

    时间:2020-11-26 21:55:04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第 PAGE 页码 页码 页 / 总共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 页

    以大学生就业为主题的毛概论文参考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以大学生就业为主题的毛概论文参考》的内容,具体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对未来的择业方向难以把握。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劳动力市场与大学生择业》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对未来的择业方向难以把握。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劳动力市场与大学生择业》

    摘要: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大学生群体将何去何从,他们又能否突出重围,寻找到属于他们的那一片蓝天?对这个社会,他们又能贡献出什么,而社会与大学又能为他们提供些什么?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

    现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是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大部分大学生都很难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我们既然生活在当下,就没有必要去回避社会现实,唯有积极的调整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

    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首先,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发生变化。针对未来劳动力供求变化趋势,国内存在"劳动力短缺论"和"劳动力供大于求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不管哪种观点正确,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人口转变的快速完成,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阶段,人口发展和劳动参与率变化趋势决定了后人口转变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力供给必将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既表现为劳动力规模的变化,也体现在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其次,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一个新时代。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受制于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更面临着特殊的制度约束,这决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较强的波动性。但是,由于农村人口发展态势的变化、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开始从"需求主导型"向"供给主导型"转变;同时,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体,这个群体具有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的经济社会特征和行为,面临不同的经济环境与就业环境,其劳动供给行为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就业形势,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再次,就业形势更复杂。当前和未来中国就业形势不仅面临劳动力规模问题,而且面临劳动力结构的挑战,结构性失业问题将更突出;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日趋复杂;此外,国际经济将加深对中国就业形势的影响。最后,人力资本提升和效能发挥更显重要。在经历了30多年高速经济发展以后,中国经济面临着如何保持持续增长的重大问题。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表明,人力资本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对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中国而言,这个关键因素无疑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推进器"。

    二、大学生和学校应该做什么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步伐,我国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程度加深了,要想在世界上立足就要搞好国民经济建设,提高人均GDP。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把握住这大好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力争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为此,我们更应该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找出想做的而又能做的,分析自己的实力、价值和需要,然后考虑可行性,这就是通长所说的"职业规划"。对现在不再分配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有所准备。职业规划强调的是,要从填报高考志愿到进入大学校门开始,就要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规划。

    如何有效利用大学四年或者更长时间充实完善自己?如何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诸如经济、恋爱与婚姻、理想与信念、道德与情操等问题?提出这些问题及回答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将极大地决定一名大学生的未来。解决好这些问题为迷茫中的大学生在人生中提供了一个方向标。

    时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应贯穿大学四年的呼声很高,很多大学生提出了就业指导服务不能仅仅是"季节性快餐",而应为全程性指导服务,全方位切入。事实上,从国外的经验看,大学生应该从一踏进大学校门就应该开始职业规划,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的目标。那么,如何做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呢?

    (一)要正确的自我定位

    要正确的自我定位,自我评估,要清楚的自我认识,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无术。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对自己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有空的时候就拿来看看,经常回想自己爱出错的地方,以后就尽量地避免。

    (二)做好自我规划

    自我规划就是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大学生这个人群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明显。要不断的激励自己努力再努力。完成一个个的目标,那么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你。在大学的四年里,每个人所采取的方式和途径各有不同,但是归纳起来也就是以下几点,第一年为检测时期,也就是刚才提到的自我定位。来到大学的校园里,不要埋头于学习,注意看一下周围的那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应对就业的,不妨为自己找准方向。第二年为定向期,知道了自己的具体情况就可以更清楚的为自己定位了。在此期间一定要打好专业基础。第三年为冲刺期,在定向的基础上好好的努力。不要空虚的过大学生活,到头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第四年为分化期,大四到了,工作的工作,考研的考研。分化很明显。总的来说,大学四年的规划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

    (三)学校应承担职业指导的责任

    对于职业指导,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毕业生是如何就业的。

     美国实行的也是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政府并不直接干预和限制,而是由劳工部、学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进行协调进行。学校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参"。美国高校一般都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而学校就业指导的重点就是推行四年职业规划项目。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中心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进而帮助学生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和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第四年辅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这种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对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增强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很有帮助。就业指导中心还非常重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学校收集、整理的就业信息都要输入电脑,供学生随时查阅;此外,中心每年还要向雇主推荐学生就业,举办职业交流洽谈会,并负责接待雇主来校对毕业生进行面试。经学校推荐的毕业生成功就业率往往高于其他渠道。毕业生面对着求职的巨大压力,究竟缺乏的是什么?有关专家指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缺乏的不是找不到就业的机会,而是不知道该去做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工作。

    三、结束语

    最后我想用John F. Kennedy肯尼迪总统在就职演讲上的一席话来结束:"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先问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的确中国高校没有美国高校那么完备的体制,应该为学生做的更多。但我们大学生群体也要思考,我们能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做什么。就业很重要,找一份好工作也很重要,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你心中有没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

    参考文献:

    [1] 李建民 . 中国劳动力市场:前景、问题与对策 [M] . 天津 :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0: 6-1.

    [2] 〔美〕John F. Kennedy. 就职演讲 [Z]. Washington D.C : 1961: 1-20.

    篇二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大学生出现就业困境的深层原因在于:整体社会就业差强人意、产业结构变迁与就业结构调整滞后、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欠缺、学校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自我定位存在问题、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学业不精等。应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社会、学校及大学生自身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增加就业,使大学生能够人尽其才,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就业

    美国金融危机已经使得中国出口形势恶化,而内部消费需求又短期难以提振,这将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继而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减少,最终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面对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对于国家而言,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重点培养的各方面人才,只有得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拥有发挥聪明才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也有利于社会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这不仅可以享受自己通过劳动得到的物质成果,而且能够得到知识和技能的充实和提高,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通过分析当前经济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了解当前国内的整个就业局势、相关信息动态,让毕业生详细掌握当前的就业形势,适应当前的就业状况以更好的实现就业。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其关键。

    一、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与我国整个就业形势密不可分,经济危机的来袭,更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通过调查发现,2008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1.5个百分点;2008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2007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08届大学毕业生约1/3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根据调查,2008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和管理学,最差的是法学和哲学,高职高专就业率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最差的是旅游和文化管理大类。

    2008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者总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总失业人数为10.75万人,占本科失业总人数的35.9%,其中有8个专业同时也是2007届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

    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最多的10个高职高专专业失业人数为14.67万,占了高职高专失业量的34.2%。其中7个专业同时是2007届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英语。此外,"2009年就业蓝皮书"还指出,统计数据表明,制造业雇用了本科毕业生的27%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31%,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就业行业。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是200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34%的211大学应届毕业生、44%的非211本科应届毕业生和60%的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200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211为36%、非211本科为47%、高职高专为54%。(《2009年中国大学生》)据介绍,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以每年300万至400万的规模进入就业市场。根据各级学校招生人数的统计预测,到2011年,大学层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758万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二、造成大学就业难的因素

    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探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寻找解决的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一)社会因素

    1、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

    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但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200~2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

    2、产业结构变迁及就业结构调整滞后。就业结构存在于产业结构之中,其特征和变迁

    受到产业结构的特征和变迁的决定。产业结构调整内在要求就业结构与之相适应。但目前,我国就业结构调整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以至出现了"有增长无就业"现象。第二产业最易受到"资本深化"影响,其就业弹性系数下降显著。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较高,但其容纳的就业量还不高。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弹性与就业规模保持正向关系,但显著性不强,表明当前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支持程度较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造成就业率下降的内生原因。一般来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加速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对就业者的技术水平、职业素养、创新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求职难"正成为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现象甚至一些高学历人才也加入了失业大军,或者"降格以求",加入到低层次就业岗位的竞争。

    (二)学校因素

    1、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

    2、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欠缺。

    很多学生到了毕业时才想到就业问题,才认识到就业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这与学校就业指导方面工作的匮乏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学校没有就业指导课,即使有也不够系统,很多时候就是请一些专家讲一讲就业的形势,或者就业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就作罢,很难达到指导的目的。

    3、学校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学校的大幅度扩招造成了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有时一个教师担任多门课程,无心搞科研,教学质量的下滑影响到了学生所学知识的提高。而且学校有些课程的设置不注重应用性,脱离了实际,在学校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会很困难,与实际脱节,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就业。

    (三)大学生自身因素。

    1、自我定位存在问题——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所以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出的价值都是有限的,

    因此应理性地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2、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现在有些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在选择就业城市时,他们喜欢去大城市,喜欢去沿海地区;在选择单位时,他们喜欢去机关高校等单位,在选择岗位时喜欢待遇好的。而事实上存在着更多就业机遇的往往是西北地区、民办企业等等,但这些往往不是大学生选择的对象,在这些更能够发挥大学生作用的地方往往招不到大学生,因为大学生认为这样的地方会埋没了自己,会让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在择业时更喜欢留在大城市中。而大城市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这样对人才也是非常挑剔的,所以常常有人很难就业。

    3、学业不精导致就业难。有些学生上大学并不是为了学真知,而是为了混文凭,抱着这种想法进入大学的人往往不会踏踏实实地坐下来研究学问。他们有时流连于网吧,有时上课睡觉,这样的学生在走入社会时往往在专业技能方面败下阵来,丧失了就业的机会。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改善就业结构

    要充分利用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多的特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第三产业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容纳130万个劳动力,第二产业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只容纳80万个劳动力),继续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虽然从改革开放前的12.2%提高到1996年的26%,但发达国家水平一般都在60%左右,有的超过了70%。我国的发展潜力还很大,开拓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还大有可为。发展第三产业不要只盯在发展商业、特别是建大商场上。据有关部门分析,国内不少大城市大型商场的数量已大大高于欧美大城市的水平,这样下去不仅不能加速发展,促进就业,反而会造成新的结构失衡与职工下岗。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要多搞"便民店",不要盲目发展"超市",要开拓各种服务于家庭生活,包括针对特定人群、特定需要的项目和就业岗位。

    (二)重视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充分认识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传统手工业在促进就业中的积极作用。一是,重工业或高科技领域一个就业岗位普遍要占用几十万元的生产经营资金,而劳动密集型生产就低得多,有的甚至人均占用资金不超过万元,投入资金少,创造就业机会多;二是,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金较紧张,财力不富裕,不可能像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大量投入资金创造就业机会或进行经济补偿;三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传统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这是我们的优势;四是,产品越有特色、越具民族文化特征就越有市场优势,有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与发展。因此,注意发挥我国民族特色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保留和挖掘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技术,尤其是发展国际市场需要的传统手工艺商品生产大有可为,同时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继续推进企业改革,稳定企业的就业需求

    要按照中央关于"抓大放小"的要求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深化企业改革。一方面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促进国有企业转换机制,增强活力并落实其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研究实施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就业角度看:一是小企业数量大,在就业总量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是小企业投入少,经营与就业方式比较灵活,有利于活跃劳动力市场;三是小企业通常与大企业保持密切的协作关系,小企业的存在支持了大企业的经营,间接保证了大企业的就业;四是在市场竞争中,大企业转型困难,面对市场缩减往往只能采取裁员措施,且动辄裁员数千人以至上万人,对社会就业影响很大,而小企业调整对就业振动小。为了防止以大欺小,维护公平竞争,要限制大企业、大集团的过分扩张与垄断。对小企业不仅要"放",还要推行保护小企业经营与发展的财经政策与社会政策,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推动小企业在改制与发展中吸纳更多的社会劳动力,发挥小企业吸纳就业的社会作用。

    (四)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

    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五)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六)开展创业教育

    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首次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其创业培训规划包括入门培训、实务与创业培训、个性化辅导和开业跟踪扶持。大学生创业培训实施政府补贴,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先培训充电、后创业实践,虽然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去年年初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武汉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并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

    (七)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因而,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相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不仅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而且对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使大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丁宁宁,葛延风.构建和谐社会——30年社会政策聚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2]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黄炜,岳素娜,张才纯.大学生就业不难[M].科学出版社,2008.

    [4]周航.大学生就业与创业[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