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实践报告 > 正文

    经济论文:中国共享经济实践与规制研究x

    时间:2020-10-06 12:26:01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经济论文:中国共享经济的实践与规制研究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本文对共享经济的规制做了规范性分析,并对实践中的规制难点进行探讨,总结为了对于共享经济的六条规制建议。规制的指导原则:基于卡尔多-希克斯准则下的产权配置;规制的总体思路:依据模式和风险分类规制,规制的实践目标.实现鼓励创新和公共利益维护的双赢局面;规制的主要方式:采用柔性治理和多方协商方式为主;规制的技术条件:巧妙运用新技术手段提升规制能力;规制的配套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平等。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共享经济(早期称为“分享经济”)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经济模式。不同于传统经济以所有权交易为核心,共享经济进一步细化了所有权的属性,以商品和服务的使用权作为交易的基本单元,从而大幅改变了交易的组织形式,扩大了可交易商品的集合,提高了商品的利用效率。对于参与共享经济的个人与企业而言,共享经济的出现模糊了供给与需求、专业与非专业、全职与兼职的差异,更进一步促进了生产与服务的融合,各交易主体间的交流变得更为频密、繁复,合作的方式也变得更为多样,有些共享经济类型甚至涉及到了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使得参与各方的利益诉求变的更为多元,进而导致社会分工与成果分配出现了巨大改变。

    我国政府对共享经济的发展保持了高度关注。连续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了要“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2017年7月3日,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成为我国引导分享经济发展的首部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培育“共享经济”等新增长点,标志着发展共享经济,已不仅是商业领域的业态变革,还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双创”战略主动对接互联网时代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中国而言,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共享经济“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核心理念有助于中国探索一种不同于欧美国家高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发展路径。通过对商品的使用权细化和信息化匹配大幅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使用效率,在激活存量资源的同时,也促使増量资源以更高的利用效率进入市场,形成一种更为集约化、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助力中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富裕。

    .........................

    二、研究主题与创新点

    本文围绕中国共享经济的实践模式,运用比较分析、模型推演、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在理清共享经济实践图谱的基础上,对共享经济的两大模式的运作机制做了具体分析,进而为共享经济的总体规制思路给出了建议。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1.界定共享经济的研究对象和实践图谱

    当前学界对于共享经济的研究对象存在争论。为了系统性的研究共享经济的运作机制,首先需要对共享经济的研究对象做出明确的界定。本文通过比较租赁经济、平台经济、礼物经济与共享经济的差异,给出了基于三个内涵特征的共享经济的概念界定,以此来构建涵盖当前实践与未来变化趋势的共享经济研究对象。进以此为基准,形成了以基本模式和演化模式为核心的共享经济实践图谱。

    2共享经济基本模型的运作机制及其影响共享经济的基本模型是指以Uber和Airbnb为代表的、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租赁自有商品和服务的模式。也正是随着Uber和Airbnb的火爆发展使得共享经济成为了商界、学界和政府监管层面的热点。这是发生在商品流通领域的一场巨大变革。在这一基本模型中,通过网络平台,个人可以将自用的商品或技能租赁给他人以换取收益,使得个人的选择面更为多样、供给和需求相互交织。这一新模式的普及会对经济运行及社会福利带来怎样的变化?本文通过模型推演,对共享经济基本模型带来的变化进行定性研究,包括社会福利、需求变化、均衡状态等。此后,本文还利用上海短租房(共享经济典型业态之一)的数据对相关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以论证模型的可信度,并发现了支持理论模型的结论。

    ..........................

    第二章:文献综述一一关于共享经济研宄的争论

    一、共享经济的认知争论

    1.共享经济的“模式论”与“价值论”

    “模式论”和“价值论”的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从各国各地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人们参与共享经济的原因既有出于“模式论”强调的经济利益,也有出于“价值论”强调的社会价值。

    学者们开始寻找新的、更为合适的界定共享经济研究对象的方法。一个可行的方案是通过“内涵特征”来界定共享经济,可以称之为“内涵论”。“内涵论”认为共享经济是基于新技术条件下共享行为的新变化,任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产生的新模式,只要有利于提高商品、服务和信息的使用效率,都可以包含在共享的内涵中,成为共享经济的研究对象。萨丹拉彻(2017)是这一主张的核心人物。在总结各类实践与研宄的基础上,他提炼出了共享经济的五个内涵特征,并以此来定义共享经济,这五个特征分别是:(1)高度以市场为基础?(2)资本高效利用;(3)具有群体网络结构,而非中心化或层级化结构;(4)个人行为与专业行为界限模糊;(5)全职与兼职、正式工与临时工、工作与休闲的界限模糊。相较而言,“内涵论”关注的要素更为笼统、模糊,缺乏一定精准性,但是更适合对新生的共享经济进行整体描述,具有很好的成长性。

    2.中国学者对于共享经济的认知变化

    在我国,对于共享经济研究对象的争论与国外相比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价值论”在国内缺乏相应的社会土壤。我国对于共享经济研究对象的争论大致可以分为“模式论”盛行和对“模式论”的反思两段。早期(2016年前后)的研究与介绍型著作大都采用了“模式论”的定义,特别强调闲置化资源的利用,如马化腾等中就用平台、闲置、个人、收益四要素来定义共享经济。蔡朝林引用罗宾和蔡斯的定义,以闲置资源、共享平台和人人参与来定义共享经济。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中心在《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也提出共享经济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

    ...........................

    二、共享经济的效应争论

    由于对于共享经济的认知不同,对共享经济的理论机制也有截然不同的认识。“模式论”的学者以经济学平台经济理论和有关二手市场的研宄为出发点,结合互联网平台的全新组织形式,对共享经济的均衡状态、行业影响和社会福利等进行研究。“价值论”则从社会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出发,针对共享经济如何解决当前的社会矛盾、如何促进社会价值的普及进行研究。这使得“价值论”逐渐与国际化、商业化的共享经济分道扬镳,更专注于小而美的共享模式,并对商业化的共享经济是否能真正实现价值提出了诸多质疑。

    对于机制的争论进一步带来对于共享经济效应的争论。客观来看,新事物的诞生必然有利有弊,尤其是对于带有颠覆性创新的新模式,更需要用全局的眼光来评价其优劣。但由于对于共享经济认知的差异,不少研究难以找到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于共享经济影响的实证检验也面临困难。不少学者指出,准确估计出共享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困难的,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共享经济的数据,这些数据往往掌握在企业手中,只有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学者才能拿到数据进行研究。

    ..........................

    第三章:共享经济的研究对象——概念辨析与实践图谱.......................23

    一、从三个理论问题界定共享经济的特征....................23

    1、共享经济与租赁经济的区别....................23

    2、共享经济与平台经济的区别....................23

    3、共享经济与礼物经济的区别....................23

    第四章:共享经济的基本模式——一个人间存量的供需匹配..................35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35

    二、基本模式的理论模型.................35

    第五章:共享经济的演化模式——市场增量的企业选择分析..................51

    一、共享经济对生产领域的影响..................51

    1、增量投入的影响..................51

    2、合作模式的影响..................51

    第七章:共享经济的规制建议

    一、共享经济规制的规范性分析

    在上文对共享经济主要模式运作机制以及企业竞次问题的基础上,可以从规制公共利益理论出发,对共享经济规制做一个规范性分析。规制公共利益理论尽管在规制实践的解释力方面备受诟病,但这一理论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应该如何”的视角。对于新兴的共享经济而言,这一视角既可以作为引导规制落地的信标,也可以作为规制研究与实施的基点,在具体的实践中予以完善。

    上文对共享经济的分析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共享经济两类模式创造价值的运作机制,二是共享经济企业竞次、产生问题的运作机制。在规制分析中,也将分别针对这两方面,对如何促进共享经济更好的创造社会价值,以及如何避免产生社会问题进行分析。

    1、促进价值创造的规制分析

    (1)共享经济基本模式中的信任构建

    在共享经济的基本模式中,由共享平台搭建起了存量资源的交易渠道,促进了资源间的匹配效率。在这一模式中,阻碍共享经济发展的是存量资源使用权交易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越高,则达成交易的空间越小,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业绩越小。在交易成本中,有一部分是与商品本身的自由度有关,包括其使用频率、使用的不确定性等。使用频率越高、不确定性越低的产品其被纳入共享经济范畴的可能性就越低。另一部分的交易成本则与平台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有关,这也是共享经济企业做的最为有效的一点,企业通过其运算能力和算法为需求方及时准确的匹配到供给方,降低了双方的搜寻成本,而公开的定价标准则降低了讨价还价的成本。这两类交易成本的降低并不需要政府规制的介入。

    ............................

    第八章:总结与展望

    一、基本结论

    一即不改变购买选择的情况下,原先未购商品的人群可以通过租赁已购人群的商品来获得效用,从而提高了社会总体效用。人们从使用商品中获得的效用越大、未购人群数量越多,则租金越贵。长期中一一即可以改变购买选择的情况下,如果交易成本越高,人们在长期中改变购买行为的情况就越少。共享平台的价值就是降低了交易成本,使人们的租购选择更为多样、需求更为平滑,从而增加社会福利。但对于不同类型商品,共享经济会对长期的购买需求产生不同影响。对高价并且仅少量人拥有的商品,需求量会上升,进而推高价格(已通过上海二手房房价实证数据论证),而对低价且大部分人拥有的商品,共享经济的引入反而会降低商品购买量。

    参考文献(略)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