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年终总结 > 正文

    社会主要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专题教学大纲

    时间:2020-10-14 20:19:27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PAGE

    PAGE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专题》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专题》是开放教育试点经济学专业(经济分析方向)的本科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具有理论性、实用性很强,且集多门学科相互联系和交叉的综合性特点,为学员认识与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一种理论指导。

    该课程4学分,计划安排学时72学时。

    二、课程任务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了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决定》指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为了全面彻底地贯彻和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同时,也是为了全国统计干部队伍真正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培养统计队伍的综合理论水平和素质,为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及经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专题》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所以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专题研究和分析。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进行必要的讲授,特别要对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应进行详细和重点讲授;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专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专题研究和分析应突出覆盖面大、实践性强的特点,努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可掌握在理论教学时数的20%左右,主要安排在有关章节中的相关背景资料和易于理解的内容上,自学不占上课学时。考试题型应尽量多样化,使知识要点应尽量体现出应用型和实践性的特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结合现代经济理论,诠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规律、经验和发展态势,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措施。主要专题包括:“十一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展望;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因素分析;转型发展期间的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的治理与扩大社会就业;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分析中国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相关课程

    1.本课程应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概论、政治经济学等课程的基础之上开设,这样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课程和其它课程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

    2.要求教师利用详实的专题和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的最新信息,结合教材进行讲授。

    四、教学资源

    1.教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专题》 (陈享光教授等主编)

    2.学习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专题-学习指导》 (陈享光教授等主编)

    3.录像及VCD: 共12小时,由教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陈享光教授主讲。

    4.流媒体课件:共10小时,由课程主持教师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吕致文博士主讲。

    五、教学环节

    1.音像课程:本课程采取录像教学媒体,共12小时。授课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讲解。讲解中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展开,结合专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学员加强理解,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

    2.面授辅导:面授辅导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教师的答疑,习题讲解,具体专题分析,师生的双向交流讨论,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学:学生自学是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学生系统获取学科知识的重要方式。该课程要求学生在自学中要注意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框架和基本特征,做到真正彻底地吃透其中所包括的各个知识要点、难点和疑点。

    4.考核: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本门课程采用阶段性考核的形式,即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将考核分散到学期中、教学过程中进行,当结束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后,即进行该阶段的考核,共分三到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规定一个最后考核时限,当全部阶段完成后,将各阶段的成绩(平时成绩和作业成绩)进行加总计算,即取得该课程的最后成绩。考试方式均为小组专题分析与课堂提问、讨论相结合。其中课堂提问、讨论的成绩占该门总成绩的40%,此成绩记入到该学生的平时成绩中;小组专题分析的成绩占该门总成绩的60%,小组成绩记入到该学生的作业成绩中。

    第二部分 学时分配建议(共72学时)

    导论 4学时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体制结构 5学时

    第二章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理论与实践 4学时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4学时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4学时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 4学时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体系 5学时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储蓄投资的均衡 5学时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5学时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 5学时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调节 5学时

    教学录像 12学时

    作业及答疑等 10学时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

    导论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体制结构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可以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形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同时具有特殊的规定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反映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同时要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这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基本特点和框架。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规定性

    1.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经济

    2.作为体制类型的市场经济

    3.市场经济的体制结构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

    1.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兼容性

    2.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定性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结构

    第二章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理论与实践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选择与过渡问题。不同目标下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性质和途径、方式不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决定了中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性质和方式。本章主要分析中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问题,考察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性质和特点,总结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两条道路

    第二节 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路径

    第三节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性质与特点

    第四节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经验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合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经济制度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本章主要分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及结合的方式。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有制及实现形式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形式

    2.公有制实现形式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大的非公有制经济

    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在相互补充中共同发展

    2.在相互竞争中共同发展

    3.在相互融合中共同发展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本章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现代企业制度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通过企业改革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改革与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是建立微观基础中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和性质

    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和内容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企业改革战略选择

    2.国有企业改革与股份制

    第三节 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1.内部治理结构的创新

    2.外部治理结构的创新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合理配置资源的前提条件。本章对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进行考察。

    第一节 市场体系

    1.产品市场

    2.要素市场

    第二节 市场机制

    1.市场机制作用的机理

    2.市场机制的构成

    第三节 市场结构

    1.竞争性市场

    2.垄断竞争

    3.寡头垄断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体系

    本章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过程。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微观的市场化分配过程,一是收入分配的调节过程。在微观过程中收入分配与生产条件的分配直接联系在一起。收入或产品的分配取决于生产条件的分配,因此收入考察生产条件的分配,再次基础上考察分配制度、分配过程和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条件的分配与收入分配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条件分配

    2.生产条件分配决定收入分配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

    3.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第三节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1.微观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2.宏观收入调节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四节 社会保障体系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储蓄投资的均衡

    本章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储蓄投资及其均衡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宏观分析的核心。

    第一节 储蓄、投资与市场经济的均衡

    1.储蓄决定与投资决定

    2.储蓄投资的均衡关系

    第二节 储蓄投资与金融

    1.储蓄与金融

    2.投资与金融

    3.储蓄投资与金融的结构性协调

    第三节 储蓄投资的均衡与利率

    1.储蓄投资与利率的决定

    2.利率的储蓄弹性和投资弹性

    第四节 储蓄投资均衡关系的动态考察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本章考察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发展,涉及增长方式、制度创新、通货膨胀、二元经济结构、技术自主创新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

    1.经济增长

    2.经济增长的方式

    第二节 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1.体制转换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2.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

    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1.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不同理论解释

    2.通货膨胀的成本收益分析

    第四节 二元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

    1.二元经济发展与工业化

    2.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农业发展与农村工业化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与技术的自主创新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是统一的。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开放是全方位的,但开放要适度。开放中要发挥比较优势,同时要创造竞争优势。开放需要引进外资,同时需要对外投资,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应控制在均衡范围内。开放中还要注意的经济安全。

    第一节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

    第二节 对外开放格局与开放度

    1.对外开放格局

    2.开放度

    第三节 对外贸易战略选择中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1.比较优势

    2.竞争优势

    第四节 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均衡分析

    第五节 对外开放中的国家经济安全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调节

    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和调节。政府调节包括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两方面。本章不仅考察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和手段,而且考察政府规制及其改革。

    第一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适度干预的界定

    第三节 政府经济政策目标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政策手段的选择

    第五节 政府规制及规制的改革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