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动员大会 > 正文

    2021版【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7课 隋唐制度变化与创新(含解析)

    时间:2020-10-08 12:32:44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PAGE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选官制度

    1.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中正制为基础选拔官吏,逐渐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其中“品”主要是指(  )

    A.品评官的职位等级 B.品评士人的家世等级

    C.划分士人优劣的等级 D.授予士人官职的等级

    2.下表为隋唐科举制发展简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时间

    事件

    隋大业元年

    始创进士科,但仅具有古词新用的含义

    唐初

    考试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定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明经、进士两科成为常科的主要科目

    唐高宗及以后

    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

    武则天时期

    女皇帝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首创武举科

    唐玄宗时期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皇帝在长安、洛阳宫殿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A.隋代没有真正实行科举考试制度

    B.科举考试考题禁锢了读书人思想

    C.唐代科举成为当时唯一选官方式

    D.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逐渐完善

    知识点二

    三省六部制

    3.唐代规定左丞统吏部、户部、礼部,右丞统兵部、刑部、工部。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4.有学者认为隋唐时“三省长官都是丞相,互不隶属,共同对皇帝负责,从而有效地牵制了丞相的权力”。材料反映了(  )

    A.集体决策机制形成 B.三省之间相互牵制

    C.早期民主思想产生 D.专制皇权有所削弱

    知识点三

    赋税制度

    5.欧阳修评论唐朝赋税制度时说: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该评论(  )

    A.指责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B.肯定了租庸调推行的积极作用

    C.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

    D.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

    6.唐玄宗天宝年间,租庸调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2/3多。代宗大历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则开始转向田亩税。赋税征收重点转移是由于当时(  )

    A.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

    B.国家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D.国家无法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1.《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 B.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

    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 D.适应了当时局势的需要

    2.从整个科举考试史的角度看,唐代的科举制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度(  )

    A.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 B.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C.主要受制于士族门阀 D.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3.唐代的科举考试并不实行考卷的封弥、誊录和考官的锁宿隔离制度。当时存在所谓的“行卷”现象,就是士子把自己的文章送给当时那些比较重要的官员,希望赢得他们的赏识,以求推荐。这反映出唐代科举制(  )

    A.是荐举制的新形式 B.存在吏治腐败诱因

    C.选举权旁落到地方 D.运行程序混乱不堪

    4.唐代初期“门第”等级与魏晋时期有了很大的差别。自唐太宗在修《氏族谱》时规定“不须论数世之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后,“门第”等级逐渐以官品高下取代了士庶之分。这一变化(  )

    A.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的淡化

    B.进一步削弱了门阀士族势力

    C.为庶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机会

    D.客观上促进了科举制的确立

    5.唐初,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经唐太宗签署下发到门下省,门下省官员提出异议,该敕书终没有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尚书省承接地方政府上报的事务也须通过门下省审读同意,最后报皇帝签字认可。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

    A.唐初皇权与相权形成权力制衡

    B.尚书省起到沟通中央和地方的作用

    C.中书省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构

    D.门下省具有使决策合理化的功能

    6.唐朝规定每丁每年要服徭役20天,如不能服役,则按日计算,每天交绢3尺或布3.75尺,代替徭役,这叫输庸代役。输庸代役(  )

    A.使农民负担暴增 B.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时间

    C.简化了税收名目 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