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党会党课 > 正文

    2021届高三历史新题10月刊5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与东西方实践(原卷版)x

    时间:2020-11-18 20:49:33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考点5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安徽A10联盟高三摸底考试·20)在1850年以后,工人工资都提高了,工会也成立了;1870年以后,在几个主要的欧洲国家里,工人经常能够获得较好的工资和劳动条件,由于获得选举权,逐步形成工人阶级政党,工人阶级开始通过政党而进行活动。这表明(  )

    A.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到新阶段 B.无产阶级革命任务出现新变化

    C.无产阶级和平夺权时机成熟 D.资本主义代议制开始逐步确立

    2.(2021·浙江“超级全能生”高考选考科目9月联考·18)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1947年,马克思的故居被辟为博物馆,其中一个展室的主题为“转折点1848年”。将1848年作为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是因为在那一年马克思(  )

    A.完成了两个伟大发现 B.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为共产主义者

    C.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D.与恩格斯从此开始了共同的战斗历程

    3.(2021·河北石家庄一模·12)马克思在《给卢格的信》中写道:“我们是从世界本身的原理中为世界阐发新的原理。”在《共产党宣言》中又提到:“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  )

    A.推动国际工人运动逐渐走向联合 B.借鉴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

    C.基于从事实出发的科学研究立场 D.指导了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

    4.(2021·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18)麦克尼尔在《全球史》中评述说,19世纪中叶一位知识渊博的思想家对历史做出了一种复杂的阐释,并构想出一个充满平等与和谐的全新时代。这种千年允诺对许多原本对理论不感兴趣的人们更具吸引力,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据此判断,麦克尼尔评述的是(  )

    A.理性主义思想 B.浪漫主义情怀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5.(2021·浙江“山水联盟”高三开学考试·19)马克思不但宣称他已经发现并解释了社会运动的规律,而且还确信这些规律表明了恰恰是那些没有权力的人们——工人阶级能够而且将改变社会。下列哪本著作中,马克思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基本原理”。(  )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法兰西内战》 D.《神圣家族》

    6.(2021·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返校联考·21)有历史著作写道:“19世纪前半期,工业革命伴生的贫民窟、矿井和工厂中的悲惨景象激发了另一种倡导变革的意识形态。”这个“意识形态”最可能是(  )

    A.社会主义 B.资本主义 C.自由主义 D.凯恩斯主义

    7.(2021·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开学考试·12)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分裂台湾,一直是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下列关于台湾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①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②1895年黑旗军和义军在大甲溪痛击日军

    ③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两岸停火 ④2008年海峡两岸“三通”最终实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2021·浙江百校高三9月联考·20)下图是一幅海报。列宁身旁左右是农民和工人,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海报的主题可能是庆祝(  )

    A.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

    C.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D.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

    9.(2021·江苏苏州高三期初调研测试·20)列宁在彼得格勒的芬兰火车站的演讲:“亲爱的士兵、水兵和工人同志们,我很荣幸向你们所代表的胜利的革命致敬,你们——全世界无产阶级军队的先锋队致敬。现在,人民把武器对准剥削者——资产者的时刻到来了。”这里的“胜利的革命”(  )

    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B.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

    C.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首次胜利 D.成功推动俄国的民主化进程

    10.(2021·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开学考试·22)图为19世纪后期以来西欧大陆形势变化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②







    ?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1.(2021·四川成都高三摸底·15)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革命“多国同时发生论”,列宁在1916年提出“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列宁的观点(  )

    A.为俄国十月革命准备了理论依据 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C.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 D.阐述了国际关系格局新变化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㈡十月革命的胜利

    12.(2021·广东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11)1969年,尼克松发表关于越南战争的演说:“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并没有充分运用我们巨大的外交智谋和威力。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河内,而在北京和莫斯科。”以下可以验证尼克松判断的史实是(  )

    A.中美关系缓和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苏关系恶化 D.美国对苏联实施和平演变

    13.(2021·江苏南京高三期初摸底测试·8)“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权,以及国家的军事制度,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材料中的“它”(  )

    A.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

    B.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C.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繁荣团结

    D.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4.(2021·浙江“山水联盟”高三开学考试·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对应表述正确的是(  )

    A.康熙帝时期达赖五世下令再重建布达拉宫

    B.新中国成立以后设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

    C.明清时期重修长城并向西延伸到该地盐泽

    D.秦朝时期在此地设立郡县加强对该地控制

    15.(2021·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新起点摸底联考·10)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政党制度时曾经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协商建国、民主建政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体现了(  )

    A.中西方政治制度相融合的体现 B.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继续发展 D.各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利益趋同

    16.(2021·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返校联考·14)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项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拥护,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该方针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7.(2021·安徽合肥高三调研性检测·14)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法典立法工作因各种原因五次搁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这说明我国(  )

    A.逐步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C.法制建设不断走向健全 D.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全面建成

    18.(2021·广东广州六区高三9月教学质量检测一·9)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  )

    A.阐述了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内涵 B.运用了求同存异的东方文化精髓

    C.开始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 D.体现了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

    19.(2021·四省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14)1953年,为改善和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6年,中国政府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上。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成为新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B.消除了周边国家的恐惧和疑虑心理

    C.使得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孤立和遏制 D.改善了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20.(2021·江苏苏州高三期初调研测试·16)周恩来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朝鲜外相南日提出所有外国军队都撤出朝鲜,然后举行朝鲜国民议会的全朝鲜自由选举的合理主张。但美国代表带头拒绝一切建议。该会议上,中国(  )

    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实现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C.促成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缓和 D.加强了与亚非国家友好关系

    21.(2021·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1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外交就(  )

    ①从“中苏结盟”到“不结盟” ②从“经营周边”到“入舞国际”

    ③从“一边倒”到“求同存异” ④从“团结亚非”到“跨洋握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2021·江苏百校联考高三第一次考试·9)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是(  )

    时间

    国家

    ?

    时间

    国家

    1955年

    阿富汗、尼泊尔

    1958年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56年

    埃及、叙利亚、也门

    1959年

    苏丹、几内亚

    1957年

    斯里兰卡

    1960年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A.“一边倒”政策取得丰硕成果 B.中国加强与不结盟运动合作

    C.中国与西方国家出现建交高潮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贯彻

    23.(2021·安徽合肥高三调研性检测·12)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表明“五项原则”(  )

    A.实现了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 B.改变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解决了中印中缅的矛盾分歧 D.规范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4.(2021·安徽蚌埠一模·13)表2 新中国“驱蒋纳我”提案在联大中投票数统计表

    时间

    通过

    反对

    弃权

    1961(第16届)

    38

    48

    20

    1962

    42

    56

    12

    1966

    46

    57

    17

    1969

    48

    56

    21

    1970

    51

    49

    25

    1971

    76

    35

    17

    表2所示现象(  )

    A.反映资本主义阵营矛盾重重 B.推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C.说明求同存异原则成为共识 D.表明中国已经打破外交僵局

    二、材料阅读

    25.(2021·河南信阳一模·26)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从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中任选一次,分析形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10分)

    26.(2021·四省八校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明初仿照元代,依旧设立中书省、御史台并列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和监察机关。后来由于胡惟庸一案,明太祖取消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御史台改为督察院。至此,督察院直接督察六部,督察员内部除左右都御史外,还有一百余位督察御史,督察御史不仅可弹劾中央官僚,也可监察地方。明朝在行政系统内部又设置六科给事中,分别对应六部,可对六部任何往来文书进行批驳弹劾,六科给事中和督察御史并称为“言官”。另外,明代设立东厂和锦衣卫,两机关作为皇帝的特务机关,依照皇帝诏令可通过秘密逮捕、私自刑讯来惩处所有官僚。

    ——摘编自邰相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概述》

    材料二

    1907年光绪皇帝下达圣谕:“中国上下议院一时未能成立,亟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中央资政院对行政部门具有监察权。资政院可向有关的行政部门提出质疑,并且有权得到答复。如果有大臣侵夺资政院的权限,资政院可以请皇帝来裁夺。各省咨议局为各省议会筹备机构,对地方上的行政事务有一定的监督权。

    ——摘编自卞新龙、罗秋《试论清末民初监察制度的变革及其影响》

    材料三

    2016年以来,中央积极部署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北京、山西、浙江三个省市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设立国家监察委,将逐步实现从以前行政系统内部监察机构的行政监察到独立的国家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的国家监察的转变,体现了我国监察理念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姬亚平、吉亮亮《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与运行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简要评价古代监察制度。(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监察制度变革的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意义。(6分)

    27.(2021·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开学考试·28)(15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地方特别是少数民族区域的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蜀志》所说,秦灭六国,“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以致“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秦政权奉行法治,以实行严刑峻法而见称于史。少数民族伤了人,按情节轻重论处,杀人犯了死罪,可以用货、钱赎免。《巴志》记载,“复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算”。其意为一户可免交一顷田的租税,虽有十个妻子也不纳口算。

    ——摘编自《从〈华阳国志〉看秦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材料二

    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主要防范诸蒙古部落的叛乱,派驻许多蒙古骑兵团在河南江北行省、云南行省、四川行省来进行军事控制,而东南是天下财赋重地,行省设置为了搜刮财富进统治者囊中。秦汉唐宋以来,中国政区都以“山川形便”为惯例划分,常以大江、大河作为政区的边界,元朝则以犬牙交错的形式划分行省疆域。元朝以五事“户口增、田野辟、词讼简、盗贼息、赋税平”作为对地方官的考核标准。

    ——摘编自《元朝行省制度及其渊源略论》

    材料三

    布达拉宫由吐蕃时的藏王宫殿演化成后世达赖喇嘛驻憩的宫院,不仅继承了吐蕃的建筑传统,而且吸收了佛殿的建筑艺术……一座建筑的艺术感染力,离不开它所处的环境和组群关系。宫殿寺庙建筑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取法自然,依山舒展,建筑上下错落,前后参差,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艺术上的对比,随处可见,白宫、红宫和金殿、金塔的质感对比,华贵与朴实,细腻与粗拙,人工与自然的对比,强化了布达拉宫的崇高,也给人们带来艺术上的愉悦。

    ——《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秦朝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4分)

    (2)阅读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制有哪些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还采用了哪些举措?(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康熙帝和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藏族地区民族团结方面的实践。

     ②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从艺术角度说明布达拉宫“为人类建筑历史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并指出白宫的功用。(6分)

    28.(2021·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开学考试·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外交,经历了从传统的“华夷秩序”体系向近代西方“条约体系”逐步转型的过程。……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中国最终废除不平等条约、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适时调整外交政策,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以上均摘自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两项中国“抗日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概括近代中国外交变化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做出了什么调整?并指出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用一句话概括“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6分)

    29.(2021·湖北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高三9月联考·26)(12 分)代长度,指的是孕育下一代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一般18—24年为一个新的世代;代际一般指的是代际关系或代际效应,代际形成的背后是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演变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中国代际划分的研究

    代际名称

    出生年代

    代际特征

    心理

    行为

    文革一代(50后)

    1950—1959

    思想保守传统

    尊崇传统文化

    吃苦耐劳,怀旧,对价格敏感度高,购买力低下。

    改革开放一代(60后)

    1960—1969

    劳动思想根深蒂固

    寄厚望予下一代

    低调、务实、社会责任感极强,对新产品的接受度不高。

    转型一代(70后)

    1970—1979

    注重理想

    渴望成功

    经历贫穷,务实、创造,消费注重性价比。

    计划生育一代(80后)

    1980—1989

    崇尚个性

    有责任心

    积极向上

    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做事执着,追求自由平等,对价格敏感度不高。

    新新人类一代(90 后)

    1990—1999

    以自我为中心

    思维早熟

    个性张扬

    兴趣广泛,学习力强,依赖网络,对价格敏感度低,易接受新事物。

    ——摘编自孟莹《有关“代”划分问题的相关研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对“建国后中国代际划分的研究”选取两代进行解读。(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0.(2021·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78年以后,中国与非洲的合作逐渐不再以政党和政权性质进行区分。中国的经济援助方式也从无偿援助变为政府优惠贴息贷款援助方式、援助项目合资合作方式等强调互利双赢等方式。中非间发展为“全天候 ”友谊, 进而确立为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摘编自李安山《论中国对非洲政策的调适与转变》

    材料二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已成为国际对非洲投资增速最快的国家,中国在非洲投资兴业的中资企业从400多家增至3000多家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从2000年开始,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就曾承诺为中国国内外的非洲教育提供资金和支持。据统计,2012年到2016年的五年间,非洲来华的留学生总数为61594人,在各大洲来华留学生中增长最快,同比增长23.7%。中国还派出大量医疗人员赴非洲国家援助。同时,中国还有大量维和官兵参与维和行动并在重大国际事务中为非洲国家仗义执言。

    ——据自朱瑞君、关伟娜《数据看中非:“非”一般合作》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78年以后中非交流合作的变化及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非合作的意义。(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非合作的基本原则。(3分)

    31.(2021·湖南益阳高三9月调研考试·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与国民党集团断绝关系并对新中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向各国留在北京的领事馆发送了包括上述内容的毛泽东的声明和他本人的信函,请他们转交各自政府。

    10月5日,英国留驻北京的总领事格雷厄姆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信件,作为对10月1日周恩来信函的回答:“英国政府正在认真研究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的局势。英中之间友好、互利的商业和政治关系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代,希望今后继续如此。有鉴于此,英国政府建议,在对中国局势研究结束之前,英国领事官员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领土内的合适权力机关之间应建立非正式的关系,以使两国政府更便于接触,并推动两国间的贸易。”

    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

    ——据金光耀《1949—1950年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8分)

    (2)根据材料,从英国回信的角度分析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其信件的原因。(6分)

    32.(2021·浙江“超级全能生”高考选考科目9月联考·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万隆会议开幕当日,伊拉克代表贾马利的发言用了很长篇幅来攻击共产主义,他要求人们对共产主义采取“防御措施”。后来又有一些国家的代表加入了贾马利的行列。关键时刻,周恩来提出了著名“求同存异”命题。他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

    ——摘编自《解放日报》2015年4月24日

    材料二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践证明,“上海精神”催生了强大凝聚力,激发了积极的合作意愿,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功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同时,“上海精神”具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生命力和价值,为所有致力于睦邻友好和共同繁荣的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国际社会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实践注入了强大动力。

    ——习近平2016年6月24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求同存异”的具体内容,并指出这次亚非会议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上海精神”的两个开创国,并简要评价该精神指导的第一个成功实践。

    33.(2021·江苏苏州高三期初调研测试·28)(14分)中美两国像一对隔大洋相望的冤家,中国外交政策随着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9年,尼克松政府适当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包括取消《国外资产管制条例》中对美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从事对华交易的限制,但规定这些交易必须属于巴统设定的非战略交易等规定。1971年在中国成功实施乒乓外交之后,尼克松总统采取一系列步骤增加中美之间的旅游和贸易交往,并允许在一般许可证清单下进口所有中国商品。1972年2月17日,尼克松进一步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如将中国从商品管制名单的Z组(全面禁运)调整到Y组(允许非战略物资出口);取消要求美国公司在位于巴统成员国的分支机构向中国出口战略商品时,必须在取得所在国许可证的基础上取得美国财政部的许可证;取消要求美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在向中国出口海外技术时必须事先取得财政部的许可证等相关规定。1972年,双方的贸易额猛增至9250万美元。

    ——摘编自贺平《尼克松政府初期美国放宽对华经济管制的政策评析》

    材料二

    几十年来,美国对华战略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建交后的“接触战略”和新全球化时期的“纳入战略”。

    ——摘编自王湘穗《斗与合的伴奏——中关关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政府放宽对华经济管制的原因及其特点。(5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对华战略与中国外交政策”为主题,就1949年以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34.(2021·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29)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67年,罗马设立了裁判官,以接替执政官审判权中民事司法权的部分,负责处理罗马市民的民民事纠纷。裁判官有权发布文告,而且所颁布的文告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逐渐发展成一个体系。裁判官有力量将来自“万民法”的新观念和新原则灌输到罗马法中。随着罗马的不断征服,罗马国家的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罗马有许多非公民身份的人,还有许多非罗马的人。为了更好地处理这些关系,公元前242年又设立外事裁判官。外事裁判官处理问题基于一系列对所有人都一致的原则。这些原则具有所有人都要认可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故而被称作“万民法”。

    ——摘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序列

    内容

    第11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44、545条

    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摘自《法国民法典》(1804年)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整理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万民法”体系形成的原因,并分析万民法对罗马帝国的作用。

    (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民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原则。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在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原则中的突出体现,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重要意义。

    35.(2021·浙江“超级全能生”高考选考科目9月联考·29)(15分)两次世界大战对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5年1月18日,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二十一条”是要将中国变成日本的独家殖民地的计划。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但日本的野心引起了美国的注意……美国以尊重“门户开放”政策为理由,向日中两国提出照会。1917年,美日两国就中国问题进行谈判并签订了“兰辛一石井协定”。协定宣布尊重中国领土完整、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签订了《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公约的主要内容是:1“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2“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3“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4凡“意在中国指定区域内设立势力范围,或相互设有独占之机会者,均不予以赞助”。

    ——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材料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驻日的美军第8军首先被派到朝鲜战场,继而美国动员了日本的经济和技术力量,以“惊人的速度,将四岛变成了一个大的供应基地”。“如果没有这一招,朝鲜战争就打不下去”。通过朝鲜战争,美国充分检验了日本作为其远东战略后勤基地的补给作用。

    ——《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一1995)(上)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日本的野心”在当时中国引起的反应,并分析“二十一条”提出的国际背景。

    (2)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兰辛一石井协定”与《九国公约》出台背景的差异性,并在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史实的基础上,指出列宁所言的“下一场战争”具体所指。

    (3)二战后美国单独对日媾和,确立了日美安全体系。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日本在美日关系中地位的变化。从20世纪上半叶中、美、日三国关系的发展变化中,概括决定国家关系走向的基本因素。

    • 下载文档
    • 收藏
    • 0

    相关热词搜索: 实践 东西方 月刊 创立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