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散文|童年的记忆

    时间:2021-05-25 12:00:06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散文|童年的记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这些诗句对于童年的我,可谓刻骨铭心!勤学考试网小编整理了散文|童年的记忆,希望大家喜欢。

    散文

      我的家乡湖北省监利市桥市镇地处江汉平原最南端,美丽的洪湖之滨。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国家经受3年自然灾害,加上苏联逼债,致使国民经济极度贫困,物质生活极其匮乏,老百姓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艰难。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耕地靠耕牛,抽水靠水车,运输靠人力。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当时的桥市人民公社组织全体社员在洪湖岸边围垦造田10000多亩(后称万亩围湖)。那时的水稻品种主要是二九青和广六矮。没有化肥,农民下湖绞草,然后均匀地撒在翻耕的水稻田里做绿肥。正常年景下,粮食亩产才300公斤左右。水稻收割后,大部分粮食上缴国家,农民只留少量口粮。粮食不够吃,煮饭时一半大米参杂一半豌豆。我吃不下,常常背着大人偷偷的把豌豆剔除,只吃米饭,一旦被大人发现,就要挨揍。如果桌上地上掉了饭粒,必须马上捡起来吃,吃的菜一般是白菜、胡萝卜、咸菜、豌豆酱等。常常一餐饭便是一碗饭加半碗茶,里面放点豌豆酱。如此艰难困苦的生活伴随着我的童年。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这些诗句对于童年的我,可谓刻骨铭心!

      记得有一年七月底的一天,骄阳似火,酷暑难耐。生产队派30多位精壮劳动力挑着一担担稻谷交公粮(禾场距桥市公社粮站约2公里)。下午结束后,生产队长从桥市街上用几十斤稻谷换来300多个圆圆的,上面还印有4个红点的小米糕。之后,生产队长一一犒劳送公粮的精壮劳力们。当时我父亲在耕地,不在送公粮队伍之列。看到他们分享米糕时的热闹场景,我当时眼馋的直流口水!最后还是我的一位亲叔叔在人群中发现了我,于是便从他分到的10块米糕中拿出2块送给我,我当时激动万分!那情那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上小年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家隔壁聚集了上百号人,个个伤心落泪!中间夹杂着大人小孩的嚎啕大哭声。我挤进人群走近一看,是隔壁的汪大婶血肉模糊的躺在地上垫着的芦苇席上,惨不忍睹!原来,汪大婶家里6口人,粮食不够吃。于是趁着农闲时过长江,去湖南岳阳买红薯和红薯干。在跨过铁路时,发现蛇皮袋里漏掉了几个红薯,于是她急忙返回去捡,不料高速行驶的火车呼啸而来,把她碾得粉身碎骨!此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湖南农科院的科研人员袁隆平率领他的科研团队潜心研究杂交水稻,通过无数次试验,经过无数次失败,最终获得成功,并把他们精心培育的杂交水稻逐步在国内外推广。我家乡的水稻由当初的亩产300公斤左右一下子飙升到600公斤以上(现在亩产更是突破1500公斤)。自此,国人才逐渐摆脱饥饿难耐的困境。中国老百姓无不感激这位功勋卓著的伟大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深耕思万民,一稻济天下。现如今,91岁高龄的袁老驾鹤西去,九州哀鸣,万民同悲!值此举国上下沉痛悼念袁老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我们的科学院士民族脊梁袁隆平,祝袁老永远安息,一路走好!


     

    相关热词搜索: 散文 童年 记忆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