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文档大全 > 正文

    2023年《郑和远航》3篇

    时间:2024-02-08 20:00:08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郑和远航》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03《郑和远航》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和远航》3篇,供大家参考。

    《郑和远航》3篇

    《郑和远航》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03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苏教版)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26 郑和远航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

    (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 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 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

    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3.组织反馈。

    二、精读课文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角色表演。

    2.自学第4、5自然段。

    (1)分组讨论:

    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导朗读。

    ①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④组织讨论,反馈。

    三、略读第6、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

    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主要内容

    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3.分小组反馈,交流。

    4.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练习。

    2.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

    板书

    扬帆起航

    第一次远航 友好交流

    26 郑和远航 (详写) 战胜凶险

    其余六次远航 (略写)

    《郑和远航》篇2

    关于《郑和远航》教学感悟

    大家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教材(文本、与作者)的对话。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使人获得精神的滋养、文化的浸润和语言能力的生成。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所有孩子的全面成长,已成为新世纪对教育的要求。作为课程的具体落实者——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落实课程标准,努力地为这些孩子的全面发展服务呢?笔者就《郑和远航》(苏教版:第10册第26课)课文为例,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  “以情导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望

    有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认为:学海泛舟,师生相伴,应该乐!可现实常常有这么一种情况: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学活动让人如沐春风,有的却使人枯燥乏味。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投入”,我们的“痴迷”,我们曾经有那么多的无奈:当我们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时,我们的孩子偏偏喜欢“迂回绕道”、“节外生枝”;当我们在讲台前直抒情怀慷慨陈词时,却看到孩子们端坐位子无动于衷,一脸漠然……

    这不仅使我想起自己儿时的“放鹅”的情形:那时,由于家境贫寒,为了我们弟兄几个的书钱,母亲便叫去我放十几只鹅。放鹅时,淘气的我为了从放鹅中省出时间和伙伴们“打仗”,便一边放鹅,一边抓紧时间割鹅草。尔后,我抓住鹅子,按住鹅头,令其吃我割的草,虽知,鹅子根本不领情,拧着脖子,坚决不从;我就扒开鹅嘴,往里面硬塞,鹅还是挣扎着不吃……折腾了一阵子后,当我无可奈何松开手坐在地上生闷气时,却意外地发现——鹅子甩甩头,抖抖毛,自由活动一会儿,便悠闲地吃起我割的草来。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交互活动的合作伙伴,阅读是人的个性化的行为,教师的教决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鹅不愿受我的摆布吃我割的草,是由于我的一相情愿地逼迫;学生对教师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表现出的“无动于衷,一脸漠然”,大概也是教师的一相情愿所致。

    郑和远航,距离今天已有六百年的历史,学生对此事知之甚少。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宜针对学生喜爱英雄、崇拜英雄的特点,创设自由自在的氛围,精心设计导语,叙述英雄的故事,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望: 632年前——也就是1371年,在云南昆阳州(今昆明晋宁县)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中,一声响亮的儿啼——一位少年出生了!他的妈妈为他取名马和(字,三宝)。“三宝”十一岁那年进宫当了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1403年燕王朱棣登基,史称明成祖。次年正月初一,朱棣念他有勇有谋,屡立奇功,便赐姓“郑”,改称郑和,并提拔为内宫太监。于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自1405年到1433年,在漫长的28年间,郑和所带的船队历经亚非三十余国,涉十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壮举……

    二、  “情随境移”,伴着学生体验阅读过程

    放手让儿童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文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如:夏日的霞光、柔和的春风、闪烁的群星、咆哮的巨浪、可爱的宝船…… 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是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是绚丽而富有个性的物像。

    贾志敏老师说得好“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就要求教师要伴着学生学海泛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感悟语言,体验阅读的快乐。例如,导读第二节时(叙述“宝船”的部分),老师可通过语言提示、语言描绘的激发(熟读课文:你就站在“宝船”旁边,请你向你的朋友介绍宝船)儿童(不由自主地)将各自的情感移入到教材的对象(“宝船”)上。读中感悟、体验,在想象的作用下,在各自的脑屏勾勒出 “具体可感” 的“宝船”——脑中有“宝船”(的形象),眼中有“宝船”(看到宝船的神情),口中有“宝船”(向朋友介绍——读出自己感悟的宝船)。

    阅读的过程就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张庆语)。再如,导读“战胜凶险”部分时,老师可诱导学生“置身于船上”(你就是船长郑和手下的一名水手),面对着:“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在船长郑和镇定自若的指挥下,全员上下一心: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诗人。”(苏霍姆林斯基语)要让孩子的心里的诗的琴弦奏出美妙的篇章,就必须激发他,鼓动他去阅读,去想象,激活他灵感的源泉。教师要应拥有一双儿童的眼睛、一颗儿童的心去欣赏每一个孩子的梦:用儿童的眼睛观察,就会获得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儿童的眼睛观察,就会重温久违的纯真、善良;用儿童的眼睛观察,就会接纳儿童对的宝船倾诉,与浪花的交流……无论是壮观的宝船、迎风招展的彩旗,还是呼啸的狂风、咆哮的巨浪——在孩子眼里心里,都是独特的故事、诗章……

    教师伴着学生阅读教材(文本),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儿童从关注,产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积极的态度倾向,到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教学活动;儿童的情感不由自主地移入教学情境的相关对象上(宝船、海上历险等),儿童“人随船游,心系船安”。随着情景境的延续,儿童的情感逐步加深,有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达到“我他同一”、“物情同一”的境界。

    三、“缘文会友”,实现阅读的交流与升华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应是接受型的同构解读,而应是批判性的异构解读。(张庆,《小学语文教师》2001年第11期)教师应积极地鼓动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倡导学生实践批判性的异构解读,因为“想象是人生的血肉,若没有想象,人生只不过是一堆骸骨(贝鲁泰斯语)”。

    儿童的情感就像‘小河水’,要他漾起波纹,荡起浪花,就需要外力的作用(李吉林语)。” 我们的教学实践必须落实“情感”,将文中之情、课中之情尽可能的,如蜻蜓点水、似微风轻拂的交流、对话……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学生从中阅读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哈姆雷特”一样,阅读时,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如:“具体可感” 的“宝船”)和情境(如: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关心作品中的人物(35岁的郑和以及随行的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两万七千多人)的命运和情感,激发和维系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阅读感受:说一说自己“眼中”的宝船,谈一谈自己“看到的”友好交往的情景,议一议“海上历险”的深切体验……

    教师拥有“伴着孩子去远航”的心境,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情调”,创设出师生心灵交流的和谐的境界,积极落实课程标准,努力地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服务——创设自由宽松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智慧的波澜。倡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宝船),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友好交往与国家的强盛),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讲述:出航的场景、海上的历险,表演:友好交往的场面),获得自我满足(品尝:战胜凶险的喜悦、胜利返航的快乐……)。学生虽身处有限的空间(课堂),心灵却在高远地飞翔——激qing泛起的才智与探索生成的快乐不断喷涌。教学目标不仅能愉快地完成,这还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好处。

    “伴着孩子去远航”,让每一课堂和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幸福的场所和美好的回味。在有形的课堂学习的刚刚结束——伴随着无形的课堂学习的开始。

    《郑和远航》篇3

    郑和远航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如同一个演播室。看,我就像是主持人,那么,你们就是现场的(观众),后面的老师就是咱们的(特邀嘉宾)。说得好,今天咱们就像电视台一样来做四十分钟的节目。这个栏目就叫“漫画历史人物”。大家知道,我们今天要说的是那位历史人物吗?板书:郑和。要讲郑和的什么事呢?板书:远航

    二 、第一话题“知多少”

    过渡: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个话题。郑和的名字是那么的耳熟,不知道大家对他有多少了解?(生回答已有的有关知识)

    三、第二话题“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

    的确,郑和下西洋的事很多人都听说。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二个话题“具体了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你们想知道这次远航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老师概括为以下三大问题:

    1、 郑和出使西洋时是怎样的一个场面?

    2、 郑和所带的船队是如何与亚洲各国人民进行友好交往的?

    3、 郑和他们是如何战胜风险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五自然段)

    (一)、学习1-3自然段

    让我们随着郑和扬帆起航,将1-3自然段默读一遍。边默读边动笔边画下有关描写郑和下西洋的场面的句子或词语,并说说你独特的感受。

    1、 默读并动笔

    2、交流,你画了哪些有关描写郑和下西洋的场面的句子或词语,说说你为什么画这里,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引读第二小节,强调数字。

    4、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个怎样的场面?

    (二)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随着郑和一声:“起航”,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船队像一条飞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看,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最好出示第一次航行路线图)

    那么,郑和他们是如何与各国人们交往的呢?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回答交流:郑和的船队与这些国家都有那些友好交往?

    师概括“拜见国王”、“观看宝船”、“交换特产”、“互赠礼物”

    想象:(幻灯出示书上有关句子)

    (1)、各国君臣都怎样热烈的欢迎郑和他们呢?(他们怎么做?怎么说呢?)

    (2)面对那些从来没有见过的宝船,人们会惊叹不已些什么呢?

    2、 郑和船对与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也受到了热烈地欢迎。现在请你们通过朗读,让我感受这份热情友好的场面?注意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我还要通过你的脸部神情看看你是否真的投入朗读中了。

    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明成祖的信传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着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示友好的感情。

    (三)、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毫无疑问 ,这次航行是愉快的,但同时他又充满了凶险,郑和又遇到那些凶险,他又是如何战风胜险的呢?

    1、教师范读第五自然段。听完后说说你听后有什么感受?(交流并相机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3、 交流感悟

    体会航行是十分危险的:

    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体会郑和过人的胆略和智慧:

    (1)、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2)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3.整体朗读第五自然段。再次感受风浪的险恶,郑和过人的胆略和智慧。

    四:第三话题“模拟庆功会”

    过渡:总算有惊无险,在海上经历了将近两年的时间,郑和率领着船队平平安安地回到了大明朝,大明皇帝为他接风洗尘,特地为他摆了个庆功宴。接下来咱们的第三个话题便是“模拟庆功宴”。

    要求:想想,庆功宴上,大大小小的文武百官都来参加了,他们可没有亲身经历过这样的航行,心中肯定充满了好奇,请你扮演其中的一位官员,对于郑和这次的远航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就借此机会说说,有什么问题想问个明白,也趁此机会赶快问?选一位学生扮演郑和,准备接受百官的提问。

    五:总结并质疑

    今天,咱们主要一起了解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有关情况。我们谈到了什么?(概括段意法)对郑和这个历史人物,对于他的第一次远航有了一定的了解。可能大家还想了解地更多,说说,你还想知道什么?(教给孩子学着答案的一些方法,待第三课时在聊)

    附板书设计:  漫话历史人物(人物头像)

    26.郑和远航

    第一话题“知多少”

    第二话题“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

    第三话题“模拟庆功会”

    (一艘“宝船”图)

    第一次,1405年7月,郑和与副使王景弘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62艘(加辅助船共200余艘),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到福建长乐县太平港最后完成远航准备,然后扬帆南行,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暹罗(今泰国)、爪哇、苏门答腊(今属印尼)、满剌加(今马六甲)、锡兰(今斯里兰卡),再行至印度西海岸折回,于1407年9月结束。

    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明成祖的信传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着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示友好的感情。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