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文档大全 > 正文

    2023年度《陋室铭》译文6篇

    时间:2024-03-23 19:24:02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陋室铭》译文教学目标:1.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志趣。3.学习古代仁人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译文6篇,供大家参考。

    《陋室铭》译文6篇

    《陋室铭》译文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志趣。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陋室铭》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多次被贬。本篇是他被贬后写的。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之意。陋室,即简陋的房子。“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并找出韵脚。

    明确:名、灵、青、丁、经、形、亭。

    3.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1)一词多义

    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2)词类活用

    ①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②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③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④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

    4.翻译课文。

    目标导学三:品味剖析,领悟意境

    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的“何陋之有”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从居室环境之雅、交往人物之雅、情趣之雅三个方面写陋室不“陋”。

    3.文章主旨至“无案牍之劳形”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抱负和志趣。

    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于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教师总结: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托物言志。“托”的对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目标导学四:写作尝试,拓展迁移

    1.为进一步体会中国文人那种超脱红尘的宁静和宠辱不惊的恬静坦然,可推荐学生阅读以下篇目:陶渊明的《饮酒》、梁实秋的《雅舍》、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

    2.仿写一篇铭。

    《陋室铭》译文篇2

    陋 室 铭作者:刘禹锡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译文篇3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重点与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生:我选择后者,因为……

    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

    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二、小组讨论,扫除生字词,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集体讨论,适当点拨,疏通全文。

    2.师生共同活动,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师:陋室陋吗?

    生:不陋。

    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

    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

    (指导学生美文美读美背美诵,继而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创设情境)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一点一点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驳的石阶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的?

    生1:它们从石缝中钻出来,探出她们可爱的小脑袋……

    生2:她们聚集在一起,在主人的窗下起舞……

    生3:我认为这两句的描写绘色绘声。你看“青”、“草色”状其色,“谈笑”状其声。

    师:同学的发言很精彩。请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内有王叔文、柳完元等人,他们在谈些什么,这些人在一起,又会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让学生分别把自己想像成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

    生1:他们个个学识渊博,心忧天下。

    生2:柳宗元在吟诗作画。

    生3:王叔文在煮酒纷论当今时代英雄。

    生4:韩愈在扼腕长叹。

    生5:刘禹锡持一杯香茗,侧耳倾听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

    生6:柳宗元沉吟:“‘沉舟侧帆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转身对刘禹锡说:“梦得,今日有幸拜读,真让我折服,让我感动奋发!”……

    师: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哪里还有什么为那狗皇帝当差去收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劳形”与痛苦!

    师:再看室内的陈设,文章重点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生1:“素琴”、“金经”……

    生2:由此我想到了主人读书情趣的高雅。

    生3: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读名人名著,。比如:我最近在读《毕淑敏散文选》……

    生4:还有《读者》……

    生5:……

    3.讨论今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则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帐文凭。

    这则材料是针对我们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言的?

    生1:我认为这是在商经济大潮冲击下的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纪律松弛的表现…………

    生2:学习松懈,不思进取……

    生3:……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生1:引以为戒……

    生2:奋发向上……

    生3:……

    师:同学们,你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生1: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梦阁”,因为我喜欢做梦,它神秘,飘渺,浪漫,富有诗意……

    生2: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港湾”,因为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

    生3: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碧丹”,因为我喜欢作画……

    生4:……

    师:(小结)短短的一节课,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这并不奇怪,因为至今老师也不敢说已经读懂了它,进入刘禹锡的精神境界里,并把这种精神带入我们的生活中。我至仍在解读它。同学们,一年以后,你还会再读《陋室铭》吗?十年以后呢?若干年以后呢?

    生:会。

    师:(引导)美文,是要我们的一生去解读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进行长期的孜孜不倦的研习,每当我们精进了一步,我们的学识、做人的涵养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为精神的影响是可以超越时空的,你可以把它推荐给你的父母、同龄人;甚至你们的未来的孩子、未来孩子的同龄人……

    个案点评

    语言教学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播、承扬、革新的强劲而深厚的助动力。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给予我们的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进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现代教育生活的理想。

    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每个人从自我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研究学生,学习着他们的学习,生活着他们的生活、并由此开始与他们进行一种心灵的对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这不仅是在教育教学上去关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当我们意识到这种权利和义务的时候,语文教学与人的关系作为一个问题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要靠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的交流来解决。

    当我开始教《陋室铭》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在想这么一个问题:

    如何让学生能够承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那种雅致澹泊、豁达乐观的作风,并让这种作风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这就需要想像的介入,想像是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本文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以语言为抓手,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让学生活跃、奔腾、澎湃、充盈在体内的生命之气与作品中蕴藉的豁达之气接通,并让这种想像在课堂教学中很快就会变为现实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主体的生存、主体的精神和主体的尊严。于是,想像便理所当然地成了为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口。

    《陋室铭》译文篇4

    执教:朱燕青 班级:初二(3)

    教学目标

    1. 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 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 联系现实对《学生铭》谈看法并仿写

    教学重点、难点

    1. 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 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新课

    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 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

    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3.提供一些画面让学生们匹配相应的课文语句

    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

    先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全班交流

    提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

    四。 联系现实,发表见解

    出示仿写篇《学生铭》,提要求

    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一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学生交流谈看法。

    五。 学生仿作

    看了刚才的学生铭,了解了刘禹锡借陋室以言志,表达自己不贪恋富贵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你能否借鉴他们的写法写一篇仿作?

    提出要求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译文篇5

    一、教材分析:

    《陋室铭》这篇文章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和节操的表白,谈到了知识分子处世立身的态度。所以,学习这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要能体会到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并潜移默化的受他的感染和熏陶。但是在汲取传统经验中有益的部分时,也应引导学生注意敢于创新,不墨守陈规。以课文为载体,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兴趣、习惯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的正确朗读。

    二、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朗读已经并不陌生,也应该零零散散的会一些阅读的方法。然而系统的指导,特别是以文言文为例子的系统指导还不太有。正确的朗读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有感情的朗读是和作者产生共鸣的前提。所以,培养较高层次的朗读还是很有必要的。

    2、现在的社会风气和我们学生生活的环境以及家长的观念,使得孩子们对于古人“安贫乐道”的节操和志趣缺少领悟。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会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污浊世风中保持心灵的纯净。然而,学生所处的又是竞争激烈、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这又需要引导学生古为今用的理解“安贫乐道”。

    三、学习目标:

    1、熟练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提高朗读水平。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现象,了解文中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古人高尚的情操,领会“安贫乐道”的含义,并正确的看待“贫”、“富”和“道”的关系。

    四、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五、实际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假设你的眼前有两座房子:一个是王公大厦,华丽无比,里面有绫罗绸缎的床铺,有山珍海味,就跟《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似的。另一个是茅屋草房,绿草茵茵,不过你可能得吃粗茶淡饭和布衣裳。你喜欢哪个?老师要听真心话啊。(找两名学生回答,只要是真心话即可)

    再追加一个条件:如果你选择第一个,你可能被迫要说一些违心的话,甚至还要做你良心上不愿去做的事。但是如果你住第二个房子,则会有知音相伴,可以坚守真我,率性而为。那你又做何选择?(两生交流)

    那我们学习以下《陋室铭》,看看刘禹锡住的什么样的房子,为什么他喜欢这间陋室。学完之后,你是否改变原先的选择?

    2、文学常识

    学生交流“铭”的文体和刘禹锡的简要资料。韵脚在朗读时注意清晰、响亮。

    由《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别人悲秋,他却喜秋,他就是这么与众不同。世人都喜欢住大房子,他却独爱陋室。还写了这篇《陋室铭》。

    (二)朗读

    1、自由朗读一遍课文,准备展示。

    2、一生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准备做点评。

    3、学生在互评的基础上,归纳朗读的方法。

    (1)要读准字音,不要错读

    (2)要分清句读(dou),不读破句

    两个事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理解“乱、劳”的用法,知道“丝竹、案牍”的意思,体会“之”的用法—————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学生通过反复试读,根据句子的意思,根据语感就可正确断句,学生可以按照这种方法正确的读出其他句子的节奏。

    (3)要读出语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运用声音表情达意)

    4、分层朗读,试图读出语气。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一生试读。其他同学做点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把握。

    引导学生找出三句该重读的句子,体会前两句的“铺陈”的作用。解决重点字词“名、灵、德馨”的意思,并注意这几个词语的重读。

    师范读,学生都不由自主的自己朗读起来

    若干生再读,有进步。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第一句,学生能把握句子的美感,并知道试着读出这种美,可借助想象,想象成你就在这种环境中。

    第二句,学生能感觉出作者因交往之雅而产生的自豪感。生读出这种感情。

    第四五句,读出生活的悠然自得之情。

    学生在自己总结语气、语调特点的基础上能自主朗读。老师和学生一起读,应起一个垂范的作用。

    小组内部交流朗读,声声互评。

    展示小组成果,班级内部互相比较。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把握反问句的语气特点,理解引用孔子这句话的作用。了解“之”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都能把握如何读了。

    注:为了保持诵读的连续性,必须采用“短兵相接”的方式,无论解词、串句、说大意、指示读法都只能用三言两语,点到即止,切忌繁琐、拖沓。

    5、“忘我”的读

    学习古人诵读诗文时的状态——陶醉。

    学生可以采用各种姿势,只要是找一个最能投入的状态“忘我”地读。

    自己试一试

    展示

    全班诵读

    6、背诵

    本文以双句为主,且绝大多数是对偶句便于背诵。

    学生找找对偶句背诵一下。

    全班背诵。

    (三)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问题:作者称他的居室为陋室,那么他认为这个房子“陋”还是“不陋”呢?

    生齐答

    问题:那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明确:

    (1)主人“德馨”

    (2)环境优美、交往之雅、生活有情趣

    (3)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并引用“何陋之有”。【板书】

    问题:作者为陋室写了一篇“铭”,仅仅是写它吗?有没有弦外之音?

    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明确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四)深入探究

    问题:你理解安贫乐道么?

    明确:所谓安贫乐道,即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

    问题: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人具有这种品质?现在还有这样得人么?

    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有所准备。例如:孟子的“贫贱不能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杜甫的“贫贱至极,笔耕不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还有抛弃都市生活选择支教的年轻人,例如徐本禹,还有守着清贫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贤得人

    问题:古人把安贫乐道作为一种人生的最高境界,你怎样看待?在今天这个社会,“乐道”就要“安贫”吗?

    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安贫乐道”的核心在于什么?是“安贫”还是“乐道”?

    学生异口同声——乐道

    生活中有没有“富而有道”的人吗?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你可以富有,也可以贫穷,但你一定得把“道”放在心中,只有这样,你才能活得敞亮,活出生活的味道,活得有志趣。

    (五)作业

    必做:默写课文,自己修改。用学过的朗读方法试读《爱莲说》

    选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文字,用这个物来托你的志。

    教学反思:

    我认为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有较好的整体思路,就是要解决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本堂课作到了从学情出发,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营造和谐、融洽的气氛。本课中,我努力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再次,时刻关注学生。留心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点优点、一点缺点、一点思维的火花……运用教学机智使这些细节变成一个个闪光点。最后,在解决难点的时候注重“引而不发”适时的点拨,所以难点突破较自然。

    《陋室铭》译文篇6

    刘禹锡

    教学目标

    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熟读成颂。

    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以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 道选择题。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相信你会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一、 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 齐读(课件2)

    2、 听录音范读

    3、 引导断句(课件3)

    4、 请同学读

    5、 再齐读

    6、 跟读录音

    二、 解决生字词,疏通大意。(课件)

    三、作者简介,欣赏他的作品。(“陋室”的名字是谁取的?他是何许人也?)课件

    四、文体简介(课件)

    五、问题探究:

    1、粗课文生,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 “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课件11)

    3、 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4、 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

    明确:前两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从而写到“惟吾德馨”。

    5、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对偶、类比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简介类比与兴的有关知识。(课件12)

    6、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课件13

    “苔痕”两句 ——清幽宁静,不染浮华。 环境之雅

    到这里来的人多不多?(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写鸿儒是为了说明什么?

    “谈笑”两句 —— 交往高雅脱俗 交往之雅

    朋友来了做些什么?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可以调素琴……劳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 情趣之雅

    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 、抒发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7、 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8、 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9、 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0、 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画蛇添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小 结

    略。

    第二课时

    一、 检查旧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陋室铭》,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做“托物言志”。

    以图片引导回忆旧课。(板书)

    二、 导入  新课

    全文结局“何陋之有?”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课件15)”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 品一品,你认为哪一句才是本文的主旨。为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课件)

    七、文言知识归纳。(课件16)

    八、总结拓展

    为你的家取个好听的名字。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