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文档大全 > 正文

    【发改意见】界首市人民政府关于补短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实施意见(范文推荐)

    时间:2023-04-27 09:30:05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界首市人民政府关于补短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实施意见各乡、镇、街道,安徽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意见】界首市人民政府关于补短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实施意见(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发改意见】界首市人民政府关于补短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实施意见(范文推荐)



    界首市人民政府关于补短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街道,安徽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发〔201621 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补短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实施意见》(皖政〔201653 号)和《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补短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实施意见》(阜政发〔201653 号)要求,围绕增后劲、推进补短板,加快培育新发展动能,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一)工作思路

    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统筹把握好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重点加强和改善薄弱环节,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创新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领域,加大招商力度,扩大有效投资,强化项目支撑,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优化现有供给结构,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产品新服务。经过 3 年努力,补短板取得显著成效;用 5 年时间,突出短板基本补齐,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明显增强,如期实现“皖北居先进、全省进一流、重振界首雄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

    (二)工作目标

    1.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20 年,引导每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不少于一项技术改造项目,打响界首产业发展品牌,建成产值超千亿的节能环保类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营养与健康产业、机械制造产业产值分别超过 100 亿元,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到 80 亿元以上,创建安徽名牌产品 8 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 2 个。

    2.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2020 年,有效灌溉面积覆盖农田 90%以上,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 0.6。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 9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5%以上。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达 1000 家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 20 家以上。

    3.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2020 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 40%以上,初步建成功能完备、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服务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4.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2020 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70 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 40%以上;万人有效发明拥有量达 16 件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60%以上,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创新创业载体达 30 家,创业服务机构达 10 家。

    5.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进一步夯实。2020 年,界首市通用机场、郑阜高铁界首站建成使用,城乡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日趋完善。水利建设和能源供应有较大突破,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建成 2 座以上 220 千伏变电站,每个乡镇拥有 1 35 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光纤宽带和 4G 网络城乡全覆盖,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6.民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2020 年,全市教育综合实力和各项发展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 6 张。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80%以上农村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进一步深化“接您回家”系列活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市摘帽”脱贫攻坚目标。

    7.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20 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市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实现废弃物 100%综合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目标。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 10%以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 90%,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 4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 95%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补齐制造业升级的短板。坚持工业强市,加快推进制造业高端化、创新化和绿色化。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攻坚工程,围绕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重点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传统产业振兴工程,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加快粮食机械、营养与健康、纺织、渔具等企业技术改造,综合运用贷款贴息、助保贷、过桥资金、先进装备补助、税收优惠等方式,集中实施一批重大高端项目,切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品牌质量提升工程,广泛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组织实施“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慧工厂。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重点推进食品、医药、纺织、机械、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构建以企业研发机构、区域性创新平台等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体系,集中力量攻关一批关键技术,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加快释放新消费、创造新供给、形成新动力。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知名品牌,积极发展品牌经济。

    (二)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针对农业基础弱、生产效率低等突出问题,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主线,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作业配套等能力建设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田水利改造提升。深入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行动计划,支持村集体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积极对接、争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设施、小农水重点县(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耕地地力提升等重点项目。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统筹各类农业科技资源,争取引进、集成创新一批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实施现代种业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引进并支持当地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规模种子企业。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引导实现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

    (三)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短板。针对市场主体少、产业规模小、结构层次低、集聚程度弱等突出问题,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品质化、社会化方向,实施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迈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贸流通、健康养老、休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开发服务业共性和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服务业”,积极培育信息增值、创意设计、数字传媒等服务业新业态。依托中心城区、工业集聚区和交通枢纽,创新服务业功能区发展模式,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四)补齐创新能力提升的短板。针对创新平台相对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高层次人才短缺等问题,实施“双创”及人才培育提升工程,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机械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优先支持具备条件的骨干企业、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支持骨干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承担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完善产业创新链。加强企业、高新区与院士专家、高端人才的对接合作。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强化团队式、靶向式、中介式引才。依托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团队式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和技师学院建设。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鼓励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充分利用闲置的厂房空间、城市更新腾退的土地、盘活的资产等,建设新型创业孵化平台。支持建设各具特色的创业特色小镇,打造新型综合性众创空间。

    (五)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针对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完善、城乡基础设施较薄弱、管线管网建设不配套等突出问题,按照完善网络、扩大能力、提高水平、构筑枢纽的思路,加强有利于刺激新型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保障力。规划建设界首 A 类通用机场,全力支持郑合高速铁路界首段建设,新增宁洛高速界首东出入口,积极推动沿淮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完善市域“三纵六横”干线公路网络,实现国省干道对乡镇全覆盖。按照“五水同治”的要求,重点实施水系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推进城市地表水厂和备用水源地建设,加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设施建设,实施沟河塘水系沟通工程,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步伐。加大配电网建设改造力度,新增变电所站布点,优化线路网架结构,积极推进以完全自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建设。支持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公共无线网络、广播电视网和物联网等建设,加快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和“三网”融合步伐。

    (六)补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短板。针对城镇化率低、农业转移人口多、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等问题,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抢抓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的机遇,统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落实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大力推广居住证制度,加快农村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推动“三权落实、五有并轨”,进一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以海绵城市、创新城市发展、特色小城镇和城镇化投融资机制为重点,探索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新途径,积极争取“多规合一”、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制镇示范等国家试点。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一批产业融合、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等类型的特色小城镇。

    (七)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针对环境污染、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等突出问题,坚持标本兼治,推动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界首样板。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综合治理。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实施界首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新型肥料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有机肥替代,推广秸秆直接还田。开展农村河道清淤疏浚,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生活垃圾 3 年整治专项行动、“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化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逐步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加快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干部离任后出现重大生态环境损害并认定其需要承担责任的,实行终身追责。

    (八)补齐民生保障体系的短板。针对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教育、卫生、养老、就业、政府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获得感。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推进义务教育均等化,着力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加强以公共职业实训基地为重点的基础能力建设,注重培养模式创新,加大职业技能投入,培育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积极推进社会办医,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加强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推进社区养老照料服务全覆盖。加快实施农村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升级,提升托底型养老服务功能,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积极推广医养结合养老发展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养老结构给予补助,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大发展。通过鼓励企业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政策托底等多种渠道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进一步深化“接您回家”系列活动,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加大便民服务设施供给,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方式,优化便民服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强化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建立健全长效扶贫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大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投入,重点实施水、电、路三项工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贫困地区延伸。

    三、政策措施

    (一)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能够由市场解决的由市场解决,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外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广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破解民办教育、民办医疗、民办养老等社会事业瓶颈制约。认真落实政府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推广应用全省统一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规范前置审批,推进协同放权,实行限时办结,提高项目审批监管效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登记制度改革,落实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推进先照后证,实现网上办理全程电子化。

    (二)加强项目建设。全面落实“三督三保”、市领导包联推进重大项目和分级分类调度制度,坚持月调度、月通报、年考核,切实提高重大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统筹资金、专项建设基金重点支持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粮食水利、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社会事业、贫困地区建设等领域,精准谋划一批“大、新、专”项目,充实和完善重点项目库,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计划。围绕项目开工、竣工、投产、转化等关键环节,分类建立跟踪台账、定期通报。

    (三)加大财税扶持。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优先投向“短板”突出的行业,财政支农投入新增部分重点用于脱贫攻坚,中央、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进一步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倾斜。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税收扶持政策。落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等各项进出口税收优惠政策。

    (四)强化金融支撑。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全面推广包括“税融通”在内的各种银税合作业务,积极开展贷款风险补偿、融资租赁等试点。拓宽银行机构抵(质)押物范围,开展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质押和收益权抵(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支持符合“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继续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加快企业挂牌上市步伐,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积极发展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鼓励金融租赁、信用担保等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四、保障机制

    (一)建立长效推进机制,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负责人挂帅,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配合的“补短板”推进小组,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合作、强力推进的工作体系。围绕目标任务,制定节点计划,细化推进举措,明确落实单位,压实主体责任,强化保障措施,确保补短板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有力开展。

    (二)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形成合力。围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补短板重大工程项目,落实“三督三保”推进机制,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分领域分节点加强调度,加快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对补短板项目规划、用地、环评和项目审批核准等实施绿色通道制度。牵头部门要履职尽责,强化统筹衔接;配合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协作配合。

    (三)建立监管评估机制,确保落实见效。加强督办、巡查、考核评估,建立常态化的组织协调、信息交流、督查监管工作制度,实施全过程监管。建立补短板投入统计和效果评估制度,探索开展第三方独立评估,充分调度各方面积极性。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