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网络课程 > 正文

    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点题及答案

    时间:2021-03-18 08:31:33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点题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音、形有误的一项是()

    A.阴晦(huì)恣睢(suī)牡(mǔ)蛎根深蒂(dì)固

    B.五行(xíng)嬉(xī)闹煞(shā)白袖(xiù)首旁观C.瑟索(suǒ) 拮(jié)据发窘(jiǒng)吹毛求疵(cī)

    D.惘(wǎng)然栈(zhàn)桥抽噎(yē)咬文嚼(jiáo)字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贮蓄分歧混为一谈秾纤合度

    B.惊讶篷松眼花缭乱怏怏不乐

    C.谰语取缔锐不可挡巧妙绝伦

    D.宽宥浮燥雕梁画栋面面厮觑

    3、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抢救队员戴着钢盔,抡着铁铲,从坍塌的建筑物下寻找奄奄一息的遇难者。B.昨晚下了一场雨,学校操场场上拖泥带水,不适合开展体育活动。

    C.大自然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D.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B.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就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辱和掠夺的国家了。

    C.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D.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1 / 9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D.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6、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它和慎独是相对而言的,强调的都是一个“慎”,即独处或众处,都要心中有戒,做好自己。

    ②法国心理学家勒庞认为,人一到群体中就变得低智商、非理性、易盲从,于是他把人群称为“乌合之众”。

    ③勒庞的看法只是一家之言,未见得便是真理,譬如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法国心理学家塔尔德便提出了几乎相反的观点。

    ④但个体受群体影响,却是没有疑义的。

    ⑤慎众,是说人处在群体中的时候,要努力坚守自我,不盲目从众,不随大流。A.②⑤③④①B.②③⑤①④C.⑤②③①④D.⑤①②③④

    7、默写

    (1)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3)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5)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突出边塞气候异常,风雪早至的两句是: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 / 9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微.斯人(______________)

    (2)后.天下之乐而乐(______________)

    (3)自是.数年之后(______________)

    (4)外户.不闭(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

    B.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

    C.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

    D.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

    4.结合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1)甲文“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强烈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_________________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3 / 9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岁月中飞翔的瓦

    王剑冰

    ①在桥上闲坐着的时候,我常常把目光长久地放置在瓦片上。

    ②那一片片的瓦以灰暗的色调,涂抹了周庄的岁月。这种瓦从窑里出来便是一种不太光明的颜色,不像西方的瓦,展现出红和蓝的鲜艳,也不像皇宫和寺庙那种金黄的宗教色光,这种瓦本就是代表了平民性,它不是用来装饰的,而是直接进入了生活。那些瓦只在中午的时候会全部保持一种颜色,早晨或傍晚,阳光会像涨潮一样一点点漫过一层层的瓦,而有些瓦由于屋脊的遮挡,还是会呈现出灰暗的颜色,让太阳感到无奈。到了傍晚,又如退潮一般,光线会一点点从一片片瓦上消失,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最终使一片片的瓦,变成一整个的瓦,变成一顶巨大的黑色的草帽。

    ③这高高低低的房上的一片片瓦,也确实像鸟的羽翅,扇动着却没有飞走。

    ④小的时候,曾帮人拆过老屋,看似不大的一块屋顶,却能拆下那么多的瓦片,一片片肩并着肩,膀挨着膀地挤在一起,不给风雨以任何可乘的机会。

    ⑤瓦其实质地并不坚硬,很小的我,将瓦扣在地上,一挥拳便会让它粉身碎骨,这种瘾是砸了无数块瓦才出现的,每一块我都会砸成无数瓣,直到砸不动才停止我的破坏,而那些瓦终是要被废弃的。现在想起来有些感慨,守候了一生,还因我等的调皮而不得“瓦全”。这种瓦掉落地上的时候,是不会发出大的声响的,尤其是这些经过了数百年风霜的瓦,它们的掉落甚至是无声的。

    ⑥瓦是一种亲密协作的典型。我发现一些屋角的瓦片出现了空缺。正是由于它们的空缺,其他的瓦也出现了裂隙。不知是在哪一天,一片瓦悄然滑落,坠地的声音没有谁听见。而且会碎裂得成为一小撮灰灰的土块。不细心的人会轻易地扫走它。有些屋角的瓦是落在了水里,那同样激不起多大的声响,而且会以极快的速度沉入河底。这些瓦就此完成了它的使命,它们是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才失落的,它们绝不想失去自己的弟兄和责任。它们知道由于更多的瓦片的失落,会改变周庄的形象和地位。周庄的瓦同石头一样,坚硬地同岁月抗争着。很小的时候,

    4 / 9

    我以为瓦是一整块地盖在上面的,后来才知道,那是一小块一小块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一块所覆盖的面积并不大,只是因为多了,才显出它们的作用。它们真的不如西方的一块铁皮,一整块地覆上屋顶,不知省了多少瓦片的劳苦。但是周庄必须以这些瓦片来表达自己的生活。

    ⑦在有雨的时候,我钻进屋子里,听着薄薄的屋顶雨打瓦片的声音。那声音让人有些伤感。尤其连日阴雨的日子。是那些瓦片撑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天天一年年,只要瓦片不坠落于地,这生活就总是延续下去。其实瓦片不知道,屋子里的主人已走了一拨又一拨。瓦片不仅对同类表示出了友好,也对其他物种表示出亲切的包容。比如燕子或其他的鸟类飞过时忘掉的一颗草籽或瓜籽,瓦片会精心地为它们保存起来,不致它们死去。即使没有谁找回这些失物,瓦片也会供养它们生长,长成花,长成草,甚至结成果。

    ⑧生活中突遭战火或灾祸,会有一个词叫“一片瓦砾”,可见瓦总是最后的底线。这个底线没了,生活也就失去了支撑的东西。

    1.作者满怀深情描写了周庄的瓦,它有哪些特点?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作答。2.作者表达对周庄瓦的深情,但却写小时候挥拳砸瓦的经历,请说明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3.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周庄必须以这些瓦片来表达自己的生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4.标题“岁月中飞翔的瓦”巧用比拟,它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的私塾教育

    ①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

    ②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

    5 / 9

    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③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

    ④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

    ⑤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生左右塾,以序出入。”

    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

    1.文章③~⑥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私塾教育?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其作用。

    3.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也描述了私塾教育,它印证了本

    6 / 9

    文哪一段的内容?请简要分析。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4.请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

    ..严格

    四、写作题(4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每个人都有一双眼,每双眼里都有一个世界。每个人都信赖自己的眼,以为自己眼里的世界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以为别人看到的也是一模一样的世界。

    就是同一个世界,不同的人还是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朴实的人看到生计,精明的人看到机会:困窘的人看到绝望,浪漫的人看到希望:商人看到利益,官员看到愿景……

    而你,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世界,……

    请以《不一样的世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担当,词典上解释为“接受并负起责任”。

    大至国家、至伟人,小至家庭、至个人,都有自己的担当。

    担当是责任,是一种情怀;担当是义务,是一种态度。

    有担当,敢作为,是我们的品格。

    ……

    请以“担当”为话题,自拟题日,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7 / 9

    参考答案:

    B

    A

    B

    C

    D

    D

    (1)欲上青天览明月(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归雁洛阳边(4)物是人非事事休(5)独坐幽篁里(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二

    1. (1)如果没有 (2)在……之后 (3)这 (4)门

    2.C

    3.(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

    4. (1)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2)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①颜色灰暗,代表平民性。②质地不坚硬,默默无声(落地无声)。③亲密协作,共御风雨(或“有责任感”“坚守一生”)。④对其它物种亲切包容。2.①写小时候砸瓦,突出了瓦质地的易碎。②瓦以易碎之躯坚强地同岁月抗争,虽不能瓦全,但却默默坚守一生,反衬出它的坚强(或“坚韧”“坚守”)和奉献精神。

    3.①这些瓦不是装饰性的,代表着周庄简单的、平民化的生活。②这些瓦经历过数百年的风霜,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意蕴,相当于古老的周庄(铁皮所代表的是一种西方文明,周庄的瓦所代表的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文化)。③无数瓦片用自己的劳苦撑住了周庄人的日常生活,使他们的生活虽历经风雨,但也能世代延续下去。

    8 / 9

    4.①点出全文线索。②“飞翔”用比拟的手法突出了瓦的外形,像鸟在展翅飞翔;“岁月”则从时空的角度形象地说明了瓦从古至今,经历过的漫长历史。这个标题使得瓦有了动态之美、沧桑之感,易引起读者的注意。③使得文章寓意深刻。虽说瓦的色彩、质地、结局并不尽如人意,但瓦所呈现出的品质以及与周庄人的相依相偎,让作者生发出对瓦的喜爱与敬意。

    1.从学习内容及考试、分班、体罚及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注重德育等方面进行介绍。

    2.本段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宋代“三舍升补法”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私塾教育也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

    3.它印证了本文第⑤段的内容。第⑤段讲古代私塾盛行体罚,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说到戒尺和罚跪,说明也有体罚。

    4.不能删,“较为”相当于较、比较。表示古代私塾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考查相对“官学”要严格一些。删掉显得太绝对。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四

    9 / 9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