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考试报名 > 正文

    报省水利厅:某市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时间:2020-09-14 07:48:20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某省某市某某灌区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某市水务局

    二〇〇九年五月

    某市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是2008年某省的四个试点项目之一,自2008年年初,某市人民政府在投标中标后,严格按照上级批准的实施方案,认真组织项目建设,通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于2008年11月底,圆满地完成了建设任务,于2009年5月初,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目前,各农民用水户协会正常开展工作,渠系工程管护良好,水价改革工作全面展开,取得了预期效果。现将试点项目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某某灌区位于某市中部矮浅丘陵区和中北部平原区,是烟台市唯一的一个大型灌区。某某灌区始建于1959年,1960年基本完成西干渠骨干工程,1964年开始进行灌区配套建设,至1967年,完成西灌区配套并开发东灌区。灌区包括石良、东江、兰高、北马等11个镇区街,291个行政村,总人口26.34万人,灌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及果树等,农民人均纯收入6941元。

    某某灌区功能齐全,特点明显,区内拥有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地下水库和某省重点灌溉试验站,黄水河流域系统工程更是创造了“上游修水库,中游层层拦补、下游建地下水库”的流域治理模式,被某省政府誉为“沿海小流域治理的示范工程”,在某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影响。灌区本身所具备的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的特点,很好地适应了滨海丘陵区的实际情况,运行40余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和效益。灌区承担着全市93%的粮食生产任务,

    连续多年为某市赢得“全国无公害小麦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基地县”、“全国果菜十强县”和“全国无公害水果出口示范县”等称号,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不断提高。

    试点项目区位于某某灌区的兰高片(1.8万亩)、北马片(0.9万亩),控制灌溉面积共计2.7万亩,涉及2个镇、46个村、1.03万户、3.02万人。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小麦及果树等。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9.2毫米,区内灌溉以自流为主,以提水为辅,2007年、2008两年,年平均总产量粮食为1.6万吨,果树为2.9万吨,年平均总产值为5612万元,粮食亩均生产成本约为344元/亩—371元/亩。

    近年来,全市生态用水量已达1.39亿立方米以上,试点区内地下水匮乏现状也得到了明显改观,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修复和改善,为整个灌区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工程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项目实施前,试点项目所属的某某灌区总土地面积52.8万亩,耕地面积34.4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2.2万亩,其中库灌区面积19.7万亩,地下水库补源灌区面积12.5万亩。试点项目区灌溉面积2.7万亩,已有输水渠道总长度为147公里,各类闸门、量水设施及其它建筑物等3千余座。2007年、2008两年实际灌溉面积为1.8万亩,年平均灌水3次,平均每轮次灌溉周期为15天左右。

    某某灌区有东西两条干渠,总长80.23公里,支渠23条,总长62.45公里。共有斗渠656条,总长度416.04公里;斗渠以下渠道3278条,总长度645.53公里。由于某某灌区支渠及以上渠系建筑物均为国家所有,干渠由某某水库管理局

    管理,支渠由当地乡镇政府管理。项目实施前,斗渠及以下的末级渠系管理主体缺位,也没有及时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组织,处于“农民管不了,集体不愿管,国家管不到”的被动状态。斗渠及以下渠道大部分为土渠,衬砌率较低,初步统计,斗、农渠以下末级渠系衬砌率仅为5%左右,灌溉用水量大,渗漏严重,加之末级渠系没有计量设施,管理手段滞后,用水多少与水费不对应,用水分摊计量不准、不公的问题十分突出,无法实现按方收费,造成水费过高,农民对水价误解,用水纠纷不断,水费收缴成为农村新的不稳定因素,严重的影响了灌区的用水和谐和社会稳定,与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环境极不适应,必须进行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三)用水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试点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由某某灌区自流及提水供给;人畜饮用水主要取自地下水,多数是以行政村为单元,以地下水源井供给;工业生产用水多数由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供水。项目实施前,试点项目区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小麦及果树等,年均农业用水816.45万立方米,亩均用水量约为302.4立方米/亩。

    在用水管理方面,要通过防淤、清淤、防冲、防渗、除草、培修加固等工作,使渠道保持水流畅通;避免渠道冲刷、坍塌以影响渠道输水;防止大量渗漏,降低水的利用系数;避免渠道倒堤决口,确保安全输水、配水。合理控制灌溉用水,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和运行管理制度、水费收缴制度,以水费养工程,形成末级渠系工程良性运行管理模式,为灌

    区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行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积累经验。

    (四)水价改革、水费计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试点项目实施以前,某某灌区没有实行终端水价,近年来,一直按0.09元/立方米的国有水价标准收取水费。1998年测算农业供水成本为0.18元/立方米,测算依据为《某省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核算规程》。1999年根据某省物价局鲁价工发[1999]9号文批复,经某市政府批准,自流灌溉每立方米供水价格为0.09元,提水灌溉(扬程15米以上)每立方米0.045元。

    水费收取按照“库水预分、按亩配水、按方计费、预售水票,凭票供水、节约归己、超用累进加价”的原则,具体管理采用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形式。具体情况如下:灌区管理局负责干渠的供水管理,送水到支渠进水口,进水口设量水设施(量水堰),按0.09元/立方米量水收费。干渠放水前,由村队、镇区预购水票,计划供水;受益镇区农技站负责支渠的供水配水、工程维修、水费征收。水管单位对受益乡镇实行水费提成补助的办法,解决支渠灌溉管理经费支出,提成比例按渠道长短、所处位臵12%-14%不等。各镇灌溉通常是以村为单位,从支渠上游到下游逐村组织灌溉,支渠渠系损失水量下摊;斗渠以下供水由村委或村管水员管理,负责斗渠及田间工程维修、本村的供水配水、水费征收。斗渠进口小部分有量水设施,多数没有或损坏,斗渠以下无量水设施。村队级灌溉用水管理情况各不相同。经济条件好

    的村队,水费及管水人员工资由村委负担。多数村队按实灌面积或用水量均摊水费,通常做法是流量计时,按灌溉时间量算,每亩收取水费20元以上。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有将放水人员工资及田间渠系损耗折加,水费高达到30元/亩,通常是按水次结算,按亩预收水费,多退少补,也有转为下水预交或转为下水补充。

    某某灌区从2001年开始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灌区骨干工程得以彻底改造,干渠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85提高到现在的0.92,效果十分明显。而末级渠系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改造、配套,加上缺乏正常地维修和养护,老化失修严重,“跑、冒、滴、漏”现象较为普遍,增加了农民的用水费用;渠系建筑物的不完善,造成了末级渠系灌溉保证率低,导致灌溉用水量及农业水费收入也随之减少;同时,传统的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使田间用水量增加,也是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大实施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力度,指导鼓励农民进行田间灌溉技术的改进,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水损失,从而减少农民用水负担,提高用水积极性。

    二、试点项目的主要目标与任务

    目标:一是建立末级渠系改造奖补机制,建设完好水利工程设施。构建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完好的工程体系是基础;二是建立农业用水终端水价机制,规范灌区末级渠系水价。构建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是保障;三是推进农业用水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灌区工程良性运行。构建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推行农民用水自治是核

    心。

    任务:一是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培育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的农民用水自治组织12个,承担末级渠系的维修、使用和管理职责;二是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等方式以政府财政为激励和引导,进行末级渠系节水技术改造147.3公里,建设完善灌溉设施;三是积极推进以终端水价制度为核心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形成灌区良性发展机制。

    三、项目组织管理

    (一)项目申报与批复

    2008年3月,编制上报了《某省某市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为项目的申请作好了充足的准备。之后,参与了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灌区公开竞标,通过竞标答辩,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列入了全省四个中标试点项目县之一;2008年4月底,编制上报了《某市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批复总投资为1220万元。

    (二)项目组织管理

    2008年年初,根据水利部农业水价改革及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方案编制工作会议精神,某市立即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试点项目的申报、组织与实施;在项目实施前期,按照《某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某市实际情况,市政府以龙政办发…2008?30号文出台了《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

    点项目实施意见》,内容涵盖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与主要任务、项目组织实施及时间安排、保障配套措施四个部分,对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工作标准和保障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为项目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2008年9月,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分别优选了施工队伍和监理队伍。之后,某市水务局作为项目法人分别与中标单位签订了合同,对工程的建设与监理等相关细节进行了规定,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试点项目于2008年11月底全面完成,完成投资1220.65万元,工程完工后及时与各农民用水户协会办理了工程移交手续。

    (三)项目资金落实及使用管理情况

    在工程建设初期,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由中标单位通过银行贷款和集资等方式筹集600余万元作为工程建设资金。工程建设资金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资金为主,受益用水户投工投劳为附,中央、省及地方筹资比例为2:1:1。其中:省及以上补助资金915万元由市财政局控制管理,并按合同采取报帐制形式兑付。项目完成后,烟台银基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经审计认为:项目资金足额到位,管理使用规范,整体运行良好,无挤占、挪用和违规支付现象,确保了资金安全,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完成。

    四、项目建设及完成情况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是一项涉及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物价、民政、农民减负、水利等部门,水管单位和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民个人等多个利益

    群体的系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全体上下能够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及批复的实施方案,从农民用水户规范化、末级渠系节水改造以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三个方面认真组织建设实施,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用水户协会规范化建设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采取政府引导宣传、组织学习、参观培训等方式,引导试点项目区农民组织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13个,共涉及46个村,控制面积2.7万亩,累计登记会员1.1万个。其中兰高片成立协会7个,涉及村庄32个,控制面积1.8万亩,登记会员0.7万个,北马片成立协会5个,涉及村庄14个,控制面积0.9万亩,登记会员0.4万个。2008年3月底前,所有协会全部按照行业要求,在某市民政局进行了登记注册,并通过《今日龙口》等媒体刊物进行了社会公示;在协会组建过程中,分别在项目区北马片及兰高片对项目镇业务骨干、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协会负责人、用水户代表等60余人进行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第三个层次的培训。会上发放了自编材料《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基础知识问答》96套,每套16页,1.12万字。之后,又由各参会用水户负责人及用水户代表负责对其辖区内所有用水户进行了培训,最大限度的调动了用水户的积极性,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并充分认识了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协助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规章制度是用水会协会规范化运行的保障,规范运行是确保

    用水户协会发挥效益的根本。在以某市水务局为主的相关科局的指导下,协助制定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水费征收等各项规章制度,最终经各协会用水户民主讨论、表决通过。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各协会均能够按要求,按程序进行自主管理,明确了各方的权利、责任、义务,使协会的运行与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个用水户协会制定通过了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等协会负责2—3人,用水户入会实行申请制,由专人负责进行灌溉面积测算及登记造册工作,并向会员发放农民用水户会员证,严格了会员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各协会的健康有序地运行;目前,各农民用水户协会办公场所多采取租赁及购臵旧房形式,划分为办公、值班、储藏仪器设备等功能分区,室外挂着“某市***用水户协会”的牌子。协会全部购臵了微机、测量水等仪器及桌椅、档案柜等各类办公用品;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后,某市人民政府授权某市水务局对各协会辖区内的渠系工程进行了移交,并对各协会颁发了“某某灌区末级渠系使用权证书”,要求各协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政策对辖区内工程进行自主使用和管理;各协会均已达到了规范化建设要求,由某市水务局、某市民政局联合下发了印有“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的钛金牌。

    用水户是灌区的直接受益者, 灌区工程特别是末级渠系工程经营状况的好坏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成立用水户协会, 负责末级工程的管理、维修、养护、运行和水费征收, 适应末级渠系的特点,解决了末级渠系涉及面广、管理难的问题, 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极大提高了工程使用效

    率, 实现了最大化的节水效益、长期化的工程运行。

    (二)末级渠系节水改造

    对某某灌区西干渠一支渠、二支渠、十一支渠、十二支渠、十三支渠及超斗灌溉范围内的斗农渠进行工程节水改造,主要内容包括渠道防渗、渠系建筑物建设和配套完善量、测水设施建设。工程于2008年10月3日开工,同年11月20日建成。完成总投资1220.65万元,建设各类输水渠道总长度为147.278km。其中输水渠道长度为83.315 km;排水渠道长63.963 km。建渠系配套建筑物2928座。其中过路机耕涵342座,农桥341座,分水口1662处,进水闸75座,渠式分水、节制闸508座。量水设施1139座(处、套),其中无喉段量水槽163座、长喉道量水槽46座、三角堰和梯形堰共57座、标准断面量水670处。建设跌水量水设施46处,安装管道量水器157套。项目已于2009年5月初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达到了优良标准。

    在项目建设中,始终贯彻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从规划设计、材料采购、工程施工到检查验收和交付使用,都是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将工程质量放到第一位。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为达到合理、可行的规划效果,2008年3月,以省水科院为依托,编制申报了《某省某市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保证了规划设计的专业性、科学性;由于试点项目区工程分布跨度大、范围广、规划改造的斗农渠数量多、种植作物及地块环境复杂。为把这一工程规划好、设计好,在工程实施前期,某市专门组织38名工程技术人员分成9个工程组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试点

    项目区内斗、农渠等末级渠系及各类渠系建设物进行了详细的勘测与复核,进一步细化了渠道位臵、灌溉面积、断面形式及各有关参数,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实施方案,保证规划设计的准确性、实用性;在工程实施前期,某市政府出台了《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实施意见》,对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工作标准和保障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为项目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由于协会组建时间较短,又缺乏工程建设专业人员,某市水务局接受委托,代表各协会进行项目招投标,优选施工队伍进行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等活动,保障了项目建设的工期与质量要求;2008年9月5日及9月10日,按照《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实施意见》的要求,某市以公开招标方式在某市政府采购网上分别发布工程施工和监理招标公告,通过层层筛选,分别确定了某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及烟台市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心为中标单位,全面负责工程的建设与监理。之后,于2008年10月2日某市水务局分别与中标单位签订了该工程施工承包协议书、施工承包合同以及监理承包协议书、监理承包合同。保证了工程实施的程序化、专业化要求;成立了由市水务局和镇政府、灌区管理单位的主要领导和有关技术人员组成的工程协调指导组,主要协调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和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现场指挥、统筹全局的关键作用,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项目具体实施阶段,工程施工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和监理细则进行,并建立了较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

    按照“四制”,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进行建设与管理。施工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抽调能力强、技术过硬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配备专职质检员,严格实行“三检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严格检查中间产品质量,认真履行工序验收手续;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进行全方位监理,及时组织有关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召集有关人员共同研究技术措施,攻克技术难题,为工程建设提供质量保障。质量负责实行终身制,做到任务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各部门分兵把守,层层把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形成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系统网络,为项目能够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单元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工程质量评定的内容进行检测、评定,不合格者令其返工,直至合格为止。对施工中的中间产品严格把关,其中渠墙防渗衬砌石料严格按设计标准购进加工,对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砌筑做到错缝、密实、稳固、平整、美观。砼工程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砼原材料、配合比、模板表面质量以及砼浇筑尺寸与位臵等进行严格控制。对砼预制构件强度和外观质量不满足要求的不准进入施工现场。对质量不合格、没有出厂合格证、没有监测部门的检测证书的材料也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通过各种措施的有效控制,有力保障了工程质量,划分的单元及分部工程全部达到合格标准,中间产品全部合格,施工中未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施工质量检测资料完整齐全,工程质量达到合格等级。

    以推广应用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节水灌溉新技术为目标,在总结过去渠系节水改造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狠抓了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为确保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可操作性,我市特聘请了省水科院专家作为项目的技术顾问。经过多方研究,因地制宜地在试点项目区内主要采用五种渠道防渗形式:即浆砌石矩形结构和现浇混凝土矩形结构防渗、预制混凝土板梯形结构防渗、预制混凝土U型槽结构防渗、预制砼和PVC自压管道输水以及扬水站提水管道灌溉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形式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末级渠系的水利用系数及节水改造的科技含量。

    (三)农业终端水价改革

    某市某某灌区农业现行水价标准为自流灌区0.09元/立方米、提水灌区0.045元/立方米,此水价是执行某省物价局和某省水利厅鲁价工发…1999?9号文要求,并经某市政府批准实施,此标准低于供水成本,只占供水成本和费用的50%左右。2008年11月,在某市水务局、物价局、灌区管理局等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农业末级渠系水价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组织试点项目区内农民用水户协会对末级渠系水价进行了成本核算和价格测算。之后,灌区管理局以龙王水管字[2008]6号《关于制定某市某某灌区试点项目区终端水价的请示报告》向某市物价局提出了申请,2008年12月,某市物价局以龙价发[2008]26号《关于确定某市某某灌区试点项目区终端水价的通知》,对农业终端水价进行了批复,确定了试点项目区终端水价自流灌区为0.128元/立方米、提

    水灌区为0.163元/立方米。

    为保障水价改革的顺利实施,某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订了试点项目区的水价改革规划,明确改革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要求,制订和完善了水费征收、水价管理等规章制度。根据改造完成后的工程状况,考虑到试点区内农民的承受能力及适应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计划2009年到2011年三年内,逐步提高国有水利工程农业水价,从而提高终端水价,确保水价改革工作分步实施到位。并以此次试点项目区的水价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体制,创新机制,为促进全灌区乃至全市的农业水价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五、项目建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通过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测水量水的合理布臵、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和灌溉制度的推广应用,以及农民用水户协会自主管理机制和合理农业水价的实施,在工程、管理以及水价杠杆的调节措施下,灌区农田灌水及时、灌溉均匀度和灌溉保证率均得以提高,据初步测算,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0.15以上。根据某某灌区灌溉试验重点站灌溉试验成果和试点项目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工程运行经验,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后可极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和果品亩均增产10%以上,水利分摊系数按0.5计算,则产生的经济效益为295.34万元;试点项目区末级衬砌渠道断面较原土渠减小,特别是渠道改造成管道后,减少了耕地占用面积,经计算项目区可节地270亩,产值为66.71万元,水利分摊系数按0.5计算,其节地效益值为33.36万元;由于灌

    溉用水量减少,灌溉先进化程度提高,灌溉用工量普遍降低。根据已建工程运行分析,项目建成后,较原地面灌溉亩年灌溉用工量可节省0.3个,据此计算出项目区年可节省工0.81万个,按当地农民工资50元/工日计算,年省工效益可达40.5万元;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后,渠道渗漏损失降低,田间实行窄、短畦灌溉和多种农艺节水措施后,田间水利用率提高,改造后自流明渠灌溉定额为230m3/亩,管灌灌溉定额200 m3/亩,自流灌区节水率26.6%,提水和自压管道灌区节水率可达28.5%,试点项目区年节水222.45万m3。因此,试点项目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灌区内建立终端水价制度,建立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和征收稽查制度,杜绝水费收缴过程中搭车收费和截留挪用现象,使灌区水费可以实收到位,为国家骨干工程的良性循环提供了保障。水价改革后,达到了节水效果,减少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业生产中灌溉现代化程度,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社会化体系建设、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民自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项目完成后,明晰了末级渠系改造、管护主体,推行水费计收方式改革和终端水价制,通过水价杠杆调节,规范了用水秩序,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促进节约用水,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化解灌溉水事纠纷,消除了灌区农民对水管单位和政府的水费误解,保障了农村的稳定和社会和谐,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效益。试点项目区实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后,通过灌区渠、沟、田、林、路综合治理,田间采取节水措施,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大大减少了灌溉用水量,增加了环境用水量,加大了河流、水库的水面面积,加快了回补地下水的速度,使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的地下水位得到回升,维持了当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同时也相对增大生态环境用水量,植树造林,环境绿化,增加灌区植被覆盖率,保持河流不断流,水面不缩小,回补超采的地下水,修复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

    总之,通过试点项目的建设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协会的正常运行与管理,进一步理顺了灌溉秩序,农民的节水意识和参与工程管护的积极性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六、改革中的经验

    试点项目区内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立与运行,使灌溉管理容入了用水户自己做主用水的民主管理体制,协会作为一个独立的团体,经济独立核算,同灌区供水管理单位形成供求关系,实现了水资源的市场化。通过终端水价的制定与执行,使试点项目区的农民用水户明白少用水少缴费,多用水多缴费,用水量同用水户切身利益相关。用水协会主动同供水单位协商用水,严格贯彻“量水到口,配水到户,核算到亩,按方收费”的原则,彻底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的费用水习惯。观念的改变,促进农业节水,同时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也理顺了灌溉管理体制。通过试点项目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广大农户的节水意识和管护

    意识,使农民用水户以主人翁的姿态直接参与其中,而且保障了工程的良性运行,减少水费支出,为农业水价改革在整个灌区内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经验。

    七、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某市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工程管护、测量水设施的使用等技术培训工作尚未及时跟上,致使部分协会工作人员还没有完全掌握水利设施维修养护,量测水的一些基本常识,业务工作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终端水价制定运行时间较短,水费计量与征收方面尚需进一步探索改善。

    2、对项目运行管理的建议。一是要加强管理,规范运行,加大对协会的监督指导力度;二是要加强对用水户协会的业务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逐步提高协会干部及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协会更好的开展工作;三是要对水费计量与征收方面进行探索改善,进一步规范用水节水,并逐步提高国有水利工程农业终端水价,使终端水价的水费标准逐步接近或达到供水成本;四是进一步加强项目监测与评价,对项目建设、运行、影响和效果等情况进行动态的跟踪调查、统计和测定;五是及时对试点项目区内的用水户协会运行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和总结,汇集先进经验,为下一步全灌区的水价改革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相关附件

    某市水务局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四日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