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考试报名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网络课程
  • 考试真题
  • 模拟试题
  • 公文文档
  • 文档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考试报名 > 正文

    材料例文之信息化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20-09-08 07:42:21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信息化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教育信息化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信息化经验交流材料

    单位:竹林关镇中心小学

    时间:2015年1月6日

    立足应用

    各位同事: 构建教育信息化

    大家好!能在这里和大家探讨教育信息化我感到很荣幸!我校积极

    开展信息化工作以教学科研为先导,努力协调改进学校现代教育信

    息技术设备及运用水平,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各

    类课程的整合,使信息化发挥最大教育教学功能。现将我校开展信

    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向大家做以汇报。

    一、更新理念,引领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

    1、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对教育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新世纪,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

    领域之一。信息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占领了这个山头,谁

    就在21世纪的竞争中占据了有利位置。所以要重视了信息化,才能

    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才能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2、高瞻远瞩,加强领导。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从“以教

    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长足高效发展”的高度出发,把教育信息化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我校重点

    工作;制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规划》。认真贯彻“科学规划,全

    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指导方针,分阶段、分层次地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真正发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推进我校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二、加强硬件建设,创设学校现代化教育环境。

    2011年9月新校落成,学校高瞻远瞩,为了促进学校的信息化的发展,学校投资几十万余元购置了电脑等信息技术设备,并及时将光

    纤引入校园,构建高速校园网络。给每个教室配备电脑,多媒体,

    投影仪,并接入网络,实现班班通。还设置了计算机房。随后有陆

    续为教师添置了办公电脑,又采购了电子白板等一系列信息技术设备。学生人机比达到10:1。教师基本上人手一台电脑,而且全部实现与教育信息网的高速链接,发布文件尽量达到无纸化办公,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分为最新文章、人物风采、经验交流、教育随笔、资源共享等栏目,以加强与各校的网络交流与互动。

    三、培训与实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有了硬件,教师不会使用,是浪费资源。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于教师能熟练地掌握其操作技术,并将之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1、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评

    比活动,培养他们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带头人。

    2.带头人对全体教师进行分层次培训。我校每月规定时间,对全体教师分层次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及实践操作,培训形式多样,有观看网络现代教育技术专题视频,有校内组织的各项培训,培训内容覆盖word文档、电子表格、powerpoint、校园网络使用、flash 等技术的培训、绝大部分教师能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操作并具有自行编辑多媒体课件的能力,绝大部分教师都能在网络环境下查询、阅览和开展教

    学活动。

    3.以练代学,以练促学。学校定期举办教学大练兵,要求执教者必须使用多媒体,制作使用课件进行授课,通过活动指挥棒引导教师重视多媒体使用,学习多媒体使用,熟练多媒体使用。练兵活动中提供平台安排专人为教师制作课件、运用网络释疑解难。

    四、注重应用,让信息化发挥最大作用

    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再好,教师的素质在高,而没有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教育信息化就是空谈。

    1.加强教学信息化,促进师生发展

    学校要求教师上课尽量使用多媒体,学校领导深入听课,督促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而且计入平时量化积分考核中,刚开始教师觉得节节课使用多媒体,制作起来太麻烦,很占时间,但是节约了上课时间,有利于课堂教学,学生普遍觉得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爱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教师通过一学期或几学期积累,以后用多媒体教学就在要来的基础上修改,减少了工作量,减轻了很多负担。这样老师尝到甜头,更喜欢这样去做,形成良性循环。

    2.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师进步

    学校以一批中青年教师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着眼点,由点到面,

    用上课、评课、赛课、座谈、交流、切磋、写论文,利用网络、课

    件等开展教学活动,以新的教学手段促进新的教学思想。

    学校还利用信息化搞起了“照镜子”活动。一是学校将教师授课

    录成视频,让教师看自己的光盘,大家看授课光盘,查找不足,指

    出优缺点,共同进步;二是学校组织教师通过网络观看名师讲座,

    经典课例等等,丰富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3.通过网络加强家校合作,家校共育,以及教师之间交流。

    随着经济的发展,手机、网络已经很普及,大部分人都能使用手机

    网络进行交流,而且根据我们当地很多家长在外务工的实际,我们

    建立学校qq群,学校领导、教师都加入、并让学生家长加入,方便

    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交流,在外务工的家长通过qq可以了解学

    生学习情况,而且可以在群中发布作业,解难释疑,拉近了学校与

    家长之间的关系。学校也为教师建立局域网方便教师学术交流,资

    源的共享等等。

    4.利用网络进行德育安全纪律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信息化与德育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形成德

    育网络、拓宽德育渠道,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

    各校利用计算机设备定期对学生进行德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如:每

    两周为学生播放《开学第一课》《中华之秀》、《艺术天地》、

    《不忘国耻》、《一个也不能少》等教育故事片,从祖国的秀美山川、悠久历史、古老文化,激发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陶冶学生的高尚艺术情操;受到启迪。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的先进性、远程性。学校还自制文明礼仪视频,从县信息中心拷贝

    安全知识视频让学生观看、让学生直观感受安全的重要性,感受到

    我们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礼仪。

    【篇二:公安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公安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破解“四道难题” 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公安工作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提升警务效能、推进公安事

    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先导。近年来,南溪县抢抓机遇,将公安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公安工作实现跨越式

    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坚持以需求为先导、以应用为核心,积极破解

    信息化应用中的四大难题,着力构建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协同作战的信息化应用格局,基本实现了信息系统对各警种、

    各部门业务的全面覆盖,全面实现了网上办公、办案,在打击犯罪、治安防范、服务群众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和谐

    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安全有序的治安环境。

    一、大力解放思想,破解“不想用”难题,形成信息化建设共识

    思想决定行动,先进的思想观念是推动工作大突破大发展的先决性

    因素。由于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特点,部分干警对信息化重

    要意义认识不深,传统的经验思维在头脑中根深蒂固,习惯用原有

    的工作方式去处理问题,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因为陌生而敬而远之,存在着“不想用”的自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安信息化建设

    的有序推进。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突出“四抓”,奠定了公安信

    息化建设的坚强基石。

    (一)抓思维转变,统一思想认识。改变坐而论道的学习模式,采

    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干警外出参观学习,亲身感受外地先进经验,真正从思想接受信息化。2007年,组织专人远赴浙江省慈溪市公安

    局进行了考察学习。随后,公安局又多次组织前往泸州、江安等地

    学习。考察后,全局上下受到强烈震撼,切实感受到了信息化对公

    安工作的重要性,看到了自身与先进公安机关之间的差距和不足。(二)抓思路梳理,明确总体目标。在对本县公安信息化建设进行

    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公安信息化建设要按照立足全局抓规划、立足需要抓建设、立足实战抓应用、立足长远抓保障的思路,

    坚持实用、实战、实效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一个平台,两个系统”(警务综合平台,信息采集室系统、边界接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力争通过1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应用和“办案办公一网通,工作执法一网考”的目标,全面

    提升公安工作信息化水平。

    (三)抓组织机构,领导率先垂范。成立了由副县长、局长彭云任

    组长,其他局党委成员为副组长,各单位、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信

    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局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基层

    领导直接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全局叫响

    了“不会用计算机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计算机的民警将失去工

    作权”的口号,通过层层动员,使全局上下充分认识到信息化

    建设的重要意义,使全局民警的应用意识由被动转向主动,全面形

    成学科技、用科技、挑战科技的良好氛围。

    (四)抓责任落实,硬化考核机制。先后研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方案,并形成文件将信息化工作任务分阶段逐一细化分解,落实到部

    门,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确定各分管局领导是第一责任人,

    各警种、各单位“一把手”是具体责任人,民警为信息化建设的直接

    执行人。同时,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全年

    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实行“一月一统计,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工作制度,对于工作突出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奖励,成绩排名末位的单位和一把手给予全局通报批评。

    二、加大经费投入,破解“不能用”难题,夯实信息化硬件基础

    硬件设施是公安信息化推广应用的根本保障。信息化建设之初,我

    县公安局拥有计算机30余台,民警计算机配备率仅为46%,远不能

    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为此,我们在抓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始终把

    硬件设施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90余万元,不断更新和配置硬件设施。

    (一)率先建成“金盾工程”七大系统。南溪县高度重视公安信息化

    建设,并着力加快其建设的步伐,在全市率先建成了“110、119、122”三台合一报警指挥系统、公安四级视频会议系统、城市公共安

    全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公安局域网和公安五级网络、350兆无线常规寻呼系统、社区警务信息系统和远程刑事信息系统等“金盾工程”七

    大系统,丰富了公安工作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夯实硬件基础。完成了信息中心的升级改造,将公安四级接

    入网由原来2m带宽adsl升级至光纤2m,开通至全县各乡镇派出

    所共18个四级网点,基层所队全部升级为公安五级网。新购置台式

    电脑20台、打印机20台、扫描仪20台,数字身份证书202张,改造升级全局电脑配置84台,购买了指纹采集仪、雷达证眼等一批先

    进仪器,为各所队购买了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和电脑等办公

    设备,警务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全面使用并发挥效益。更新县看守所

    巡更系统和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对在押人员的全程监控和犯罪嫌疑

    人的审讯同步录音录像。

    (三)建成办公化警务平台。实现了非涉密文件信息在网上传阅、

    网上考勤,网上上报信息,网上阅批文件、交办工作,所有民警还

    可以通过民警在线交流工作,经验、交流思想,使办公秩序日趋规范,而且达到了信息互通共享的目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启用一年来,在公安局形成了民警“上班必开机,开机必上网”的良好习惯。

    目前,县公安局信息中心拥有服务器2套,运行信息系统9套,共

    有计算机242台,民警拥有入网计算机平均超过一台以上。县公安

    局百名民警拥有计算机数达112台,pmi/pki数字身份证率达到100%。

    三、强化业务培训,破解“不会用”难题,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民警计算机操作水平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针对民警之间

    文化层次高低不等,个体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南溪县本着“人人参加、人人提高、人人

    过关”的目标,迅速提高全体民警计算机“四会”能力,适应信息化工

    作需要。

    (一)抓住两个重点对象,建立互助组。一个重点对象是局领导班

    子成员,要求局领导班子成员必须率先垂范。南溪县公安局班子有1

    名50岁以上老同志,平均年龄42岁,平时习惯于手写和看纸质文件,经过勤学苦练,目前计算机“四会”已全部达标;另一个重点对

    象是抓50岁以上老民警。南溪县公安局有50岁以上老民警19人,

    这些老民警学习计算机不但基础差,而且起步晚。对此,我们根据

    全局民警各自计算机水平不同,每三名民警组成一组,老中青民警

    搭配,计算机能力强弱联合,开展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特别是为

    激发老民警积极性,充分考虑人性化组合,迫使一些老民警不得不学。如:58岁民警陈建洲与女儿户政科长陈莉同为一组,增加了老

    民警学习计算机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二)以奖促学,以惩促帮。制定奖励规定,分一、二、三等奖励

    15个互助组和9名先进个人,规定互助组受表彰的前提条件是互助

    组三人必须全部达标,有一人不达标其总成绩再高也不奖励,表彰

    的前9名先进个人的前提条件是其所在互助组三人也必须全部达标,有一人不达标即使个人成绩再优也不奖励。同时规定,通报批评末

    位的5个互助组和按3%计算末位个人,促使民警必须树立集体观念

    和整体进步的意识,很快在全体民警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

    习氛围。

    (三)建立计算机培训中心。积极营造全警快速提高计算机“四会”

    技能,投入4万元经费在南职中建立拥有50台电脑的民警培训中心,固定成为县局民警计算机培训基地。每天晚上和周六周日聘请南职

    中专职电脑教师集中为民警上课,集中辅导,解决了自己培训半路

    出家不规范的问题。为强化社区警务信息化工作,投入10万元在南

    溪镇派出所建立了新型文化夜校、多功能信息化学习室,新购置了

    10台微机,1台投影机,为每个社区警务室电脑进行了升级并开通

    了公安五级网和可视系统,既方便教学,又便于互帮互学,互相感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突出工作实践,破解“怎样用”难题,建立信息化工作机制

    坚持信息主导警务理念,通过加强情报信息的搜集、综合和研判,

    用信息直接指导服务实战,确保实战始终朝着最有利于打击犯罪、

    维护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纵深展开。

    (一)建立了维稳处突的新机制。视频监控系统充分发挥了预警功能。县局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创新维稳处突机制,实现“早发现、快处置”。县局共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65起,无一起因处置不当而

    激化矛盾。科技应用丰富了证据收集手段。针对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收集证据难、打击处理难的问题,县局充分运用摄像机、照相机、录音器材等科技设备,秘密获取并掌握证据,为妥善处置群体

    性事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提供了侦察破案的新支撑。运用视频监控系统为侦察破案提

    供重要线索。两年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破获刑事案件7件,捉获

    犯罪嫌疑人13人。2007年以来,县局先后利用视频监控系统,破

    获了南溪城区飞车抢夺案6件。信

    息应用丰富了侦察破案新技能。通过运用网上查询比对、排查研判、串并侦察等网上作战手段,两年来,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87件(其

    中命案3件),抓获上网逃犯19人(其中命案逃犯4人),打击处

    理230人。刑事技术展现了科技强侦高效率。县局二级刑事技术室

    充分发挥以科技固定证据,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的“尖刀”作用,有

    效解决了“侦”、“技”脱节问题,提高了刑侦效率。网络配侦实现了

    破案打击新增长。通过强化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控,特别是网络配

    侦的运用,实现了侦察破案的新增长。2006年以来,通过网络技术

    手段破获刑事案件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其中上网逃犯7名。(三)夯实了治安防控的新机制。通过强化技防措施,构建了立体

    的全时空治安防控网络,提升了治安防控能力。全城视频监控系统、治安复杂场所监控点与监所电子巡更系统、350兆集群寻呼系统、城区电子地图的有机结合,构筑了全方位立体防控网络;金融报警系统、重点单位、居民小区技防设施成为防控网络的有效补充;进出

    城通过24小时监控,实现了治安防控的动态延伸,有效减少了针对

    机动车的“两抢一盗”违法犯罪,公安机关的治安防控能力和快速处

    置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2008年,南溪县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

    8.8%,群众安全感达到96.7%。

    【篇三:(定稿)信息化经验交流材料】

    围绕中心完善功能推进新农保信息系统规范化建设 -----巴东县新

    农保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为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着力保障和改

    善民生,巴东县新农保信息化建设始终围绕“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按照“公正、便民、高效”的基本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臵,高效率运行,高质量服务,整合人、机、系统资源,充分发挥

    管理信息系统在新农保经办工作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系统运行效能,以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建设促进新农保工作扎实

    有序地向前推进。

    一、推进新农保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明确要求,统一规划,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新农保信息化建设是推进新农保业务工作不断规范、完善的重要举措。根据信息数据“完整、正确、统一、及时”的特点和“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指导思想,巴东县作为国家第二批试点县,在省、州、县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建成了县—乡(镇)两级网络经办服务平台,实现了“五有”目标,即有场子(办公场所)、有机子(电脑、复印件、打印机、应用软件等办公设备)、

    有位子(设立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有银子(工作经费)、有人员(经办服务工作人员),基本满足了新农保经办服务要求。

    县级核心平台严格按照“征收、支付、稽查”三分开,“经办、审核、

    发放“三分离的原则,严格按省经办规程的要求进行

    业务经办,强化了系统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具备业务经办、公

    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决策支持功能。同时,县农保局信息中心组织

    举办了各乡镇业务经办员的业务培训班,通过现场讲解示范、个人

    上机模拟操作、实践考核评价、信息反馈校正等环节,进一步让乡

    镇业务经办员明确了要求,锻炼了业务能力,提升了经办服务水平,促进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运用。

    (二)严格规程,细化职能,充分发挥网络系统作用

    通过使用统一的业务管理软件,全县新农保经办流程进一步趋于规范,实现了村级办理、乡镇受理、县级处理、省级管理的新农保运

    行管理体系,为新农保业务规范化、制度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参保

    人员基础数据、缴费人员数据、基金征缴数据、个人账户数据、待

    遇审核数据、基金支付数据、异地流转数据、年度收支结算、业务

    报表统计等所有业务环节均实现了信息化处理,达到了参保登记、

    基金征收、支付、稽查、核算、管理数据共享,各环节协调统一管理。

    按照新农保信息系统各项业务流程的要求,局信息中心负责汇总整

    理分析数据,并对信息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系统校对。各乡镇业务经

    办员首先将录入的数据模板导入系统学习环境,进行信息比对,对

    系统提示的错误信息,查找纸质档案进行甄别修改,直至系统确认

    再上报县局统筹股。信息中心通过管理权限对上报数据进行监控,

    及时发现错误信息,有效地防范错报、漏报少缴等情况,方便了对

    参保信息、待遇审核、基金发放等信息的核查,

    提高了监管的透明度,从而强有力地保障了新农保基金的安全。(三)依托系统,夯实基础,完善数据质量和档案管理工作信息数

    据的真实、准确、完整既是新农保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为参保

    人员“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的客观要求。县农保局依托网络化管理

    信息系统,建立、充实基础数据库。自2010年10月新农保启动以来,共为22.11万人建立了个人参保基本信息数据,符合领取养老

    待遇的农村居民参保登记率达到100%。年满60周岁以上人员的信

    息数据已导入新农保业务管理软件正式环境。强大的数据库信息,

    对提高经办服务质量夯实了基础。

    巴东县农保局高度重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岗

    位责任目标考评内容。现建有两个档案室,制定了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对参保人员的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做到分类科学、管理规范、排列整齐、查阅方便。局领导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重要日程,

    加大工作力度,提出了档案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依托信息系统提升档案管理质量,以现有的信息化成果为基础,继

    续探索和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同时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完善硬件设施,提升档案管理质量,让纸制文件与电子数据建

    立对应联系,确保档案数据齐全、准确和安全。

    二、新农保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统一网络平台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

    县级信息化统一平台通过对县、乡(镇)两级网络系统的权

    限管理,形成前台统一单点登陆、后台数据统一存储分发、中间层

    各应用系统分别处理业务的三层体系架构,实现了“数据一次采集,

    资源多方共享”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各乡镇在录入参保缴费信息时,

    必须对村协办员和财经所保费征收员上交的信息资料进行认真核对,录入完毕后,将信息导入学习环境中,若有错误,立即校正。在确

    保无误的情况下,乡镇人社中心业务经办员将数据上传县信息中心,

    县信息中心通过与统筹股纸质档案信息进行核对无误,再导入正式

    环境中,确保数据一致准确。

    (二)网络化管理提高了乡镇基层管理水平

    各乡镇充分利用新农保平台,明确了责任主体,实现各职能部门在

    基层的协同办公、联动处臵,乡镇财经所和人社中心的同场办公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县农保局信息中心充分利用网络

    平台,指导各乡镇开展信息管理维护工作,同时,利用网络方便快

    捷的优势,通过网络对乡镇人社中心业务经办员进行在线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自动软件使用、联网直报、数

    据导入、网络维护、统计报表制作等内容。

    另外,巴东农保局利用网络化平台,虚心向上求教,向同行请教,

    通过网上咨询,取长补短,共同交流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难题,确

    保信息化管理工作持续高效开展。

    三、新农保信息化建设中的难题及应对之策

    (一)业务经办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业务水平不高

    巴东作为第二批试点县,抢抓国家惠民政策,倾其财力、人

    力、物力推动试点工作。但是,部分乡镇人社中心业务经办员缺乏

    必要的业务操作知识,对系统的维护能力有限。业务水平不高,对

    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服务的质量的提升。县级经办机构最

    初仅有工作人员四名,面对庞大地服务群体显得力不从心。

    针对新农保工作面临的人员困境,县委县政府、县人社局高度重视,从其他系统选调专业技术人员6人,充实到县农保局。通过开发公

    益性岗位,各乡镇从未就业大学生中聘用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配臵到业务操作岗位,基本满足了经办服务的需要。

    (二)经费不足,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支持机制

    新农保服务群体大,工作任务艰巨。受县财政财力制约,农保局的

    办公经费一直缺乏长效机制保障。受经费限制,县农保局对乡镇人

    社中心和村协办员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乡镇人社中心的处境同样

    困窘,缺乏项目支撑,基层人社工作平台十分薄弱,从基础上制约

    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需要更

    新硬软件设施,基本的经费保障是客观要求。

    针对新农保推进工作中的现实状况,县人民政府按《州人民政府办

    公室关于加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的通知》(恩施州政办发[2008]17号)文件要求,积极研究解决措施,拟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新农保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巴东县新农保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管理,创新管理方式,全力抓好信息化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