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自我介绍 > 正文

    农村小学数学班内分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计划总结,文档x

    时间:2020-11-23 04:09:49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农村小学数学班内小组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分 层 教 学 模 式 研 究 总 结

    、自立项以来所做的工作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 2011、9—— 2011、12)

    1、学习材料

    ⑴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文章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坚持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 《谈分层教学论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尝试》

    《浅谈分层教学的弊端》

    ⑵理论资料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现代的三大教育理论

    孔子“因材施教”论

    2、学习笔记和体会。

    3、准备开题报告资料。

    4、结合学校本身的环境、 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题组老师对教学的思考写 体会文章《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 和《教育理论对分层教学的指导意义》

    5、课题组教师积极讨论、思考和制定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的研究方案,写 出简要的研究计划。

    6、理论资料学习的总结 第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学习研究材料和理论资料,寻找分层的依据。学

    习其他优秀教师对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利用以及他们对分层教学模式的 感悟和思考,结合我们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心得找出该课题的研究特

    色,认真研究和思考分层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学习教育理论资料为分层

    教学模式的实施找到理论上的依据,同时教育理论的学习也可以加强教

    师作为教育者的工作信仰,提高教师教育学生的精神素养,更有效地指 导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

    二、分层教学模式尝试阶段

    第一阶段——实验阶段( 2012、3—— 2012、4) 实验班级:顺河小学四年级三班

    (一)第一次的教学分层

    1、撰写《农村小学数学班内小组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的开题报告。

    2、对实验班进行农村小学数学班内分层模式尝试的第一次问卷调查 (实 验前测)

    3、撰写第一次问卷调查报告

    4、农村小学数学班内分层教学的第一次分层名单

    按照 3:5:2 的比例把学生分组

    第一组名单

    王海阳

    邓家敏

    张浩

    黎豇岚

    许自莉

    吴璇

    赵桢

    熊家青

    刘双佼

    谢星月

    曾思仪

    尤宇涵

    李秋雨

    黄鹤

    黄才旺

    邓亚洁

    刘芊杏

    郑惠绮

    陶佳鑫 刘 进

    第二组名单

    黄才磊

    邓汉东

    张世鹏 钟 欢 任 飞

    曾婷婷

    陈旭洋

    刘道茂

    姜成学

    李昌艺

    黄海燕

    伍健

    江叶

    吴宇

    谢婷

    陈镁玲

    陈新颖

    钟文春

    王思雨

    李婷

    周裕灿

    黄强

    李智成

    张乃升

    陆伟

    陈杰

    李国桃

    吴高隆

    兰越扬

    游国鑫

    阳巧

    第三组名单

    易首芬

    曾婧

    王欣

    姜杰宝

    冷晋锋

    袁思雨

    黄碧伟

    谭兆伟

    田世荣

    周扬

    涂俊岚

    李胜杰

    刘家欢

    张扬

    (二)实验初期的工作

    1、《四则运算》分层教学设计

    2、《四则运算》的分层作业(分层测试)

    3、《四则运算》分层教学反思

    4、四则运算的教学课堂图片

    5、体会文章《分层教学不是教学歧视》 。

    6、小论《如何做好分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如何做好分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分层次教学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以马克思关于人全 面和谐发展的理论和我国现行教育方针为依据,以布卢姆的目标教学思 想和现代教学中异步教学理论为参考。

    1、因材施教理论

    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的涵义的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 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 同的要求,给于不同的教育。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 的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

    2、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研究表明,只要提供了一定的学习条件, 95%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发展。

     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不同的学生提供 一定的“尝试”学习的条件,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

    3、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教学与智力发展关系的新思路——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主要观点是指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 平,一是现有水平,一是潜在水平(学生尚未达到但经过教师引导就可 以达到) ,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 “最近发展区” 。教师在了解学生 (特 别是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后,再利用学生两种水平之间的矛盾来组织 教学,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 展区,就可以高速度、可持续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成功来激励他们, 发挥求知的“内驱力”,提高班级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完全有可能。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使包括学困 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认为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 次的交流,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交流。分层次教学正好提供不同层次 的交流机会。

    综上所述,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较大面积提高教 学质量。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志。我们现在所在的农村小学中 留守儿童多,由于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 意志品质以及长期学习困难所造成的学习兴趣锐减甚至厌学情绪的膨胀 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相当数量的学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即所说的

    差生”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在摸索着怎样才能较大面积提高 教学质量。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在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中,如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使教学 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 力,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学方式的转变。从现有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为 达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个体学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 量的效果,只有实施“分层次教学,分类辅导” 。

    一、调整好教学内容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各 方面都应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 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 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 性,既保证“面向全体” ,又兼顾“提优”、“补差”。

    二、改变授课形式

    要尽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 差生的“分”环节。这样教学过程能自然地融进预习、新授、质疑、辅 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从而较好地解决好、中、差各层次间 的动静支配的矛盾。从而有效提高课堂 40 分钟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设置作业 课内作业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以 面向中等学生为主, 同时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

     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

     一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 拔尖提高;二是根据中等生状况,以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设计相应的 习题;三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适当放缓坡度,将难度较 大的练习分解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能缓和差生学习困难的状况, 切实减轻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求知的积极 性。

    四、辅导方式的多样性 一方面应侧重于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 差生可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对中等生可采用 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 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可通过成立兴趣小 组,组织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 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可适当超出教材教学要求,主要培养其思维、 想象、创造的能力。

    五、考试和考核 考试、考核也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 实行分类考查。每份试卷可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 题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提高题供差生选做,中等生和优生必做;深化题 供中等生选做,优生必做。三类题的比例可以为基本题占 85%,提高题 占 10%,深化题占 5 %。分类考查后,要根据考查的不同结果,及时采 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 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要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

    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 能达到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六、改进评价方法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 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 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 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 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 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这样做可以帮助不同层 次的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 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7、实验初期的工作总结。

     在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初期,学生们对教学模式的改变还不太适应,与 教师理想中呈现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出入。成绩优异的学生依然很活跃地 在学习,很迅速地掌握老师教授的内容,但却还没有很习惯去帮助其他 同学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大多数的中等学生在亦步亦趋地学习着,而个 别学生依然不敢发言,不能去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三小组的个别同学甚 至抱着看好戏的心情,把自己放在教学之外,在欣赏老师和其他同学在 分层教学中的表演,通过老师积极引导、辅导和交流,教学状态的改变 比较明显。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 2012、5—— 2012、6)

    (一)第二次教学分层

    1、分层教学名单

    第一小组名单

    王海阳

    任飞

    黎豇岚

    尤宇涵

    邓亚洁

    曾思仪

    赵桢

    张浩

    郑惠绮

    刘芊杏

    许自莉

    谢星月

    李秋雨

    刘双佼

    黄鹤

    吴璇

    熊家青

    黄才旺 陶佳鑫 兰越扬

    第二小组名单

    刘进

    袁思雨

    阳巧

    谭兆伟 黄才磊

    张世鹏

    曾婷婷

    陈旭洋

    刘道茂

    : 姜成学

    黄海燕

    邓家

    伍健 江叶

    吴宇

    谢婷

    陈镁玲

    陈新颖

    钟文春

    王思雨

    周裕灿

    黄强

    李智成

    黄碧伟

    张乃升

    陆,

    伟 张

    扬姜杰宝

    李国桃

    国鑫

    易首芬

    邓汉东

    李昌艺

    第三小组名单

    冷晋锋

    曾 婧

    欣 李胜杰

    陈杰

    田世荣 周 扬 涂俊岚 刘家欢 吴高隆

    2、分层教学的教学设计、分层作业(分层测试)、教学反思

    ①《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第 95页至97页

    二、 教学目标: (第三小组)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 减法的竖式写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教师指导,能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 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第二小组)

    在第三小组的目标基础上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一小组)

    在第一小组的目标要求基础上会计算整数减去多位小数的题目及多个小 数连加连减的题目。

    三、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四、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五、 教具准备: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部分成绩表

    六、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弓I入新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你们知道 2008年在我们国家举 行什么体育盛会吗?那大家知道奥运会上都有哪些比赛项目呢?

    2、出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 10米 跳台双人决赛部分成绩

    国家

    运动员

    各轮动作的得分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中国队

    劳丽诗

    53.40

    58.20

    李婷

    加拿大

    哈特利

    49.80

    49.20

    海曼斯

    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请第三小组派一名代表说一说)

    (我知道了第一轮比赛,中国队的得分是 53.40分,加拿大队的得分是

    49.80分等等。)

    比赛的得分都是用什么数来记录的?(小数)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加拿大队多少分?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加拿

    大队多少分?中国队前两轮的总得分一共是多少分?加拿大队前两轮的

    总得分一共是多少分?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要用到什么知识呢?

    (小数的加减法)

    (二)、探索新知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会解决吗?分小组合作,从这些问题 中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试着用列竖式算一算。并讨论一下 是怎样算的?(每一组派一名同学做好记录,老师多留意第二、三小组 的同学的发言,对第三小组多加提示指导 )

    1、 探索尝试 学生自主探讨,教师补差。

    2、 汇报交流(先请第三小组同学发表小组意见,让第二小组派同学补 充,再请第一小组派同学归纳总结)

    (1) 小数加法:解决 中国队前两轮的总成绩是多少? ”

    53.40+58.20=111.60分

    列竖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进一 ……结果中点上 小数点。补充:计算的结果要化简。

    (2) 及时练习:9.28+1.34 8.57+3.34 8.9+4.35 12+8.56 (课堂

    作业本上)

    (3) 学生板演:3.68+4.56 12.56+10.34 13.5+4.35 34+2.89 (第

    二、三组各两名同学到黑板前)

    (4) 小数减法:解决 第一轮中国队领先加拿大队多少分? ”

    53.40-49.80=3.6分

    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结果中点上小数点。化简后是3.6分

    (5) 及时练习:10.57-3.92 9.86-4.26 5332.47 12-6.86 (课堂

    作业本上)

    (6) 学生板演:1.76-0.85 3.42-1.23 12.3-8.56 9-5.24 (每组抽

    一名)

    (7) 引导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是把数 位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 一般要求把0去掉。)

    (8) 验算:(由学生小结 )

    小数加减法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办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呢?

    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或用和减去另一个加数来检验。

    减法可以用差加减数,或用被减数减差的方法。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方法一样,举例,先计算,再验算

    8.57+3.34 3.42-1.23

    (9)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解决一下:中国队前两轮的总

    成绩比加拿大队领先多少分?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每一组请一位同学表演,第三组会用一种方法

    即可) 方法一:53.40+58.20=111.6分

    方法二:53.40-49.80=3.6分

    58.20-49.20=9 分3.6+9=12.6 分

    58.20-49.20=9 分

    3.6+9=12.6 分

    7.2-3.45-1.2= 5-0.

    第二小组同学可选择一道加

    111.6-99=12.6 分

    你喜欢哪种方法?

    (10)提升练习:

    2.98+0.56+0.44= 12.53+4.47+2.47=

    61-0.39= (第一小组的同学必须完成,

    法和一道减法题,第三小组的同学可不做)

    (三)、解决问题 (写在小黑板上)

    1、 小明是一个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小明到体育商场买东

    西。买了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

    爸爸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 你会解决吗?列竖式

    算一下。

    2、小明和爸爸又来到了球类区

    部分球类

    篮球(甲)

    篮球(乙)

    足球(甲)

    足球(乙)

    价格(元)

    65.50

    32.00

    80.50

    34.50

    小明会怎样买呢?你们能帮他计划一下吗?(对第一组同学要求尽量把

    可能性都找出来,第二小组的能找出三种以上即可,第三小组的能说出

    二种即可) 学生们都会踊跃举手发言。

    3、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我们一直在和小数打交道,我们生活还有哪些 地方经常能够用到小数?(购物)

    (四) 作业设计:第 三小组做教科书P98页 练习十六 (1、2两 题)第二小组做练习十六(2、5、6题);第一小组做(5、6、题及老 师补充的整数减小数的题目)

    (五) 、课堂小结

    回想一下这节课你学习的什么?有收获吗?先请第三小组的

    同学说,再请第二、第一小组的同学补充。

    《小数加减法》分层作业和分层测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的分层练习

    《植树问题》分层练习题

    一、填空题

    有一条长125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5米栽一棵杨树, 园林部门需运来( )棵杨树苗?(第三小组)

    在一条绿荫大道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 15米竖一根电线杆,共用电线

    杆86根,这条绿荫大道全长( )米?(第二小组)

    红领巾公园内一条林荫大道全长 800米,在它的一侧从头到尾等距离

    地放着41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之间相距( )米?(第一小

    组)

    在一条长2500米的公路一侧架设电线杆,每隔50米架设一根,若公路

    两端都不架设,共需电线杆( )根? (第三小组)

    在一条公路上每隔16米架设一根电线杆,不算路的两端共用电线杆

    54根,这条公路全长( )米? (第二小组)

    红领巾公园一条长200米的甬道两端各有一株桃树,现在两棵桃树之

    间等距离栽种了 39株月季花,每两株月季花相隔( )米?(第

    二小组)

    匚王7.学校召开运动会前,在100米直跑道外侧每隔10米插一面彩旗, 在跑道的一端原有一面彩旗还需备( )面彩旗? (第三小

    组)

    在一条长50米的跑道两旁,从头到尾每隔5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

    ( )面彩旗? (第三小组)

    街心公园一条直甬路的一侧有一端原栽种着一株海棠树 ,现每隔12

    米栽一棵海棠树,共用树苗25棵,这条甬路长( )米?(第三小组)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

    街心公园一条甬道长 200米,在甬道的两旁从头到尾等距离栽种美

    人蕉,共栽种美人蕉82棵,每两棵美人蕉相距( )米?(第三小组)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 二、解答题

    一个圆形池塘 ,它的周长是 300米,每隔 5 米栽种一棵柳树 , 需要树苗 多少株?

    (第三小组)(第一小组)(第二小组)

    一个圆形水池周围每隔 2米栽一棵杨树 ,共栽了 40棵,水池的周长是 多少米?

    (第三小组)(第一小组)(第二小组)

    一个圆形养鱼池全长 200 米, 现在水池周围种上杨树 25 棵 , 隔几米种 一棵才能都种上 ?

    (第二小组)(第三小组)

    明明要爷爷出一道趣味题 ,爷爷给他念了一个顺口溜 : 湖边春色分外 娇,一株杏树一株桃 ,平湖周围三千米 ,六米一株都栽到 , 漫步湖畔美景色 可知桃杏各多少 ?

    (第二小组)(第三小组)

    《植树问题》的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的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其侧 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 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 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 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 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 定的思维能力。

    我所执教的《植树问题》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一 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封 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本节课我主要研究的是三种情况都种的植树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我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着力想解决好以下问题: 如何让学生经历一个“将复杂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问题来研究,再运 用所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复杂的问题”的过程?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浅显易懂的生活原型,让数学走近生活。

    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 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欢乐的歌声中 走进新课的学习中,观察老师手指的过程中,较易理解到“间隔数”这 一新名词。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体验探究之乐。

    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 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使每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得出植树 棵树为 5、4、3 的不同结果。使探讨植树规侓问题能顺利展开,每个学 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 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三、利用学生资源,加强生生合作

    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生生之间的差异是 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应在小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合理的 利用。

    四、知识拓展,加深理解

    学生对当堂课的知识的理解还需要通过练习不断加深理解,如:安 装电杆、路灯、插彩旗、设置站台等等都与植树问题紧密相关,这类问 题弄清楚了,会给学生以后的发展带来许多便利。所以,我选择了一些 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加强练习,彻底掌握“两端都植、一端植、两端都不 植”的不同解题规律。学生能应用自如,

    这是教学过程中取得成功之处。

    3、分层教学实录图片

    (二)工作的实施和总结

    1、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模式尝试的第二次问卷调查。

    2、第二次问卷调查报告

    3、学生分层辅导计划:实施老师个别辅导,生生相互辅导的原则 学生分层辅导计划

    我班共有 65 人,根据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

    把他们分层为第一、第二、第三,三个学习小组。

    第三小组学生辅导计划

    班级中第三层有 14 人,大部分学生智力一般,学习上有依赖思想,

    没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遇到较难的题便等老师的答案,针对班 级的实际情况,我对第三层同学进行重点辅导,目的是调动各个层次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做好第三层学生的转化工作。在工作中,

    我十分重视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溺爱优秀生,不鄙视后进生。制订出转 化计划如下:

    一、 多与家长联系,汇报该生在校的学习情况,让家长协助教师教 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二、 课后多和第三层学生交谈,态度要和蔼,使后他们愿意接近老 师,经常和老师说说心里话,有利于我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做好转化 工作。

    三、 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这学期我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采 用一帮一,手拉手的活动。让第一层同学给第三层同学当小老师,利用 课余时间补课,互帮互学。为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采用了相应 的奖励机制。

    四、 我对第三 层学生的缺点批评要恰当得体,切忌伤害他们的自尊 心,不能让其他同学嘲笑他们,嫌弃他们。经常鼓励他们,有了一些进

    步一定要表扬。

    五、 设进步奖,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

    六、 利用课余时间给第三层学生辅导, 尽力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 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

    第三层学生名单:

    易首芬

    曾婧 王欣

    陈杰

    冷晋锋

    袁思雨

    谭兆伟

    田世荣 周扬

    涂俊岚

    吴高隆

    姜杰宝

    刘家欢

    李胜杰

    第二层学生辅导计划

    全班共有65名中,有31人处在第二层,其中有一部分智力较好, 还有一部分智力一般,但他们肯努力学习。针对他们的智力特点,适当 地进行辅导,使他们全面地掌握知识,特作辅导计划如下:

    一、 树立目标,严格要求,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 促使其更快地进步。

    二、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上课积极发言,开发智力。

    三、 辅导他们多以课本为主,以课外练习为辅的方法。在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在夯实基础之后,发展他们相关的数学能力。

    第二组学生名单:

    黄才磊

    邓汉东

    张世鹏

    钟欢

    曾婷婷

    陈旭洋刘道茂

    姜成学

    李昌艺 黄海燕

    邓家敏

    刘进 伍健

    江叶

    吴宇

    谢婷

    陈镁玲

    陈新颖

    钟文春王思

    李婷

    周裕灿

    黄强

    李智成

    吴高隆张

    乃升

    陆伟

    游国鑫

    黄碧伟 李国桃

    阳巧

    全班65人中有20人处在第一层,他们爱学习、会学习,在数学学 习上主动性很高。思维敏捷,有钻研精神。针对这一层次学生这特制定 如下目标:

    一、 保证在课堂上不留给学生任何知识盲点,当堂课知识要弄懂、 弄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 在解决基本题型之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钻研难 题的精神。让他们的数学思维活起来,动起来。

    三、 在这一层学生之间要行成“竞争”的氛围。克服骄傲自满的心 理,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

    四、 发挥第一层学生的特长。建立兴趣小组,让这一层次学生不偏

    科,均衡发展

    第一组学生名单:

    王海阳赵桢

    王海阳

    赵桢

    李秋雨

    熊家青 刘双佼 谢星月 曾思仪 尤宇涵

    黄鹤黄才旺邓亚洁 刘芊杏 郑惠绮 陶佳鑫

    总之,辅导学生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有时候即使费尽心机, 也可能收不到太大的效果。所以,我想在辅导各层次学生时还得自己不 能着急上火,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只要他们在其原有基础之上不断 有进步就行。相信,只要我们赋予真挚的爱,正确的诱导,采取多种方 式的教育方法,一定会使我班的数学成绩整体上有一个质的飞越。

    4、 小论《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和《学生分层作业的思索和实践》

    5、 深入实验阶段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学生们对老师把他们分组进行分层教学的方 式还是能够接受的,大多数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是其乐融融的, 也觉得自己融入这个教学模式可以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 发言机会更多,

    自己还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在别人的帮助的下,自己也可以去思考数 学问题,甚至解决自己曾经的不懂之处。在相互帮助和辅导的过程中, 课题组老师也担心学生们因自己被分到不合实际能力对等的组而自尊心 受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这样的忧虑有点多余。毕竟老师在把这个 分层教学分组的名单只是做到心中有数而不公布于众的,而分组的方式 也不是唯一不变的。让每一个学生达到最大的发展,并不是每一个学生 都考到一百分才行。教师如对教学的标准一成不变,教育的结果就不会 有进步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尊重每个同学智力、习惯等条件下,用不同 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也体验自

    己努力带来的成功

    三、 工作中取得的成果

    1、 体会文章

    《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教育理论对分层教学的指导意义》《分层教学

    不是教学歧视》

    2、 小论文

    《如何做好分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分层作业的思索和实践》、

    《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期末总复习分层教学策略》、《数学分层教学法》

    3、 阶段总结

    《资料学习总结》、《实施分层教学过程的总结》、《实验初期的总结》、《实

    验深入时期的总结》

    4、 会议纪要

    四、 课题效果总结。

    经过实验和摸索,我使用了“分层教学”法让我大受裨益,我的教 学班级成绩也一直保持很好,我所教的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成绩也 因此大大得到提高,分层教学在促进学习上的作用明显。

    我在所教班级采取了这种方式,效果相对于没有实施分层教学前有了较

    大的进步,且发现后面的学困生少了许多,而尖子生却更多,更尖。大 家都能够找到学习的乐趣,原来的14名后进生,分别是:易首芬 曾 婧 王欣 陈杰 冷晋锋 袁思雨 谭兆伟 田世荣 周扬 涂俊岚 吴高隆 刘家欢 姜杰宝李胜杰 张扬 占了全班学生的 25 %。通过分层教学后,学生: 袁思雨 谭兆伟 姜 杰宝 易首芬 等 的成绩进步特别快, 已经由原来 3组跃升到了 2 组,3 组的学生人数率降为 21.4 %。学生:兰越扬 任飞等同学由原来的第 二组进到了第一组。

     在平时的检测中:王海阳同学 9 次数学测试 100 分, 赵桢同学 5 次得考试为 100分,尤宇涵同学 6 次考试为 100 分,曾思 仪同学在 7 次考试为 100分,黄鹤 3次获 100分,郑惠绮 2次获 100分。

     从中可以看出我班 1 组优秀的学生不是固定的,大家相互比较学习的劲 头非常足,优生更优也说明了这个班级是一个学习氛围很浓厚的集体。

    学生情况不同, 在一个单元学习的内容中掌握很好, 到另一个单元的 学习效果却较差,所以存在着摇摆不定的现象。比如:张乃升在计算单 元成绩总是突出,而在具体解决问题单元成绩又下滑很多,还有的同学 如:姜杰宝、钟文春、黄强等,有时努力一下可能成绩就特别好,有时 马马虎虎,成绩就下降很快,渐渐地我就总结出一个用综合能力分层的 办法。每次单元测试都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带着一些, 既复习了旧的知识, 又能对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检查,分层标准相对比较稳定。

    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 对学生的辅导也就更有针对性, 学习进步也 就更大了。

    各层学生的座位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根据同学之间的关系, 一帮一的

    需要,(帮助效果是否明显等情况) 随时灵活调动。

     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 互帮互助的劲头是足。使差生的起点高了许多。

    课堂上由于过多关注 3 组学生,这给他们造成了心理压力,与其他 两个小组之间有距离,学习兴趣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提高。而 1、2 组 学生也有一种自我放松的心态,学习兴趣也不太浓。有时还存在沾沾自 喜的意识,从作业中反应出轻题的现象。

    后来,我经常提到的是第一小组的几个同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动脑 筋思考的现象,不把所有该用的方法都用上,不充分利用一题多解开发 自己思维。第二小组的哪几个同学作业态度不够好,有涂完成任务了事 的现象,成绩有下降的趋势等等,全班的学习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

    科研总得处在“研”的过程之中,只要用心去“研” ,就会发现新的 问题,现各种方法都在不断尝试,相信离学生最易接受的教学方式会越 来越近。这是我第一次搞科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确累得够呛,一点 一点地摸索着前行,经历这个过程不是我们最终目标,把学生的成绩真 正地提高上去,各种能力得到发展才是科研之本。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