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自我介绍 > 正文

    对企业内部审计职能转换几点思考精

    时间:2020-08-31 20:19:57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对企业内部审计职能转换的几点思考 首页 | 报刊电子版 | 短信 | CNII资讯 | 图书 | 招聘 | 培训 | 会展 | 企业服务 运营 首页>>运营>>管理变革>>本页 标题 全文 作者 对企业内部审计职能转换的几点思考 (2004-11-11 08:52:18 转换内部审计职能的必要性 定位不准是内部审计萎缩的直接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内部审计机构被当作行政部门来设置。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的代言人,以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维护财经法纪为目的。正是这种制度上的缺陷,使内部审计地位与政府审计地位之间、内部审计职能与国家派驻企业监事职能之间的界定有些模糊,致使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与企业的内部管理无关,把企业的规范管理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

     传统的产权制度导致了内部审计危机出现。传统国有企业直接隶属于政府,剩余所有权不可转让,企业也没有被淘汰和破产的压力。在这种残缺的产权制度下,内部审计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外部经济环境的不规范性弱化了内部审计。一方面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所遗留下来的行政性行业垄断和地位分割及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使受到垄断保护的企业失去了强化内部管理及内部审计的革新动力。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企业采用非市场竞争手段可能比采用市场竞争手段更容易获得订单、项目及优惠政策,企业被迫在非规范和不平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运行,使内部审计失去了应有的经济依托,其应用效果因非规范的市场经济环境而弱化。

     管理水平低下淡化了内部审计的功能。在违规竞争收益远远高于惩罚成本的诱惑下,一些企业采取短期行为乃至投机行为,导致了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另外,在社会经济运行失衡的情况下,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可知性及不可预见性必然增加,企业获得环境信息的成本和难度也随之加大。经营风险的大量存在,最终必然影响到内部审计在预测、控制、评价及监督等方面功能的发挥。

     内部审计内容狭窄限制了其自身作用的发挥。自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以来,内部审计主要是围绕着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政策法规的遵循及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等方面来展开的,且绝大多数是以事后审计为主。而对于企业的物资采购、生产调度、预算标准、技术管理、资产管理及结算销

    售的决策是否切实可行,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及效益的程度如何,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科学等,多数还未涉及,内部审计内容在深度及广度上的肤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如何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转换 内部审计主要职能应从查错纠弊向为内部管理服务的方面转变。以前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及生产经营收支合规性的监督上,主要职能就是查错纠弊,审计的对象也仅仅局限于企业的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不是对企业的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例如对审计项目立项时,往往按财务收支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常规项目立项,几乎没有专门为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立项,只是在查账过程中去发现一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企业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而无法对管理和决策层提出实质性与预防性的管理建议。

     把握独立性是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的基本条件。目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非常脆弱的,极易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干扰。从内部审计机构来看,大部分企业虽然已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没有独立机构的企业也在其财务管理部门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岗位,但这些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都是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内部审计机构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财务管理部门及其他经营管理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其下属的二级企业,即便是对同级财务部门进行审计,通常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内部审计应该独立于生产、经营及财务管理之外,以一种独立、公正的经济“裁判”即第三者的身份出现,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检查和评价。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关键是要有健全的独立审计机构。同时内部审计人员也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尽可能地使内部审计人员减少后顾之忧,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才能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否则,离开了独立性,审计结果将毫无意义。

     随着企业制度的规范,规模较大的企业应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之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审计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审计部的设置应高于

    其他各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在行政上向总经理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对于规模较小、不设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审计部门应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突出“内向性”,摆正内部审计的位置。随着经济总量的迅猛发展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亟须对影响其效益的一切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仔细分析及科学评价。内部审计是基于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企业内部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制度的产物。内部审计对企业的依附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内部审计只能立足于企业内部管理,代表企业对内实行经济监督,强化服务职能,确保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的贯彻实施。内部审计的内向性特点,决定了其无法代替外部审计。

     对企业负责人的经济监督机制,属企业外部的经济治理行为,由政府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及企业上级部门来进行。同时,企业外部监督力度的加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促使企业从内部管理中挖掘潜力,改进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监督职能寓于服务职能之中,并不断扩大其在机制建立和实施过程中的评价、参谋、建设及监控作用,这势必会越来越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内部审计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服务领域的扩大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财务核算表面上的错弊将会越来越少。基于这种情况,内部审计的职能在客观上也必须从传统的“查错纠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控制的分析和评价方面迅速转变。

     由于职能的转变,内部审计将扩展到企业的经营、生产、质量及财务等管理的各个领域。这样做的原因,一是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内部审计应通过对企业及其所属单位会计控制系统、管理控制系统、资本保全控制系统、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和质量控制系统等经常性的审计监控,为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济效益而发挥内部审计的监控作用;二是为了适应企业多层次分权管理和新时期企业负责人监督管理机制改革的需要,对企业内部分公司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施审计监督,正确评价其经营业绩、管理水平、经济责任,为干部的管理、

    考核及使用提供客观依据和准确的数据;三是为了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特点,深入开展经营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为企业内部的资产重组、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重大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发挥建设性服务作用。

     内部审计队伍应从由单纯的财务人员构成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结构转换。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至关重要。一是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优良的职业道德、扎实的政策水平、熟练的现代计算工具操作技术及敏锐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内部审计人员在知识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精通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应非常熟悉经营管理、工程技术、工艺流程、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三是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观念,企业要抓好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及时更新知识,提高应变能力和队伍的总体素质,使之适应高层次审计工作的需要。

     注重实效性,切实发挥内部审计作用。要解决内部审计职能转换的问题,首先应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使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是指内部审计发挥职能作用的程度和取得的实际效果。其主要包括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工作效率、查处问题的充分性和层次性、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审计建议、审计决定被企业采纳和实施的程度和效果。提高内部审计实效性的途径,一是坚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方针。从企业实际、内部审计自身力量及队伍素质结构出发,选择企业当前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作为突破口,调整部署力量,加大审计力度,为企业排忧解难,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二是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做到事后财务收支审计与事中、事前的管理效益审计相结合,手工和账表审计与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审计相结合,监督评价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使内部审计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三是在审计报告特别是审计建议的质量上下工夫,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提出有价值、有分量并且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四是要注重总结、提炼、利用审计成果,服务于宏观调控和宏观决策。五是要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对企业深化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综合分

    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内部审计应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及事中审计转变。目前我们的内部审计大多是事后审计,在事前和事中留下很多审计监督的空白。形成这一现状,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企业管理上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内部审计自身职能履行不到位。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的作用将不仅局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参与企业事前的预防与事中的控制。从事前预防来看,内部审计主要应对企业事前制订的各种管理办法,各种物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费用预算及契约合同等进行事前审核。从事中控制来看,内部审计应对企业经营各个步骤的费用和成本支出进行监控,主要察看费用支出有无预算,手续是否规范,收入结算是否足额和合规,内部管理办法是否得到贯彻执行等。从事后控制来看,内部审计首先是要核实经济信息的准确性,其次是要将各种经济信息进行再加工,将各种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指标、标准成本及管理办法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存在的差异和问题,并提出纠正和完善的意见,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在整个控制阶段,审计人员不仅要参与预算指标、标准成本及管理办法的制订,更要利用其掌握的成本信息优势,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经验丰富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内部审计的实施方式应从单一依靠内部审计人员的力量向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从内部审计工作内容来看,内部审计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对财务数据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二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分析与评价。对于第一部分,可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委托事务所按照内部审计目的进行审计,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对第二部分而言,内部审计人员由于熟悉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工作的重点也应放在对企业经营管理及生产过程的分析与评价上。

     内部审计必须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管理层次的增多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源动力,是内部审计转换职能的必然。内部审计只有立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才能发挥有效作用,并以此加快内部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及规范化的步伐。(人民邮电报 朱灿明 【相关报道】 ·分析:内部审计可能更有助网通集团IPO上市(06-10 10:44   ·内蒙古联通工程结算合作审计好处多(05-18 1

    7:17   ·贵州移动节约建设资金 加强审计拓宽检查渠道(04-29 11:12   ·网通部署审计工作 重点是改革体制加强垂直管理(03-24 08:37 发表评论 通 信 要 闻 播 报 第一时间传递国内外通信业大事要闻,20元/月。

     营 销 精 英 为市场营销精英提供通信业最新市场信息,15元/月。

     通 信 经 理 人 为通信业各级经理提供管理、决策信息,15元/月。

     企 业 情 报 站 为制造商提供所关注的公司的竞争性情报信息,15元/月。

     国 际 瞭 望 第一时间传递海外通信业重大新闻、市场信息,15元/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信息 | 用户注册 | 繁体中文 版权所有2000-2003,人民邮电报社 服务电话:(01064963009E-mail:webmaster@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相关热词搜索: 审计 职能 内部审计 几点思考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