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转正申请 > 正文

    2018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含答案x

    时间:2020-11-14 12:32:46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8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

    历史试题 2018. 5

    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 0. 5毫米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

    校、考试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 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 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

    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最主要是指

    A ?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形成 B ?宗法制的瓦解,皇帝制度确立

    C ?分封制的瓦解,实施郡国并行 D ?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

    ?荀子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造人性,才可使人

    人皆为尧舜,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

    A ?荀子在儒家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 ?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

    C ?统治者已施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 D ?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

    3.关于《史记》的史料来源,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曾说: “余尝西至崆峒,北至逐鹿,

    东渐于海,南浮江淮”;在《儒林列传》中曾说: “余读功令(国家对学者考核和录用的

    法规)”;在《项羽本纪》中又说:“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A ?司马迁主要通过文献查阅史料B

    A ?司马迁主要通过文献查阅史料

    B.司马迁通过实地考察获取史料

    C .《史记》选择史料有多种来源

    C .《史记》选择史料有多种来源

    D .《史记》的史料记述来自见闻

    4?《旧唐书》记载,唐朝初年,中原地区“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

    退艰阻。”这说明当时

    A .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 B .北方地区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C .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D .北方农业落后是由于人烟稀少

    5?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 “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 不能不归之内

    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 ”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B ?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C ?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 D ?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 6?数据统计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途径。观察下图,可以得到的正解结论是

    中国所占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 (1750 —1900 年)

    40.00%32-33.30%B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A

    40.00%

    32-

    33.30%

    B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A ?官营手工业束缚了中国经济发展

    C ?开放通商口岸加速中国经济发展

    C ?开放通商口岸加速中国经济发展

    D ?列强侵略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7?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东王杨秀清诰谕英国使节: “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

    天下之内皆兄弟也。立埠之事,侯后方定,害人之物禁。 ”这反映出太平天国

    A ?同意对列强开放通商口岸 B ?允许除鸦片贸易外的通商

    C .形成完整的对外贸易体系 D .主张自由贸易将不受限制

    & 1902年严复在论及中国教育时说: “必将阔视远想,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

    而后得之。”严复的这一看法体现的文化理念是

    A ?会通中西 B ?中体西用 C.全盘西化 D ?革故鼎新

    9?黄炎培回忆:“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以

    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

    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 .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

    A .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

    B ?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

    C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一五计划”的完成

    C ?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

    C ?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

    D .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

    1925年3月,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道: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

    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 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

    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

    A .提出了三民主义 B .倡导了三大政策

    C.领导了辛亥革命 D .主张“平均地权”

    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为瓦解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投放了大量歪曲真像的宣传画。

    某种意义上,此类宣传画里也隐含着一些历史信息, 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材料。 下面

    两幅宣传画从侧面说明了賣國賊

    两幅宣传画从侧面说明了

    賣國賊

    图1

    图1:文字是“请借给我军费吧,你

    (英美)的请求我全都听见了”

    图2 :狼脸的英国兵指引着中国军人走向日 军刺刀阵。文字是“难道连你的灵魂都卖 给它,重新扮演聊斋中人吗?”

    A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员 B .日本侵华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蒋介石牺牲民众利益来换取英美援助 D .中国甘愿充当英国抗击日本的炮灰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 “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

    的和基本的经验,……这就是联合苏联, 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 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 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 ”这一思想

    A .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 .后来发展成“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C.后来发展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 .成为“求同存异”主张的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义 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向。推动了“两个转变”初步实现的历史事件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14?万民法又被称为“裁判官法”,是因为裁判官告示是其最重要的渊源。告示一般包含三

    种因素:①现存地中海各国商法中的某些规定; ②剔除了形式主义僵化刻板内容的部分

    市民法旧法;③裁判官个人的公允正义观念。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万民法多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B ?万民法比公民法更灵活

    C.自然法是万民法的思想基础 D ?万民法全盘否定公民法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展开, 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 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

    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高级神职人员。这一现象表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

    A ?缺乏广泛性的群众基础 B ?资本主义尚未出现萌芽

    C.社会上层热衷古典文化 D ?封建保守势力异常强大

    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

    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 1688年“光

    荣革命”的革命性更强。这是因为

    A ?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 B ?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

    C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 D ?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

    17 ?某学者在论及西方历史上的某一文艺思潮说: “他们或对过去充满缅怀或对未来充满憧

    憬,但唯独对现实充满仇视。”此文艺思潮应属于

    A .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1936年,美国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 ,该法规定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

    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该立法主要是为了

    A ?加强土壤保持以维护生态平衡 B ?减少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通过补贴促进国内货币的流通 D .取得农场主对政府政策的支持

    苏联解体以来,围绕着如何评价十月革命, 俄国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且持续不断的争论。

    1992 1993 1994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资料来源:全俄民意调查中心网站

    A .民众主流认为是悲剧性革命 B .越来越多的人持冷漠化态度

    C.认同伟大革命的人日益增多 D ?形成了肯定和否定两大阵营

    当前正在兴起的一种“反全球化”浪潮,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 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 乃至退出世贸组织, 从纯粹的民间非主流 呼声变成“大嘴”特朗普等政客堂而皇之的说法。这些现象表明

    A .全球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B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C.南北方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D ?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弱化

    绝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2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 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12分)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阅读下列材

    料:

    材料一在当时丈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 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 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 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 而弥补

    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

    ——摘编自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二 宋代之后起源于昊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的“吴歌”被士大夫们 改编传唱……从“劲歌狂舞”逐步变为“浅吟低唱”。……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 1598

    年的社会情景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 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 ”

    ——摘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被称为“小道”文学形式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这一文 学形式“兴旺”的原因。(5分)

    (5分)(

    (5分)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2分)

    (16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是制约中国及亚太地区发展的主导性因素之一,其

    影响极其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 实行让步性的经济

    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 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 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

    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

    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 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

    的烙印。

    ――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1977年7月,中共中央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的职务,为中关关系 的改善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中国共产党内逐渐形成一种共识: 中

    国实现现代化,必须搞改革开放,必须大胆地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 验。而对外开放和引进的重点是美国,这样, 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仅是冷战格局

    中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更是成为保证改革开放路线的关键因素。…… 1978

    年1月7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国会议员, 在交流到台湾问题时表示: 解决台湾就是两只

    手,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力争用右手争取和平方式,用右手大概要力量大一点, 实在

    不行,还得用左手,即军事手段。

    —— 胡晓丽《中苏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1949 —1989) ?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对亚太盟友经济援助的目的和影响。 (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的“右手方式”在 70年代末的实施表现。

    (2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对中国的影响”为主

    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80

    字左右)

    (12分)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不断推进,核心国与外围国的贸易关系不断变化,世界市

    场也在不断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原料是煤、铁矿石、棉花和羊毛,粮食则是小麦,所有这些,核心

    国都可以丰富地生产出来.……说核心固的工业革命不依赖外国固, 这绝不是夸大其词。

     到19世纪将近结束时,形势发生了变化,新技术需要电线用的铜,自行车和汽车车轮 用的橡胶,内燃机用的石油。人口的扩大,收入的成倍增长增加了对茶叶、咖啡,可可 等的需求。

    一一阿瑟?刘易斯《增长与波动》

    材料二 到19世纪末,英国消费的五分之四的小麦和五分之二的肉类都是进口的。另

    一方面,不少亚非拉国家已经习惯于满足欧洲某一特定国家, 有时是某一特定工业的需

    求,到1913年时它们已经无法与其他国家、其他产业,甚至无法与自己的近邻打交道

    了。

    ――卡?M ?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 货物、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

    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商品买卖的价格是世界一致的,比方说,在小麦买卖中,商人们 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 价格;然后根据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 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 到最责

    的地方去卖,从这一点来讲,世界小麦的供应干脆就是根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分配 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使这个世界出现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制, 与此同时,第一次把远

    方地区带进竞争之中。

    ——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TOC \o "1-5" \h \z (1 )据材料一,指出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5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部分亚非拉国家丧失经济独立的原因。 (2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国际商品价格调整的因素。 (3分)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的特点。 (2分)

    【选做题】本题包括 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将答题卡小题前的对应

    方框涂黑,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0分)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莫衷一是,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宋大儒朱熹在讲王安石变法后果时说: “群奸肆虐,流毒四海”。稍后南宋学

    者罗大经说:“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碎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

    ――摘编自《宋史》

    材料二一千年来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好像一个谜似的,为人们所不理解。封

    建学者把他看做“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资产阶级学者则 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1959年编写)

    请回答:

    TOC \o "1-5" \h \z (1 )据材料一,概括南宋学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中外资产阶级学者为什么将王安石捧为 “千年前他

    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 ?( 4分)

    (3) 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 (2分)

    B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科学研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 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 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的价值就在于探寻事物内在的必然真理并对事物进行合 理的解释。……他强调观察的作用,认为认识过程开始于外物对感官的作用而产生的感 觉,然后上升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在他看来,科学研究首先必须从仔细观察开始, 经过简单枚举法或直觉归纳法, 从而上升为一般原理, 然后再以一般原理作为推理的前

    提,运用演绎法推出需要解释的自然现象。

    ――吴凯《论古希腊时期的科学价值思想》

    材料二 在自然科学里,应该像在数学里一样, 在研究困难的事物时, 总是应当先用分 析的方法,然后才用综合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包括做实验和观察, 用归纳法从中做出

    普遍结论,并且不使这些结论遭到异议, 除非这些异议来自实验或者其他可靠的真理方

    面……而综合的方法则假定原因已经找到, 并且已把它们立为原理, 再用这些原理去解

    释由它们发生的现象,并证明这些解释的正确性。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局限, 说明其科学研究的价值 追求。(3分)

    (2)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撅括牛顿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并指出他对物理学的主要

    贡献。(5分)

    (2 分)(3

    (2 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的提出和传统古史体系的动摇是我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件 大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传统的古史体系中,虽然“三皇”、“五帝”的组合有种种不同,但在整个 封建社会里,人们把“三代”(即夏、商、周)之前的种种“三皇”、“五帝”,特别是汉、 晋以后出现的“少昊、颛顼、喾、尧、舜”的“五帝”组合视为信史,去卩是共同的。之 所以如此,是由于“三皇”、“五帝”的古史体系是以儒家经典为依据,为儒家所编造完 善并加以鼓吹的。

    ――摘编自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 材料二 “我们从古书里看,在周代时原是各个民族各有其始祖,而与他族不相统属, 如《诗经》中记载商人的祖先是’天命玄鸟’降下来的,用人的祖先是姜塬’履帝武’ 而得来的,都以为自己的民族出于上帝。 ”而“后来秦始皇又成了统一的事业,但各民

    族间的种族观念是向来极深的, 只有黄河下流的民族唤做华夏, 其余的都唤做蛮夷。

     疆

    域的统一虽可使用武力, 而消弭民族间的恶感, 使其能安居于一国之中, 则武力便无所 施其技。于是有几个聪明人起来,把祖先和神灵的’横的系统’改成了 ’纵的系统’ ,

    把甲国的祖算做了乙国的祖的父亲, 又把丙国的神算做了甲国的祖的父亲, ”如此这般,

    就构筑出了“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

    ――摘编自顾颉刚《古史辨》第四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传统古史体系是如何确立起来的, 并分析其在整个

    圭寸建社会里被视为信史的原因。

    (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传统古史体系构筑的方法及传统古史体系确立的历

    史意义。(3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颉刚等学者“疑古”的学术作用并评价这一

    学派为破解中国古史之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3分)

    D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是一部关于保护世界

    遗产的根本大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国际社会拯救阿布辛拜勒神话的活动影响下, 对文化遗产的法定保护进入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议程上来, 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业已成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和一个非政府组织一一国际遗迹和遗址委员会 (ICOMOS)就保护文化遗产起草了一个

    公约,……1972年11月,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17届全体会议,对于世

    界遗产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 正式通过了影响深远、 历久常新的全球 性保护世界遗产方面最重要的国际公约。

    ――刘红婴、王健民《世界遗产概论》

    材料二 本公约缔约国,……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 展出

    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 该国将为此目的竭尽全力, 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 资源,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 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

    援助和合作。……本公约缔约国, 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 并不使

    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 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因此,整

    个国际社会有责任给予保护。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17届全体会议通过《保护世

    TOC \o "1-5" \h \z 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原因。 (3分)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各缔约国领土内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责任

    原则并阐明提出此原则的理由。 (5分)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

    自然遗产公约》的历史意义。 (2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 . zxls. 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8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C

    C

    D

    B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D

    A

    D

    B

    B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 中第21题、第22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4题为选做题,包括 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 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 (12 分)

    (1) 形式:宋词。(2分)

    原因:词有利于表达个人情感;形式活泼有利于娱乐传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

    扩大。(3分)

    (2) 特点:平民化;娱乐性;形式灵活;关心时政;表达情感。 (5分)

    (3) 关系:相互影响。(2分)

    22. (16 分)

    (1 )目的: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服务于遏制中国的战略。 (2分)

    影响:①对盟友:促进了亚太盟友经济的高增长;

    对中国:导致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

    对亚太:导致亚太地区国际经济循环的畸形结构,限制了经济的持久增长。

    (3分)

    (2)表现:《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停止炮击金门,倡

    议两岸直接“三通” 。(2分)

    (3 )评分参考标准:(9分)

    观点

    史实

    改善了外部安全环境

    中美、中日敌对关系及越南战争的结束,苏联对华战争威胁的拨 牵制,亚太地区安全形势整体向好。

    利于整体发展战略的调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为我国工作中心转变为经济建设及改革 开放政策的确定,提供了有利因素。

    利于改革开放实施,经济

    发展及融入亚太经济圈

    中美关系正常化及由此带来的西方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热潮,为 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中国经济融入亚太经济圈

    促进了统一大业新方针

    的形成

    改革开放的需要及外交环境的改善使中国米用和平方式解决台 湾问题有了可能,客观上推进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 方针的提出。

    促进了外交事业的突破

    发展

    中美关系正常化,使中国逐渐打破外交孤立的僵局,并掀起一股 建父热潮,外父新局面得以打开。

    评分要求:任答三点且观点与史实相符, 表述完整给9分;任答两点且观点与史实相符,表

    述完整给6分;任答一点且观点与史实相符,表述完整给 3分;其余答案酌情给分。

    23. (12 分)

    TOC \o "1-5" \h \z (1) 变化:核心国从不依赖到依赖外围国的原料。 (1分)

    原因:前者原因:核心国可以自我供给工业革命所需的原料。 (1分)

    后者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新的原料;核心国的人口增加;核心国的消费

    力增长。(3分)

    (2) 原因:政治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经济上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分)

    (3) 因素:新型交通工具的运用、新型通讯手段的推动、世界市场发展的需求。 (3分)

    (4) 特点:核心国掠夺外围国;外围国从属于核心国; 双方的贸易关系不平等。(2分)(任

    答两点,得2分)

    24.( 10 分)

    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0分)

    (1)否定。(1分)

    “与民争利”造成经原因:有些变法措施加重了百姓负担;变法触动了大商人的利益,

    “与民争利”造成经

    济萧条;打击政敌、用人不当,变法存在缺陷;与守旧派冲突激烈,造成统治

    集团内部的分裂,致政局动荡。 (任答三点,得3分)

    (2)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需要(2分);王安石变法的若干措施与西方近代的经济政策有相似

    之处。(2分)

    (3) 原则: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用生产力的标准去评价。

    (2分)(任答两点,得 2分)

    B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1)方法:“归纳一演绎法” 。(1分)

    TOC \o "1-5" \h \z 局限:基于观察的原理不一定正确;或:演绎的前提不一定正确。 (1分)

    追求:理性主义。(1分)

    (2 )突破:重视实验与教学表达。 (2分)提出“分析一综合”法。 (1分)

    贡献: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2分)

    (3)相同:都强调“经验事实”(仔细观察)在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奠基作用; 都强调“归

    纳一演绎”法的认识作用。 (2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1) 确立:依据儒家经典编造并加以完善; (1分)

    原因:汉武帝确立儒家独尊地位;儒家经典是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学者的鼓吹与

    宣传。(3分)

    (2) 方法:把祖先和神灵由“横的系统”改成“纵的系统” ;(1分)

    意义:有利于华夏民族的形成;有利于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2分)

    (3) 作用:运用科学思想把“历史”与“历史文献”区别开来。 (1分)

    影响:促使学术界将文献中的传说材料与考古发掘的实物材料相印证,指出了一条探

    索古史的路径。(2分)

    D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1)原因: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使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保护和拯

    救重要文化遗产,单靠所在国家的力量往往难以完成;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

    拯救必须以国际公约的法律形式予以确认。 (3分)

    (2

    (2)原则:应以本国为主,国际援助为辅。 (2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 . zxls . com/),未经允

    理由:各缔约国领土内的世界遗产,主权和财产权属于该国所有,故该国应承担保护

    的主要责任;世界遗产的普遍价值属于全人类,因此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为缔

    约国的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援助和合作。 (3分)

    (3)意义:世界遗产的概念在国际法上得到确定;标志着保护世界遗产的全球化行动的开

    始。(2分)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