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转正申请 > 正文

    大方县参选全国文化先进县交流材料

    时间:2020-08-31 08:08:22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努力谱写文化工作新篇章

    ——大方县参选全国文化先进县交流材料

    大方县位于省西北部,乌江上游六冲岸。全县总面积3544.70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含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托管的2个乡),389个行政村(居委会)。全县总人口103万,居住着汉、彝、苗、仡佬、布依、满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0.47%,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人口大县。

    大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周代先后为卢国、夜郎国地。蜀汉时期,水西彝族土司济火因助南征有功,被封为“罗甸王”,并“世长其土”,定都大方。至明代,杰出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摄宣慰使,开九驿、兴汉学,维护西南边疆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清康熙五年设大定府。1935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转战大方,建立了中华维埃人民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作为历史上黔西北古文化的发祥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命名的“中国漆器之乡”和省人民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生长在大方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勤劳勇敢,善良和睦,他们唱山歌以抒情,吹芦苼以颂美,跳花坡以欢娱,燃火把以壮怀。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与这些古朴迷人的民族文化,与原始的自然生态、壮美的天然景观、原貌的历史遗存、淳朴的民风民俗融为一体,构成了多姿多彩,神秘独特的黔西北水西文化。

    长期以来,大方虽然贫困,财力不足,但在省文化厅的直接帮扶和大力支持下,在地区文化局的关心和指导下,仍然坚持逐年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特别是近年来,大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仅2008年县财政就计划投入1.5亿元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事业费大幅度增加,超过县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2006年为3720万元,2007年为3800万元,2008年3890万元,人均文化事业费分别达36.2元、36.89元、37.8元。繁荣和发展大方文化事业,我们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我县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号召,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发展新大方这一宏伟目标。在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立足于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坚持把建设文化强县作为构建和谐大方的重要容来抓。把文化建设统一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将文化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政府每年都要召开全县文化工作会议,县政府领导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签订文化建设及发展目标责任书,文化工作被全面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管理和干部提拔任用的畴。坚持文化工作和经济工作同步部署,调整经济结构与壮大文化产业同步规划,文化阵地建设与城乡基础建设同步推进,经济指标与文化建设同步考核。

    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县,我县制订出台了《大方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大方县(2007-2010)文化发展规划》《大方县关于做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及村级文化室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由政府出面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文化发展的各项优惠措施,对“宣慰府”恢复重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室建设工程用地、奢香文化发展税费减免等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同时,建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文化、发改、财政、人事编制、公安、工商、国土、税务等部门相互协调,积极支持文化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将文化工作列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选准了文化事业发展路子

    大方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人口众多的大县。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落后,每年虽然都尽力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近几年,就如何发展大方文化事业,县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出台了大方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投资兴办文化产业,文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利用率不断提高。积极实施文化产业“12345”工程。成立了一个中心,即大方县奢香文化发展中心,作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主要挖掘整理全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把一批文化精品推向市场;组建了两个公司,即大方县奢香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大方县奢香文化旅游工艺品开发;建设了三个基地,即特色文化产业基地、青少年文化艺术培训基地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培育了四支队伍,即文艺辅导队伍,农民画、书画、工艺美术创作队伍,诗词联谜创作队伍,农村电影放映队伍;打造了五个品牌,即制作了一批以奢香文化为背景的民族文化精典节目和以“奢香夫人”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保护开发了一片以县城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展示区,建设了一批以百里杜鹃、奢香墓(博物馆)、九洞天、支嘎阿噜湖旅游线路为依托的奢香民族文化生态休闲度假村,举办了一批以奢香文化节和杜鹃花节为代表的重大国际性节庆活动,建设了一条以县城奢香路为代表的奢香文化景观大道。

    三、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

    推动文化事业建设,经费投入是关键。大方虽然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县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再穷也不能穷文化的重要性。县财政每年都给文化工作追加经费,支持文化事业更新发展。

    特别是近三年来,我县建立稳定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将各级文化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和日常运行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2006年为850万元,2007年为865万元,2008年1130万元。同时,我县还不断增加零机预算经费和项目配套经费的拨付,2007年底,拨款20万元作为双山镇等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配套经费;2008年,划拨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配套资金17.89万元;投资4950万元恢复重建大方“宣慰府”,投资5000万元对奢香博物馆进行提升建设。从2007年开始,县财政每年预算30万元作为县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20万元作为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十一五”期间逐年递增5万元以上。另外,县财政还采取项目补贴、财政扶持的方式支持大方县电影公司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大方县奢香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奢香艺术团)下乡演出,仅2008年,县财政就预算并下拨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补贴6万元,下拨68万元用作奢香艺术团下乡演出补贴。

    同时,将各乡镇、各部门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纳入目标考核畴,保证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四、精心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

    充分发挥国办文化单位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作用,积极举办示性、导向性大型文化活动。每年宣传文化部门都精心组织“春之声”大型文艺晚会、奢香文化节、新春团拜会、“两代会”文艺专场、灯谜竞猜、“多彩”歌唱大赛和舞蹈大赛系列活动、杜鹃花节系列活动以及连续二十届的国庆节歌咏比赛。这些大型活动既有综合性文艺演出,又有一定规模的书画展示,每项活动都丰富多彩,成为人民群众一次又一次的文化大餐。2007年,投入50万元打造的大型文艺精品节目“印象大方—奢香故里一枝花”在地区进行汇报演出获一等奖,我县将该节目在全县36个乡镇进行巡回演出,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欢迎,极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08年,投入130万元举办中国(大方)古彝圣水支嘎阿鲁湖首游式,首游式上,由大方文艺界人士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文艺节目“奢香故里古彝魂”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中央电视台还对活动盛况进行了宣传报道。

    积极支持、引导、鼓励学校、企业、民间组织等在节假日、民族节庆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增加节日氛围。

    五、坚持开展文化下乡,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近年来,我县积极组织了以文化部门为主体的“三下乡”活动,把文艺节目、科技和法律知识等送到基层、学校、企业和群众中去。文化部门还积极扶持农村、学校和企业业余文艺队伍开展各类演出活动,共同活跃和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积极组织村镇文艺队、花灯队、舞龙队、腰鼓队、六寨苗族原生态歌舞表演队、彝族原生态歌舞表演队、仡佬族原生态歌舞表演队、白族原生态歌舞表演队等38支民间文艺队伍深入村寨进行文艺演出,特别是在民族传统节日之时文化活动更为活跃。仅2008年,我县就组织了文艺下乡进村活动850场次,平均每村达2.18场,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组织了群众文化活动925场次,每村达2.38场,实现了每一行政村一年看2场文艺演出和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组织2次群众文化活动的目标。

    2007年以来,我县组建了大方县奢香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奢香艺术团,开展文艺下乡活动。创作群众喜闻乐见、容丰富的主题文艺节目,通过文艺表演形式,不仅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还有效地宣传了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和中心工作,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007年,奢香艺术团共计演出156余场,2008年演出170余场。

    积极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2008年,全县除完成上级文化行政部门下达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2476场任务外,还组织文化下乡进村放映2200场,观众累计达100万人(次),实现了每一行政村每月看1场电影的目标。

    六、扎实有效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开发、利用

    大方是省重点文物大县,全县现有文物古迹200于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非物质文化遗产60余个。为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人大副主任,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大方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底,撤销了大方县文物管理所,成立了副科级事业单位大方县文物局,2007年,又将其更名为大方县文化遗产管理局,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申报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个(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已经拟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个(大方豆制品制作技艺、大方民间绘画、大方梅花篆),公布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6个。公布了大方县漆器传统工艺项目代表传承人7名,大方县农民画(民间绘画)项目代表传承人10名。拟定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了系列的具体的保护措施,基础档案基本得到完备。

    在物质文化保护方面,我县认真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积极做好文物普查工作,先后完成了中华维埃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将军山之役、猫场战役等一批革命纪念地设施和大方县三塔、九十九口古井、庆云楼等一批文物古迹的修缮;启动了宣慰府恢复重建、奢香博物馆提升建设、民族风情街和民族风情度假村建设等工程;保护和修复了100余处文化遗迹和1000余件出土文物。

    完成了文物保护工作有文保档案、保护围、保护标志、保护机构的规管理,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符合要求,馆藏文物档案健全。

    积极开展学习和宣传活动,特别是在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和6月我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我县通过电视讲话、创办特刊、印制传单、展板、布标等系列活动,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人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全县尚未发生不可移动文物被破坏、损毁的责任事故,以及尚未发生馆藏文物被盗、丢失、损毁等安全责任事故。

    七、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我县县城拥有图书馆、文化馆、奢香博物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电影院、青少年文化宫、体育场、老年大学等公共文化设施30多处。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二次评估定级中,大方县图书馆被评为二级馆;大方县文化馆被国家文化部评为“达标文化馆”。全县36个乡镇、389个行政村(居委会),实现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的目标。县财政全额拨款的文化事业单位从业人员达216人,每个乡镇文化站核定编制3人,实有108人,专职负责辖区文化工作和组织开展文化活动,80%的文化站(室)正常开展文化活动。我县还利用村两委办公楼作为场地,每村配备了不低于500册图书,建立了村级图书室。

    同时,整合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学校教学资源,实现了综合利用、共建共享。形成了县、乡、村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体系。

    八、抓管理,促繁荣,推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我县有各类出版物发行(零售)单位102家,复印、打印经营单位66家,音像制品零售(出租)经营单位83家,公共娱乐场所28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40家,印刷企业10家,装璜装饰经营单位54家,上规模的经营性演出单位8家。目前,全县文化市场从业人员高达10000余人。

    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我县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方针,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编制、人员配备齐全,工作经费到位。为维护文化市场良好经营秩序,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持守土有责,依法行政,加强文化市场管理。2006年以来,每年都组织公安、工商、消防、文化等部门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5次以上,严厉打击了违规行为,有效遏制社会丑恶文化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三年来,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达6684人次,受理举报案件87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46589,其中涉黄光碟1296、盗版计算机软件3496、盗版图书13844册、非法报刊642份。每年,县财政划拨的文化市场管理经费均在25万元以上,为文化市场的监管提供了保障。

    我县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纳入法制化、规化的轨道,不断总结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举报受理及处置机制,严格执法程序,加强档案管理,实现文化市场重大案件报告和处罚决定备案制度,保证了案件查处及时、准确。聘请了国家公务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居民和“五老”人员为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文化、教育、团委、公安、工商等部门多次组织青少年“远离网吧,健康成长”万人签名活动,成立了网吧协会,同时加大了对“网吧”违规经营的处罚力度,有效地揭制了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违规行为。

    近年,我县将公共文化场所安全生产作为文化市场管理的重头戏,认真抓好公共文化场所安全措施及责任制的落实,做到了管理科学、规,组织公安、消防、工商、文化、新闻媒体等单位对公共文化场所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排除隐患,确保了文化市场的安全运营。至今未发生一起文化市场安全事故。

    九、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不断增强文化事业发展活力

    首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文件精神,在奢香文化发展、县电影公司、县影剧院等单位进行了改革,通过资源整合,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管理模式,扩大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实行面向市场、择优录用的办法,招聘人才,在保持财政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对这些单位经营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2008年,奢香文化发展年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县影剧院年接待各种文艺演出100余场,创收15万元,县电影公司组建农村数字电影放影队放映近5000场次,创收近60万元。

    其次,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深化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以事设岗、一岗一薪的管理办法,认真落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编制和工资福利待遇,适当拉开收入分配的差距,有效地激活了部机制,工作责任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服务态度进一步改善。

    通过改革,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稳步提高,专业结构、岗位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充实文化工作队伍,2008年,面向全国招聘了电视台播音员4名,奢香博物馆解说员6名。同时依托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在县乡两级发展音乐协会、舞蹈协会、书法协会、美术协会等10多个民间团体组织,发展会员达3000多人,这些协会每年都坚持不断组织群众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成为城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我县是省委、省政府2006年明确的全省文化体制改革5 个县级试点单位之一。按照省、地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和大方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的要求,于2007年元月1日,组建了大方县奢香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引导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按照“政府扶持求生存、市场运作谋发展”的原则,采取“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等运作模式,不断拓展公司业务围,增加公司盈利空间。公司运行方式和运作模式被省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作为典型推广,在全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按照《大方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的目标要求,2008年8月1日又成立了大方县奢香文化旅游工艺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兴建了大方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和黄泥塘镇、沙厂乡、六龙镇、凤山乡、雨冲乡等一批乡镇精神文明活动中心,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即将竣工,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大方“宣慰府”的恢复重建工程、奢香博物馆进行提升建设项目和389个村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经启动。初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链。目前,各项工程正扎实有序推进并初见成效,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近三年来,大方文化事业的发展正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尤其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省、地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大力关心扶持,大投入,大规划,高起点,上规模,有档次,速度快,质量好。大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将乘载十七大的东风,抢抓拉动需的历史机遇,强基固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定会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二00九年五月五日

    相关热词搜索: 交流 大方县 参选 先进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