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政府报告 > 正文

    电力电容器及无功补偿技术手册x

    时间:2020-11-20 12:33:04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电力电容器及无功补偿

    技术手册

    沙舟编著

    TOC \o "1-5" \h \z 、八 —

    前言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 1-1 交流电的能量转换 … ?……?…………(1)

    § 1-2 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 .(2)

    §1-3 电容器的串联与并联 ………………………………………… ………?…………… ?(3)

    §1-4 并联电容器的容量与损耗 ……………………………………… ……?…………… ?(3)

    §1-5 并联电容器的无功补偿作用 ……………………………………… …?…………… ?(4)

    第二章 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的技术经济效益 …………………………… …?…………… (5)

    § 2-1 无功补偿经济当量 … ..…. .…(5)

    § 2-2 最佳功率因数的确定 .....……..….(7)

    § 2-3 安装并联电容器改善电网电压质量 ……..….(8)

    §2-4 安装并联电容器降低线损 ………………………………………… .. …….… ...…… (11)

    § 2-5 安装并联电容器释放发电和供电设备容量 ……..….(13)

    § 2-6 安装并联电容器减少电费支出 ………………………… .. ……………… . ……… ...(15)

    众所周知,供电质量主要决定于电压、 频率和波形三个方面。

     电网频率稳定决定于电网

    有功平衡,波形主要决定于网络和负荷的谐波, 电压稳定则决定于无功平衡。 当然三者之间

    也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无功平衡决定于网络中无功的产生和消耗。 在系统中无功电源有同

    步发电机、同步调相机、电容器、电缆、输电线路电容、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和用户同步电动 机,无功负荷则有电力变压器, 输电线路电感和用户的感应电动机,各种感应式加热炉、电

    弧炉等。为了满足系统中无功电力的需求,单靠发电机、 调相机、电缆和输电线路电容是不

    够的,静补装置中也是采用电容器等。 因此电容器在系统的无功电源中占有相当比重, 加之

    调相机为旋转设备。

     建设投资大,运行维护费用高。近年来世界各国都积极装设电容器,满 足系统无功电力要求,维持电压稳定。但各国主要是装设并联电容器, 装串联电容器者较少, 因此编者主要介绍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技术, 它还广泛应用于谐波滤波装置, 动态无功补偿

    设备和电气化铁道无功补偿装置之中,因与电力系统谐波有关。限于篇幅, 准备在“谐波技

    术”中详述。这里主要介绍一些无功补偿技术基础。限于编者水平,加上时间仓促,不当之 处难免,请读者批评指正。

    § 1-1交流电的能量转换

    第一章基本概念

    电力工程中常用的电流、

    数。以电压U为例,可用下式表达:

    u=Ums in(

    (1-1)

    式中U为电压瞬时值,Um为电压最大值, 度数,f为电网频率,为每秒变化的周数,我国电网 时,相角为

    电压、电势等均按正弦波规律变化, 即它们都是时间的正弦函

    t+

    =2 f为角频率,表示电压每秒变化的弧

    f=50Hz,国外有 50Hz 和 60Hz。当 t=0

    ,称之初相角,若选择正弦电压通过零点作为时间起点,则 =0,则:

    u=UmSin,t (1-2)

    如果将此电压加于电阻 R两端,按欧姆定律,通过电阻的电流 i为:

    \o "Current Document" u m

    i sinwt = lm sin st

    R R

    由上式可见,电阻上的电压 u和电流i同相位,电压和电流同时达到最大值和零,电阻

    电路中的功率:

    2

    PR=ui=UmlmSin t=UI(1 — cos2 t) (1-4)

    式中U, l分别为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由于电压和电流的方向始终相同,故功率始终

    为正值,电阻电路始终吸收功率,转换为热能或光能等被消耗掉。

    当正弦电流l=lmsin?,t通过电感时,则电感两端的电压为:

    \o "Current Document" di — n

    uL =L wLI m coswt 二Umsin()

    dt 2

    (1-3)

    (1-5)

    式中 Um=Llm。可见电感两端的电压 Ul和电流i都是频率相同的正弦量,其相位超

    n

    前于电流一或90 ,即电压达最大值时电流为零,电感的功率为:

    2

    n

    Pl 二 ULi 二 UmlmSin( t -)

    =U mI msin wt cos st 二 Ulsin 2 wt

    (1-6)

    它也是时间的正弦函数,但频率为电流频率的两倍,由图 1-1可见,在第一、三个四分

    之一周期内电感吸收功率(Pl>0),并把吸收的能量转化为磁场能量,但在第二、四个四分 之一周期内电感释放功率 (Pl<0>磁场能量全部放出。磁场能量和电源能量的转换反复进行, 电感的平均功率为零,不消耗功率。

    」Ul 1 i l 1

    XVX ' f

    1 \ 1

    \i/ \ I

    Pl

    1

    1

    \ 1

    1

    1

    1

    I

    i l

    .]

    Ul ”

    1 \ l\

    Z!\ /

    #1

    w t

    .I.\ x/ 1

    1

    f

    1

    i L i L

    i l

    i

    L

    i r

    11

    11

    Ul | *UT |

    UL

    1 Ul

    1

    图1-1

    图1-1电感中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变化

    把正弦电压u=UmSin?,t接在电容C的两端,流过电容 C中的电流为:

    iC =c^^ = cUm cos,t = I msin(,t n) (1-7)

    dt 2

    n 电容电流ic和电压U为频率相同的正弦量,电流最大值Im= .CUm,电流相位超前电压

    2

    或90 ,即电压滞后于电流 n,电容的功率:

    2

    Pc=uic U m Imsin ? tcos,t= U Isin2 t (1-8)

    可见功率也是时间的正弦函数,其频率为电压频率的两倍,为与图 1-1比较,取ic起始

    相位为零,电压u滞后于电流 n。由图1-2可见,Pc在一周期内交变两次,第一、三个四分

    2

    之一周期内,电容放电释放功率( Pc<0 ),储存在电场中的能量全部送回电源,在第二、四 个四分之一周期内,电容充电吸收功率( Pc>0),把能量储存在电场中,在一个周期内,平 均功率为零,电容也不消耗功率。

    充电I UcIpc

    充电

    I Uc

    I

    pc

    jT 1

    Uc

    \l -

    充电

    i c

    ::C

    放电jFf//l

    放电

    jFf

    //l

    ,jr f

    放电

    l\ I

    CO t

    I-I卄I+ -

    I-

    I卄I

    + -

    Uc

    图1-2

    图1-2电容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变化

    UC

    UC

    UC

    § 1-2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交流电力系统需要两部分能量,一部分电能用于做功被消耗,它们转化为热能、光能、

    机械能或化学能等,称为有功功率,另一部分能量用来建立磁场,作为交换能量使用,对外 部电路并未做功,它们由电能转换为磁场能, 再由磁场能转换为电能, 周而复始,并未消耗,

    这部分能量称为无功功率。无功功率并不是无用之功,没有这部分功率,就不能建立感应磁 场,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就不能运行。除负荷需要无功外,线路电感、变压器电感等也需 要。在电力系统中,无功电源有:同步发电机、同步调相机、电容器、电缆及架空线路电容, 静止补偿装置等,而主要无功负荷有:变压器、输电线路、异步电动机、并联电抗器。

    设负荷视在功率为 S,有功功率为P,无功功率为Q,电压有效值为 U,电流有效值为

    I,则功率三角形如图 1-3。图中:

    9

    9

    P=S ? cos = U Icos :■

    Q= S ? sin = U Isin :

    S=U I

    有功功率常用单位为瓦或千瓦,无功功 率为乏或千乏,视在功率为伏安或千伏 安,相位角 为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夹

    角,称为力率角或功率因数角, cos 1表示

    P图1-3有功功率P和视在功率

    P

    图1-3

    图1-3功率三角形

    在感性电路中,电流落后于电压, >0,Q为正值,而在容性电路中,电流超前于电压,

    <0,Q为负值。

    § 1-3电容的串联和并联

    当所需电容量大于单台电容器的电容量时, 可采用并联方式解决, 各单台电容器充电后

    的电量分别为qi,q2,q3…,而总电量q为各单台电量之和:

    q= qi+q2+q3+…

    因 qi=Uci,q2=Uc2,q3=Uc3

    故 q=UC=Uc 1+UC2+UC 3+…

    TOC \o "1-5" \h \z 总电容量 C=S+C2+C3+… (1-9)

    当m个电容量相等的单元并联时,设单元电容量为 Co,则C=mCo,可见总电容量为各

    单元电容量之和。

    当单台电容器电压低于运行电压时,往往将其串联,若各单元承受的电压分别为 5,

    U2, U3时,串联后的总电压为 U=U什U2+U3,由于串联回路中各单元充电的电量相等,则:

    q= q1=q2=q3

    c C1 C2 C3

    1111

    (1-10) C C〔 C2 C3

    C

    若n台电容值为Co的单元串联,则总电容 C 0。

    n

    § 1-4 并联电容器的容量和损耗

    电容器接于交流电压时, 大部分电流为容性电流Ic,作为交换电场能量之用,另一部分 为介质损失引起的电流Ir ,通过介质转换为热能而消耗掉。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可能产生三 种形式的损耗:①极化损耗一介质在极化过程中由于克服内部分子间的阻碍而消耗的能量;

    ②漏导损耗一介质的漏导电流产生的损耗; ③局部放电损耗一在介质内部或极板边缘产生的

    非贯穿性局部放电产生的损耗。

    电容器电流的向量图如图 1-4,电容器的无功功率,即电容器的容量为:

    Q= U lc=Ulsin ?

    lc {

    l

    因 lc=U/X c=KicU

    / !

    1

    故 Q= mU 2 (1-11)

    / 1

    / 1

    1

    电容器的有功损耗

    5 ! Z w

    Pr=UI r=UIcos GUI ctg乍

    i 一

    lR u

    QtgMcocU tg6 (1-12)

    图1-4

    图1-4介质损耗电流向量表

    式中:U —外施交流电压,KV ; C—电容器的电容量, F

    —角频率, =2 f, f为频率,单位Hz。

    Q—电容器容量,Var; Pr电容器损耗功率, W; tgA电容器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用百分数表示。

    ;

    各种并联电容器损耗角正切值百分数如下(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和 20 C时测量)

    纯纸介质:额定电压 1KV及以下者,不大于 0.4%;

    额定电压 1KV以上者,不大于 0.3%;

    膜纸复合介质:额定电压 1KV及以上者,不大于 0.12%;

    全膜介质:额定电压 1KV及以上者,不大于 0.05% ;

    低压金属化膜电容器,不大于 0.08% ;

    § 1-5并联电容器的无功补偿作用

    由图1-1和图1-2可见,在第一个四分之一周期内, 电流由零逐渐增大,电感吸收功率,

    转化为磁场能量,而电容放出储存在电场中的能量, 而第二个四分之一周期, 电感放出磁场

    能量,电容吸收功率,以后的四分之一周期重复上述循环。 因此当电感和电容并联接在同一

    电路时,电感吸收功率时正好电容放出能量, 电感放出能量时正好电容吸收功率, 能量在它

    们之间相互交换,即感性负荷所需无功功率,可由电容器的无功输出得到补偿, 这就是并联

    电容器的无功补偿作用。

    如图1-5所示,并联电容器 C与供电设备(如变压器)或负荷(如电动机)并联,则供 电设备或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 可以全部或部分由并联电容器供给, 即并联电容器发出的

    容性无功,可以补偿负荷所消耗的感性无功。

    图1-5

    图1-5并联电容器补偿原理

    |2

    |2、|

    I L-I C

    I C

    图1-6

    图1-6并联电容器补偿向量图

    当未接电容C时,流过电感L的电流为IL,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Ir。电源所供给的电 流与Ii相等。li=g+jlL,此时相位角为 1,功率因数为cos i。并联接入电容 C后,由于电

    容电流Ic与电感电流Il方向相反(电容电流Ic超前电压U90 ,而电感电流滞后电压 U90

    ),使电源供给的电流由I1减小为12, I2=lR+j(lL_lc),相角由 1减小到 2,功率因数则

    由COS 1提高至U COS 2。

    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可以降低线路损耗, 改善电网电压质量等,分别在第二章详细叙述。

    第二章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的技术经济效益

    § 2-1无功补偿经济当量

    所谓无功补偿经济当量,就是无功补偿后,当电网输送的无功功率减少 1千乏时,使电

    网有功功率损耗低的千瓦数。

    TOC \o "1-5" \h \z 众所周知,线路的有功功率损耗值如式( 2-1)

    2 4 S2 ; p2 + q2 』

    PL =|2R^10 =pRH10 =—— R^10

    \o "Current Document" U2 U2

    2 3 2 -3

    P R 10 Q R 10

    = ~T

    u2 u2

    =Plp Plq (2-1)

    式中:Pl —线路有功功率损耗, KW ;

    P—线路传输的有功功率,KW ;

    Q—线路传输的无功功率, Kvar

    U —线路电压,KV ;

    R —线路电阻, ;

    S—线路的视在功率,KVA ; Plp —线路传输有功功率产生的损耗, KW ;

    Plq —线路传输无功功率产生的损耗, KW。

    …P

    …P2Rx10“

    p「-nu-

    (Q_Qb)2R 10;

    +

    Qb

    Qb时,则有功功率损耗为:

    因此减少的有功功率损耗为:

    △ PL =PL _P; =

    2 3

    (2QQb-Q:)R 10

    Qb(2Q-Qb)R 10’

    2QR 10" Qb R 10"P

    2QR 10" Qb R 10"

    Pl

    Qb

    U2

    Q R 10 Qb、 Plq Qb、

    = 2 (2 ) (2 ) QU Q Q Q

    = Cy

    = Cy(2

    Qb )

    Q )

    (2-2)

    Cb=2Cy,VCy,说明和表2-135KV10 (

    Cb=2Cy,

    VCy,说明

    和表2-1

    35KV

    10 (6) KV

    10 (6) KV

    110KV

    35KV

    10 (6) KV 10 ( 6) KV

    p

    式中:Cy LQ为单位无功功率通过线路电阻引起的有功损耗值;

    Q

    -为无功功率的相对降低值,即补偿度。

    Q

    由上式可见,当Qb<<Q,即无功补偿的容量比线路原来传输的无功功率小很多时,

    无功补偿使线路损耗减少的效果显著,无功补偿经济当量大,而当 Qb- Q时,Cb

    补偿容量大时,减少有功损耗的作用变小,即补偿装置使功率因数提高后的经济效益降低。

    实际情况中,无功补偿经济当量由用电单位确定,无详细资料时,可按图 2-1

    确定。

    图2-1

    图2-1确定系统无功补偿经济当量的接线图

    表2-1各类供电方式的无功经济当量

    功率

    无功补偿经济当量

    千瓦/千乏

    因数

    电 方

    Cb【

    cbn

    cbm

    0.75

    0.086

    0.13

    0.08

    0.8

    0.076

    0.12

    0.07

    0.9

    0.062

    0.09

    0.06

    例如在I处安装1000千乏并联电容器装置,该处在功率因数为 0.9时,无功经济当量

    为0.062千瓦/千乏,则每小时可节电 62度,全年按实际运行 4000小时计算,可节电 24.8

    万度,每度电成本按 0.04元计算,全年节电价值为 9920元,安装电容器费用(包括配套设

    备)按35元/千乏计算,约需投资 3.5万元。仅此一项三年多时间便可收回投资。

    § 2-2最佳功率因数的确定

    设系统输送的有功功率为 Pi,无功功率为 Qi,相应的视在功率为 Si,其功率三角形如

    图 2-2。

    e C

    e C

    -e i

    e 2

    图2-2

    图2-2有功功率不变时,无功补偿功率三角形

    安装无功补偿容量 Qc后,输送的无功功率降为 Q2

    安装无功补偿容量 Qc后,输送的无功功率降为 Q2,在维持有功功率不变时,

    Qc 二 Qi—Q2 二 Ptg i —Ptg 2 二 P(tg 1 —tg 2)

    令 一¥乜 i-tg「2 ioi

    1 - cos2;: 2

    COS 1

    cos 2

    (2-3)

    (2-4)

    按(2-3)式,对应于每一 cos :i值,以cos 2为纵座标, 为横座标,可绘出一组cos 2

    曲线,如图2-3。如 cos

    曲线,如图

    2-3。如 cos h=

    cos「2=1 时,贝y P=Qc。

    图2-3

    图2-3 cos「2— 曲线

    由图2-3可见,当cos 2<0.96时,cos 2 — 基本为直线,即补偿后的功率因数 cos 2

    随 值增加而增加,也即随 Qc容量增加近似成比例增加,但在 cos 2>0.96时,曲线趋于平

    缓,即随Qc容量增加,cos 2增加缓慢,如从cos 1=0.7曲线中可查得,由cos 2=0.7提高到 cos 2=0.96时,相对提高37%,值为0.70 ;而cos 2再从0.96提高到1时,相对提高4.16%, 值需相应增大0.3,因此cos 2越接近于1,无功补偿容量 Qc越大,投资高,但效益愈小。

    这与上节所述补偿容量愈大时,对减少有功功率损耗的作用愈小的结论一致。

    由图2-3可查得,要求从 cos 1=0.6,0.7,0.8补偿到cos 2=0.90,0.95和1时, =-Qc如

    P

    表 2-2。

    表2-2 从不同的cos 1补偿到不同的cos 2时的 值

    COS?1

    0.6

    0.7

    0.8

    cos$

    0.90

    0.82

    0.53

    0.25

    0.95

    1

    0.69

    0.42

    1.00

    1.3

    0.96

    0.75

    由以上分析可得:

    1、 用户功率因数cos 2提高到1是不经济和不适宜的;

    2、 最佳的cos 2值与负荷的供电方式有关,需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 补偿后cos 2值一般不宜超过 0.96,因此能源部规定电费按功率因数的奖惩制度,

    由过去“不封顶”改在 0.95封顶(即cos 2超过0.95时不再另行增加奖励)是合适的。而

    且如后面所述,无功倒送会造成系统不稳定和出现谐振等问题。

    2-4。§ 2-3

    2-4。

    当集中电力负荷直接从电力线路受电时,典型接线和向量图如图

    U

    U IX

    Ui心:接线图b向量图图2-4图2-4由电力线路集中供电的接线和向量图线路电压降:U的简化计算如式(2-5)。

     没有无功补偿装置时,线路电压降为 .■: Ui:心

    Ui

    心:接线图

    b向量图

    图2-4

    图2-4由电力线路集中供电的接线和向量图

    线路电压降:U的简化计算如式(2-5)。

     没有无功补偿装置时,线路电压降为 .■: Ui:

    心 PR+QX

    U

    式中:P、Q分别为负荷有功和无功功率; R、X分别为线路等值电阻和电抗;

    路额定电压。

    安装无功补偿装置 Qc后,线路电压降为-:U2

    (2-5)

    U为线

    PR (Q-QJX

    显然.:U2^-;Ui,一般情况下,因

    X?R,QX?PR,因此安装无功补偿装置

    (2-6)

    Qc后,引

    起母线的稳态电压升高为:

    (2-7)

    若补偿装置连接处母线三相短路容量为

    Sk,则 X

    Sk

    ,代入上式得:

    Qc

    st

    (2-8)

    Qc

    Sk

    TOC \o "1-5" \h \z 式中:=U —投入并联电容器装置的电压升高值, KV;

    U —并联电容器装置未投入时的母线电压, KV;

    Qc—并联电容器装置容量, Mvar;

    Sk —并联电容器装置连接处母线三相短路容量, MV A。

    由上式可见,Qc愈大,Sk愈小,愈大,即升压效果越显著,而与负荷的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关系不大。因此越接近线路末端,系统短路容量 Sk愈小的场合,安装并联电容器

    装置的效果愈显著。统计资料表明,用电电压升高 1%,可平均增产 0.5% ;电网电压升高

    1%,可使送变电设备容量增加 1.5%,降低线投2% ;发电机电压升高1%,可挖掘电源输出 1%。

    例:某变电站接线如图 2-5,求并联电容器装置投入后,提高功率因数和电压的效果。

    图2-5

    图2-5某变电站接线和功率三角形

    解:⑴提高电压的效果

    以10MVA为基准,则系统短路阻抗折算到 11KV侧为

    10MVA500MVA

    10MVA

    500MVA

    -0.02

    变压器短路阻抗 Uk=0.075总阻抗为 0.02+0.075=0.095

    变压器短路阻抗 Uk=0.075

    总阻抗为 0.02+0.075=0.095

    11KV母线处短路容量Sk二100 10=105MVA

    9.5

    2

    投入并联电容器装置后的电压升高 U =11 — 0.209

    105

    ⑵提高功率因数的效果

    KV=209V

    P 5000

    因 P=5000KW,co…0.75,故‘矿二而 EE

    Q广、S2 - P2 =;66672 -50002 二 4410Kvar

    投入装置Qc后的功率因数cos 2为

    cos 2P、

    cos 2

    P

    、p2 g-Qc)2

    5000

    50002 (4410-2000)2

    = 0.901

    即功率因数由0.75提高到0.901。

    § 2-4安装并联电容器降低线损

    线损是电网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指标, 能源部已颁发线损管理条例。线损与通过线路总

    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设送电线路输送的有功功率 P为定值,功率因数为 cos i时,流过线路

    的总电流为li,线路电压为U,等值电阻为R,则此时线损为:

    2 P 2

    Pli =31次=3( )2 R

    cos申 i J3U

    P2U2 cos

    P2

    U2 cos2 1 R

    (2-9)

    装设并联电容器装置后,功率因数提高为

    cos 2,则线损为:

    2 P 2

    ——、3U)R

    (2-10)P2

    (2-10)

    U2 cos2

    线损降低值为:

    R =PL1-PL2U2

    R =PL1-PL2

    U2 cos2 i

    亠)

    cos 2

    (2-11)

    设 Kp=(*

    —^)

    cos 2

    (2-12)。

    Kp称为线损降低功率系数或节能

    功率系数,则(2-11)式为:

    ■"■Tl

    线损降低的比例为:

    PlPl1PtRKp

    Pl

    Pl1

    PtRKp

    u2

    1

    2 cos ^KPcos \ P r

    =(—T~

    cos - 1

    Acos21

    (2-13)

    由(2-13)

    由(2-13)

    式可绘出不同的 cos 1时,线损降低比例

    —Pl与cos 2的关系曲线(见§ 4-1)o

    Pl1

    由(2-13)式可得,补偿后功率因数 cos - 2越高,线损降低功率系数越大,节能效果愈好,

    在不同的cos \和cos 2时,Kp值可由图2-6查出。

    图2-6线损降低功率系数

    图2-6线损降低功率系数 Kp值

    例:某厂用电负荷 P=1000KW , cos 1=0.8,线损 Pli=80KW,装并联电容器装置 Qc=400Kvar 后,求 cos 2 和 Kp。

    解:装设并联电容器装置前,该厂的视在功率为

    P 1000

    s 1250KVA

    cos〔 0.8

    无功功率为:

    Qi 二 S sin 1 二 S .1-cos2 1 =1250 1 -0.82

    =750K var

    装设并联电容器装置后,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为:

    S2 二 一 P2—(Q「Qc)2

    =..10002 (750-400)2 = 1060 KVA

    cos “上二僭 7943

    S2 1060

    线损降低的比例:

    泌-Kpcos2 /( 12 4)cos2 1

    Pl1 cos ■ 1 cos ■ 2

    2

    。歸)。8"28

    每小时节能效果.)Pl =Pli 0.28 =80 0.28 =22.4度。

    §2-5安装并联电容器释放发供电设备容量

    由图2-2

    由图2-2可见,安装并联电容器装置后,若有功功率

    Pi不变,功率因数由 cos i提高

    到COS

    到COS ,相应的视在功率由 减小到S2,即释放容量

    电设备容量,或者提高系统的输送能力,节约建设投资。

    厶S=S!-S2,因此可减少系统输变

    二 S = Sr

    二 S = Sr - S2

    p p

    cos 1 cos ;:2

    P(

    1

    COS 1

    1

    cos 2

    1 1

    1 1

    S1 cosF=

    S1(

    S1(1

    cos 1

    cos;:2

    (2-14)

    输变电设备容量减小的百分数为:

    输变电设备容量减小的百分数为:

    —100%S1

    —100%

    S1

    (1

    cos 1)

    cos :2

    =c

    =c100%

    每千乏无功补偿容量可释放的输变电设备容量为:

    (2-15)

    "cob1

    "cob

    1

    cos 2

    Qc P(tg

    Qc P(tg 1 -tg 2)

    cos 1 cos 2(tg \ -tg 2)

    (2-16)

    如果维持视在容量 S

    如果维持视在容量 S1不变,有功输送容量增加时,

    ■ : P如何计算?见图2-7,有功容

    量的增加::P r

    量的增加:

    :P rP2-R ?(cos「2 -cos〔)

    (2-17)

    Si图

    Si

    图2-7视在容量Si不变时,补偿后有功容量的增加

    有功容量增加的百分数为

    -100% = S1(cos 2 cos 1) 100%

    P1 S1 cos 1

    (2-18)= (c°「_1) go%

    (2-18)

    cos 1

    投入的无功补偿容量 Q= S1(sin

    投入的无功补偿容量 Q

    = S1(sin 打 _sin 2)

    (2-19)

    每千乏无功补偿容量可增加输送设备容量

    QP为

    ~P _ S^cos; - cos 1)

    Qc S1 (sin \ - sin 2)

    (2-20)cos 2 -cos 〔

    sin 〔 -sin ;:2

    (2-20)

    320KVA,在

    320KVA,在cos 1=0.7时满载,装并联电容器装置

    后,cos 2=0.95。求不过载条件下可增供的有功负荷,或者有功负荷不变,求可释放的变 压器容量。

    解:由(2-16)式可得变压器增供的有功负荷为:

    二 ^S1(cos :2 -cos 1)

    =320(0.95 — 0.70)=80KW

    而有功负荷不变,可求得释放的变压器容量,由( 2-14)式得

    3(1 -cos ]cos ':

    3(1 -

    cos ]

    cos ':2

    )=320(1

    0.70)

    095)

    =84.21KVA

    当然上述二种情况都可绘制曲线或表格,直接查出。

    § 2-6安装并联电容器减少电费支出

    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减少电费支出主要有: ①供电部门按有功电度和无功电度折算求出

    平均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如表 2-3。

    表2-3按平均功率因数调整电费

    用户实际月 平均功率因数

    0.85

    0.86

    0.87

    /

    0.88

    0.89

    /

    0.90

    0.91

    /

    0.92

    0.93

    /

    0.94

    0.95

    /

    0.96

    用户当月电

    费减少%

    0

    0.5

    1.0

    1.5

    2.0

    2.2

    2.5

    用户实际月平均

    功率因数每降低1%

    0.84~0.65

    0.64~0.60

    0.59及以下

    用户当月电费增收%

    0.5

    1.0

    2.0

    注:此表按原规定功率因数 0.85计算,供参考。

    设有功电度为 Wp (千瓦?小时),无功电度为 Wq (千乏?小时),则

    (2-21)tg-WQ

    (2-21)

    Wp

    cos :

    cos :二

    cos?

    ,sin2 cos2「

    (2-22

    (2-22)

    Wq

    1(WP)

    ②在有功负荷不变时,可更换容量较小的变压器,因此可减少按变压器容量支付的基 本电费。

    未完

    待以后补上。

    2004-7-2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