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政府报告 > 正文

    “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最新资料x

    时间:2020-09-05 16:08:30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PAGE1 / NUMPAGES1

    “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供配电技术”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作为工厂的电气技术人员或者用电管理人员,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于保证生产和生活用电的安全、可靠、优质、经济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很多电气类和自动化类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由于该门课程包含了大量的公式、标准规范和经验,涉及物理、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电机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本门课程的教与学都有较大的难度。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抓基础、重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实验教学,重视课程设计,显得非常重要。

    一、目前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实验教学方面

    “供配电技术”课程与工程实际联系较多,并且涉及大量的高低压电器,对实验设备要求较高,再加上近几年高校学生人数不短增加,实验教学存在着投入资金不足、设备及人身安全难以保障等困难,一些操作性、设计性实验难以保证,因此加强相关实验室建设非常重要,同时增加学生实地认知的机会。

    2.学生学习方面

    近年多数高校逐步推广学分制,“供配电技术”课程一般设置为专业选修课,而非必修课,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并且该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概念抽象,因此不易掌握,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有难度,学习积极性并不太高。

    3.课程学时方面

    不足与课程内容繁多的矛盾,“供配电技术”课程是电气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内容繁多,既有基本理论内容,又有工程实践性内容,既要讲解传统的知识,又要不断添加新内容。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课时的矛盾日益显现,必然对整个课程教学带来不利影响,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遵循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供配电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在内容上简化了一些与生产实际应用关系不大的理论知识和计算,并兼顾当前供配电技术的最新发展,侧重供配电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实际应用。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当前电气设备与技术发展迅速,教材中部分内容技术、设备新。

    为此,我们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穿插了低压设备的发展概况和微机保护等的现状及发展趋配电的新设备、新技术,提高学生学习供配电技术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是以典型中型工厂的供配电设计为主线,有针对性地递进展开各章节内容,如负荷计算、短路计算、设备选型以及校验等,有目的地加以引用和介绍,用实验来加深对供配电系统应用知识的掌握,为实践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其实这种学习过程,是与学生将来工作以后所面临的工作岗位是非常相似的。通过符合应用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操作技能、专业综合素质,实践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做到了教、学、做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保证了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

    本课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在课程教学中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研制本课程的CAI软件,对现场设备采用了大量图片和视频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对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了大量的动画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形象、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轻松、容易掌握。

    (1)精心编制电子教案。精心组织演示内容,做到图文并茂、提纲挈领。便于学生理解和自学,也便于教师的讲授。

    (2)制作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及实物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具体任务,化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3)制作实际生产过程的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以提高教学效果。

    (4)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仿真环境,进行仿真实训。

    (5)建设网络教学环境,建立了“供配电技术”课程网站,完成所有教学资源的网上共享,包括“供配电技术”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教案、习题、电子课件及实验实训指导等内容。

    在注重现代教学方式的同时,传统的授课方式也不能偏废。因为课程中有一些重要的计算推导过程,如果仅在课件上显示而不仔细推导的话,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另外,由于同学们已经习惯“黑板”与“粉笔”的教学模式,因此从学习惯性的角度上说,也不宜偏废传统教学方式。

    2.合理布置作业

    “供配电技术”课程涉及到相当多的基本原理、公式、计算等,因此布置习题对于巩固教学效果必不可少。布置作业的根本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巩固教学效果,并通过作业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课程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因此,对作业的合理布置显得尤为重要。在作业类型方面,可将作业分为基本题、中等题以及综合题三种类型。基本题针对各个章节的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点进行训练,中等题将本章节的各知识点串连起来对学生进行训练,综合题将本书的重要知识点串连起来组成若干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不低于10次的作业训练,将使学生得到全面、扎实的锻炼。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尽力将作业与工程实际结合起来,以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3.结合工程实际,现场教学

    “供配电技术”这门课程侧重于实际应用,如教师能在真实的变电所或配电所环境中现场教学,讲解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以及继电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将能极大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一方面充分掌握书本理论知识,同时吸收丰富的现场经验,并能实现理论与实际较好的统一,为他们尽快熟悉岗位提供有力保证。

    4.完善实验教学

    “供配电技术”课程需要实验教学以帮助学生认容,实验教学一般开设的项目有高低压电器的认识实验、配电所的配电实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实验等。此外,实验教学还应适当开设综合性目的实验,如利用现有实验装备,搭建一套配电系统并实现对其进行继电保护。

    做到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5.重视课程设计

    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课程安排了课程设计环节,设计题目与工程应用密切相关,一般要求设计一个典型中型生产工厂的供配电系统,各车间的功率负荷情况如表1所示。

    (1)设计内容及步骤:工厂负荷计算及功率补偿,列出负荷计算表、表达计算成果;工厂总降压变电所的位置和主变压器的台数及容量选择;工厂总降压变电所主结线设计;工厂供、配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导线型号及截面的选择;合理确定无功补偿,要求10kV侧cosφ=0.92。

    (2)编写设计说明书的具体要求:设计说明书应包括设计题目,方案论证,负荷计算,设备及导线的选择,动稳定度,热稳定度和断流能力校验等;设计说明书要求方案可行,计算方法正确,图纸规范无误,条理清楚,语言通顺;负荷类型:本厂除三车间和五车间有部分二级负荷外,其余均为三级负荷。课程设计结束后,要求提交课程设计明书、供配电系统主接线图、配电装置图等。一般经过一周的课程设计以后,学生能将书本上学习的各独立的章节相互连接起来,成为了有机的整体,对如何设计典型企业的供配电系统有了全面的认识。

    四、考核方法的改革

    “供配电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前主要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结果由于课程内容比较分散,较多的公式需要背,再加上学生平时本来就学的并不好,就造成了多数同学考试不理想,从而更加加剧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畏惧心理,成为了恶性循环。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利用本课程改革的机会,也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课程设计成绩以及平时成绩四部分组成,分别占的比重为30%、20%、40%、10%。这种比例分配主要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从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普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对本课程不再有畏惧心理,学习也变得积极主动,课程不及格率由近30%下降到不足10%,优秀率由不足5%上升到15%,中间成绩也均属正常分布。总体看,课程改革的效果明显。

    五、教改效果与需要深化改革的方面

    在“供配电技术”这门课程的的教学中,通过对教学内容改革,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合作的协作精神,深受学生欢迎;通过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充分将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也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学效果良好;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更加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枯燥理论的厌倦和对畏惧,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实际效果看已经达到了目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还有一些方面的教改需要继续进行深化,比如实训基地的不足问题、教学仪器不足问题以及师资力量问题都将是下一步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结束语

    “供配电技术”课程作为电气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与电路、电机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不同,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还包含相当多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计算。如何通过适当的课程改革在突出课程实践性的同时,也包含基本的理论、方法,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 实践 教学改革 实践 课程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