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研讨交流 > 正文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B级理论与实践-最新资料

    时间:2020-11-14 13:27:49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B 级理论与实践

    笔者所在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一部承担着 2011 级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英语教学理论,

    结合我校文理结合和一本二本专业并存的现状,学院决定对 2011 级新生实施分级教学。

    一、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 “输入假说 ”理论

    “输入假说 ”理论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 Krashen提出,他认为,人类只有获得

    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所谓 “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用公式表示就是 “i+1,”其中 “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 “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只有当语言输入为 “i+1时”学习者才能理解大部分的语言,

    并有可能取得进步。相反,如语言输入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 “i+2,”或

    者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 “i+0,”学习者就不能获得可理解性输入,输入不是太难就是太容易,这样很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Krashen的“输入假说 ”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给现有语言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语

    言输入,使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 “i+1的”输入。学生在此状态下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信心,避免了焦虑,从而在情感因素上也取得积极的效果。

    (二)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奥苏贝尔于 1968 年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即以前学习的结果和经验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也就是学习迁移。原有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原有的认知结构可利用度不高、可辨别性不明显、巩固性不强,则会抑制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1 / 4

    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都叫正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都叫负迁移。分级教学把原有知识掌握程度,即认知结构相当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组织教学,并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能够促进正迁移的发生,抑制和减少负迁移的发生,从而使新知识的学习顺利进行。

    二、分级教学的原则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要求》指出: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将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所有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生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一般要求是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