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研讨交流 > 正文

    四川省成都市开发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模拟试题(19页)

    时间:2020-09-06 04:11:55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四川省成都市开发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一有关七仙女和董永美丽传说的戏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这就是

    A、男耕女织的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B、冶炼技术世界领先

    C、戏曲艺术独领风骚?

    D、刀耕火种是主要耕作方式

    参考答案:

    A

    2. 《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A

    3. 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A.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成文法

    B.法律理论—习惯-成文法-习惯法

    C.成文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

    参考答案:

    D

    4. 元光五年,汉武帝在长安城未央宫召见奴隶出身的卫青,赐封他为车骑将军,领兵北击匈奴。这一做法体现的制度是

    A.察举制

    B.世官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参考答案:

    A

    【详解】世官制是世代垄断官位和爵位的制度,而汉武帝封奴隶出身的卫青,赐封他为车骑将军,说明选拔不受血缘和地位的限制,排除A;察举制是汉武帝设立的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故A项正确;科举制是始于隋唐的选官制度,排除C;分封制是盛行于西周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

    5. “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 / 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 / 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 / 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 / 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A.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场景

    C.对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的情景 D.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参考答案:

    D

    6. “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材料体现的古希腊民主制的特点有:

    ①人民主权 ? ②分权制衡  

    ③轮番而治?  ④直接民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D

    7.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作的努力不包括( )

    A. 召开洛川会议      B.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C. 击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D.组织枣宜会战

    参考答案:

    D

    8. 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个中方官员站起来,义正辞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此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西方国家的侵略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资本输出由此开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中国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巨额的战争赔款,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参考答案:

    考点:9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需要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的影响.解题的突破口是“八大王王王在上”这一信息.

    解答:由“八大王王王在上”这一关键信息可知,此条约的签订与八国联军侵华有关,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得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正确.

    A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BD两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C.

    9. 下列事件或现象,典型地体现了“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是

    ①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②某店主张贴“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的标语 ③北大学生谢绍敏用中指血书“还我青岛” ④浙江海宁决定开除陆宗舆的县籍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10. “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对这句话理解确切的是

    A.议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政策左右摇摆

    B.议会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C.体现了“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

    D.议会是维护王权的工具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能力,材料中“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说明英国议会拥有众多的权利和最远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是英国国家权力中心。所以答案选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主权

    【名师点睛】英国立宪政体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光荣革命”后英国初步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而英国的议会则处于国家权力的中心地位,他掌握了国家的立法大权,财政大权,军事权力,行政权也必须对其负全责,所以统管了英国,材料正是从此角度作出了如此评价。

    11.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参考答案:

    A

    中西政治体制的比较。图中所示的是中国、雅典和美国的政治体制。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体制,雅典和美国是民主制,但是其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故选A。BD项不符合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C项不符合雅典和美国。

    12. 19世纪中叶,当英国人在印度修筑铁路时,有人断言:“(火车)一小时48千米的速度将会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这说明

    A.工业文明冲击了殖民地的思想文化

    B.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实行文化控制

    C.铁路运输推动殖民地的信仰自由

    D.印度人从此改信天主教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创了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杀戮、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奴役当地人民,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同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向落后地区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经验,猛烈地冲击了落后地区的旧思想和旧制度,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在思想领域对落后地区的影响而非控制,且与推动殖民地的信仰自由无关,B、C两项错误;D项表述错误,排除。

    13. 有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将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这一表述与认识最可能出现于

    A.联合国成立之后? B.两级格局确立之后

    C.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后? D.两级格局解体之后

    参考答案:

    D

    14.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有内与外的互相推动,有政治与经济的互相促进,有区域与世界的互相呼应。下列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正式提出

    ③复关谈判转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新型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参考答案:

    A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是1997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正式提出是1992年;复关谈判转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1995年;新型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2001年,依据时间排序,A项正确。

    15.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科举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世官制

    参考答案:

    A

    16. 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在政党干部培养方面的作用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社会风俗的影响

    参考答案:

    考点:9I: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五四运动在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和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依据题干“五四运动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可知,毛泽东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对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故A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政党和文化或者社会主义的相关的内容,故BCD三项错误.

    故选A.

    17.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下列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朝民间的海外贸易走私情况较为严重

    B.明朝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朝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朝政府倭寇猖獗,故限制与日本的贸易

    参考答案:

    C

    据材料“请开市舶……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明朝政府曾允许海外贸易,但附带了禁止性的条件,故C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明朝民间的海外贸易走私情况较为严重,故A选项错误;重商主义政策是西方国家在17、18世纪的经济政策,明朝政府没有奉行重商主义政策,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倭寇猖獗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C。

    18.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国的国王没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只对英王负责

    D.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参考答案:

    A

    英国议会通过侵华战争拨款的决议,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排除B。材料表明议会是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在政治生活中并没有实权。故选A。在君主立宪制下,英国议会是权力中心,排除C;材料没有提到首相的信息,排除B。

    点睛: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理顺国王、首相、议会、内阁等关系,是判断的关键。

    19. 2014年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双方支持对世界银行投票权结构进行定期审议,美方承诺尽快完成对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执行董事会改革方案的国内审批。材料表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A.为解决二战后世界贸易争端而设立

    B.是布雷倾森林体系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C.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

    D.长期被欧美垄断的局面将有所改观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出现的国际经济组织。材料中中美双方决定定期审议世界银行的投票权结构,美方承诺尽快完成对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执行董事会改革方案的国内审批,这意味着美国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权已经有所打破,故答案为D。A、B、C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2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去发展。”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

    A.中国的发展完全靠外国的资金和技术

    B.中国坚持毫无条件的对外开放

    C.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离不开世界

    D.只有对外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成功

    参考答案:

    C

    21.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参考答案:

    D

    22.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C.两极格局的存在 ?

    D.欧共体的建立

    参考答案:

    C

    23.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鲍大可,对新中国在短短几年所取得的成就印象十分深刻。在1954年的一篇调查报告中写道,中国共产党这几年间,“虽然没有显著地改变国外非共产党经济专家为中国经济描绘的图像……但在一些领域,特别是在工业领域,取得的进步远远超乎人们的一般想象……”。这种“远远超乎人们的一般想象”直接得益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D.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展

    参考答案:

    D

    24. 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A.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

    B.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C.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

    D.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参考答案:

    ACD

    【详解】宋太祖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做到兵将分离,加强了中央集权,A正确。为了消除地方割据物质基础,中央派转运使将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收财政权于中央,C正确。宋代重文轻武,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的现象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D正确。在地方设置了节度使是唐朝末年的措施,不是宋代的,B错误。

    25. 下列历史人物中,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

    A

    26.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斗,打得日寇投了降。”材料中的“全国军民齐奋斗”开始于

    A.1931年

    B.1935年

    C.1936年

    D.1937年

    参考答案:

    D

    【详解】材料中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全面开始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D正确。A是局部抗战的开始;B和C时间不符合全面抗战开始,排除。

    2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参考答案:

    A

    28. 清明节明明去扫墓,他看到曾祖父墓碑上写着“卒于民国五年”,其曾祖父应死于公元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参考答案:

    B

    29. 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下图是一组近代以来中国国旗的图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对此组图片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大清国龙旗 ②五色旗 ③五星红旗

    A.图①具有君主专制统治的色彩?

    B.图②诞生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C.图③确定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①②③更替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参考答案:

    B

    30. 1919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作用,中国工人阶级最先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A、北京 B、广州 C、上海 D、武汉

    参考答案:

    C

    二、 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航路开辟大事年表时间

    时间

    史实

    1493年

    哥伦布远航将欧洲的葡萄、柠檬等带入美洲,将玉米等作物带回欧州

    1507年

    英国国王委托意大利学者维古尔撰写《英国史》,这是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史学著作

    16世纪初

    英国在采矿、冶金、制盐、造纸、啤酒、铜器等行业中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1522年

    麦哲伦船队成功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16世纪20年代

    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成为世界贸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1541年

    西班牙殖民地上的印第安人骤减了一千五百万人

    1566年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爆发

    1624年

    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

    从以上表格中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表格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实清楚,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示例

    主题:新航路开辟是殖民扩张之路

    论述: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1541年,西班牙殖民地上的印第安人骤减了一千五百多人,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评分说明:“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因史实可从不同角度解释,其他答案若符合作答要求可酌情给分。)

    【详解】主题,据材料“哥伦布远航将欧洲的葡萄、柠檬等带入美洲……麦哲伦船队成功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欧洲……西班牙殖民地上的印第安人骤减了一千五百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表格中提炼一个主题,例如:新航路开辟是殖民扩张之路。阐述,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方式手段、殖民扩张的的影响等方面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史论结合即可。

    32. 二战后,国际格局风云变幻。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战后“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美国响应丘吉尔这一“号召”的政策是什么?它在经济和军事上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2)请列举两个六十年代“冷战”的典型事件。

    (3)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国的“威力”受到了哪些国际力量发展的限制?

    (4)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

    (1)杜鲁门主义出台(或遏制共产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建立“北约”。

    (2)1961年建立柏林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事件。

    (3)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振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国力增强)。

    (4)“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详解】本题考查美苏冷战及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

    (1)依据设问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响应丘吉尔的“号召”,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在经济和军事上分别推行了马歇尔计划和建立了“北约”。

    (2)依据设问中“六十年代”结合所学可知,六十年代的“冷战”典型事件有1961年柏林墙的修建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等。

    (3)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振兴成为限制美苏两国“威力”的重要国际力量。

    (4)结合所学可知,在两极格局瓦解后,当今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三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9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什么新观念?(3分)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2分)并结合材料及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

    据中国海关统计,1914年到 1918年……中国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两减至约3 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 600多万两。

    (1)材料一反映出怎样的现象? (2分)

    材料二:

    1911一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1914一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

    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三:

    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两)

    年? 份

    出? 口

    进? 口

    出超(+)或入超(—)

    1913

    3384088—706687

    1918947420

    +913336

    1922

    663290?

    (2)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特征的原因。(10分)

    材料四:

    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对华贸易由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亿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到209个,并攫取在华修建1 500里铁路等特权。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以上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3)材料四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实质问题? (4分)

    ?材料六:

    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到咱梗阻,节节为厉,行之愈远,则商化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位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侍而不恐,吾将何述以善后?”

    ——《中国近代史纲》

    (4)依据材料六,归纳1922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4分)

    (5)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有怎样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一战期间,外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日渐减少,而中国出口则不断增加。(2分)

    (2) 特征: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一战后衰落。(2分)

    发展原因: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2分);高额工业利润的刺激及“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2分)

    衰落原因:帝国主义又加紧侵略中国(2分)

    (3)现象:一战期间,日美两国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2分)

    实质:中国民族工业未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2分)

    (4) 军阀割据,关卡林立,税收沉重;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资金、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竞争(4分)

    (5)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要想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分)

    相关热词搜索: 开发区 成都市 高级中学 高一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