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文秘知识 >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铁路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x

    时间:2020-10-23 12:23:47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铁路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歌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发展变化真可以称得上是波澜起伏、一波三折。

    据说,在人类还处于蒙昧阶段的时候,唱歌就作为一种本能的娱乐方式出现了。千辛万苦弄到只小野猪大野牛,终于有肉吃了,别急,篝火晚会先。《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

    歌词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劳动监督。《淮南子》中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大家一起抬一块巨大无比的木头,前面的人有节奏地喊着

    号子“嗨哟”,后面的也紧跟着喊“嗨哟”。大家一起用力,发扬蚂蚁搬山的精神,同时谁也别想偷懒。

    歌词与诗最早是难以区分的,但是,当“诗”明明白白还是“歌”的时候,它的地位绝对是高得让人没话说。所以孔夫子就教导人们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礼并举可见其意义重大,不掌握两首流行歌词,就没法开口与人交流,那也就没法在社会上混了。

    歌词发展史上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是由政府出面正式成立了皇家音乐学院——乐府。有人将其归功于那位会唱歌的皇帝——汉武帝,他创作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在当年也是唱红大江南北的。但乐府的首创权确实不属于他,出土的秦朝乐器上就已经刻有乐府字样。只是汉武帝的乐府正式明确了它作为歌词收集兼创作中心的职业化趋势。

    后世皇帝中“最佳歌词创作者”的桂冠恐怕非南唐后主李煜莫属了,现今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数十篇歌词,可以称得上篇篇佳作,字字珠玑。

    到了宋代,歌词创作更是盛极一时。但不知怎么回事,它怎么搞都弄得不像正经行当。词甚至一度沦落为厕所文学,据说欧阳修《归田录》记载,宋初有个叫钱惟演的人只有在如厕时才读词。显而易见,这词的地位眼看着是每况愈下了。至于作者,柳永因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被皇上赐了“且去填词”,不得不去当了专业的歌词创作者。黄庭坚的“淫词艳曲”被人责为要下“阿鼻地狱”,秦观的小词被讥讽为“娘娘腔”。到了清代,受乾嘉考据派的影响,这种小词也被人赋予了“微言大义”,把宋人好不容易找出来的一块轻松地弄得又紧张起来,把好端端一个可以自由自在地高唱“我爱你,你爱我”的场所政治化了。

    今天的宋词读者绝大多数正是冲着宋词那副“不正经”的腔调去的,而那些“不正经”的腔调,上有《诗经》的“郑卫之风”顶着,下有元曲垫着,倒是那位“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他的那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真正说出了宋词的关键——风情。如果没有了风情,宋词的吸引力恐怕要大打折扣了。

    (选自侯皓元《宋词是黄昏的窗棂》)1.下列关于“歌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唱歌作为一种本能的娱乐方式,在人类还处于蒙昧阶段的时候就出现了。

    B、在劳动的时候,歌词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职能,就是劳动监督。

    C、在歌词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阶段是由政府出面正式成立了皇家音乐学院——乐府。

    D、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说明了诗礼并举的重大意义。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唐后主李煜可谓是皇帝中的“最佳歌词创作者”,其词称得上篇篇佳作,字字珠玑。

    B、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的钱惟演如厕读词的故事,说明了人们对词的喜爱。

    C、宋词最吸引人的是风情,如果没有风情,那宋词的吸引力恐怕就要另当别论了。

    D、到了清代,轻松的小词被赋予了“微言大义”,变成了“政治化的场所”。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乐府作为歌词收集兼创作中心的职业化趋势,在汉武帝的乐府之前就开始了。

    B、乐府的首创权不属于汉武帝,但他创作的《秋风辞》在当年却唱红了大江南北。

    C、在宋代,歌词创作盛极一时,词的地位却是每况愈下,甚至一度沦为厕所文学。

    D、柳永、黄庭坚、秦观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在当时却都不被人理解。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说明了诗礼并举的重大意义”错误,原文说“诗礼并举可见其意义重大”,意在表明当时诗歌地位之高。

    2、答案:B? 该故事说明词的地位每况愈下,甚至一度沦为厕所文学。

    3、答案:A ? 参见原文“只是汉武帝的乐府正式明确了它作为歌词收集兼创作中心的职业化趋势。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苹果之父——李善祥

    1915年,李善祥发起组建锦县东荒恒康农场,研究科学务农,从事改良碱荒的农垦事业。这片荒地近海,四处荆棘丛生,而且是一望无际泛白的盐碱地。要治理这片盐碱地,改良土壤,先要开掘通海排水。终于在1928年顺利通海,这片四万多亩盐碱地得以改良,试种水稻。这一举措,开了辽西地区试种水稻之先河,从此,锦州一带的水稻成为大米中的精品,为未来的辽西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古以来,东北地区不产酱油,辽西百姓大多利用大酱或盐等调节咸淡,而农场盛产大豆,李善祥看到这个商机,1917年,聘了浙江著名酱油技师杨迪生在恒康农场试制酱油,并将酱油赠给一些头面人物,初尝佳品,非常可口,李善祥与人合资创办锦州第一个酱园——万生酱园,还在浙江绍兴聘请了师傅和经理,又相继制作了南式豆腐乳、各种酱菜,利润颇丰,从此锦州有了南方式的酱油和乳腐生产,后来竟成了东北地区的锦州特产。

    李善祥经营恒康农场时,经常来往大连。当时日本人在大连、熊岳一带种植苹果树,秋天苹果成熟,就到南满铁路线上沿站出售,每斤苹果2角多钱,而当时高粱米一斤才1分多钱,20倍啊!看到日本人用暴利欺压中国人,李善祥很气愤,这引发了他种植苹果的念头,既可获利又可抵制日本人的水果垄断和倾销,对抗日本的经济侵略。

    1923年,李善祥选择了与熊岳水土相仿的锦州庙沟,创办了生生果树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名为“生生苗果农园”。“生生果园”是辽西地区历史上最早大面积实施科学栽培苹果的第一家果园,是李善祥人生历程中最受人瞩目的创业成就。

    李善祥从辽南日本人经营的果园花高价购买苹果树苗,每月花300块银元高薪聘请一位日本园艺技师栽培果树,聘请燕京大学果艺系毕业的刘雄飞等人采用科学技术经营果园。他还购买大量英文、日文果艺书籍用于研究。功夫不负苦心人,一年后,李善祥也成了行家里手,成为一名精于园艺技术的园艺师。李善祥知道要想把日本人的苹果赶出中国市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他鼓励别人种苹果,并无偿援助栽培技术和树苗。朱庆澜率先响应李善祥“果园计划”,建立了朱家果园。随后,董家果园、杨家果园、常家果园、泰来公司果园、刘家果园、李家果园相继建立,颇为壮观,锦州苹果业自此响誉东北,传遍神州。

    1930年秋天,李善祥举办了一次为期5天的苹果品评会,苹果品评会使锦州苹果名声大振。东北各地乃至关内许多城市纷纷前来锦州购买苹果,大有压倒日产苹果之势。李善祥也被人们誉为“中国苹果之父”。

    李善祥深知“中国要富强,没有教育、没有人才不行”。李善祥以晓庄师范为蓝本,购地300亩,请著名设计师在锦州南山建造校舍,在学校周围种植果树3000株,1928年耕余果艺专门学院(简称“耕余学院”)开学,宗旨是培养植物学和园艺学人才,造就高等的果树培育经济型、知识型、劳动型的大学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鬼子入侵锦州,曾多次拉拢李善祥,为逼李善祥就范,日军及他们的帮凶先设计了一场绑架案,后又将他软禁,许诺让他当锦州市市长。这一切都动摇不了李善祥绝不当汉奸的决心。李善祥先将妻儿老小偷偷送回南方,在“七七事变”后,他终于避开日本人的监视,不顾东北的偌大产业,跑回宁波小港,投入了抗日救国运动。李善祥出钱又出力,要求孩子们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还出资建了一家小型医院。

    日本投降后,陈毅将军派专人护送李善祥,1946年通过山东解放区渡海回到了东北阔别9年的锦州南山生生果园,又开始从事他的果艺事业。他一方面精心培育锦州的苹果,一方面与中共地下工作人员保持联系,收集敌人情报,为1948年10月锦州的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摘编自《锦州名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李善祥,1880年出身北京官宦家庭,青年时代接受民主思想启蒙,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镇海起义,被镇海县民众推选为该县县长。1912年他辞去官职到辽西锦县东大荒,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威名震东北——李善祥》)

    ②锦州解放后,1949年2月3日,李善祥致信辽西省政府,要求捐献“生生果园”和他一手创办起来的“耕余学院”及其私宅,言辞恳切,一片至诚,政府接纳了他的捐献。(《李善祥:让“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李善祥出身官宦人家,自小受到家庭民主思想的启蒙,青年时代参加了镇海起义,辛亥革命失败后,开始实业救国。

    B.李善祥有着敏锐的商业眼光,他在发现辽西没有酱油后,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于是创办酱油厂,大获成功。

    C.日本苹果横扫南满铁路线,李善祥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便立志引进日本优良果种进行种植,抵御日本,以夷制夷。

    D.李善祥是一个爱国实业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参加过革命,创办过实业,并出钱出力,带领家人抗击日本侵略者。

    E.日本投降后,李善祥在陈毅的帮助下回到锦州,以培育苹果为掩护,积极收集敌人的情报,投身锦州的解放战争。

    (2)除种植苹果外,李善祥对锦州还做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请简要分析。

    (3)李善祥为什么被誉为“中国苹果之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作为爱国实业家,李善祥给后人留下的不光是芳香的锦州苹果,更重要的是崇高的精神。是哪些崇高的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BD(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2)①治理盐碱地,开辽西种植水稻的先河,为未来辽西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②创办万生酱园和乳腐产品,使酱油和乳腐产品发展为锦州特产。③创办学院,培养农业人才。

    (3)①李善祥创办“生生果园”,是中国种植苹果的“第一人”。②鼓励他人,无偿援助栽培技术和树苗,使锦州苹果业响誉东北,传遍神州。③李善祥抵制日本的水果垄断,锦州苹果大有压倒日产苹果之势。

    (4)①实业救国,发展地方经济,抵制外族经济入侵。②尊重科学,尊重人才,重视教育。③崇高的民族气节,无论日本人怎样威逼利诱,他绝不做汉奸,并积极投身民族抗日事业。④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己一生的成就无偿奉献给新中国。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自小受到家庭民主思想的启蒙”于文无据;C项, “以夷制夷”说法错误;E项, “以培育苹果为掩护”理解错误,培育苹果是他一生的努力。

    (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几个关键词:除种植苹果外、锦州、贡献。也就是要在文中筛选出李善祥对锦州的贡献,去掉种植苹果的贡献,就是答案。从文中可知,“开了辽西地区试种水稻之先河”“为未来的辽西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创办锦州第一个酱园——万生酱园”“锦州有了南方式的酱油和乳腐生产,后来竟成了东北地区的锦州特产”“耕余果艺专门学院(简称‘耕余学院 ’)开学,宗旨是培养植物学和园艺学人才,造就高等的果树培育经济型、知识型、劳动型的大学生”,从中归纳总结,精炼语言即得答案。

    (3)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此题也就是要找出李善祥为我国苹果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从文中可知,“创办了生生果树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名为 ‘生生苗果农园’”“‘生生果园’是辽西地区历史上最早大面积实施科学栽培苹果的第一家果园”“他鼓励别人种苹果,并无偿援助栽培技术和树苗”“李善祥举办了一次为期5天的苹果品评会,苹果品评会使锦州苹果名声大振。东北各地乃至关内许多城市纷纷前来锦州购买苹果,大有压倒日产苹果之势”,从中总结归纳即可得答案。

    (4)本题考查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文中的李善祥的具体事件中归纳出他的精神品格。从李善祥种水稻、开酱园及链接①可知,李善祥实业救国,发展地方经济;从李善祥种植苹果的事迹可知,他热爱祖国,抵御敌人的经济侵略;从李善祥创办耕余果艺专门学院可知,他尊重科学、尊重人才,重视教育;从“九·一八”事变后,李善祥对日本鬼子的态度可知,他有崇高的民族气节,无论日本人怎样威逼利诱,他绝不做汉奸,并积极投身民族抗日事业;从链接②可知,他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将自己一生的成就无偿奉献给新中国。

    ?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我们都在给别人“贴标签”

    熊秉元

    用形容词来描述贴标签,就是以点为面、想当然耳、对着黑影开枪。最贴切的例子之一是,清朝时有位诗人,福至心灵、充满想象力地写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结果,被贴上反大清、有二心的标签,身首异处。标签害人,又是一例。

    贴标签有诸多负作用,广为人知;然而,大多数人却忽略了,贴标签有非常积极正面的含意:对于人事物形成初步、粗浅和表面的印象,可以大幅降低行为的成本。生活里许许多多的情境,只需要有肤浅的了解就够了。事实上,反躬自问,每一个人都靠着贴标签过日子。而且,再深一层斟酌,在诸多交往互动里,需要知道“真相”的到底有多少?

    因此,对于人事物贴标签,是常态,而且有以致之。该提醒的是,要提升贴标签的能力和技巧,而不是希望人们不要贴标签。比较有兴味的,是另一个层次的延伸:对于人事物,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贴标签;那么,对于自己呢?人们会不会对自己贴标签?如果会,原因何在,含意和启示又是如何呢?

    经济学者阿克尔洛夫,诺贝尔奖得主,最近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形象经济学》,就是探讨这些问题。人出生之后,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慢慢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包括生理上的高矮胖瘦,以及心理上的强弱软硬等等。这些认知,是真实与想象的某种组合——自己明明胆小如鼠,却可能自认为是正义凛然、见义勇为。形象、身份、自我认知,虽然词汇不同,反映的是同一种现象。一个人给自己贴上某种标签,然后在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各方面,都根据这种标签来取舍,好比不愿意在路边摊吃东西的人,显然很在乎自己的形象。

    阿克尔洛夫认为,由“形象”这个概念,可以解释诸多社会现象。最明显的例子,是美国女性的抽烟。过去,男主外女主内;单职家庭的时代里,抽烟几乎是男性的天下。香烟广告里,多的是粗犷的男性,在马背上或山野里吞云吐雾。然而,二次大战后,女性大量进入职场,随着财务的自主性提高,女性在家庭内外的地位也大幅上升。抽烟,象征着独立、自主、个性、自由,因此一代之间,抽烟的女性人口跳跃式成长。阿克尔洛夫认为,最好的解释,就是女性们的自我形象已经迥异于往昔。透过吸烟,她们希望肯定自己得来不易、崭新的地位。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媒体上常出现一个堪称经典的画面:一位时髦修长的女性,笑得阳光灿烂,手上夹着细长的香烟,旁边的广告词是:“宝贝,你可熬出头了!”

    两相比较,对人事物贴标签和对自己贴标签,含意不同。一般而言,人事物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下,自己只是旁观者。可是,自己的实质和表相这两者——真我和标签——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处理这两者,至少有两种方式:先雕塑出实实在在的内容,再贴上对应的标签,这是一种做法;另外一种做法,是以某种标签为目标,再形塑自己的实质。无论表相和实质如何,长远来看,让两者大略呼应、差距不至于过大,是成本较低的操作方式。自我形象大方慷慨,实际上小气吝啬的人,通常人际关系不好。

    对人事物贴标签,可以降低行为的成本;对自己贴标签,也是在降低自处的成本。因此,不一定要贴好的标签,但是值得好好地贴标签,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贴标签。

    6.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以点为面、想当然、对着黑影开枪似的贴标签,就是以部分代整体、凭空想象、无中生有,这种贴标签负作用很大,给人带来很大的危害。

    B.现实生活里人们没有必要了解多少“真相”,只需要有肤浅的了解就够了,每一个人都是靠着贴标签过日子,因此贴标签有非常积极正面的含意。

    C.作者用“人不愿意在路边摊吃东西”和“女性抽烟的广告”两个事例证明《形象经济学》这本书提出的观点,论述了“形象”的重要性。

    D.不是反对人们贴标签,也不是要求人们一定要贴好的标签,而是说要提升贴标签的能力和技巧。

    7.对“对人事物贴标签和对自己贴标签,含意不同”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事物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下,自己只是旁观者,因此对人事物贴标签要谨慎,否则会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B.自己的实质和表相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下,因此给自己贴标签比给人事物贴标签会更容易,也更准确。

    C.对人事物贴标签可以不计成本,因为不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对自己贴标签要全面把握,尽量以成本较低的方式。

    D.对人事物,人们会以旁观者的身份,自然而然地贴标签,但也要提升贴标签的能力和

    技巧;对自己贴标签,无论哪种方式,真相和实质要尽可能趋向一致。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能认识到贴标签的危害,事实上贴标签也有许多积极的、正面的意义,无论对人事物还是对自己,贴标签都可以降低成本。

    B.人出生之后,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己的认知,就是给自己贴上的某种标

    签,这种标签往往是真实准确的。

    C.本文主要采取对比论证论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也就是将“贴标签的诸多负作用”与“贴标签有非常积极正面的含意”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述。

    D.无论对人事物还是对自己,一定要贴好的标签,发挥它促进人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正能量。

    参考答案:

    6.D (A.不是文章的主要观点。

     B.不是文章主要观点;同时表述不准确,贴标签也有负作用。C.不是文章主要观点;同时表述不准确,作者举这两个事例不是论述“形象”的重要性,而是阐述人们给自己贴标签的原因。)?

    7.D (A “要谨慎,否则会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是无中生有。B错在“更容易,也更准确”这句话上,文中没有这样的表述。C无论哪种方式都应该降低成本,不是不计成本。)

    8.A(B.错在“往往是真实准确的”,文中说这些认知“是真实与想象的某种组合”。C.作者主要是阐述给人事物与给自己贴标签的不同,不是对比论述正负作用。D.错在“一定要贴好的标签”,文中说“不一定要贴好的标签”。)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阿房宫賦

    ①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②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④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而气候不齐 B. 齐、楚之精英

    C. 一旦不能有 D.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B.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落:所,座)

    C. 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到,往) D. 戍卒叫,函谷举(举:发动)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四海,古时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文中泛指海内之地,即中原地区。

    B. 幸,古代称天子所到之处为临幸,所爱为宠幸。

    C. 锱铢,指极为细小,锱、铢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

    D. 族,这里指“灭族”,是古代一种酷刑。一人有罪而把(罪犯的)家族成员全部处死。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阿房富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社牧,号樊川居士,他与著名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B. 第③段对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C. 第④凌作者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D. 《阿房宮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参考答案:

    1. C 2. D 3. B 4. B

    5. ⑴《阿房宫》从麵山北面建起,然后折向西面,一直通向咸阳。

    ⑵如果六国诸侯各自爱护自己的百姓,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抵抗强秦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与用法。重点考查古今异义词。C项,古今同义,一旦:表示将来有一天。A项,气候: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B项,精英: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指优秀人才。D项,可怜:古义:可惜;今义:怜悯,同情。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与用法。D项,“举”:“发动”,错误,应该是“攻占”。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A项,“四海”指天下、全国各地。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概括文章内容。B项,“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深深的同情”错误,作者没有同情之情。属于无中生有。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从句顺。得分点:(1)北:名词作状语,从北面;构:构建、建起;西:向西;走,趋向。(2)使:假使、如果;爱:爱护;其人:自己的百姓;拒:抵抗。

    点睛: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贯通语气,句子通畅。

    参考译文:

    ①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

    ②六国的宫妃和王子王孙。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

    ③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一旦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④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面小题。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选自《左传》)

    6. 下列词语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敢不共给? 敢:谦辞,等于说“怎敢”“岂敢”

    B. 君其问诸水滨  其:表委婉的语气词,还是

    C. 次于召陵   次:军队临时驻扎

    D.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敝:损害,损伤

    7.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侯九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和九州之长,文中泛指天下诸侯。

    B. 包茅,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于匣中,故称“包茅”。

    C. 不谷,不善,亦作“不榖”。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除此之外,侯王还往往谦称自身为孤、寡、朕等。

    D.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8.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桓公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B. 齐国因为楚国没有向周天子进贡酿酒用的包茅,因此向楚国大举进军。

    C. 齐桓公与屈完乘车观看齐国联军,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以此要挟楚国。

    D. 楚国倾全国之力,凭借楚国坚固的城池,最终用武力战胜了强大的齐国。

    9. 翻译下列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参考答案:

    6. D 7. C 8. D

    9. (1)如果放弃攻打郑国,而把郑国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词语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敝”: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蒙您的恩惠,我们的国家能得到神降之福。故本题选D项。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错在“侯王还往往谦称自身为孤、寡、朕等”。其中“朕”是皇帝的自称。秦灭六国以后,天子始自称“朕”。故本题选C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选项中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说“楚国倾全国之力,凭借楚国坚固的城池,最终用武力战胜了强大的齐国。”原文只是说如果齐国想凭借武力工大楚国,那么楚国将以方城山为城,以汉水作护城河,君王的军队再多,也无济于事。故本题选D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翻译下列句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以为”:“把(郑国)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共”同“供”,“供给”;“乏困”:“缺乏的东西”。第二句关键点:“所以”:“……的原因”;“非常”:“意外的变故”;判断句要译为“……,是……”。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春天,齐桓公统率诸侯的军队侵入蔡国,蔡军溃败,于是又去攻楚。

    楚王派使臣来,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海,我处南海,真是风马牛不相及啊!想不到您会来到我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呢?”管仲代表桓公回答:“从前召康公曾代表周王命令我先君太公:‘五等诸侯,九州伯长,如有过错,你都可讨伐,以辅佐周王。’他还向我先君指定了管辖的地域: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不按时贡献包茅,不供应周王祭祀的用品,使王室无法在神前行缩酒之礼。我不能不来责问。昭王南巡而未能回京,我要问个明白。”楚使回答说:“贡品未能按时进献,真是我国君王的过错。怎敢不供应呢!至于昭王南巡未返,请您去问汉水之滨吧。”

    齐军又向前进,驻扎在陉。

    夏天,楚王派屈完来到齐营。齐军后撤,扎在召陵。齐桓公命令诸侯的军队摆成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车,检阅队伍。齐桓公对他说:“这次来难道为了我个人?不,是为了继承我们两国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与我们和好吧,怎么样?”屈完回答说:“蒙您的恩惠,我们的国家能得到神降之福,您又不惜屈尊与我国君主和好,这正是我国君主的愿望啊。”齐桓公又说:“像我这样的大军,谁能抵挡?凭借这样大军攻城,何城不能攻下?”屈完回答说:“君王您若用恩德安抚诸侯,谁敢不服?若想凭借武力,那么,楚国将以方城山为城,以汉水作护城河,君王的军队再多,也无济于事啊!”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选择题每道3分,共28分)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遽:马上

    B.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诟:诟骂

    C.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委:抛弃

    D.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亲:亲人

    1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 A.予之生也幸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B.将请罪于君,君不许? 龟玉毁于椟中

    ? C.所谓誓不与贼俱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D.君亲其谓予何?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

    13.下列加点的字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B.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

    ? C.吴之民方痛心焉 D.悚然而听之

    14.下列加点字与“北虽貌敬” 的“貌”用法一样的一项是 ? ? ( )

    A. 去今之墓而葬焉 B.且庸人尚羞之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1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予羁縻不得还

    A.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B. 恐年岁之不吾与

    C.不能容于远近 D.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1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所以催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 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 注:“信宿”,意思为“没过两夜”

    参考答案:

    11.A? 亲:父母

    12.A? 助词,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 均为介词,向¥在; C 均解释为”和”,但前为介词,后为连词;D 前为副词,加强感叹语气,后为代词。)

    13.D 害怕 ( 赐予的身体? 皇帝 痛恨)

    14.C 翼:像伸展开的翅膀一样,与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 (墓:名词作动词,建墓;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歌,名词作动词,填词作曲)

    15.C 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A为定语后置句,B为宾语前置句,D为省略句)

    16 .翻译:

    (1) 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地,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鄙,意动用法,1分;“焉用”1分,整体1分。)

    ? (2)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秋天肃杀之气的余威。(“所以” 1分,“乃” 1分,整体1分。

     )

    ? (3)注重(认真对待) 学校的教育,把孝敬长辈的道理反复强调(说明),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再在道路上肩挑头顶了。

    ( 谨1分;两个状语后置的句式处理1分;负戴1分,很多学生会只翻译一个字;整体1分 )

    17.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阅读下面的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春晖中学在学校读书节期间对1000多名在校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如下:

    中学生阅读方法调查结果

    方法

    随便翻翻,了解大意

    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

    摘抄好词佳句

    能有选择性地精读

    结果

    57%

    23%

    15%

    18%

    (1)用简明的语言介绍调查表所包含的信息。2分

    答:

    (2)对图表反映了什么情况?如何改变这种情况?请简要回答。4分

    答:

    参考答案:

    答案:(1)春晖中学学生平时阅读时随便翻翻,了解大意的占57%,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的占23%,摘抄好词佳句的占15%,能有选择性地精读的占18%。

    (2)示例:图表所反映的情况说明中学生多缺少深层次阅读。要改变这种现象,一方面需要老师在读书方法上多加指导,另一方面,学校要减轻课业负担,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8. 在浩如瀚海的“对联一族”中,有一种“无情对”此种对联,上下联可谓风牛马不相及,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但细读起来,则又字字相对,十分工整、巧妙。品赏这类对联,最能使人领略汉字的无穷妙趣。

    如:上联:回信;下联:汉书(“回”对“汉”民族名相对,“信”对“书”,上联为常用词,下联为古籍。请同学任选一联作对。(1分)

    (1)上联:庭前花始放? 下联:

    (2)上联:色难? 下联:

    参考答案:

    阁下李先生? 容易

    9. 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6月15日在学校报告厅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

    二、讲座嘉宾

    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李老师,他将抛砖引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

    三、其他说明

    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聆听李老师的精彩讲座。

    学校教务处

    2018年6月10日?

    参考答案:

    ①“牵涉”改为“包括”;②“应邀”改为“邀请”;③删掉“抛砖引玉”或改成其他如旁征博引等正确的成语;④“拜托”改为“希望”;⑤“莅临”改为“到达”。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①牵涉:牵扯,涉及;关系到;这里不仅仅是涉及到,而是讲解的重点,所以将“牵涉”改为“包括”;②应邀:接受邀请,这里将“应邀”改为“邀请”;③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辞;删掉“抛砖引玉”;④拜托:(敬辞)托人办事,这里是通知,不合适,将 “拜托”改为“希望”;⑤莅临:来到,来临,光临,敬语,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这里不当,将“莅临”改为“到达”。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10.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题为“鲁迅大撤退”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

    ?

    (1)请结合漫画标题和画面内容,谈谈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事件?(2分)

    ?

    ?

    (2)对于“鲁迅大撤退”的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表述出来。(3分)

    参考答案:

    (1)反映了在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与编写中,有很多鲁迅的文章被踢出教材这一事件。

    (2)示例一: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确实晦涩难懂,选入教材,反而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将鲁迅作品撤出中学教材未尝不可,等中学生阅历增加之后,再来一段鲁迅的作品,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他的文章背后的现实意义。

    示例二: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有着很深刻的社会与人文教义,他的作品意义深刻,是国民教育的脊梁。鲁迅的文章能把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这颗“毒瘤”对人的迫害一一展现出来,这在中国近现代文人当中无人可及。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史蒂夫·乔布斯说,你须寻得所爱。

    《新周刊》说,人生太短,只够相爱。

    请把你成长道路上有关爱的故事或对爱的思考写成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请勿抄袭。

    参考答案:

    例文1(记叙文):无言的爱

    我的父亲是个木讷的人,每天只知道干活、吃饭、睡觉,很少想到与人交流,所以父亲不怎么讨人欢喜。在记忆中,父亲仿佛从来不是一个亲切的词,我也不喜欢与父亲交谈。

    人们说男人的表白常常是刚烈的,不如女人那样的温柔,易于接受,确实如此。有一次,我顶撞了父亲,这次的顶撞不比往常,事后虽然知道自己做得有些过分了,但不想对父亲说道歉的话,反正感觉父亲向来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父亲依然不爱说话,但是这一次似乎有点不正常。我多希望父亲能“教训”我几句,但是没有。情绪上有些失落,心理上有些茫然,父亲可能真的是不爱我。

    好像天底下大多数的子女都不太明白大人的爱,只有等自己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了以后才能有深刻体会吧。父亲与子女的隔阂或是代沟是因为父亲的少言寡语而难以消失的。我感觉和父亲情感的这个断面不太可能修复。因为我是他的孩子,也就继承了他的一些执拗,禀性难移呀。

    前十六年就这样过去了,与父亲的沟通始终少得可怜,他的问题无非是冬天问“冷不冷”,夏天问“热不热”,上学问“吃饱了没有”,放学问“肚子饿了吧”。而我的回答也仅限于“是”或“不”。单调、乏味、枯燥,毫无温暖可言,所以我觉得父亲可能是真的不爱我。

    父亲还常常让我扫兴。在我记忆中好像从来没有得到过父亲的表扬。初中的时候,我憋了一股子劲,第一次争得了个三好生,我拿着奖状兴冲冲地奔回家。他轻瞥了一眼,又去做饭了,倒是母亲张罗着把奖状贴到墙上。饭桌上,母亲不时地给我夹菜,鼓励我再接再厉,父亲还是专心地吃着自己的饭一言不发。父亲的态度让我很失望。

    上了高中,我必须住校了。第一天去县城上学,父母早早地做了饭,一家三口围坐一起,母亲的声音有点哽咽:“现在开始,你就要离开我们独自生活了,要照顾好自己,别舍不得花钱,有事就给我们打电话。”我的内心百感交集,可父亲却沉默了半天后只说了一句:“走得越远越好,老是和父母在一起能有什么出息?”然后继续扒拉他的饭。

    就知道吃,就不能温暖温暖我?心里边这样想着,边很不高兴地看看父亲。父亲依然面无表情。

    那一顿,菜是少有的丰盛,我们也是少有的吃了很长时间。然后,父亲便用摩托车载我去上学,我以为他会说几句话,尤其是分别的时候。我很盼望的,但是他还是那样,到校门口等我下车后,简单说了句“我走了”,就真的走了,风驰电掣般。看样子父亲真是一点儿也不爱我吧。

    以后每次打电话回家,只要是父亲接的我都说找母亲有事,以至于到后来成为父亲的条件反射,只要接到我的电话他总是第一时间喊母亲过来。

    这,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和父亲之间再无言语。

    高一结课后的暑假第一天,我打电话给同学初中同学,无意间发现电话机上的“免提”二字已模糊不清。我一楞。父亲修电话机本领很高,若坏了,换一个新的易如反掌,何必用免提。

    母亲下班回家,我问起这件事,她一点儿不吃惊地说:“当然会模糊了,你每次打电话回来,你爸都会摁下免提键,跟我一起听你说学校里的事情。”

    我愣在那里…… 例文2(议论文):《爱,用手不用口》? ①有一种东西叫爱,它看不见,摸不着,而就是这种东西,让无数人苦苦追寻。有一种人,整天喊着爱,却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引以为荣,好不虚荣。有一种人,奉献自己,关爱他人,默默付出,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没有丝毫作秀的嫌疑,只是匆匆而来,悄悄而去。? ②微风掠过湖面,留下粼粼波纹;阳光穿过白云,留下丝丝温暖;岁月走过树木,留下圈圈年轮。爱,用自己的行动去诠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