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思想汇报 > 正文

    煤矿瓦斯检测

    时间:2020-11-26 12:38:26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一、采用直接作用法对煤矿瓦斯进行检测

    1、检测原理

    红外光源发出一束光,经一定距离的瓦斯气体吸收后,其光强会发生变化,并遵循朗伯——比尔定律,光电转换后经放大定标,确定合理的阈值,一旦超过阈值,报警器会自动报警。

    2、检测框图

    瓦斯气体吸收激光后光学量变化光电传感器转化为电学量

    瓦斯气体吸收激光后光学量变化

    光电传感器转化为电学量

    自动报警器单片机放大电路阈值定标瓦斯气体浓度红外光源

    自动报警器

    单片机

    放大电路

    阈值定标

    瓦斯气体浓度

    红外光源

    3、检测过程

    (1)红外光源发出一束光,经一定距离的瓦斯气体吸收。

    (2)光强的变化经光电传感器转化为电学量的变化。

    (3)电学量经放大电路放大后,定标并确定合理的报警阈值。

    (4)瓦斯气体浓度超出阈值浓度,报警器会自动报警。

    4、检测方法优缺点

    (1)检测方法的优点:

    a.结构简单、成本低。

    B.操作简单、维修方便。

    c.能进行连续分析、实时监控。

    d.使用寿命长。

    (2)检测方法的缺点:

    a.精度差。

    b.确定阈值浓度比较困难。

    c.稳定性差,容易受光源波动、电源波动的影响。

    d.适合于测量要求不高的场合。

    二、编写被动检测系统的作用距离计算程序。

    1、源程序:

    %被动检测系统的作用距离计算程序

    %Ie,c和T0都是波长的函数

    %大气透过率T1 (T1是作用距离的函数)

    %光学系统透过率T0

    %接收光学系统入射孔径面积Ae

    %被测目标的光谱辐射强度Ie

    %输出信噪比SNR

    %检测器的归一化检测度D

    %检测器的面积Ad

    %系统频带宽度f

    %经大气传输后到达接收光学系统表面的光谱照度Ee

    % Ee= Ie*T1/(L*L)

    %入射到检测器上的光谱功率P

    % Pe= Ee* Ad*T0

    %波段检测器的输出信号电压V

    %R=V*( D)/(( A*f)^(1/2))

    % Ie、T0、T1和R都是近似值

    %Vs= Pe* Rd

    %检测器的输出信噪比SNR

    %SNR=V/V

    %所有数据均采用国际单位制

    %(1)被测目标的光谱辐射强度Ie和大气透过率T1变化:

    Ie=[12.5,25,50,100,200,600,800,1000];

    T1=[0.5,0.6,0.7,0.8,0.85,0.9,0.95,1];

    T0=[0.85,0.85,0.85,0.85,0.85,0.85,0.85,0.85];

    A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4));

    D=[64,64,64,64,64,64,64,64]*(10^8);

    As=[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0^(-6));

    f=[3,3,3,3,3,3,3,3]*(10^6);

    SNR=[10,10,10,10,10,10,10,10];

    for i=1:8;

    L(i)=(Ie(i)*T1(i)*T0(i)*A0(i)*D(i))/((As(i)*f(i))^(1/2)*SNR(i));

    end

    L1=L

    subplot(2,2,1);

    plot3(Ie,T1,L1)

    title('(1)目标辐射特性及大气透过率对作用距离的影响')

    xlabel('被测目标的光谱辐射强度Ie')

    ylabel('大气透过率T1')

    zlabel('作用距离L1')

    %(2)光学系统透过T0接收光学系统入射孔径面积As变化:

    Ie=[800,800,800,800,800,800,800,800];

    T1=[0.9,0.9,0.9,0.9,0.9,0.9,0.9,0.9];

    T0=[0.5,0.6,0.7,0.75,0.8,0.85,0.9,0.95];

    A0=[15.9,20,28.26,40,50.24,60,100,200.96]*(10^(-4));

    D=[64,64,64,64,64,64,64,64]*(10^8);

    As=[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0^(-6));

    f=[3,3,3,3,3,3,3,3]*(10^6);

    SNR=[10,10,10,10,10,10,10,10];

    for i=1:8;

    L(i)=(Ie(i)*T1(i)*T0(i)*A0(i)*D(i))/((As(i)*f(i))^(1/2)*SNR(i));

    end

    L2=L

    subplot(2,2,2);

    plot3(Ie,T1,L2)

    title('(2)光学系统透过率T1和接收光学系统入射孔径面积A0对作用距离的影响')

    xlabel('光学系统透过率T0')

    ylabel('接收光学系统入射孔径面积A0')

    zlabel('作用距离L2')

    %(3)检测器的归一化检测度D和检测器的面积Ad变化

    Ie=[800,800,800,800,800,800,800,800];

    T1=[0.9,0.9,0.9,0.9,0.9,0.9,0.9,0.9];

    T0=[0.85,0.85,0.85,0.85,0.85,0.85,0.85,0.85];

    A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4));

    D=[4000,2000,1100,900,700,100,64,30]*(10^8);

    As=[30.72,40,50,58.08,70,100,120,140]*10^(-6);

    f=[3,3,3,3,3,3,3,3]*(10^6);

    SNR=[10,10,10,10,10,10,10,10];

    for i=1:8;

    L(i)=(Ie(i)*T1(i)*T0(i)*A0(i)*D(i))/((As(i)*f(i))^(1/2)*SNR(i));

    end

    L3=L

    subplot(2,2,3);

    plot3(Ie,T1,L3)

    title('(3)检测器的归一化检测度D和检测器的面积As对作用距离的影响')

    xlabel('检测器的归一化检测度D')

    ylabel('检测器的面积As')

    zlabel('作用距离L3')

    %(4)输出信噪比SNR和系统频带宽度f变化:

    Ie=[800,800,800,800,800,800,800,800];

    T1=[0.9,0.9,0.9,0.9,0.9,0.9,0.9,0.9];

    T0=[0.85,0.85,0.85,0.85,0.85,0.85,0.85,0.85];

    A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4));

    D=[64,64,64,64,64,64,64,64]*(10^8);

    As=[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0^(-6));

    f=[0.01,0.5,1,3,50,100,500,1000]*(10^6);

    SNR=[1,4,10,16,18,20,24,30];

    for i=1:8;

    L(i)=(Ie(i)*T1(i)*T0(i)*A0(i)*D(i))/((As(i)*f(i))^(1/2)*SNR(i));

    end

    L4=L

    subplot(2,2,4);

    plot3(Ie,T1,L4)

    title('(4)输出信噪比SNR和系统频带宽度f对作用距离的影响')

    xlabel('输出信噪比SNR')

    ylabel('系统频带宽度f')

    zlabel('作用距离L4')

    2、输入32组参数进行计算的结果:

    (1)被测目标的光谱辐射强度Ie大气透过率Te变化:

    L1 =

    1.0e+008 *

    0.0179 0.0430 0.1003 0.2294 0.4874 1.5483 2.1790 2.8671

    (2)光学系统透过率T0和接收光学系统入射孔径面积A0变化:

    L2 =

    1.0e+008 *

    0.1931 0.2914 0.4804 0.7286 0.9761 1.2386 2.1858 4.6365

    (3)检测器的归一化检测度D和检测器的面积Ad变化

    L 3=

    1.0e+010 *

    2.5500 1.1174 0.5497 0.4173 0.2956 0.0353 0.0206 0.0090

    (4)输出信噪比SNR和系统频带宽度f变化:

    L4 =

    1.0e+010 *

    3.5755 0.1264 0.0358 0.0129 0.0028 0.0018 0.0007 0.0004

    3、进行计算结果分析:(L=(I)(A)(D/)[K/(V/V)])

    (1)图(1)表明作用距离随被测目标的光谱辐射强度Ie和大气透过率T1变化。在强辐射目标条件下,探测距离很大,且红外辐射的大气透过率是随距离迅速变化的函数。大气透过率小时,它对作用距离的影响占主导作用。两者的共同作用对作用距离产生影响。

    (2)图(2)表明光学系统透过率T0和接收光学系统入射孔径面积A0对作用距离的影响,即光学系统的特性参数和尺寸会影响作用距离。光学系统的透过率一般在0.6左右,好的可达到0.8以上。接收光学系统入射孔径的大小对作用距离的影响很大,孔径越大,作用距离也会增大,但是它会增大整个器件的体积和重量,所以在具体设计时,接收光学系统入射孔径会受到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孔径变化不会太大,作用距离主要受光学系统透过率的影响。

    (3)图(3)表明检测器的归一化检测度D和检测器的面积Ad对作用距离的影响。由于仪器体积和重量的限制,检测器的面积一般很小,所以对作用距离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检测器的归一化检测度,它是检测器检测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作用距离。

    (4)图(4)表明输出信噪比SNR和系统频带宽度f对作用距离的影响。在实际测量中,系统频带宽度比较固定,信噪比一般较大,所以信息处理系统对作用距离的影响是可预见的,它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

    总之,被动检测系统的作用距离受被测目标的光谱辐射强度Ie,大气透过率T1,光学系统透过率T0,接收光学系统入射孔径面积A0,检测器的归一化检测度D,检测器的面积Ad,输出信噪比SNR和系统频带宽度f八个因素的影响,根据具体情况,主导因素不同。

    相关热词搜索: 煤矿 瓦斯 煤矿 检测 煤矿瓦斯检测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