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思想汇报 > 正文

    XX市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0-08-31 00:13:27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XX市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国家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我市坚持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这一重要举措有力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持续、高位、优质、均衡发展。XX年5月,我市率先通过了首批“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教师交流轮岗是教育发展均衡的重要支撑,我市教师流动工作启动早,措施实,形成了一定实践经验,但也仍存在一些困难问题,现结合我市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开展实际,提出若干思考建议。

     一、我市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基本情况

     (一)抓宣传发动。结合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我市大力宣传省教育厅等5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引导强化教师“市有校用”导向,加快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思想转变,教师按时合法参加流动深入人心。

     (二)抓制度修订。XX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大教师流动力度、促进XX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教师定期交流、农村任教、支教和新教师服务期制度。在操作上全市细分了7类教师流动类型,统筹考虑全市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学校岗位设置与人员结构状况,兼顾学校特色发展、教师实际情况,引导不同区域、不同层次教师合理流动。

     (三)抓保障机制。为提高师资均衡化水平,鼓励教师城乡交流,一方面,我市专门安排4条农村教师公交专线,建立学校共建专项资金和支教津贴专项资金,切实解决交流教师的后顾之忧;同时,全市在高层次培训、职称评聘、评先表彰等方面,向长期在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任教的教师倾斜。另一方面,我市明确离法定退休年龄在5年以内的教师、怀孕或哺乳期教师、患重大疾病正在治疗的教师等不列入当年交流范围,杜绝有关学校一刀切,增强教师交流的规范性。

     XX年以来,全市累计交流教师XX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年均流动比例达X%以上。全市教师参与交流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主动交流、服从交流的良好局面已初步形成,城区之间、城乡之间、乡镇之间的教师交流成为新常态,为全市学校联盟建设、一体化管理、托管共建等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我市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有关思考

     (一)教师交流形式的比较。XX年我市将教师交流形式统一整合为学校间自主交流和教育局统配两大类别,细分为七种类型,包括个人申请学校呈报的市内流动(城区学校间、乡镇学校间、城区到乡镇、乡镇到城区)、预分配新教师履行农村服务期、城区教师晋升职称下乡锻炼、城区骨干教师下乡支教、共建学校间互派教师、赴来太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支教、幼教中心内部幼儿园园际交流等。从大类来看,因涉及职称下乡等政策,城区初中间、乡镇学校间自主交流相对容易匹配成功,城区小学间自主交流匹配不多,主要以教育局统配为主。从小类来看,近年来个人申请从乡镇到城区持续增多,城区骨干教师下乡支教持续减少,城区初中教师晋升职称下乡锻炼也持续减少,对乡镇初中、乡镇薄弱学校和地处偏远乡镇学校师资统配工作带来较大压力。同时城乡共建学校间互派教师出现一头热、匹配难现象,主要是因为此类交流保留人事关系在原学校,城区学校教师愿意到乡镇学校交流1至2年,乡镇学校教师以最终进城为主要目的,不愿意短期进城任教。另外因编制紧张,赴来太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支教工作出现较多困难,需要适当调整。

     (二)教师交流过程的分析。教师交流工作涉及教师切身利益,更涉及全市师资队伍稳定。为保证交流工作平稳有序,我市坚持分步实施、公开操作。在程序上,全市各学校每年及时宣传交流政策,认真开展岗位需求摸底、人员信息完善等工作,随后各学校先行提交自主交流对象,经讨论公布之后将有关申请和学校初步交流方案提交教育局审核和统筹。在此基础上,结合事业规模,按照学科匹配原则进行调整和优化。但因近年来全市生源持续增长、编制总量受限、病产假人员较多等原因,实际操作中出现一系列结构性匹配矛盾,在教师能力水平、性别和年龄等方面要保持对应平衡难度不小,导致整体调配工作进展迟缓。同时部分人员临时离岗和调入,也导致交流工作受到一些干扰,需要适当提前考量,避免出现被动局面。

     (三)教师交流结果的反思。XX年以来,全市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总体平稳,但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普遍性矛盾和问题。从交流教师角度来看有以下情况:一是部分教师进城区工作后出现不适任岗位情况。主要是城区教师相对乡镇教师工作节奏快、任务重,学校和家长的质量要求也相对提高;二是部分教师跨学段交流后出现不适应情况。主要是跨学段交流后工作岗位变化较大,应对新学段教学准备不足,部分教师心理落差大;三是部分新教师需履行农村服务期时出现离岗现象。主要是外地新教师缺少本地生活基础,缺乏自主交通工具,不愿意乘公交车去偏远乡镇工作。其他方面,有个别教师认识上存在误区,不能及时树立“系统人”意识,不能正确衡量自身业务能力,感觉自己属于“被流动”,没有归属感,对交流产生抵触情绪;也有个别教师因为自己的调动申请未能满足,出现一些不理智行为。从学校角度看主要有以下情况:一是部分学校中层干部需要交流,但一旦交流学校层面的工作出现断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出现了冲突;二是部分学校将老病弱教师,或者是不服从管理的教师等申请轮岗出去,对派出骨干教师交流不积极支持;三是部分学校对流入教师管理不严,约束不够,考核不到位,或者一味抱怨,主观上讲客观困难多,讲方法对策少。

     综上分析和思考,全市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还存在较多矛盾,有的涉及机制,有的涉及质量,有的涉及公平,如何突破困境,实现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共赢需要长期研究和应对。

     三、我市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有关建议

     (一)强化目标导向,加大教育引导。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出发点是促进各学校师资配置的均衡,最终实现教育公平公正这一总目标。对照这一目标,需要全市教师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讲政治,顾大局,牢固树立“系统人”意识。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广大教师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流动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营造良好的流动氛围,形成积极参与的局面。要在招聘工作中加大宣传,引导新教师建立交流预期。要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引导老教师主动参与交流。要在学校联盟建设中尝试引导联盟内教师积极参与交流。同时建议加快推进教师“县管校聘”体制改革工作,积极申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省级奖补资金,对完成交流任务的学校和教师进行适当奖励,对在交流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相应表彰。

     (二)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制度融合。宏观层面来看,目前我市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城乡学校一体化、均衡化和教师“县管校聘”背景下,我市教师流动工作应直面问题,化解突出矛盾。具体操作上可依托学校联盟搭建更多形式的交流载体,重点围绕学科组帮扶、学校特色项目等工作,引导联盟学校间打通教师职称下乡和骨干教师支教通道,制定联盟学校内教师年度交流规划,增加联盟内学校教师参与交流的自主选择权,确保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和学校联盟建设深度融合、协调发展。要监督好学校严格执行流动工作有关政策,规范操作程序。学校要根据各自实际,列出各类符合条件的流动对象,市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流动工作的过程管理,有序推进各层面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的流动。流出、流入学校都要主动关心流动教师的思想、情感、生活情况,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使他们及早适应新学校的工作和环境,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三)注重政策导向,加快机制完善。目前我市教师交流轮岗模式总体上属于政策引导下的定期流动。在此模式下,尽管教师交流不能完全自由和自主,但符合当前交流工作的实际,也有助于市域层面加快改善薄弱学校和偏远学校的教育质量。为更好推进教师交流,建议全市依托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教师流动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事项,加快完善与教师交流有关的配套政策,如设置交流过渡期,有效缓解学校用人矛盾;设立骨干教师交流奖励项目,明确骨干教师交流比例,鼓励学校主动交流优质师资;完善新教师预分配政策,增加二次分配的双选环节,增强教师归宿感;增加薄弱学校的优先选择权,加大交流扶持力度;完善交流教师考核机制,将流动考核结果与岗位设置、职称评审、评先评优、绩效分配等工作挂钩;建立联盟学校教师交流评估机制,落实责任主体,鼓励各联盟自主交流,提高全市师资统配效率;完善教师交流公示制度,建立教师交流风险防控机制等。

    相关热词搜索: 交流 轮岗 工作情况 调研报告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