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述职报告 > 正文

    新闻媒体论文:移动新闻网络直播实践困境及对策新闻媒体研究x

    时间:2020-10-28 04:37:24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新闻媒体论文:移动新闻网络直播实践困境及对策新闻媒体研究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以移动媒体网络直播中的新闻传播为对象进行探究,通过分析移动网络直播的特点、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对移动媒体网络直播进行了总体概述,并发现了移动媒体网络直播中新闻传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境。新闻媒体作为具有双重属性的机构,在与移动视频直播平台进行融合时面临着经济增益与社会效益的两重抉择。在全民记者时代,新闻信息输入与输出角色发生了互换,智能手机充斥着碎片化信息,人们无时无刻不享受着信息狂欢。这样的发展态势给媒介环境带来了各种问题:“内容为王”受到“技术至上”的威胁,基本的新闻真实性原则受到挑战,为了商业利益而迎合受众的媒体直播新闻种类愈发趋同,无法剪辑的新闻形式难以应对现场突发性状况,以及新闻传播中出现的各种失范现象。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在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新闻媒体可以借助的新闻发布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用户可选择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移动网络直播因其终端接收便捷、观看体验效果好、方便互动与分享而受到广大媒体的追捧,不论新兴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利用网络社交软件或融媒体等平台进行新闻网络直播。第 4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6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如图 1)截至 2019 年 6 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 4.33 亿,占网民整体的 50.7%。在网络直播迅猛发展的趋势下,新闻媒体行业也积极探索未来发展方向,联手各大直播平台开发新闻网络直播方式。作为一种新型媒体传播方式,移动新闻直播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综合阐述目前移动媒体新闻网络直播发展现状,探其实践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学术界相关领域研究和新闻媒体探索移动网络直播之路做出一定贡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 CNKI 上以“网络直播”为主题进行搜索,可以得到 6158 条结果,并且从 2015 年开始,相关研究开始出现迅猛地增长,即从 2015 年开始,学者和专家开始广泛关注并研究网络传播这一话题了。其中,对“网络直播”进行研究的期刊文献为 3763篇,硕士论文为 595 篇,并且主要从网络直播平台、电视直播、新媒体、网络主播、著作权、媒体融合、传统媒体等角度进行研究的。以“新闻网络直播”为主题进行搜索,可以得到 153 条结果,且从网络直播平台、新闻直播、电视直播、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主持人等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多。

    第一,关于网络直播的研究。

    喻国明(2017)在《从技术逻辑到社交平台:视频直播新形态的价值探讨》对视频直播这一新形态进行价值探讨时对直播的含义进行了描述,直播即“依托网页或者客户端技术搭建虚拟现实平台,以主播(主要是草根达人)提供表演、创作、展示以及支持主播与用户之间互动打赏的平台,是一种基于视频直播技术的互动形式”。①喻国明认为,网络视频直播的出现和火热发展能够从传播形态上改变社会流动性,促使草根阶层角色的逆转和流通的可能性。这种流动的可能性会引起社会各类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是有利于多元文化发展的。

    王长潇和李爽(2017)在《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发展及其对商业场域建构的影响》中,借助“前台理论”(或“拟剧论”),既解释了网络直播平台用户的自我呈现,又剖析了利用自我呈现进行交互发展的网络直播平台,且自我呈现角色意识越强,需要的舞台设施和包装道具就越多,商业资本入侵机会越多[2]。主播与用户之间总是呈现出一对多的互动模式,主播总是处于实时动态,用户总是处于实时静态,主播总是能够选择议题的那一方,用户总是被动接受议题的那一方。即两者的互动关系总是主播占据主导位置,用户处于被动地位。通过网络直播,网红主播们能够借助固定的网络技术中介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区域内展示自己,吸引用户眼球,收获大量粉丝为他们打赏。

    ..........................

    2 移动网络直播理论与实践

    2.1 移动网络直播内涵

    移动网络直播最早是在国外兴起的,当时流行的 BlogTV、Meerkat、Justin.tv 等直播平台在创立初期都受到市场青睐,但是最终却因恶性竞争而关闭或被收购,最终只留下 Facebook Live、Twitter 的 Periscope 以及谷歌的 Youtube 这三种移动直播平台。相比之下,国内的网络直播发展平台就呈现出了一种百花齐放的状态,并且国内直播平台的直播内容在分类上也相对更加广泛了。网络直播引起广泛关注是在 2016 年。这一年被称作直播元年。根据艾媒咨询《2016 年中国在线直播/网红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中国2015 年在线的网络直播平台数量已达到了 200 家,直播市场规模为 90 亿,网络直播用户平台数量为 2 亿,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了 3000 个[17]。无论是 2016 年的 papi 酱视频直播走红事件还是湖南卫视的网络直播转型尝试都在说明网络直播已俨然成为媒介领域的一种趋势。移动媒体网络直播的网络表达形式自 2016 年逐渐活跃起来后受到了国内广大受众的喜爱。

    关于网络直播的定义,学术界所阐述的各不相同。高萱萱(2019)在其文章中对移动网络直播的定义是“通过手机在互联网平台上实时发布、实时互动的新兴网络社交方式。”①许向东(2018)在研究我国网络直播的发展现状、治理困境以及应对策略时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关于网络直播的定义:“网络直播, 即互联网直播服务, 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视听节目, 它是基于互联网, 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向公众持续发布实时信息的活动。”移动网络直播必不可少的要素有移动终端、互联网、音视频、图片以及实时在线状态[18]。本文将它定义为基于移动终端(主要是智能手机)和网络直播平台、对某一场景中事件和人物声音、画面及视频进行整合的一种综合媒介形态。

    ............................

    2.2 移动网络直播特点

    2.2.1 社交性

    移动媒体网络直播的社交性是其最鲜明的特点,也是网络直播受到公众喜爱的主要原因。无论是观看直播的用户,还是同步视频的主播,都能在其中感受到极强的社交性。在网民观看直播的过程中,主播通过展示有趣的直播内容达成与网民的社交体验。网民在观看直播时会以直播间交流的行为方式与主播进行社交活动。主播人与受众在此过程中完成的社交行为是不同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视频直播的社交方式更强调视频主播与观众仅有一面屏幕之隔的亲近性特点,两者的社交效果更加直接。在直播当中,主播在粉丝面前完全“暴露”出自己的所有状态,一些最忠实的粉丝每天都会通过直播平台问候主播,获取主播的最新直播状态和消息,许多网络主播甚至以自己的私人社交账号作为奖励诱导用户为他们疯狂地“送礼”和打赏。可以看出,网络直播的公开和透明程度比凭借文字或语音为交流介质的其他社交媒体更加深刻。另一个体现网络直播社交特质的是其带来的分享精神。网络直播的迅速崛起让主流社交平台认识到如果它们不能做出改变与直播平台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他们将只能看着数以百万的资本每天在他们眼前流逝。微博作为在苹果 APP store 和安卓市场拥有巨大客户量、打造规模较大的国内社交网络平台之一,当然不会丢失这样的契机。对于拥有大量粉丝群体的微博网红博主和娱乐圈当红明星来说,网络直播无疑是他们获取更多用户关注的重要途径。博主利用网络直播分享他们的日常生活,宣传他们的影视作品,他们的粉丝群体又会衍生出各种粉丝后援团,实时转发博主动态。粉丝们在他们建立的交流群不断更新与分享博主的最新动态,其他人只要点击链接即可进入直播间。这种社交群里粉丝之间的分享机制即达成了一种社交状态。

    .............................

    3 移动网络直播中新闻传播在实践中的问题 ...................................... 19

    3.1 新闻移动网络直播中的技术缺陷 ............................ 19

    3.2 新闻移动网络直播中的内容困境 .......................... 20

    4 移动网络直播中新闻传播困境的应对策略 ........................ 29

    4.1 改善网络信号与技术条件 .............................. 29

    4.1.1 推进 5G 技术 ................................. 30

    4.1.2 完善通信设施设备 .............................. 30

    5 结论 .............................. 36

    4 移动网络直播中新闻传播困境的应对策略

    4.1 改善网络信号与技术条件

    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它是某个理念、某个创新点可以成为实物所依赖的最基本的力量。“媒体的数字化技术能够把文字、图像、语音与数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互联网技术为传播带来的又一次深刻的变革。”①移动网络直播的技术支持主要来自移动设备和网络信号设备。目前的移动设备种类还比较丰富,主要是智能手机、无人机、360 度全景拍摄设备这几类。网络信号分为无线网络和移动数据流量两种,无线网络一般只能覆盖一定范围的开放空间,对于有障碍物或隔离开的区域存在网络信号不稳定的缺陷。移动数据流量是指通过 GPRS、EDGE、TD-SCDMA、HSDPA、WCDMA、LTE 等移动通信技术上网或使用相关数据增值业务所产生的数据流量,它依托于移动通信设备。大部分进行移动网络直播的新闻活动现场是没有无线网络技术支持的,需要依赖移动网络,导致移动信号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移动网络直播报道能否顺利进行。

    4.1.1 推进 5G 技术目前大部分移动网络直播运用的都是 4G 技术。尽管 4G 技术相较于 2G、3G 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它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无法保证当工作人员置身于高楼、山区,及其它有障碍物等容易受影响地区时,移动办公的信号强度、网络传播速度不会受其影响。同时,当区域发生变动时,也会出现相应的技术问题。当你所使用的移动办公设备从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域进入另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域时,很容易与该区域的网络失去联系,造成网络中断,影响办公效率。2019 年 6 月 6 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 5G 牌照,打开了 5G 时代的大门。5G,又称为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是 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的缩写。5G 相较于 2G、3G 和 4G 来说,其最大特点是速率极高、时延极低、容量极大。5G 的最大传输速率已经达到了 10Gbit/s,用户只需要半分钟就可以下载 50GB的游戏,1 分钟即可下载 100GB 的 4K 电影。5G 的时延只有 1 毫秒,能够为一辆汽车的安全驾驶提供可靠的网络保障。5G 连接设备密度增加了 10-100 倍,流量密度提升了1000 倍,频谱效率提高了 5-10 倍,让用户能够在 500km/h 速度下保证体验效果。相信拥有如此多优点的 5G 技术能够帮助新闻移动网络直播解决其直播信号难题。

    .................................

    5 结论

    本文以移动媒体网络直播中的新闻传播为对象进行探究,通过分析移动网络直播的特点、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对移动媒体网络直播进行了总体概述,并发现了移动媒体网络直播中新闻传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境。新闻媒体作为具有双重属性的机构,在与移动视频直播平台进行融合时面临着经济增益与社会效益的两重抉择。在全民记者时代,新闻信息输入与输出角色发生了互换,智能手机充斥着碎片化信息,人们无时无刻不享受着信息狂欢。这样的发展态势给媒介环境带来了各种问题:“内容为王”受到“技术至上”的威胁,基本的新闻真实性原则受到挑战,为了商业利益而迎合受众的媒体直播新闻种类愈发趋同,无法剪辑的新闻形式难以应对现场突发性状况,以及新闻传播中出现的各种失范现象。

    本文在应对移动媒体新闻网络直播困境对策上,提出了四点要求:强化直播信号基础建设和加快 5G 技术应用推广;创新新闻表达方式、新闻播报语言,保证新闻报道环境;提高人们网络安全思想意识、完善相关网络法律法规以及建立多方监督监管体制。

    总体来说,本研究从 5G 技术、“后真相”等角度解读移动媒体网络新闻直播现阶段发展困境,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本文寻找移动媒体网络直播中新闻传播困境源头有助于对症下药,帮助新闻传播更好地适应“沉浸媒介”时代的发展,同时有效提升新闻传播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在新媒介技术环境下,探究 5G 技术在移动媒体新闻直播发展中的意义,是广泛推广新型新闻传播方式有效手段。研究传播内容就是重新回归到新闻本位角度思考技术条件下新闻传播的实质。从新闻伦理角度进行困境探析符合所有行业发展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前提。未来以防范违反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伦理道德行为为重点研究对象,从创新传播方式、拓展传播途径、发挥直播优势等角度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在满足用户感官、心理需求的同时,创造优质新闻。

    参考文献(略)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