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计划规划 > 正文

    湖南省长望浏宁四县2018届高三3月联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x

    时间:2020-11-19 20:16:11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2018年长望浏宁高三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

    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

    试题卷上作答的答案无效。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

    15页,时量150分钟,共3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1.西汉后期,丞相制开始向三公制变迁,到东汉初年,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成了宰相。

    这一变化有利于

    提高行政效率

    屮央管理地方

    废除丞相制度

    君主大权独揽

    【答案】D

    【解析】“太尉、司徒、司空”属于下级官员的提升,属于皇帝身边人物学握大权,是对丞

    相权力的制约,这种变化主要是加强皇权的独尊,D正确;材料目的是加强皇权,不一定提高

    行政效率,人错误;材料是加强皇权,不是针对地方,B错误;C是明朝时期实行,排除。

    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

    建置

    作用

    开皇二

    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 仓,在华州置广通仓。

    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 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大业元

    开通济渠。

    接驳洛阳与淮河。

    开元二

    十二年

    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 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 之间开山路十八里。

    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 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 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

    运河的开凿利于屮央集权的加强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答案】C

    【解析】A材料无从体现。经济中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故B错。材料“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 中……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可知政治军事重心并未南 移,故D错。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而军事政治重心仍在北方,故C正确。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 所乐何事。”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

    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

    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

    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孔颜之乐”是指“仁”其所乐之事,是理学家追求的一 种精神境界,故A正确。“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是追求“仁”方法,排除理学家在“孔 颜之乐”的影响下探寻世界的本源和方法论,排除C。不是“重新构建”而是丰富和更新儒学 体系,排除D。所以选A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孔颜之乐”意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颜之乐”在于

    “仁”,其所乐之事也就是“仁”,故可知道答案。

    明朝官员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出之义,均 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白便为 Z德。”材料反映丘浚

    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

    主张以教化缓解土地兼并

    认为限出符合人情土俗

    主张复兴古代土地国有制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井田制废除后,导致贫富不均,“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说明听便民 众兼并土地,显然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A正确;B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是主旨不抑制兼 并,B错误;材料中借用井田制作为比喻,D错误。

    如图所示是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单位:万海关两)。图片反映出中国

    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

    经济和管理制度逐渐进步

    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答案】B

    【解析】依据“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的图表数据,得出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中 国的对外贸易量有较快增长,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日趋紧密,故B项正确。A项中“优 势”一词错误;材料反映不出经济制度的进步,C项错误;D项的结论仅从图表的数据中反映 不出来,排除。

    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写道:“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 而來?……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 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毛泽东的话表明

    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

    正面战场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百团大战取得重大胜利的主要原因

    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上均有贡献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 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可知毛泽 东说明了友军的正而战场抗战的重要性和对我党敌后抗H的贡献,故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 上均有贡献正确,选D。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既有合作也有对抗,A项错误。题干强调国民 党军队在两个战场上均有贡献,没有涉及正面战场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排除C。百团大 战发生在1940年,与题干吋间不符,排除C。

    点睛:本题以抗tl战争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信息“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 的,没有正而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 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960年,陈云起草的《关于加速发展氮肥工业的报告》得到党中央的同意,在其直接主持 下,建成了一批5万吨的氮肥厂,1965年,这些氮肥厂年产合成氨130万吨。这反映了当时 国家

    仍在片面发展重工业

    注意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对经济形势估计错误

    经济发展仍然求快求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字方针。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I960年随着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推行,国家开始注意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用于农业生产 的氮肥厂也就出现了,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八字方针的推行不再片面发展重工业,选 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八字方针是对经济形势的正确估计,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八 字方针的推行不再求快求急,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屮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八字方针

    & 1986年,有美国学者撰文指出,中国不能从先进工业国为保持就业水平而采収的凯恩斯主 义的管理手法上学到什么东西,更不能学习某些不发达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名义上的增长而 实际上却是通货膨胀,而中国倒是可以从某些保守主义信条中获益。该文旨在

    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果

    批评凯恩斯主义理论已经失效

    说明中国经济模式比其他国家先进

    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议

    【答案】D

    【解析】“1986年,有美国学者撰文指出……而中国倒是可以从某些保守主义信条中获益”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学者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议,D正确;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 国改革应该学习的经验,不能反映中国经济模式比英他国家先进,排除C。

    《十二铜表法》规定,平民与贵族不得通婚,后来法律又规定,生来自由人与解放自由人 不得通婚。这说明

    法律存在一定的保守性

    公民间存在严重不平等

    平民权利缺乏法律保障

    注重保护罗马的公民权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罗马法律将婚姻缔结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社会各阶层缺乏互动和交流, 这是法律保守性的体现,人项正确。平民与贵族不得通婚不能说明公民间存在严重的不平等, 因为平民作为公民,他们彼此间是可能通婚的,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保护了平民的权利, 只限制其通婚范围不能说明权利不受法律保护,C项错误;公民权是指政治经济权力,材料既 不能体现公民权受损,也不能说明保护公民权,D项错课。

    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 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这一变动趋势

    年代阶层(职业)

    1560 年

    1700 年

    贵族、绅士、教士

    100%

    100%

    商人、律师、政府官员

    100%

    100%

    (伦敦)店主、制造业者

    40%

    90%

    (乡村)店主、制造业者

    30%

    60%

    农场主(含自耕农)

    50%

    75%

    农牧业雇工和佃仆

    15%

    15%

    茅舍农(含牧民)

    20%

    20%

    有利于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

    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

    【答案】A

    【解析】表格中“制造业者”是识字率从1560年30%到1700年上升到9096 ,这一变化有利 于工业革命中制造业工人水平的提高,便于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A正确;工业资产阶级迅速 崛起

    是工业革命Z后,B错误;C屮基础教育普及说法绝对,排除;表格难以说明社会政治稳定,

    D错误。

    1920?1921年,瞿秋白出访苏俄,他记录到:俄国与国外通商是政府的专利。现在国外 的关系已经很好,英国已经正式签约,徳国就在这几天内,英余边境各小国及意大利,捷克 斯拉夫,都已结通商关系。现在俄国还正努力协理各种租借地,借外国资本来发展俄国工业。

     材料表明当时

    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主导

    苏俄和英德等西方国家建交

    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极大

    苏俄经济政策受制于政治现实需要

    【答案】D

    【解析】“俄国与国外通商是政府的专利”说明俄国当时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签约通商,显 然要改变国内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随之应运而生,故D正确;此时只有苏俄是社会主义 国家,不是主导,故A错误;签约并不是建交,故B错误;此吋还没有经济危机爆发,故C 错误。

    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同一种历史运动,具有相同的方向性,都是由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决 定的,不是由任何个人或国家靠理性设计出來的,最终是由科技和资本发展自发形成的,因 为科技和资本是一种比现代化和全球化更本质的存在。下列最符合题意的是

    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相互促进

    科技和资本是现代化和全球化核心因素

    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完全一致的

    科技革命是理代化和全球化有效催化剂

    【答案】B

    【解析】由“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同一种历史运动……最终是由科技和资本发展自发形成的, 因为科技和资本是一种比现代化和全球化更本质的存在”可以分析出科技和资本是现代化和 全球化的核心,故木题答案选B项;A项错误,与“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同一种历史运动,具有 相同的方向性”不符;C项说法本身是错误;D项说法错误,与“最终是由科技和资本发展自 发形成的”不符。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共8页,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本卷包括 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47题为

    选考题,考生在所提供的地理、历史试题中各选做一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时期家庭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古希腊罗 马的家庭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这影响了东西方治国模式的不同。西周崇尚 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

    的重要规范。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 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徳伦理和风俗习惯,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它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 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 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而发挥了重人作

    用。

    一一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等

    材料二:近代以来,基督教的礼节和教仪对西方的礼仪有重大影响。马丁?路徳认为信 徒们可以通过祈祷直接与上帝沟通,使西方人的宗教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启蒙运动使罗马教 廷又遭重创,人们的宗教观念从此不再像以前那样神圣而庄严了。如果说马丁?路德宗教改 革本身还不能使新教徒彻底摆脱那些繁琐礼节影响的话,那么启蒙运动则深深地触动了人们 信仰的灵魂,极大的简化了宗教仪式,并且也影响到传统的天主教徒。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及 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基督徒更为世俗化、商业化。19、20世纪以来西方的宗教礼仪逐渐变 得简单而白由化了。西方宗教仪式的变化还反映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仪式的简化和白由也 使基督教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统治逐渐松弛。

    一一摘编自高福迸《礼仪及酋方礼仪:变迁与前景》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不同的治国模式。分析这两 种治国模式形成的背景和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社会礼仪变迁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和影 响。

    【答案】(1)模式:西周采取以礼治国的方式,古代欧洲则是以法治国。

    背景:西周的治国模式是国家政权组织小家族血缘关系占据核心地位;古代欧洲则在政治屮 去除家族血缘关系,为以法治国铺平了道路。

    意义:西周的礼制促成了古代屮国人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屮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古代 欧洲的法律制度推动了近代酋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西方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 响。

    (2)趋势:礼仪逐渐简单化、自由化。

    原因:宗教改革简化了宗教仪式;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冲击了宗教信仰;资产阶级革命推进 了社会的自由和平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影响:打破神学的思想束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和适应了欧洲社会的现代化° 【解析】(1)模式:从“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 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可以看出西周采取以礼治国的方式,从“罗马 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可以看出古代欧洲以法治国。背景: 结合材料来谈即可,主要是家庭组织形式的差异造成的,一方而西周的治国模式是国家政权 组织小家族血缘关系占据核心地位;古代欧洲则在政治中去除家族血缘关系,为以法治国铺 平了道路。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來回答,宗法制影响深远,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认同一民族 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欧洲法治发 展做好铺垫。

    (2)趋势:从“启蒙运动则深深地触动了人们信仰的灵魂,极大的简化了宗教仪式”可以得

    出礼仪逐渐简单化、自由化。原因:从材料中分析可知,受到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

    级革命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影响:首先根据时间顺序来分析,从宗教改革中可以得出打破 神学束缚;从启蒙运动来看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工业革命来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推动和适应了欧洲社会的现代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虽说“中体西用”后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

    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 除了 “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 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因为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 和“西用”不会互不侵犯,“用”在“体”屮会发酵,势必不断促进事物的新陈代谢

    一一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捉取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联系材料,史

    论结合。)

    【答案】【评分建议】

    (1) 按0、3、6、9、12五个等次计分;

    (2) 论题;阐述;整体评价。

    (3) 要求:论题明确,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材料中信息从咽为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和“西用” 不会互不侵犯信息等提取观点。第二问论证纟吉合利用表格纟吉合时间段的史实从“中体西用思想提出

    是在民族危机之下,进行地主阶级自救运动以及给晚清社会带来影响和近代化”等角度进彳亍论证。

    考生注意:

    请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清两代,州县按官缺制度授官。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千差万别洲县官 缺口然存在着肥美苦瘠之分。从清道光朝始,一些省陆续将辖区内条件恶劣的州县、佐杂之 职设为苦缺,并上报中央获得正式批准。从道光二十三年到同治八年,山西省分期分批逐步 报批了 21个州县苦缺及十五个佐杂苦缺。河南省在道光二十一年吋已有淇县、考域、信阳等 地列入苦缺。道光七年,包世臣探讨如何治理山东省时曾吉道:“……旧名七大苦缺,免派 一切摊捐银两,仍每年每缺派邻县协济办公银二千两。”清政府从开始时的极力反对到后而 的公开批准地方设立苦缺,试纸上是对地方督抚人事权膨胀的一种迁就和默认,就全局看, 设立苦缺仅是一种无奈的权宜性措施,非但无助于地方问题的根本解决,反而引发了地方候 补试用官员的奔竞之势和地方吏治的进一步腐败。

    ——摘编自王丽《清道光朝苦缺制度探微》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道光朝苦缺制度的特点。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道光朝实行苦缺制度的原因。

    【答案】(1)特点:一般将条件恶劣的州县、佐杂之职设为苦缺(或在自然条件与社会 环境较差的州县设置苦缺);苦缺州县亨受免交摊捐、获得津贴等优惠政策;是清朝一种无奈 的权宜性措施。

    (2)原因:道光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地方治理成本和难度加大;苛捐杂税繁多,贫瘠州县难 以承受沉重的赋税负担;卖官鬻爵,吏治腐败;清朝候补官员数量庞大;地方替抚人事权膨 胀等。(任答三点,言乏有理即可)

    【解析】(1)从材料“一些省陆续将辖区内条件恶劣的州县、佐杂之职设为苦缺”“苦缺, 免派一切摊捐银两,仍每年每缺派邻县协济办公银二千两”“设立苦缺仅是一种无奈的权宜 性措施”屮可以概括出答案。

    (2)从材料“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千差万别洲县官缺自然存在着肥美苦瘠之

    分”“引发了地方候补试用官员的奔竞之势和地方吏治的进一步腐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 得出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 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 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 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材料二: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

    “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耍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一一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 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 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

    (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I比界多极化趋势。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 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

    【解析】试题分析:(1)从材料二中文字“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 出现另一个越南。”说明美国总结了越南战争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了新的决策方案;结合所 学知识还可以找出海湾战争自身的新特点也直接影响到战争的结果。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得出两次战争各自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即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海湾战 争:强化了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屮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

    考点:选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冋答问题。

    材料陶行知,原名文溶,早年改名知行,后又改名行知。1918年夏,他发表了《生利主 义的职业教育》,主张:“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造就生利人物,则“国无游民, 民无废才”。这种将职业、教育和生活、国家利益相联系的设想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表现, 也是他积极从事平民教育运动的思想基础.1923年他和朱其慧、晏阳初等共同倡议成立中华 平民教育促进会。他指出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也就是到乡间去的运动;中国以农立 国,100个人中有85个住在乡村,平民教育必须普遍的办。……在以后的数年里,陶行知从 这种救国救民的平民教育发展中,充实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内容。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据材料,概括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

    (2)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的意义。

    【答案】(1)思想:平民教育即是生活教育;平民教育要与国家利益相联系;平民教育 要以乡村教育为主。

    (2)意义:平民教育否定了传统的精英教育;平民教育体现了救国救民的爱国性;但当时的

    社会状况决定了平民教育最终无法实现。

    【解析】依据材料“将职业、教育和生活、国家利益相联系的设想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平

    民教育是到民I'可去的运动”的信息归纳回答。

    依据材料中“这种救国救民的平民教育发展中,充实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内容”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救 国救民以及平民教育无法实现角度回答。

    • 下载文档
    • 收藏
    • 0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