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工作总结 > 正文

    职称论文: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影响因素分析x

    时间:2020-10-26 12:41:13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职称论文: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政府对于农业的财政支持最普遍的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税收优惠的形式来降低农业相关经济活动的税负,通过减税、免税、退税等来支持农业活动的展开;第二种是投资政策,即通过补贴、补助等形式来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入,支持其发展。

     一般来说,财政支农资金可以分为小、中、大三类口径,所谓的小口径指的是财政支出主要是用于扶持农村的气象、水利部门运营,或者用于支持农村生产等;中口径指的是在原有的小口径支出渠道的基础上再增加对农业科技、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支出;大口径指的是在原有的中口径支出渠道上再进一步扩大支出渠道,增加了对农业经济活动的种种具体的补助与支援,比如对种植粮食水稻等农民进行直接的补贴、通过“ 以旧换新”等财政补贴的方式来提供高科技水平的农业生产资料、政府直接收购滞销的农产品等等。

    一、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概述

    本文所指的对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评价指的是评价财政支出的资金有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映的主要是政府进行的调节资源配置的活动有没有达到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目的,是否取得了相应的实际效果。

     在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的评价过程中,需要运用规范、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以统一的标准作为评价的标准,对财政支出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公正测量与综合评价,主要是看政府的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是否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来达到较多的目的。

    对支农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

     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体现在产生一系列的成果上,这些成果包括: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增加农业生产总值、减少农村失业人口等各个方面。

     在研究分析支农资金的效益时,我们可以从总量效益和支出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总量效益指的是用于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总效率的评价,支出结构指的是财政支农资金在农业经济相关各领域进行分配,所带来的正效益的评价。

    二、影响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主要问题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尚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使用结果,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方面的所占比例仍较小,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通常政府对于农业的支持,最直接地反应在财政支出倾向于农业经济的比例上。

     从已有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对于农业的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依然较低。

     尽管从二十世纪 90年代初期, 我们财政用于支持农业的资金总数都在增长, 但是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总比例却没有上升,甚至在某些年份出现下滑的情况。

     我国支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甚至要低于泰国、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财政支出中有 15%左右是用于支持农业,而我国则还没有达到这一水平,可见我国财政支持农业的力度还不够。

    2、用于支持农业的财政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并没有使农业经济达到预期的发展

    财政支农经济的使用去向包括很多方面,我国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多数的财政资金被用于各类农村经济有关的事业性费用支出,而较少地用于农业的基本生产设施的建设,在农业经济技术研究开发上的投入比例也十分低。

     由此可见,政府的对农业的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的比重较小, 很大部分成为维持水利、气象部门运营的事业费用,没有从根本上用于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

     其用于各部门的事业费用,所属是由于机构人员的增长而导致的, 与农业经济发展力度的扩大关系极小。

     可见,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相关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人员冗余现象,挤占了金额庞大的财政支农资金补助,这部分被挤占的资金最后依旧回流到城镇,并没有使农民获利。

    这种不合理的支出结构,严重影响了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持续优化,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下降。

     而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主要的投入对象是水利及生态保护性设施,尽管这些投入能够使全社会收益,但是大大挤占了本该用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投资,这也导致了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较低, 未能实现财政支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预期作用。

    3、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导致资金的管理不善,浪费严重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缓慢, 在资金管理上也有所体现。目前我国支农资金的管理体制漏洞百出,职能部门过多且分散,形成资金多头管理的低效管理现状,部门与部门之间没有实现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分清各自的职责范围,且缺乏沟通,导致财政资金的投资项目往往没有得到合理的规划,最后结果不理想,部门之间相互推卸,不能实行有效的惩罚措施,导致支农资金的投资越来越无效,重点投资领域不能得到足够的投资,非重点投资领域则投资泛滥,资金使用效率极低。

     另外,部门的重复设置,直接增加了管理成本,也会侵占掉财政支农资金的一部分。

    4、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要经过众多环节,“ 筛子效应”严重

    我国进行财政补助的方式往往是由中央拨付,再经由下级政府一层一层逐级下拨,而每一层的下拨层级中都会出现“ 筛子效应”,主要体现在对拨付的支农资金的无理由长期占用甚至不合理的挪用,出现中间层级政府或部门的寻租活动,大大增加了我国支农政策的实行成本,且这将导致支农资金不能够及时地下达到最终需要这笔资金的个体或单位,支农资金最后很可能成为无效的资金拨付。

    三、促使财政支农资金绩效水平提高的应对策略

    针对前文提到的财政支农资金绩效水平低的问题,本文针对导致绩效水平的几个原因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1、要加大对农财政资金的投入,实现对农业经济的稳定扶持

    农业经济相对于工业经济有着更大的自然风险,产业极容易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所以建立稳定的政府扶持机制对于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加大,可以帮助农业改善基础生产设施,提高其生产效率,增加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及社科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业资金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总值的促进总用要远远大于农业劳动力,由此可见财政资金对于农业生产的投资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2、加大农业生产性支出,控制行政费用的无效增长,同时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农业经济有关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增长迅速,且主要由机构人员增多引起,这极大地挤占了本该用于农业经济生产性建设的资金。

     很多本该办事的部门将财政支农资金作为自己隐形收入的来源, 对于自己的工作职责玩忽职守,浪费了大量的财政支农资金。

     所以事先农业事业部的机构精简刻不容缓, 将不必要的重复设立的部门撤销,精简在职工作人员,做到权责分离、职责明确,从根本源头上严格控制农业行政事业部门费用的增长,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更多地流入到农业生产性支出中去。

     同时要求各级农业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分清工作职责,提高农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严格控制公用经费。

     对于那些切实履行公共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要实行全额保障,对开发性科研单位等这些需要补助型的事业单位要加快改革,提高其自给自足的能力,实现自我维持,逐步使其脱离财政供给走向市场。

    在资金投资方向上,尤其要注重在以下两个方面的投资,第一是要增加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水平,加强对于农业科研专家人才等的培养力度,同时积极开展农民成人教育, 提高农民的农业技能水平。第二是要投资做好栽培育种、科学灌溉、合理施肥等先进农业实用技术的使用和推广。

    3、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

    除了前文提到的调节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结构,还应该加强对于资金的监督与管理,有效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在监督财政资金的运用上,要严格依据《 农业法》、《 会计法》及《 预算法》等的相关规定,对于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纪、疏离职守的问题,应该严肃查处。

     随着近年来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量的逐渐增加,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将财政监督相关的工作部分侧重放在“ 三农”工作上,将对支农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部分,对于支农资金的分配程序要制定严格的规范制度,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使支农资金的使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与评价,这样既可以提高监督的公正性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小监督的成本。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明确提出的提升支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建议外,本文在最后还提出,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相关部门必须要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评价质量,要积极组建并优化绩效评价机构或小组,积极组建相应的质量控制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简单的方面( 1) 在评价时,要注意核实所搜集的数据的真实性,注意检查相关数据的完备性与可用性,对于各项数据之间体现出来的逻辑关系要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来验证数据的真实性;( 2)要及时检验评估工作,发现评估出现误差应及时修正,以免最后期评估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性影响;( 3)要加强对评估人员素质的考评与控制,防止其影响到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略)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