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工作方案 > 正文

    中卫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征求意见稿)

    时间:2021-12-02 08:54:08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中卫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2021—2025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年—2035年)》精神,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年—2025 年)》和《中共中卫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提升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及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十三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四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的建设模式,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不断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中卫提供基础支撑。

    (二)原则。

    1.突出科学精神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理性质疑、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设,坚定创新自信,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2.坚持协同推进。县(区)政府、各成员单位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投入保障,激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基层组织、科学共同体、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活力,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

    3.深化供给侧改革。破除制约科普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价值导向,创新组织动员机制,强化政策法规保障,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

    4.扩大开放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跨区域的科技科普合作长效机制。利用云天大会等共建重要平台,深化同区外云计算、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绿色发展等领域科技科普交流合作,推进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工作目标2025年,各县(区)各人群全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平衡问题明显改善“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基本形成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全市科普公共产品服务供给共享水平明显提升科普活动覆盖面和有效性进一步拓展,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域科普体系逐步形成,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9.0%

    二、开展五项提升行动

    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在“十四五”时期实施5项提升行动。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围绕中卫市教育质量提升行动,逐步健全完善青少年科技教育体系,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水平快速提升。不断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科学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1.科学精神贯穿育人全链条坚持立德树人,将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贯穿于青少年育人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通过开展科学家精神、“大手拉小手”进校园活动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班会、团会、队会,将讲好科学家故事等活动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不断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科学教育纳入教学各环节。根据不同阶段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将提升科学素质的目标贯穿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中专职业教育等各个阶段。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育改革,完善科学课程教学体系,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支持普通高中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机构合作,共同开发科技创新课程。围绕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开展职业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3.科技活动覆盖基层中小学建立健全中小学校科学教育与科技场馆等场所相衔接的有效机制,通过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利用科技馆、青少年科技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推动科普大篷车、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青少年创客活动室等青少年主题活动进校园,形成校内外融合发展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新格局。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学节、校园科技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科普剧竞赛、科普讲解大赛、科学实验展演等活动,不断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呵护青少年的科学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定期开展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应急、身心健康等为内容的科学教育,加强青少年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科学意识。加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鼓励学校成立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学校每学期至少安排1次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每学期举办科普讲座数量不少于4次,参与科普活动的在校学生人数应达到90%以上。

    4.科技教育融入“互联网+”应用常态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动将科技教育信息化发展融入“云天中卫”建设,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与科技教育融合应用,形成人才培养、教育服务、教育治理新模式。以“科普中国”优质资源入驻宁夏教育云平台为契机,推进线上互动科学课堂常态化应用,实现“科普中国”优质资源在校园和青少年活动场馆落地应用,实现青少年科学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和巩固农村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山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推动科学教育和科普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

    5.科技创新纳入培养全过程立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教师队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科技教师,为学校实施科技教育工作提供师资保障。加大对科技教师的培训力度,将科学精神和科学教育作为教师培训进修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业务能力。将科技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外的科技辅导任务计入工作量,列入绩效考核内容,并对科技教学和课外科技辅导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教师在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切实强化科技教师保障。加大农村学校科技教师培训力度,到2025年完成农村学校科技教师培训400人次以上。

    牵头部门:教育局、市科协

    参与部门:科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局、团市委、市妇联、各县(区)

    (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围绕中卫市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和城镇居民收入提升行动,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不断丰富农村科普活动,推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持续提升农村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实施农民科技教育计划。围绕乡村振兴,结合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针对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乡村科技人才、农村干部等重点人群,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十四五”期间培育高素质农民1.3万人。

    2.培育重点产业创新创业带头人。围绕功能农业、优质粮食、奶产业、肉牛、枸杞、酿酒葡萄等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农技推广机构等作用,组织实施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职业技能鉴定、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等,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力促每名劳动力都拥有1-2门技术。“十四五”期间,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1.2万名以上,培训农村技能人才1万人次,轮训村两委1万人次。开展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订单、定岗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科技人员助力乡村振兴。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技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不断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3.广泛开展农民科普系列活动。重点围绕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内容,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群众性、基础性、经常性的农村科普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

    4.健全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体系。实施科普精准帮扶,加强海原县、沙坡头区和中宁县山区乡村的公众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科普“互联网+”工程,依托智慧农业等平台,提升农村社区科普传播能力。“十四五”期间,全市各行政村的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科普信息员覆盖率达到90%以上。

    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与部门各成员单位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体系,发挥企业家示范引领作用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的服务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实施职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面向基层、面向一线职工、面向普通劳动者,开展劳动技能竞赛、青年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巾帼创新创业大赛等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全面提升产业工人专业素质、培育技术过硬、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产业工人队伍。深入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发现、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2.实施产业工人职业技能行动。发挥“科创中国”平台作用,组建科技服务团队,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双促进机制。面向产业工人,突出从业技能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开展订单、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加大对重点行业领域高层次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力度,组织各类创新能力研修、提升班,培训高层次创新人才1000人次。

    3.实施产业工人科普教育行动。加大面向企业科技工作者和产业工人的科普宣传,组织专家服务团队深入企业一线,以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为重点,加大面向企业科技工作者和产业工人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产业工人安全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鼓励引导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社会机构等面向产业工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各类科普活动。

    牵头部门:市人力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

    参与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各县(区)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围绕中卫市健康水平提升行动,重点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和信息素养,使老年人健康文明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不断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推动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整合卫生健康、科技、宣传、民政等党政部门和科协、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媒体多方面的资源和平台,依托老年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老科协、养老服务机构等场所和设施,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

    2.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依托各医疗卫生机构,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充分利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科普园地、党建园地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3.搭建老年人科普供给平台建立并完善科普专家库,充分利用各类科普场所,开展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形式多样、精准多元的科普活动。托老年大学、老科协等组织,充分发挥老年人专业特长和丰富的知识积淀,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发展壮大老专家科普报告团和老年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发挥各成员单位优势,开发老年人乐于接受的各种科普资源,不断增加老年人科普供给。

    牵头部门:市卫生健康委、市委老干部局

    参与部门: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科协、各县(区)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强化培训教育,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能力和科学履职水平,进一步增强推动全市创新发展本领,高效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1.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找准找实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围绕全市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开展务实管用的科学素质专业能力培训,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观念和科学办事能力,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水平,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2019—2023年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突出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想,帮助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完善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科学知识体系,增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

    2.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创新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渠道和载体,积极运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手段,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宁夏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等平台,扩大优质科普信息覆盖面,丰富干部科学教育学习内容,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各级党校主阵地作用,把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课堂讲授、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培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人数达到4万人次以上。

    3.举办各类科普活动。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厂矿企业实地参观学习,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有针对性地举办科普报告会和专题科普讲座,引导和帮助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强化科学思维,提高科学决策和科学治理能力。

    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

    配合部门:成员单位

    实施五项重点工程

    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效能,着力稳固根基、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在“十四五”时期重点实施5项重点工程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全市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开发科技设施的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服务能力。

    1.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引导、鼓励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做好科普工作。推动在相关科技奖项评定中增加科普工作指标。加快各类科技、教育资源开发转化,积极发挥科技社团和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探索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的紧密结合,促进学术资源向科普资源转化机制。精准对接东中部地区优质科普资源,推进科学素质建设战略、规划、机制、产业互融互通

    2.全面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水平培育、认定一批特色科普基地、科普示范点,形成层次分明、分布广泛、学科完备、特色鲜明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积极整合资源,引导、支持特色产业企业建设具备科学教育功能的科普展示馆加快各类科技资源开发转化,推动科研机构、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科技示范展示区等创新载体向社会公众开放实验室、展示室等科技类设施,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向科普资源转化,推进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类设施对外开放率达到90%以上。

    3.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社会责任,自立自强,建功立业,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广泛宣传为我市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事迹,如塞上英才、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创新争先奖等榜样示范,增强科技人员科普能力,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

    牵头部门:科技局、市科协

    参与部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各县(区)

    (二)科普信息提升工程推动传统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及时、广泛、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促进信息化手段在科普领域广泛应用,推进优质科普内容供给,促进“科普中国”优质资源落地应用。

    1.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创新科普传播内容和方式,加强科普与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动将“互联网+科普”融入“云天中卫”建设,增强公众需求科普信息供给和传播能力。支持相关单位、社会机构和个人开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网络科普资源。充分利用“科普中国”“科普宁夏”优质资源,通过电视台、电台、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体平台,传播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优秀科普知识,实现全市科普信息资源网站联网、上下互动、信息共享。

    2.拓宽科普传播宣传渠道积极引导主流媒体加大科普传播力度,增加科技科普内容的传播报道量。继续推动电视台、电台、报纸等主流媒体和微博、抖音、快手等第三方平台发挥自身传播优势,开办各类科普栏目、科普专刊,传播科普短视频等科普资源,形成融媒体传播合力,不断建立全媒体科普传播体系

    3.推动科普信息落地应用。推动全市主流报刊、网络、电视、电台等媒体以开辟专栏、链接网址、公益广告等多种方式,加强科普中国等平台品牌及应用的公益宣传,积极推动“科普中国”落地应用。发动我市广大党员、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农民等注册“科普中国”APP,实现注册人数和传播量持续增长。“十四五”末,实现“科普中国”APP科普信息员注册人数达到2.5万 

    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局、市新闻传媒集团

    参与部门成员单位

    (三)科普基础设施工程探索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均衡化、广覆盖。培育和管理科普基地、科普示范点等场所,形成层次分明、分布广泛、学科完备、特色鲜明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具备优质的科普资源和服务能力。

    1.统筹科普基础设施融合协同做好顶层设计和合理规划,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建设更多市级、县级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乡镇、村(社区)结合现有科普资源,在新建及现有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中拓展科普功能,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的科技科普需求。

    2.完善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通过实施中卫市青少年科技馆升级改造项目,积极争取中宁县、海原县建设县级科技馆,进一步加大科技馆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提升科技馆体系的覆盖率和利用率。各级财政部门做好科技馆免费开放经费配套保障。持续开展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及区域化巡展活动。

    3.加强科普教育阵地建设。加大全国、自治区科普基地培育力度,开展好市科普基地创建工作。“十四五”期间,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个,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达到10个,新培育市级科普基地20个。引导和促进公园、景区、机场、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以市场化机制调动社会力量,结合我市自然、人文等特点,将科普融入沙漠水城、锰都杞乡、云天中卫等优势资源,建设打造“科普+大漠星空、科普+云计算、科普+医疗健康”等主题的科普基地,形成具有独特性的科普研学和旅游资源。

    牵头部门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市科协

    参与部门成员单位

    )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做好科普工作统筹规划,引导优质科普资源向基层下沉,更好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建立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推动基层科普工作能力显著提升。

    1.健全基层科普服务网络体系。市级构建资源集散中心、县(区)组织落实提升,建立健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以县域为全域科普工作推进重点,制定推进我市全域科普工作落实的保障措施和办法,为全域科普落地提供切实保障。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以项目引领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开展国家级科普示范县(区)创建活动,创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区)1个。

    2.建立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探索建立中卫市应急科普工作联动协调机制,按照突发事件不同类型,协调推进部门间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在日常科普中融入应急理念和知识,利用防灾减灾日、气象日、消防日、安全生产月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知识宣讲、技能培训、案例解读、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应急科普宣教活动。完善应急科普基础设施,推动建设消防安全科普馆、气象科普馆等应急科普宣教场馆,推动科技场馆、教育基地等场所设立应急科普宣教专区。

    3.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惠民活动。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点科技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增进全市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支持。组织动员全市科普基地、科研机构、技术创新中心等各方面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面向学校、社区、农村、企业等广泛开展贴近生产生活的主题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及时向社会公众普及最新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推动科技成果科普化。

    牵头部门科协、市科技局、市应急管理局

    参与部门各成员单位

    )科普人才建设工程加强科普人才培养,壮大科技志愿者队伍,优化科普人才结构,建立完善科普人才激励机制,推动科普人才知识更新,增强适应新时期科普发展的能力。

    1.实施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落实自治区和中卫市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将科普人才发展纳入各级各类各行业人才发展规划。加强科普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的政策研究,完善动员激励机制,推动将科普工作实绩列入科技人员职称评聘条件。依托科研院所、科普组织、企业与相关机构,以科普组织管理、科技教育、科技传播、科普活动组织、科普经营管理等从业者为重点,加大面向各领域各层次科普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大力培训面向科普场馆、新媒体传播等领域的专职科普人才。 

    2.加强科普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构建全市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以科技志愿者服务项目为引领,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科技社团、高等院校等科技机构的专家优势和“三长”人员的专业优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引领带动中小学自然科学类教师、农业技术人员、医疗卫生人员等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利用云天大会等对外交流平台作用,促进我市科普人才与东中部地区的科技人文交流和资源共享。

    3.大力发展科技志愿者队伍。健全完善市、县(区)科技志愿者服务支队和科技志愿者服务分队。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教师、媒体从业者、社区工作者等参与科技志愿服务“智惠行动”。建立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推进科技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十四五”期间,中卫市科技志愿者达到1万人。

    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

    科协

    配合部门: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局各县(区)

    、组织实施和保障条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协调机制,加强对县(区)实施工作的督促检查。各县(区)政府负责领导当地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把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本地区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支持本级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各成员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分工安排,将有关任务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市县(区)科协要充分发挥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做好日常沟通联络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和任务落实到位。

    (二)完善保障机制。完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政策法规和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类主体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三)加大经费投入。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和落实科普经费,有效保障本部门本领域科普顺利推进。各县(区)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政府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经费管理和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鼓励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五、进度安排

    (一)启动实施。2021年,推动和指导各县(区)制定“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工作,各成员单位制定落实相关工作任务的具体方案或措施。做好“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

    (二)深入实施。2022年到2025年,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测评估,重点突出、分工合作、协同推进。针对实际工作暴露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制定针对性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动各项重点任务和目标任务的落实。

    (三)总结评估。2025年,在各县(区)、各成员单位自查基础上,组织开展实施方案的督促检查和专题调研,对“十四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开展表彰奖励。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