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工作方案 > 正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方案

    时间:2021-11-25 16:28:28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方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为情暖人间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下面是勤学考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方案,欢迎订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方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方案1

      一、课标相关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我非常重视读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努力在我的课堂里贯彻“以读为本自能读书”的理念,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在读中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领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为情暖人间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七言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意图和本课的内容、特点以及我的学生的学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情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从各个方面解读作者。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同伴互助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使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品读诗句,抓关键词理解诗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作为教学难点。

      (四)教材课型:古诗教学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以及李白和孟浩然交往的材料。②读熟课文,预习课文。③积累一些有关描写春天和送别的古诗句。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黄鹤楼课件,理解烟花三月的古诗课件,配乐朗读的flash课件。

      (二)教法与学法:

      课堂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力图把握一个“情”字,贯穿一个“读”字,在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诗意,领悟诗情,培养语感,提高素养。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解读李白。

      1、同学们,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在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诗词当中,历朝历代的赠别送行的诗文不可胜计,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让我们感受到了老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堪称送别诗极品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解读作者李白。

      这首诗是谁的作品?(李白)了解李白吗?来,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自己预习时搜集到的李白的资料。从各个方面去解读李白:预设有的学生搜集有关李白生平的知识,有的介绍李白的作品及艺术特色,有的介绍李白的交友,有的介绍李白的生活情况。

      预设:学生介绍李白时可能会提到李白的作品,教师帮助学生回忆背诵李白的古诗:如《赠汪伦》《望庐山瀑布》《静夜思》《望天门山》……

      过渡:了解了作者,我们来看诗的题目。

      (二)揭题、理解题意

      1、请大家看着题目,静静的想一想,看你能从题目中发现什么?

      预设:学生发现李白送别孟浩然的地点是黄鹤楼。送别的目的地是扬州

      2、课件出示黄鹤楼,老师介绍黄楼楼。

      老师边展示课件,边介绍: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鹄矶上,自古就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与公元223年,高55米,传说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今湖北省武昌市这个名字就是由来于此)遂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至唐朝,黄鹤楼的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到此游览过,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更使黄鹤楼的名声大噪。好,百闻不如一见,请欣赏。

      教师边出示自己到黄鹤楼所拍照片制成的课件,边解说黄鹤楼名字的来历及黄鹤楼的美景。

      从题目我们可以知道李白送孟浩然。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送别的目的地是哪?(广陵即今天的扬州)

      3.教师介绍扬州,主要介绍扬州的美。

      扬州很美,历来以风景秀丽著称,唐代诗人徐凝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可见扬州很美。

      4、看着题目,谁来把题目的意思再来讲一讲?

      过渡: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千年以前的唐朝,去了解诗人所处的历史时代,去体会诗人送别好友的那种真挚感情吧!

      (设计理念: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学中无论是运用课文中的美去感染学生,还是教师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都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将学校规定的功课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个农村学校,农村的孩子很少出去旅游,生活阅历和见识少,所以对我国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领悟较少。多媒体教学能把教材中的知识展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所在,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古诗内容,为学习古诗做好了铺垫。)

      (三)自读全诗,读顺读熟

      1、看flash动画,听录音读古诗。

      2、自由的高声的朗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4、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诗我们读正确,读流利了,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都用到哪些方法?(预设:学生可能要提到;借助注释去理解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反复诵读古诗,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借助图画去展开想象,理解意境。)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来自学古诗,学习过程中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和同桌商量,如果仍有解决不了的提出来我们一块来解决。

      (四)自学古诗,初知大意。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

      2、小组交流,试着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同学互相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3.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4、 教师梳理学生的疑难问题。

      预设:故人 西辞 烟花三月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

      (设计理念:“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理,“学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交流感悟,品读诗句

      理解感悟第一句诗

      1、理解故人:预设:学生会答到故人就是好朋友的意思。你怎么理解好朋友的?有谁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关系的?这时教师穿插介绍李白和孟浩然的交往史,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人”的意思。

      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这个时候他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省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当时已经诗名满天下,孟浩然本是襄阳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是个纵情山水间的人。而李白呢也喜欢旅游,俩人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在写诗方面,孟浩然也算是李白的良师益友。李白从孟浩然那里获益不少,因此李白对孟浩然极为尊敬和推崇。有诗为证:“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理解西辞

      出示课件电子地图进行讲解: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拱手告别。所以西辞的意思就是向西边告辞。

      3、烟花三月:过去人们称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四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好像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8

      品读“烟花三月”:在烟花三月里,孟浩然去了扬州。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烟花三月的世界?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描述一下自己心中阳春三月的烟花美景吗?

      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如:百花争艳,山清水秀……

      接下来我们再来感受古代诗人笔下的烟花三月世界:你能否用一句诗句表达所看到的画面吗?

      课件出示一幅幅烟花三月的美景图,教师边放课件边解说,学生说古诗句;柳是春天的使者,(万条垂下绿丝绦)再去黄四娘家看看那儿的花,(千朵万朵压枝低),哗啦啦的流水奏响了春天的音符,小鸭子第一个知道,(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润物细无声),是啊,润物细无声,春天的觉不知不觉就让这个小精灵给吵醒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去江南看看那儿的春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讲讲“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

      (设计理念:学以致用,是古诗教学的关键。特级教师霍懋征说过,一节好的古诗课至少要有十首以上的古诗展现。在课堂上设计了用“诗句描绘三月扬州的美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古诗积累的兴趣。)

      5、指导朗读第一句诗

      这样的美景武汉也有,扬州更是有过之无不及,整个长江两岸一路的繁花似景,一路的春意盎然,带给你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送进这句诗句里,练读第一句诗。

      指名读,师评,生评、自评相结合进行评价。

      过渡:在这个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本应该和老朋友孟浩然一块去郊游踏青,一块去————————————————————————(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补充两个好友在一起的情景),一块去————————————————————————然而两个老朋友却无缘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季节,此时的李白只有目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理解感悟第二句诗

      1、说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的意思。

      2、孟浩然的小船都走远了,李白站在那里还没有离开,再读这句话看你能感受到什么?(预设学生回答: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情深意长)

      3.请大家圈出一个最能表达友情深厚的词或字来进行品读。

      预设:学生圈“孤”

      品“孤”

      (1)你怎么理解孤帆这个词语的/?

      (2为什么李白只看到一片孤帆呢?

      预设:(李白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视着孟浩然的船,说明他们的感情非常深厚。)

      (3)指导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想象练读:女生读,男生想象;男生读,女生想象。

      品“远影”

      师:船是古代水上交通工具,它没有现代的汽艇或轮船的速度快,从这个远影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时间长,可见两人的感情深)

      品“唯见”

      师:唯见是什么意思?(只见)只看见江水了还不肯离去,为什么?(不舍得)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啊?(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是啊,只见滔滔的长江水流呀流,伴君到扬州。可见这个“唯见”道出了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深。

      4、指导朗读第二句诗

      是啊,李白站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的小船,他望啊望啊,一直望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请一名女同学来读,全体女同学读。

      孟浩然的小船不见了,李白登上了黄鹤楼,他踮起脚尖,不停的望啊望啊,依然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指名男同学来读,全体男同学一块来读。

      配乐朗读:同学们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替李白送一程孟浩然吧。

      出示flash动画,在音乐中,小船启动时全班一起读最后一句。

      (六)总结写法:

      人虽分,情永在,诗中虽然未提起友情两个字,但字里行间渗透的情却比这悠悠的江水长,比这滚滚的江水深,比这滔滔的江水远,诗人巧妙的将对好友的一片真情托付与江水,将请与景自然的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设计理念:(语近情遥,含吐不露。是这首诗的特点,李白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值得让学生再三品读!我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来到黄鹤楼上,文字符号化为鲜活的画面。在琅琅读书声中,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诗人的心灵直接交流。这一环节的创设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情,教学难点不攻自破。)

      (七)作业超市,选择自由。

      1、读一读:阅读李白和孟浩然写的其他诗。

      2、画一画:画出自己想象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画面。

      3、写一写:用诗的语言写一写你与朋友、亲人分别的难舍时刻。

      4、学一学:借助资料自学崔颢写的《黄鹤楼》。

      (设计理念:作业的布置也应有创新,注意拓展本课的知识,还要注意作业要能激发学生做的热情。这样的作业延伸度广,可选性强。)

      五、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诗歌教学应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同进行的一次审美旅行。诗歌平仄相对的音律美,丰富灵动的形象美,深邃悠远的意境美,决定了它的教学较其他阅读课而言更具有艺术性,承载着更多的美学因素。这节课我就极具强化这种特质,引领学生进行美的享受。

      一美在课件。

      由于我去过黄鹤楼,有一定的经历,所以我对这首古诗描写的意境理解的较透彻,并运用去黄鹤楼拍的照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如:介绍黄鹤楼、黄鹤楼和广陵的位置。理解烟花三月的美景时做了精美的课件,并配上优美而具有启发性的解说词,目的让学生背诵积累的一些春天的古诗句,以诗解诗。幻灯片上,娇艳的花朵,绿茵茵的溪水,可爱的小鸭子,柔润的春雨……把学生带入美丽的阳春三月的世界,尽享春天的美好。还有李白送别情景的动画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加深了学生对依依惜别之情的感悟。课件配合下的多形式朗读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参与意识强,调节了课堂气氛;还加深了学生感悟,突出了教学重点,为学生课后语文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美在读悟结合

      古诗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诗中的意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诗优美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再理解后两句时,让学生找出具体的字、词来品读语言。感悟诗的意境。课堂上流淌的是诗意的语言,涌动的是真实的情感,碰撞的是思维的火花。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三美在评价

      教师的评价语言丰富全面,从知识生成的角度,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品质等方面给予学生鼓励,信心,使学生洋溢在一个处处被欣赏的氛围中。

      课后,我最感遗憾的是自己的讲课和学生的阅读感悟时间相当。尽管评价激励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变热闹了,但是个别学习能力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没有足够进行深入思考的时间。怎样在今后的课堂上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有效训练,是我今后要着重探索的问题。

      六、 板书设计:

      孤帆 尽

      黄鹤楼———————————————————————————广陵(情景交融)

      唯见 流

      板书设计说明:

      黄鹤楼是李白送孟浩然的地点,广陵是李白送孟浩然要去的目的地。中间的横线表示滚滚的长江水,而水上有只孤帆越来越远,一直消失在蓝天碧水中,这时李白眼里只有滔滔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孤帆”,“尽”,“唯见”,“流”,正是体现李白和孟浩然感情深厚的字眼,把它板出来反复咀嚼品读,进而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方案2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 读熟课文。

      2、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

      (2分钟。)

      1、揭题,读题:

      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2、解题:

      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3分钟。)

      ⑴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⑵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⑶ 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4、理解诗意:

      (15分钟。)

      ⑴ 学生自学古诗:

      (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⑵ 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0分钟。)

      ⑶ 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5、体会诗境:

      (6分钟。)

      ⑴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⑵ 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⑶ 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6、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7、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9、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14分钟。)

      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10、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11、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12、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13、布置作业:

      (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⑴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⑵ 《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⑶ 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方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李白的诗歌、生平资料;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试着理解诗歌。

      师——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加导入:

      1、(播放音乐)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

      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李白吗?(课件李白素描图出现)

      3、(过渡)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出示课题)

      二、解诗题,知作者

      1、师:同学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少了哪个字呀?(陵)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握的生字之一。现在你们观察下,有什么要给大家提个醒的?(“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观察细致,请大家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补充完整。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读题后所得: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友谊故事等)

      3、教师随机点拨学习方法:是啊,搜集资料,也是理解古诗的一个方法!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生试着说题目意思)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为什么这么著名呢?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就是这么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了吧,来自己先放声读读,读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吧。

      2、学习生字(我们先和刚才还未认识的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容易读错的再给大家提个醒。个别读——所有生字词语都来了,全班齐读)

      3、请一个同学来读这首诗,老师给你加点伴奏,希望你能读出韵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4、想象得真好!正像大家说的,这首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和李白站在岸边目送孟浩然远去这两个情景。有谁知道哪几句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哪几句诗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