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自我介绍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当前位置: 勤学考试网 > 公文文档 > 工作方案 > 正文

    武隆区鸭江至聚宝段公路升级改造工程(鸭江至庙垭段) 总体说明x

    时间:2020-09-12 12:15:49 来源:勤学考试网 本文已影响 勤学考试网手机站

    武隆区鸭江至聚宝段公路升级改造工程(鸭江至庙垭段) S1-2

    第 PAGE

    第 PAGE 1页共 NUMPAGES 7页

    总说明

    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任务依据

    1)上阶段批复文件;

    2)与业主签订的勘察设计合同;

    3)武隆区交通委员会对本项目的有关文件、函件、会议纪要等;

    4)交通部有关规范、规定、标准等;

    任务背景

    武隆区鸭江至聚宝段公路升级改造工程(鸭江至庙垭段)是武隆的一条重要旅游道路,更是连接武隆鸭江镇、凤来乡、庙垭乡和聚宝乡四大乡镇重要的地方网络公路,本项目作为武隆通往涪陵的出境公路,目前现状是技术等级低、路面质量差、整条道路安全设施均不完善,已经影响到道路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不符合交通路网规划发展要求,因此,项目建设是落实国家公路网规划,提升等级,提高公路网综合运输效益的需要。

    经调查,该项目老路为XA75鸭凤路和X180,道路等级为四级路,路基宽度4.5~6m,路面为水泥砼路面,全路排水工程缺乏,桥涵、挡防工程数量严重不足,桥涵存在被堵塞的情况,泄洪能力不足,道路设计荷载不能满足现有技术标准要求。原有公路纵坡大,部分路段纵坡超过10%,坡长达600米;弯道多,最小弯道半径10m及以下的,有5处;路面窄,部分路段为单车道,错车困难。舒适性差,运输成本高、交通事故多,无警示柱及指路标示缺失等安全设施,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急需进行升级改造。

    项目地理位置图

    测设概况

    我公司在接到任务后,随即成立项目组,组织技术人员初选路线走廊带,组织路线、地质、桥涵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沿线踏勘,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方案。

    2018年9月组织外业人员进场地面线测量、现场调查,外业结束后,我院总体组对外业测量成果、路线方案、调查资料进行审查、验收,验收合格后,项目组根据外业期间施工图的路基横断面、挡墙、桥涵等方案,期间组织地勘人员对沿线公路工程地质详细勘察。

    2018年12月完成了《武隆区鸭江至聚宝段公路升级改造工程(鸭江至庙垭段)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

    勘查、测量方法及自检结论

    在本项目测区,布设了27个一级控制点G01、G02…G06,点位采用刻石标识,按《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一级控制网要求施测这27个一级控制点,GPS-RTK施测4测回,取平均值,通过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解算其成果,成果资料的坐标、高程系统属于1980年西安坐标系、1985年国家高程系。

    本次勘察工作采用野外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测绘、工程钻探、挖探、工程测量、现场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本次工程地质详细勘察工作是按国家现行有关勘察规范进行的。通过自检验收,本次勘察工作布置基本合理,钻孔深度控制基本适当,取样数量及试验项目符合规范要求。

    上阶段批复的执行情况

    本次施工图设计在上阶段初设评审意见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完善。根据市交委方案批复、区发改委建设规模批复,本项目采用技术标准为三级公路,设计时速30km/h(局部受限路段降低至20km/h);由于本项目为升级改造项目,线位较唯一,路线起终点、控制点、走向等均与初步设计一致。

    设计标准

    本项目勘察设计执行国家或交通部所颁发实行的最新标准、规范,主要内容如下: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 E5Q-2006)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258号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

    根据《武隆区鸭江至聚宝段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的远景交通量,结合区政府、区旅游局关于本项目建设指示精神和业主委托书,设计采用设计速度30km/h(局部受限地区采用20km/h)、路基宽度7.5米的技术标准。

    各项技术指标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执行,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主要技术指标表》。

    经经济技术比较K77+858.280~K78+415.351、K81+615.830~K81+922.284段由于地形条件复杂、边坡开挖量大、支档构造物高,设计速度降低至20km/h。

    新建段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技术指标

    备注

    1

    公路等级

    三级

    2

    设计速度

    公里/小时

    30

    局部20

    3

    路基宽度

    7.5

    4

    远景交通量

    辆/昼夜

    5128

    5

    占用土地

    327

    永久占地

    6

    路线总长

    公里

    12.420

    7

    路线增长系数

    2.129

    8

    平均每公里交点数

    8.695

    9

    平曲线最小半径

    米/个

    30/6

    10

    回头线最小半径

    米/个

    20/3

    15/2限速20段

    11

    平曲线长占路线总长

    %

    70.470

    12

    直线最大长度

    174.283

    13

    最大纵坡

    %/处

    9.0/3

    14

    最短坡长

    米/处

    100/11

    15

    竖曲线长占路线总长

    %

    31.905

    16

    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

    5.555

    18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米/个

    600/2

    19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米/个

    600/1

    20

    设计荷载

    桥涵采用公路-Ⅰ级

    预留升级条件

    21

    设计洪水频率

    大、中桥

    1/100

    小桥、涵洞及路基

    1/25

    路线起讫点、主要控制点以及工程规模

    路线起讫点及主要控制点

    1) 路线起终点

    路线起点:武隆区庙垭乡(场口平交口K71+100)。

    路线终点:鸭江镇,与省道S206(原S303)平交口,桩号(K83+505.725)。

    推荐方案主要控制点:鸭江镇、庙垭牌坊、庙垭乡。

    路线全长:路线全长12.420km。

    庙垭乡鸭江镇路线终点点本项目本项目路线起点点

    庙垭乡

    鸭江镇

    路线终点点

    本项目

    本项目

    路线起点点

    图 3-1 路线起点图 3-2 路线终点

    2) 路线走向、主要控制点

    主要控制点:庙垭乡、蒲坪、新桥、S206平交口。

    路线走向:本项目路线基本为西南至东北走向,起点位于庙垭乡,起点桩号K71+100,沿庙垭南侧绕行场镇,于庙垭北K72+500处接入旧路,继续沿旧路布线,至白云村,然后连续回头展线克服高差,于K75+000处接入蒲坪村乡道,经蒲坪村,于长塝处连续回头展线克服高差,至新桥新建桥梁跨越金龙湾,继续沿旧路布线,于两根树处回头展线克服高差,然后继续布线至鸭江镇,终于旧路与S206平交口处,终点桩号K83+505.725交角45°,路线全长12.420km。

    (1)起点

    起点在武隆庙垭乡,拟建项目起点路网单一,经本方案起点路线延长进行平纵面研究,本项目延升段涪陵聚宝乡段平纵指标亦能满足三级路技术标准。

    (2)终点

    结合对建设条件、路线整体走向、以及相关规划、技术指标等因素的考虑,路线终点位于本项目旧路于鸭江镇与S206平交处,平面设计终点K83+505.725,纵断面设计终点K83+501.725。

    因地形条件复杂、边坡开挖量大、支档构造物高、造价高,局部受限路段采用20km/h(K77+858.280~K78+415.351、K81+615.830~K81+922.284段限速20 Km/h),占总里程的6.955%。

    路线主要工程规模

    路线总长12.420;路基挖方317075立方米;填方88632立方米;软基处理23715立方米,沥青混凝土路面87959平方米;防护47097立方米;排水7329立方米;桥梁56米/1座;涵洞627/52道;平面交叉11处,改路5处合计长度443米。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列

    项目

    单位

    数量

    1

    挖方

    千立方米

    317.075

    2

    填方

    千立方米

    88.632

    3

    特殊路基处理

    千立方米

    23.715

    4

    路基、路面排水

    千立方米

    7.218

    5

    挡墙

    千立方米

    38.992

    6

    护肩

    千立方米

    2.398

    7

    护脚

    千立方米

    2.48

    8

    路堑墙

    千立方米

    2.643

    9

    仰斜式挡墙

    千立方米

    0.711

    10

    锚喷

    千平方米

    11.897

    11

    框架梁

    千立方米

    0.808

    12

    防护网

    千平方米

    9.969

    13

    沥青混凝土路面

    千平方米

    88.109

    14

    大中桥

    米/座

    56/1

    15

    涵洞

    米/道

    627/52

    16

    平面交叉

    21

    17

    改移道路

    km

    0.827

    18

    施工便道

    km

    1059

    路线平面控制测量和水准高程控制测量

    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

    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景区

    1)沿线河流

    沿线主要河流为大溪河,并未与该河形成交叉,区内其余各支流均汇入大溪河。

    2)公路

    省县道:项目附近现有道路有S206、X786以及沿线各条乡道。

    3)管线

    沿线有鸭江水厂给水管线顺旧路而建。项目考虑改移该输水管线约2.3公里。

    沿线电力电讯设施较为密集,主要为低压电力路线的迁改。

    本项目无军用、地震、气象、宗教等设施。

    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地形、地貌

    武隆区属渝东南边缘大娄山脉褶皱带,多深丘、河谷,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东山菁、白马山、弹子山由北向南近似平行排列,分割组成桐梓、木根、双河、铁矿、白云高地。因娄山褶皱背斜宽广而开阔,为寒武系石灰岩构成,在地质作用过程中,背斜被深刻溶蚀。乌江由东向西从中部横断全境。乌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属武陵山系,乌江南面的白马山、弹子山属大娄山系。木棕河、芙蓉江、长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两翼汇入乌江。由于深度溶蚀形成的深切槽谷交错出现,构成武隆区崇山峻岭,岗峦陡险,沟谷纵横。仙女山主峰磨槽湾海拔最高,达2033米;大溪河口海拔最低,海拔为160米。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坝外,绝大多数为坡地梯土。土壤多属黄壤、黄棕壤,其次紫色土。

    武隆区地质构造雏形由燕山期第二幕形成,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和南北径向构造体系,川黔南北构造带。江口等地区属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褶皱构造形成一系列背斜和向斜。构造成南北向的主要有接龙场背斜、甘田湾向斜、大耳山背斜、羊角背斜、三汇背斜、车盘向斜等。背斜核部出露地层多为二迭系、三迭系,其中接龙场背斜多为寒武系。向斜轴部为三迭系中上统地层。构造形态多为短轴构造,两翼岩层倾角差异较大。断裂构造发育,多与背斜伴生。其性质为冲断层、正断层、逆断层。主要断层有芙蓉江冲断层、土坎正断层、三汇冲断层、煤炭厂逆断层、四眼坪逆断层。

    气候、水文

    1) 气候

    武隆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8℃,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最高41.7℃,无霜期240天至285天。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四至六月降水量占39%,主要灾害有冰雹、山洪、大风。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每年约有五个月的多雨季节,雨雾蒙蒙,日照少,气温低,霜期长,秋风冷露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在600米以下的地区,易遭旱灾。山上山下温差10度左右,立体气候较显著。

    2)水文

    武隆区境内乌江长79公里。白马港处于三峡库区深水位段,1000吨级轮船能长年进入。截至2015年,武隆区有大小河流50多条,水能蕴藏量240万千瓦,可开发量190万千瓦,已开发55万千瓦。

    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地质测绘调查结果,工作区内出露地层较简单,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和粉质粘土,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

    区域分布的地层多数地方基岩裸露,地表零星分部第四系覆盖层,一般厚度不大。具体分布的地层及岩性自新到老叙述如下:

    1)第四系(Q4)

    ①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

    人工填土:杂色,呈松散~稍密态,主要为粉质粘土及泥岩、砂岩碎块石组成,粒径多为0.20~130.0cm,主要分布于居民房屋地段及公路地段,一般厚约0.50~4.00m。

    ②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

    粉质粘土:褐色、以粘土为主,局部含少量泥岩碎石颗粒,一般呈可塑状态,干强度高,韧性好,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局部可手搓成条,该层广泛分布在勘察区地形相对平缓的缓坡、陡坡坡顶及槽谷地段,厚度一般厚0.10~4.5m。

    2)侏罗系沙溪庙组(J2s)

    ①泥岩:以粘土矿物为主,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局部段含砂质较重,夹粉砂岩薄层和条带,。强风化带岩芯破碎,中风化带岩芯完整,一般呈柱状。泥岩的土石工程等级为IV级,类别为软石。与砂岩互层,全线均有分布。

    ②砂岩:灰、灰白色,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次为云母,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强风化带岩芯破碎,中风化带岩芯完整,一般呈柱状、长柱状。砂岩的土石工程等级为Ⅴ级,类别为次坚石。与泥岩互层,全线均有分布。

    地质构造

    线路区位于桐麻湾背斜北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区内未见断裂发育,产状240~300°∠10~20°,地质构造较简单。据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及钻孔揭露情况,沿线主要发育2组裂隙:①203∠82°,表面平直,张开度1~3mm,无充填,延伸约1.5~3.0m,发育间距0.8~1.5m,结构面结合一般,为软弱性结构面;②115°∠79°,裂面平直光滑,张开度0.5~3mm,无充填,延伸约1.3~3.0m,发育间距2.5~3.0m,结构面结合一般,为软弱结构面。

    75-桐麻湾背斜

    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

    特殊性岩土

    1、软土地基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揭露,软弱土分布于水田,池塘、冲沟等地段,表层软土为软塑状粘土,物理力学性质差,抗剪强度低,为软弱土,不能作为路基持力层,路基填筑时应对其采取挖除换填或抛石挤淤等措施予以处理;一般路基填筑的稳定受地形及下卧土层的影响较大,由于土层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均一性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差异性,将会产生不均匀沉降。

    2、填土地基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调查,场地内的填土主要分布于原有公路及居民房屋地段,主要为建筑垃圾和粉质粘土及砂岩、泥岩等碎块石组成,粒径多为0.50~20.0cm,一般厚约0.50~4.0m、呈松散~稍密状态。填土软硬相混,尚未完成自重固结,为不均匀地基,由于其强度及压实系数不能满足路基要求,不得用于填筑路堤,挖方段弃土必须废弃。

    不良地质现象

    本项目沿线未见泥石流、崩塌、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线路区主要表现的不良地质现象为古滑坡、边坡坡面掉块及危岩等。

    1、古滑坡

    经现场调查在线路K79+150~K79+350段为一古滑坡区:鹿池沟滑坡,根据现场调查,目前滑坡已基本稳定(已连续4、5年未发生过明显位移及房屋开裂现象),根据地勘报告,此滑坡为沿覆盖土体内部进行圆弧滑动变形的小型土质滑坡体。

    2、危岩及零星危石

    线路K80+150~K80+400段拟建道路左侧沿线陡崖地带卸荷带发育,部分已形成危岩,和零星危石,其中对路线方案有影响的主要有4处。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危岩体可能出现小~中等规模崩塌或掉块现象,威胁到拟建线路安全。此外线路K80+150~K80+400段左侧陡崖带上的零星小危石。

    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6.1 块片石

    沿线走廊内石料以软石为主、抗压强度普遍偏低,在鸭江镇附近有采石场购买。

    6.2细砂

    细砂可采用长江特细砂;沿线中粗料缺乏,路面工程用的碎石可利用沿线附近灰岩料场开采。

    6.3水泥、钢材、木材

    水泥可在武隆区水泥厂购买,水泥储量大,品质好,可用于公路各项工程建设,钢材可在武隆区城购买,木材可在县城及当地购买。

    6.4其他材料

    沥青可通过在重庆市区采购,采用汽车运输运至工地。

    6.5工程用水、用电

    项目沿线内水资源较为丰富,以自来水为主,工程用水可从线路附近内取用,水源较多,水质清洁,无污染,对建筑材料无侵蚀性,运距近,采运方便。工程用电亦可从附近电网中取得,区内已有国家和地方电网分布。

    沿线乡、村、社对修建公路积极支持,劳动力富余,建设条件好。

    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测设工作中,为做好公路建设的环保工作,减少因公路建设导致的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在勘察中很重视环境影响资料的调查,本着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以下环保措施:

    合理利用地形条件和应用技术指标进行路线布设和线形设计,减少对沿线房屋的拆迁、对经济林木的占用和高填深挖路基段落;通过路基、桥涵等公路实体的设计,尽最大可能地减少路基的外挖及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保护沿线生态环境,使公路与自然环境协调。

    通过绿化工程措施,适地适树,种植当地易于成活的植物,注重结构物形式和表面美观,必要时通过植物掩饰、材料修饰或人文装饰,掩盖人工痕迹,恢复沿线丰富多彩的自然风貌,使公路与沿线自然环境浑然一体、景观自然优美,构筑沿线生态环境旅游景区。

    工程施工的总体实施步骤、有关工序衔接等技术问题及注意事项

    工程施工的总体实施步骤及有关工序衔接

    全段施工组织应结合区域气象、水文条件,项目区干湿季节分明,汛期与雨季基本一致的特点,路基工程、防护工程、涵洞工程,应根据所在区域气候及降雨特点,宜安排在旱季施工,以避开雨季由于地下水位的上升及农灌用水期间所造成的地基土过湿和干扰,减少对过湿路段地基土的特殊处理和降低工程施工难度,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对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如挡土墙、涵洞应提前进场施工,以确保全段同步完工,及时发挥效益。各分项工程必须遵循从准备工作→复校设计文件→认可施工报告→实施→检测合格→转入下道序的原则,并做好各工序间的衔接配合,使之有条不紊。

    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进一步查明项目区域内的管线,确保安全后方可施工,严禁移动、拆除、损坏管道设施以及为保护管道设施安全而设置的标志、标识。

    2)严禁在管道中心线两侧各5米范围内,取土、挖塘、修渠、修建养殖水场,排放腐蚀性物质,堆放大宗物资,采石、盖房、建温室、垒家畜棚圈、修筑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或者种植深根植物。

    3)本项目区域内电力电讯设施较为密集,在临近电力电讯设施、各类管线施工时,在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后方可施工。

    4)严禁在在埋地管道设施上方巡查便道上行驶机动车辆,在地面管道设施、架空管道设施上行走。

    5)施工中一旦发现古墓或其他历史文物,应立即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并报请当地文物部门,以便进行妥善处理。

    6)施工前应对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满足规定精度方可采用;同时相邻合同段之间导线点应相互联测。

    7)构造物基础施工前应进一步核实基底地质组成,查明是否满足构造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若施工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提出,以便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8)施工时所用的砂石料、块片石、水泥、钢筋等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9)导线点坐标以导线成果表中的坐标为准,其他数据(方位角及距离)应以坐标推算为准。

    10)本工程的耕植土和清淤土方应集中堆放,以便用于取土坑、弃土堆的复耕。

    11)施工期间,应在施工地段两端以外100m远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施工路段前后50m范围设置隔离带、警示灯、减速标志,限速10km/h,用以疏导交通,确保施工人员、过往行人和施工设备的安全。

    12)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安全组织设计,应派专人指挥过往车辆,严格控制,避免施工期间造成交通堵塞。

    13)施工时应做好施工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施工,撤离施工人员,适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必要时联系参建单位共同商讨处理措施。

    14)施工期间应撤离民房内的居民,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15)施工中的水电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范处理。进入施工区域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施工人员下孔施工时,应系好安全绳,注意井下通风,并在场地外树立标志牌,以免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造成安全事故。

    16)不得随意在坡体上加载,挖孔土石应运至坡体外指定地点弃放。

    18)施工期间必须严密监测滑坡,如滑坡出现开裂等滑移迹象,应立即撤离对滑坡影响区范围内人员,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土层较厚或滑坡路段的土石方开挖应避开雨季,且开挖后应及时采取覆盖措施,避免雨水影响滑坡稳定性。

    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采用情况

    1)采用西安立德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Hint7.0进行路线平纵横设计、采用HintDQ3.8进行挡土墙设计、采用HintTF3.8进行可视化土石方调运、采用PCV-X对涵洞布设进行优化。

    2)根据纬地软件运行速度曲线图,对路线的运行速度进行检测,合理设置超高值,确保车辆运营安全。

    与有关部门协商情况

    本项目定测阶段,与沿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测设过程中沿途乡(镇)的行政村负责人与测设技术人员一起现场勘察,就路线走向、设计高程、涵洞的设置、天然气的改移情况、弃土场的选址相互交流意见,充分听取了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意见。

    相关热词搜索: 公路 武隆 改造工程 总体

    • 考试时间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课程
    • 试题
    • 招聘
    • 文档大全

    推荐访问